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清洗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949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水性清洗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实质上不含有聚(亚烷基)二醇,并配混下述A、B和C中至少任意一种的羧酸的盐而成。A:总碳原子数为9或10的、具有支链烷基的脂肪族一元羧酸;B:癸二酸;C:总碳原子数为11至13的芳族一元羧酸。
【专利说明】水性清洗剂
[0001]本申请是2013年3月13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水性清洗剂”、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44063.1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在机械零部件等的清洗中使用的水性清洗剂。
【背景技术】
[0003]在金属加工、和作为其后工序的清洗中使用的金属加工油剂有油系和水系,多数情况下使用冷却性、浸润性优异、没有火灾危险的水系。一般地,水系的切削油/磨削油/清洗油是将原液用水稀释至I~200倍来使用。
[0004]在汽车、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工序中,使用乳液系水溶性加工油时,如果直接使其干燥,则存在切屑的残留、表面发粘的问题。因此,在后工序中多进行使用了溶液系水溶性清洗油(水性清洗剂)的无漂洗('PH L.)的清洗。省去漂洗的原因在于可减少废液处理量。
[0005]例如,提出了用于金属、陶瓷等的脱脂的、含有聚(亚烷基)二醇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清洗剂(参照专利文献I)。
[0006]【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0-336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上述溶液系水溶性清洗油(水性清洗剂)对于从被清洗物上消除水溶性加工油的残存的意义上的清洗性而言,多数情况下不存在实用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与水溶性加工油同样的二次特性,在更低浓度下的防锈性、硬水稳定性变得重要。特别地,当由于稀释水中的硬度成分(Ca、Mg)而导致在被清洗物表面上析出皂垢(浮渣)时,在其上水分被再吸附,担心有生锈等的麻烦。但是,对于上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水性清洗剂,未必能够满足防锈性和硬水稳定性这两者。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满足防锈性和硬水稳定性这两者的水性清洗剂。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清洗剂。
[0010](I)水性清洗剂,其是实质上不含有聚(亚烷基)二醇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配混下述A、B和C中至少任意一种的羧酸的盐而成,
A:总碳原子数为9或10的、具有支链烷基的脂肪族一元羧酸 B:癸二酸
C:总碳原子数为11至13的芳族一元羧酸。
[0011] (2)上述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为胺盐和碱金属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0012](3)上述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该水性清洗剂为用于防锈的水性清洗剂。
[0013](4)上述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的浓度以该水性清洗剂总量为基准计为0.5g/dL以上且30g/dL以下。
[0014]根据本发明,由于实质上不含有聚(亚烷基)二醇、并配混特定的羧酸盐而成,从而可以提供防锈性和硬水稳定性这两者优异的水性清洗剂。因此,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适于机械零部件等的无漂洗的清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是实质上不含有聚(亚烷基)二醇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配混下述A、B和C中至少任意一种的羧酸的盐而成,
A:总碳原子数为9或10的、具有支链烷基的脂肪族一元羧酸 B:癸二酸
C:总碳原子数为11至13的芳族一元羧酸。
[0016]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0017]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实质上不含有聚(亚烷基)二醇。
[0018]聚(亚烷基)二醇的种类有各种各样,但基本上是以醇、羧酸等为初始物质、使环氧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加成聚合而成的物质。如果含有这样的聚(亚烷基)二醇,则虽然有对于油污的清洗效果,但清洗油的起泡变得剧烈,因此不优选。
[0019]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是配混上述特定的羧酸的盐而成的物质。以下对于上述各羧酸进行说明。
[0020](羧酸A)
本发明中的羧酸A是总碳原子数为9或10的、具有支链烷基的脂肪族一元羧酸。
[0021]作为这样的脂肪族一元羧酸,可以列举3,5,5-三甲基己酸、环己基丙酸、新癸酸、2-乙基2,3,3-二甲基丁酸、2_异丙基-2,3- 二甲基丁酸、2,2,3,3-四甲基戍酸、2,2,3,4-四甲基戊酸、和2,2,4,4_四甲基戊酸等。
