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53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杯子,包括杯体,杯盖和承接杯体、杯盖的接头;接头固定安装内胆,内胆的开口作为杯子的饮水口,内胆高出接头;杯盖与内胆之间有第一密封件。本发明具有一种既能降低饮水口温度,又使与人体接触的部分无塑料的优点。
【专利说明】_种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杯子。

【背景技术】
[0002]杯子是人们常用的饮水容器,常用的杯子有玻璃杯,不锈钢杯,塑料杯等。玻璃杯和不锈钢杯具有环保,不释放有害物质的优点,但玻璃杯易碎,不锈钢杯在盛装热水后会出现饮水口温度高,饮水不便的缺点。塑料杯具有轻便,不易碎,且饮水口温度低的优点,但是,塑料杯存在与热水长时间接触后会出现释放不利于人体的物质的缺点,如释放双酚胺。
[0003]因此,市场出现了一种保温杯,包括不锈钢杯体和塑料杯盖,不锈钢杯体上螺接一个塑料接头,以塑料接头的口部作为饮水口,从而达到隔热的目的,解决不锈钢杯体饮水口温度高的问题。但是这种杯子在饮水时,使用者与塑料件接触,塑料件会释放不利于人体物质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杯子无法同时解决既降低饮水口温度又在饮水口使用安全材料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降低饮水口温度,又使与人体接触的部分无塑料的杯子。
[0005]一种杯子,包括杯体,杯盖和承接杯体、杯盖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固定安装内胆,内胆的开口作为杯子的饮水口,内胆高出接头;杯盖与内胆之间有第一密封件。
[0006]接头以下的内胆部分插入杯体中,接头以上的内胆部分外露形成饮水口。杯盖与接头接合时,杯盖、第一密封件和内胆形成密封的容腔。接头具有与杯体连接的下连接部和与杯盖连接的上连接部,因此接头对杯体和杯盖起到承前接后的作用。
[0007]内胆通过接头与杯体可拆卸式连接,内胆安装于接头上,因此,杯体、内胆和接头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内胆为直接与饮品、人体接触的部件,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安全稳定且温度传导系数低的材料制成。杯体和接头不与人体、饮品接触,选择常用材料即可。
[0008]杯盖的结构描述如下:
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杯盖上,杯盖内固定有内盖片,内盖片封闭饮水口。
[0009]杯盖盖好后,杯子倒置或平放时,只有内盖片与内胆中的饮品接触。因此,内盖片为直接与饮品接触的部件,可以采用玻璃、不锈钢片、陶瓷等安全稳定的材料制作,内盖片通过超声波压合于杯盖上。杯盖的其余部分不直接与饮品接触,选择常用材料即可。
[0010]进一步,杯盖包括盖壳和上盖,盖壳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盖壳与接头连接,上盖封闭盖壳的上端开口,第一密封件安装于盖壳上,内盖片固定于上盖,盖壳的上端开口中放置茶叶篮,上盖与茶叶篮之间有第二密封件。
[0011]盖壳与接头的连接方式,盖壳与上盖的连接方式均为常用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盖壳与上盖组合形成杯盖,旋开上盖即可向茶叶篮中放入茶叶或从茶叶篮中将茶叶倒出,或者将茶叶篮取出。盖壳与接头旋紧时,盖壳和内胆相互压紧第一密封件,从而避免饮品从内胆与盖壳的缝隙漏出。上盖与盖壳旋紧时,第二密封件封闭茶叶篮与上盖之间的缝隙,避免饮品泄露。
[0012]进一步,盖壳与上盖连接的部分为一圈向内延伸的凸环,凸环中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壁上设置与上盖连接的螺纹,凸环的内壁具有向内延伸的一圈凸缘,凸缘具有压紧内胆的下台阶面和托持茶叶篮的上台阶面,第一密封件为套装在凸缘上的V形密封圈。环形槽的槽壁上既可以是内螺纹,也可以是外螺纹。当环形槽的槽壁上为内螺纹时,上盖设置为外螺纹。当环形槽的槽壁上为外螺纹时,上盖设置为内螺纹。
[0013]当然,盖壳与上盖连接的部分也可以是盖壳外表面上设置一段外螺纹,上盖设置适配的内螺纹。在盖壳的内壁上设置一圈向内凸出的凸圆环用以托持茶叶篮和压紧内胆,第一密封件为套装在凸圆环上的V形密封圈。
