裂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749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裂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裂片装置,其包括裂片棒、安装在裂片棒上的真空管支架以及设置在真空管支架上的真空管,所述裂片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真空管上的并排布于裂片棒两侧的两排毛刷,每一毛刷包括呈内、外两道设置的内毛刷及外毛刷。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分断时碎屑飞溅。
【专利说明】裂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裂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切割领域(玻璃、金属等)分断时防止碎屑飞溅的裂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玻璃基板或金属基板等切割领域,因基板分离时瞬间的裂片作用力较大,被分离时基板所产生的碎屑会飞溅,不仅会直接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此问题多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结构如图1所示,在裂片装置10的两端安装真空吸附管11,在裂片的同时开启真空吸附,从而在产品的起、末端的碎屑能很好的通过吸附转移而被处理掉;然而,此种方式只是解决了产品起、末两端的碎屑飞溅,对产品的中间区域无法处理,并且未处理的部分对产品的外观品质影响更大。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裂片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分断时碎屑飞溅的裂片装置。
[0005]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裂片装置,其包括裂片棒、安装在裂片棒上的真空管支架以及设置在真空管支架上的真空管,所述裂片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真空管上的并排布于裂片棒两侧的两排毛刷,每一毛刷包括呈内、外两道设置的内毛刷及外毛刷。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裂片装置还包括呈两排设置于所述真空管下方的真空吸附管,所述毛刷对应设置于所述真空吸附管内。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管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固定所述对应毛刷的直杆以及连接所述直杆的固定阀。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外毛刷均通过齿轮组连接在直杆下端,并且所述外毛刷沿上下方向垂直延伸,所述内毛刷呈倾斜状延伸。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毛刷可沿着齿轮组上下移动来调整外毛刷的高度,所述内毛刷可沿着齿轮组上下移动来调整内毛刷的角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毛刷较外毛刷长且与外毛刷之间形成一定夹角。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角为45度。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毛刷上的刷毛较内毛刷呈更加密集设置。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毛刷及外毛刷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统一设置有刷毛;所述内毛刷及外毛刷相互靠近的一侧且相互交接处均未设置刷毛。
[0014]本实用新型裂片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真空管上的并排布于裂片棒两侧的两排毛刷,每一毛刷包括呈内、外两道设置的内毛刷及外毛刷,可有效阻挡碎屑溅到其他地方。【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真空吸附的裂片装置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裂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内、外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裂片装置100,该裂片装置100包括裂片棒1、真空管支架20、真空管22、排式真空吸附管25及毛刷3。
[0020]所述真空管支架20安装在裂片棒I的上方。所述真空管22采用硬管,并设置在真空管支架20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管25呈两排设置于所述真空管22的下方,所述真空管22的底部开孔并连接所述排式真空吸附管25,所述真空管22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固定对应所述毛刷3的直杆31,并在真空管2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直杆31的顶端的固定阀35,真空管22的上方还设有固定所述直杆31的悬挂机构30。
[0021]所述毛刷3通过直杆31固定在真空管22上,所述毛刷3包括设置于每一真空吸附管25内的内毛刷32及外毛刷33,所述内、外毛刷32、33通过齿轮组36连接在直杆31下端,并且所述外毛刷33沿上下方向垂直延伸,所述外毛刷33可沿着齿轮组36上下移动,从而针对不同的玻璃厚度可调整所述外毛刷33的高度;所述内毛刷32呈倾斜状延伸,并且所述内毛刷32也可沿着齿轮组36上下移动来调整内毛刷32的角度,所述内、外毛刷32、33的移动和角度调整除采用上述齿轮组36的方式外,其他可实现移动和角度调整的装置均可应用到此装置内。所述内毛刷32较外毛刷33长且与外毛刷33之间形成一定夹角,該夹角小于90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最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为45度,当然,该夹角也可为30度、60度等其他不同角度。
[0022]为保证吸附时内、外毛刷32、33在交接处堵塞,影响吸附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内、外毛刷32、33交接处的刷毛的密集程度进行了配置,所述内毛刷32及外毛刷33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统一设置有刷毛或刷毛呈均匀设置;所述内毛刷32及外毛刷33在相互靠近的一侧呈稀疏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毛刷32与外毛刷33相互靠近的一侧且相互交接处均未设置刷毛(空置),从而有效避免了碎屑在交接处堵塞。另外,内、外毛刷32、33在设置时遵循,外毛刷33的刷毛较内毛刷32更加密集设置,从而确保了内毛刷32未能阻挡住的碎屑,外毛刷33可以有效拦截。
[0023]本实用新型的裂片装置100在裂片时,因瞬间的冲击力造成基板的切割处的碎屑飞溅,所述两道毛刷(内、外毛刷32、33)可有效阻挡碎屑溅到其他地方,且通过阻止碎屑飞溅到基板的表面,可避免造成玻璃表面刮伤从而影响基板的外观品质;而对于较大的玻璃屑,本发明的毛刷也可作为吸附通道,从而较好的吸附转移处理;当裂片完成后,毛刷可下降接触到基板的表面进行清洁,粘在毛刷上的玻璃屑通过通道实时转移处理,不需要另外再设置接料箱,进而确保了吸附效果和实时转移效率。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裂片装置,其包括裂片棒、安装在裂片棒上的真空管支架以及设置在真空管支架上的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片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真空管上的并排布于裂片棒两侧的两排毛刷,每一毛刷包括呈内、外两道设置的内毛刷及外毛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片装置还包括呈两排设置于所述真空管下方的真空吸附管,所述毛刷对应设置于所述真空吸附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固定所述对应毛刷的直杆以及连接所述直杆的固定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毛刷均通过齿轮组连接在直杆下端,并且所述外毛刷沿上下方向垂直延伸,所述内毛刷呈倾斜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毛刷可沿着齿轮组上下移动来调整外毛刷的高度,所述内毛刷可沿着齿轮组上下移动来调整内毛刷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毛刷较外毛刷长且与外毛刷之间形成一定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毛刷上的刷毛较内毛刷呈更加密集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毛刷及外毛刷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统一设置有刷毛;所述内毛刷及外毛刷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且相互交接处均未设置刷毛。
【文档编号】B08B15/00GK203750968SQ201320849203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李锋, 王洪亚, 王艳华 申请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