[0022]如果虽然为脂肪族一元羧酸,但总碳原子数为该范围以外、或者烷基为直链,则不能良好地取得本发明的效果。特别地,总碳原子数为8以下时,从防锈性、臭味的角度考虑不优选。另外,该羧酸的总碳原子数为11以上时,硬水稳定性差,因此不优选。进一步地,羧酸的烷基即使为直链结构,同样地硬水稳定性也差,不优选。
[0023](羧酸B)
本发明中的羧酸B为癸二酸(正癸二酸)。在脂肪族二元酸中,从兼顾防锈性和硬水稳定性的角度考虑,最优选为癸二酸。对于三元酸以上的多元羧酸,从兼顾防锈性和硬水稳定性的角度考虑不优选。这即使对于下述的羧酸C也相同。
[0024](羧酸C)
本发明中的羧酸C是总碳原子数为11至13的芳族一元羧酸。该羧酸C不仅取得上述本发明的效果,进而耐腐败性也优异。
[0025] 如果虽然为芳族一元羧酸、但总碳原子数在该范围以外,则不能适当地取得本发明的效果。[0026]作为这样的芳族一元羧酸,可以列举对叔丁基苯甲酸、1-萘甲酸、和4-甲基-1-萘甲酸等。
[0027]本发明的水性清洗剂是配混上述羧酸A至羧酸C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羧酸的盐而成的物质。
[0028]其中,作为羧酸的盐,可以是碱金属盐,也可以是胺盐。从干燥时的固形成分析出的角度考虑,优选是胺盐。
[0029]羧酸的碱金属盐可以列举钠盐、钾盐等。在制备这样的碱金属盐时,只要使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硅酸钠、硼酸钠、和磷酸钠这样的碱化合物与羧酸进行反应即可。
[0030]另外,作为羧酸的胺盐,可以是脂肪族胺的盐,也可以是芳族胺的盐,但从防锈性的角度考虑,下述式(I)或式(2)所示的烷醇胺的盐是特别合适的。
[0031]【化学式I】
【权利要求】
1.水性清洗剂,其是实质上不含有聚(亚烷基)二醇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配混下述B这样的羧酸的盐而成, B:癸二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为胺盐或碱金属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为胺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胺盐为下述式(I)或式(2)所示的烷醇胺的盐, 【化学式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式(I)中,η为2或3,R1的任一者的碳原子数为3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胺盐是1-氨基-2-丙醇、2-氨基-2-甲基-1-丙醇、1-氨基-2- 丁醇、2-氨基-1-丙醇、和3-氨基-2- 丁醇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胺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胺盐是1-氨基-2-丙醇和2-氨基-2-甲基-1-丙醇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胺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式(2)在R2为非环状结构时,碳原子数为I至4,Z1、Z2的至少任一者的碳原子数为2至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胺盐是N-甲基二乙醇胺、N-乙基二乙醇胺、环己基二乙醇胺、N-正丙基二乙醇胺、N-异丙基二乙醇胺、N-正丁基二乙醇胺、N-异丁基二乙醇胺、和N-叔丁基二乙醇胺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胺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胺盐是环己基二乙醇胺的胺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为碱金属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碱金属盐为钠盐和钾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该水性清洗剂为用于防锈的水性清洗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还配混水溶性防腐蚀剂、消泡剂、杀菌剂、和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作为添加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剂作为总配混量,以上述清洗剂总量为基准计配混3质量%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的浓度以该水性清洗剂总量为基准计为0.5g/dL以上且30g/dL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的浓度以该水性清洗剂总量为基准计为lg/dL以上且10g/dL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的浓度以该水性清洗剂总量为基准计为0.5g/dL以上且10g/dL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性清洗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羧酸的盐的浓度以该水性清洗剂总量为基准计为lg/dL以上且30g/dL以下。
20.水性清洗剂的制造方法,其是实质上不含有聚(亚烷基)二醇的水性清洗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下述B这样的羧酸的盐制备成浓度为70g/dL以下的原液后,用水稀释而成, B:癸二酸。
【文档编号】C11D3/60GK103992885SQ201410250897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4日
【发明者】川崎宏 申请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