[0014]接头与内胆的连接方式描述如下:
进一步,内胆与接头之间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与内胆的瓶身固定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接头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脱卸式连接。
[0015]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可脱卸式连接的结构可以是: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突起,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接头上的卡槽,卡槽具有入口,锁止位和滑道,突起从入口经滑道到达锁止位,突起位于锁止位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
[0016]要实现突起位于锁止位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固定,可以是锁止位部分的槽与突起过盈配合。也可以是锁止位部分为弹性卡槽,即,锁止位的入口处设置弹性卡子,外力使突起越过弹性卡子进入锁止位中,突起被锁在锁止位中,除非使用者再次使用外力使突起越过弹性卡子而脱离锁止位。
[0017]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可脱卸式连接的结构还可以是:第二连接部为与第一连接部适配的弹性卡槽。
[0018]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可脱卸式连接的结构还可以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副连接。
[0019]实现第一连接部与内胆固定的方式可以是:第一连接部是热塑固定于内胆上的塑料件。内胆的瓶身上设置定位第一连接部的定位凹槽或者定位凸起。
[0020]还可以是:第一连接部由弹性件和卡箍组成,弹性件位于卡箍和内胆之间,卡箍与第二连接部可脱卸式连接。卡箍将弹性件压紧于内胆,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与内胆的固定连接。
[0021]进一步,内胆的瓶身上设有定位弹性件的环形凹槽,弹性件为O形垫圈。或者,内胆的瓶身上设有环形凸起,弹性件为套接于环形凸起上的V形垫圈。
[0022]内胆与杯体之间形成调温结构,描述如下:
内胆与杯体之间形成调温腔,杯体与接头之间设第三密封件,接头与杯体接合时,第三密封件封闭调温腔。
[0023]进一步,第三密封件套接于内胆上,或者第三密封件固定于第一连接部上。
[0024]进一步,内胆底部固定防震垫,接头与杯体接合时防震垫与杯体底部接触。
[0025]进一步,杯体为单层杯体或者双层杯体。
[0026]进一步,双层杯体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外层和内层之间为真空腔。
[0027]或者,双层杯体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为介质腔,外层设有介质口,介质口上设有密封盖。介质口可以是设置在外层的侧壁上,也可以是设置在外层的底部。
[0028]进一步,介质口设置于外层底部,外层与密封盖通过螺纹连接,外层与密封盖之间有第四密封件。
[0029]接头处形成握手部,杯子或内胆平放时,握手部阻止杯子或内胆滚动,具体结构描述如下:
接头突出于杯体,接头上具有至少一个止动部。
[0030]进一步,止动部为接头上的止动凸条。或者,止动部为设置于止动套上的一排止动突起。
[0031]进一步,接头呈棱柱形,接头的棱柱面形成止动部,内胆与接头同轴设置。如,接头为四棱柱,六棱柱等。
[003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内胆通过接头与杯体连接,内胆的开口作为饮水口,且饮水口高出接头,因此,只需使内胆采用玻璃、陶瓷等安全且热传导系数低的材料制成,即可同时实现饮品和人体接触的部分无塑料,和饮水口温度适宜的目的;杯子干净,饮用安全。
[0033]2、在杯盖中设置内盖片,从而使杯盖中可能接触到饮品的部分也能实现无塑料,饮用安全性高。
[0034]3、接头与杯体、杯盖,内胆与接头,盖壳与上盖均可拆卸,清洁方便。
[0035]4、内胆与杯体之间形成调温腔,不但可以实现对内胆中饮品的温度调节,还能延长保温时间。
[0036]5、接头上设置止动件,当杯子或者内胆平放时不会滚动,避免杯子因滚动跌落造成的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0038]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9]图3是接头的剖视图。
[0040]图4是第二种实施例的杯盖的示意图。
[0041]图5是第三种实施例中内胆与接头连接的示意图。
[0042]图5-1是图5的K部放大图。
[0043]图6是内胆与第一连接部的示意图。
[0044]图7是第四种实施例的杯体为双层的示意图。
[0045]图8是第四种实施例的杯体为单层的示意图。
[0046]图9是第五种实施例的接头的示意图。
[0047]图10是第六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实施例1 结合图1、2、3
一种杯子,包括杯体1,杯盖2和承接杯体1、杯盖2的接头3 ;接头3固定安装内胆4,内胆4的开口作为杯子的饮水口,内胆4高出接头3 ;杯盖2与内胆4之间有第一密封件5。
[0049]接头3以下的内胆4部分插入杯体I中,接头3以上的内胆4部分外露形成饮水口。杯盖2与接头3接合时,杯盖2、第一密封件5和内胆4形成密封的容腔。接头3具有与杯体I连接的下连接部3A和与杯盖2连接的上连接部3B,因此接头3对杯体I和杯盖2起到承前接后的作用。
[0050]内胆4通过接头3与杯体I可拆卸式连接,内胆4安装于接头3上,因此,杯体1、内胆4和接头3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内胆4为直接与饮品、人体接触的部件,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安全稳定且温度传导系数低的材料制成。杯体I和接头3不与人体、饮品接触,选择常用材料即可。
[0051]第一密封件5安装于杯盖2上,杯盖2内固定有内盖片21,内盖片21封闭饮水口。杯盖2盖好后,杯子倒置或平放时,只有内盖片21与内胆4中的饮品接触。因此,内盖片21为直接与饮品接触的部件,可以采用玻璃、不锈钢片、陶瓷等安全稳定的材料制作,内盖片21通过超声波压合于杯盖2上。杯盖2的其余部分不直接与饮品接触,选择常用材料即可。
[0052]内胆4与接头3之间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与内胆4的瓶身固定的第一连接部61和位于接头3上的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可脱卸式连接。
[0053]第一连接部61是热塑固定于内胆4上的塑料件。内胆4的瓶身上设置定位第一连接部61的定位凹槽或者定位凸起。
[0054]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的可脱卸式连接的结构可以是:第一连接部61上设有突起,第二连接部62为设置于接头3上的卡槽,如图2所示,卡槽具有入口,锁止位和滑道,突起从入口经滑道到达锁止位,突起位于锁止位时,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固定。
[0055]要实现突起位于锁止位时,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相互固定,可以是锁止位部分的槽与突起过盈配合。也可以是锁止位部分为弹性卡槽,即,锁止位的入口处设置弹性卡子,外力使突起越过弹性卡子进入锁止位中,突起被锁在锁止位中,除非使用者再次使用外力使突起越过弹性卡子而脱离锁止位。
[0056]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的可脱卸式连接的结构并不局限于附图的举例说明,还可以是:第二连接部62为与第一连接部61适配的弹性卡槽。
[0057]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的可脱卸式连接的结构还可以是: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通过螺纹副连接,等等。
[0058]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1、内胆通过接头与杯体连接,内胆的开口作为饮水口,且饮水口高出接头,因此,只需使内胆采用玻璃、陶瓷等安全且热传导系数低的材料制成,即可同时实现饮品和人体接触的部分无塑料,和饮水口温度适宜的目的;杯子干净,饮用安全。
[0059]2、在杯盖中设置内盖片,从而使杯盖中可能接触到饮品的部分也能实现无塑料,饮用安全性高。
[0060]实施例2 结合图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杯盖2,除杯盖2以外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61]杯盖2的结构具体细化如下:如图4所示,杯盖2包括盖壳2A和上盖2B,盖壳2A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盖壳2A与接头3连接,上盖2B封闭盖壳2A的上端开口,第一密封件5安装于盖壳2A上,内盖片21固定于上盖2B,盖壳2A的上端开口中放置茶叶篮2C,上盖2B与茶叶篮2C之间有第二密封件7。
[0062]盖壳2A与接头3的连接方式,盖壳2A与上盖2B的连接方式均为常用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盖壳2A与上盖2B组合形成杯盖2,旋开上盖2B即可向茶叶篮2C中放入茶叶或从茶叶篮2C中将茶叶倒出,或者将茶叶篮2C取出。盖壳2A与接头3旋紧时,盖壳2A和内胆4相互压紧第一密封件5,从而避免饮品从内胆4与盖壳2A的缝隙漏出。上盖2B与盖壳2A旋紧时,第二密封件7封闭茶叶篮2C与上盖2B之间的缝隙,避免饮品泄露。
[0063]盖壳2A与上盖2B连接的部分为一圈向内延伸的凸环2D,凸环2D中开设有环形槽2E,环形槽2E的槽壁上设置与上盖2B连接的螺纹,凸环2D的内壁具有向内延伸的一圈凸缘2F,凸缘2F具有压紧内胆4的下台阶面和托持茶叶篮2C的上台阶面,第一密封件5为套装在凸缘2F上的V形密封圈。环形槽2E的槽壁上既可以是内螺纹,也可以是外螺纹。当环形槽2E的槽壁上为内螺纹时,上盖2B设置为外螺纹。当环形槽2E的槽壁上为外螺纹时,上盖2B设为内螺纹。
[0064]盖壳2A与上盖2B连接的部分并不局限于附图的举例。如,盖壳与上盖连接的部分也可以是盖壳外表面上设置一段外螺纹,上盖设置适配的内螺纹。在盖壳的内壁上设置一圈向内凸出的凸圆环用以托持茶叶篮和压紧内胆,第一密封件为套装在凸圆环上的V形密封圈。
[0065]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1、茶叶篮位于杯盖上,将整个杯盖拧开后,内胆中为无茶叶的茶水,饮用方便。
[0066]2、茶叶被密封在盖壳与上盖之间,取下杯盖倒放即可,不会出现茶叶篮直接放在桌面上被污染的情况。
[0067]3、旋开上盖即可更换或添加茶叶,使用方便。
[0068]实施例3 结合图5、5-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连接部61的结构和第一连接部61与内胆4的连接方式,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69]第一连接部61的结构和第一连接部61与内胆4的连接方式描述如下:第一连接部61由弹性件61A和卡箍61B组成,弹性件61A位于卡箍61B和内胆4之间,卡箍61B与第二连接部62可脱卸式连接。第一连接部61上设有突起61C,第二连接部62为设置于接头3上的卡槽,卡槽具有入口,锁止位和滑道,突起61C从入口经滑道到达锁止位,突起61C与锁止位过盈配合。卡箍61B将弹性件61A压紧于内胆4,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61与内胆4的固定连接。
[0070]内胆4的瓶身上设有定位弹性件61A的环形凹槽4A,弹性件61A为ο形垫圈,弹性件61Α —侧具有与环形凹槽4Α适配的定位筋,另一侧具有与卡箍61Β配合的定位槽,卡箍61Β上具有突出的定位凸环,定位凸环恰好插入定位槽中。或者,内胆的瓶身上设有环形凸起,弹性件为套接于环形凸起上的V形垫圈。
[0071 ] 卡榧61Β卡紧于内胆4,弹性件6IA被压缩,因此,弹性件6IA始终给卡榧6IB以预紧力,从而使卡箍61Β和内胆4牢固连接。弹性件61Α采用硅胶圈,还起到防滑的作用。
[0072]实施例4
结合图7、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内胆4与杯体I之间形成调温腔,以及杯体I的具体结构,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73]内胆4与杯体I之间形成调温结构,描述如下:
内胆4与杯体I之间形成调温腔,杯体I与接头3之间设第三密封件8,接头3与杯体I接合时,第三密封件8封闭调温腔Q。
[0074]第三密封件8套接于内胆4上,或者第三密封件8固定于第一连接部61上。
[0075]内胆4底部固定防震垫4B,接头3与杯体I接合时防震垫4B与杯体I底部接触。
[0076]杯体I为双层杯体I。双层杯体I由外层IB和内层IA组成,外层IB和内层IA之间为真空腔。
[0077]或者,如图7所示,双层杯体I包括外层IB和内层1A,外层IB与内层IA之间为介质腔J,外层IB设有介质口 1C,介质口 IC上设有密封盖1D。介质口 IC可以是设置在外层IB的侧壁上,也可以是设置在外层IB的底部。
[0078]介质口 IC设置于外层IB底部,外层IB与密封盖ID通过螺纹连接,外层IB与密封盖ID之间有第四密封件。
[0079]杯体I也可以是单层杯体1,如图8所示。
[0080]本实施例的内胆与杯体之间形成调温腔,不但可以实现对内胆中饮品的温度调节,还能延长保温时间。
[0081]实施例5 结合图1、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头3的结构和形状使得杯子或内胆4平放时能够阻止杯子或内胆4滚动。其余结构与权利要求1相同。
[0082]接头3形成握手部,杯子或内胆4平放时,握手部阻止杯子或内胆4滚动,具体结构描述如下:
接头3突出于杯体1,接头3上具有至少一个止动部。
[0083]止动部为接头上的止动凸条。或者,止动部为设置于止动套上的一排止动突起。
[0084]最优的,接头3呈棱柱形,接头3的棱柱面形成止动部,内胆4与接头3同轴设置。如,接头3为四棱柱,六棱柱等。棱柱的棱边处为圆弧过度。
[0085]本实施例的接头3上设置止动件,当杯子或者内胆4平放时不会滚动,避免杯子因滚动跌落造成的损伤。
[0086]实施例6 结合图UlO
一种杯子,包括杯体1,杯盖2和承接杯体1、杯盖2的接头3,接头3具有与杯体I连接的下螺纹3A和与杯盖2连接的上螺纹3B,因此接头3对杯体I和杯盖2起到承前接后的作用。
[0087]接头3固定安装内胆4,内胆4的开口作为杯子的饮水口,内胆4高出接头3,内胆4为玻璃内胆4,接头3以上的内胆4部分外露形成饮水口。
[0088]接头3以下的内胆4部分插入杯体I中,内胆4与杯体I之间形成调温腔Q。内胆4上套装有硅胶密封圈A,接头3与杯体I接合时,硅胶密封圈封闭调温腔Q,硅胶密封圈A作为第三密封件。内胆4底部固定防震垫4B,接头3与杯体I接合时防震垫4B与杯体I底部接触。
[0089]杯盖2包括盖壳2A和上盖2B,以及盖壳2A与上盖2B之间的茶叶篮2C,盖壳2A上下两端均有开口,盖壳2A与接头3螺纹连接,盖壳2A上固定有硅胶密封圈B,硅胶密封圈B作为第一密封件。硅胶密封圈B封闭盖壳2A与内胆4之间的缝隙,以防止饮品泄露。
[0090]盖壳2A具有一圈向内延伸的凸环2D,凸环2D中开设有环形槽2E,环形槽2E的槽壁上设置与上盖2B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凸环2D的内壁具有向内延伸的一圈凸缘2F,凸缘2F具有压紧内胆4的下台阶面和托持茶叶篮2C的上台阶面,硅胶密封圈B套装在凸缘2F。茶叶篮2C为不锈钢件。
[0091]上盖2B内固定有内盖片21。杯盖2盖好后,杯子倒置或平放时,只有内盖片21与内胆4中的饮品接触。内盖片21为透明玻璃片,内盖片21通过超声波压合固定于上盖2B。内盖片21外缘包裹着硅胶密封圈C,硅胶密封圈C作为第二密封件。上盖2B与盖壳2A旋紧时,硅胶密封圈C封闭上盖2B与盖壳2A之间的缝隙,以防止饮品泄露。
[0092]上盖2B和盖壳2A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因此可以透过上盖2B和盖壳2A观察茶叶篮2C中的茶叶泡制情况。与饮品接触的内胆4和内盖片21均为玻璃制品,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同时玻璃的热传导系数低,饮水口的温度也不会过高而避免饮用不便。
[0093]内胆4与接头3之间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与内胆4的瓶身固定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接头3上的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62可脱卸式连接。第一连接部由弹性件61A和卡箍61B组成,弹性件61A位于卡箍61B和内胆4之间。内胆4的瓶身上设有定位弹性件61A的环形凹槽4A,弹性件61A为ο形垫圈。
[0094]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突起61C,第二连接部62为设置于接头3上的卡槽,卡槽具有入口,锁止位和滑道,突起从入口经滑道到达锁止位,锁止位部分的槽与突起过盈配合,从而实现突起在锁止位的锁止。
[0095]杯体I为双层杯体,双层杯体包括外层IB和内层1Α,外层IB与内层IA之间为介质腔J,外层IB设有介质口 1C,介质口 IC上设有密封盖1D。介质口 IC设置于外层IB底部,外层IB与密封盖ID通过螺纹连接,外层IB与密封盖ID之间有硅胶密封圈,虽然图中未示出该硅胶密封圈的位置,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想到。
[0096]接头3处形成握手部,杯子或内胆4平放时,握手部阻止杯子或内胆4滚动。接头3突出于杯体1,接头3呈四棱柱形,内胆4与接头3同轴设置。棱柱的棱边处为圆弧过度。
[0097]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1、内胆通过接头与杯体连接,内胆的开口作为饮水口,且饮水口高出接头,因此,只需使内胆采用玻璃、陶瓷等安全且热传导系数低的材料制成,即可同时实现饮品和人体接触的部分无塑料,和饮水口温度适宜的目的;杯子干净,饮用安全。
[0098]2、在杯盖中设置内盖片,从而使杯盖中可能接触到饮品的部分也能实现无塑料,饮用安全性高。
[0099]3、接头与杯体、杯盖,内胆与接头,盖壳与上盖均可拆卸,清洁方便。
[0100]4、内胆与杯体之间形成调温腔,不但可以实现对内胆中饮品的温度调节,还能延长保温时间。
[0101]5、接头上设置止动件,当杯子或者内胆平放时不会滚动,避免杯子因滚动跌落造成的损伤。
[0102]6、杯盖由透明材料制成,能够方便的观察到茶叶篮中茶叶的泡制情况。
[0103]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一种杯子,包括杯体,杯盖和承接杯体、杯盖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固定安装内胆,内胆的开口作为杯子的饮水口,内胆高出接头;杯盖与内胆之间有第一密封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杯盖上,杯盖内固定有内盖片,内盖片封闭饮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杯盖包括盖壳和上盖,盖壳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盖壳与接头连接,上盖封闭盖壳的上端开口,第一密封件安装于盖壳上,内盖片固定于上盖,盖壳的上端开口中放置茶叶篮,上盖与茶叶篮之间有第二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内胆与接头之间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与内胆的瓶身固定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接头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脱卸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内胆与杯体之间形成调温腔,杯体与接头之间设第三密封件,接头与杯体接合时,第三密封件封闭调温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第三密封件套接于内胆上,或者第三密封件固定于第一连接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内胆底部固定防震垫,接头与杯体接合时防震垫与杯体底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杯体为单层杯体或者双层杯体,双层杯体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为介质腔,外层设有介质口,介质口上设有密封盖,介质口设置于外层底部,外层与密封盖通过螺纹连接,外层与密封盖之间有第四密封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接头突出于杯体,接头的上至少有一个止动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接头呈棱柱形,内胆与接头同轴设置,接头的每个侧面作为一个止动部。
【文档编号】A47G19/22GK104510279SQ201410855752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1日
【发明者】徐康华 申请人:永康市紫金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