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60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蒸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蒸锅。为克服现有蒸锅强度低,锅体易变形,不能满足多种类型食物的盛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用于盛水的锅体、至少两个依次叠放在锅体上的蒸笼、盖在蒸笼上的锅盖,锅体的上部开口,蒸笼包括环形外壁和顶壁,顶壁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若干周向设置的蒸汽通孔;所述的蒸笼能正放在锅体上,或倒放在锅体上,所述容纳腔的高度小于环形外壁高度的一半。其优点是:在保证蒸锅的多个蒸笼之间防串味的前提下,提高蒸笼的强度,而且能够通过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用于盛装不同类型的食物,使用灵活、操作方便,还便于蒸笼的加工。
【专利说明】多功能蒸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器皿,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蒸锅。
【背景技术】
[0002]蒸锅是一种利用高温蒸汽将食物蒸熟的烹调器皿,主要由用于盛水的锅体、至少两个依次叠放在锅体上的蒸笼、盖在蒸笼上的锅盖组成,蒸笼包括用于放置待蒸食物的蒸板。使用时,锅体内的水被煮沸后形成蒸汽,蒸汽向上升通过蒸板上开设的蒸汽通孔进入到蒸笼后将食物蒸熟。但是,食物在蒸的过程中产生的汤汁也会直接通过蒸汽通孔向下流,造成上层蒸笼内的食物汤汁流窜至下层蒸笼内,出现串味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200520110980.7中公开了一种不串味的多功能蒸锅,将蒸汽通孔的位
置由用于放置食物的锅体底面改至锅体的上边缘,使锅体底部形成一可用于存储汤汁的空间,只有当汤汁的高度高于蒸汽通孔的位置时,才会从通孔流出,有效避免了串味的问题。但是这种结构的蒸锅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锅体的上边缘宽度小,开设蒸汽通孔后,强度低,锅体易变形;第二,锅体内壁的高度若设置得低,散状食物的放置不稳固,成堆叠放后容易坍塌散落,锅体内壁的高度若设置得高,可围住的食物量多,但是锅体的加工难度就大大提高,容易出现次品,因此,不能满足多种类型食物的盛装,加工难度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蒸锅,在保证防串味的前提下,提高蒸笼的强度,而且能够用于盛装多种类型的食物,还便于加工。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多功能蒸锅,包括用于盛水的锅体、至少两个依次叠放在锅体上的蒸笼、盖在蒸笼上的锅盖,锅体的上部开口,蒸笼包括环形外壁和顶壁,顶壁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其技术特征是,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若干周向设置的蒸汽通孔;所述的蒸笼能正放在锅体上,或倒放在锅体上,所述容纳腔的高度小于环形外壁高度的一半。
[0006]将蒸汽通孔的位置从容纳腔外侧的顶壁处改至容纳腔的侧壁上,在保证防串味的前提下,提高了顶壁的强度,能够有效避免蒸笼变形;蒸笼正放在锅体上时,容纳腔的侧壁形成食物的挡边,此时挡边低,可用于放置整体式的食物,例如鸡、鸭、鱼等,蒸笼倒放在锅体上时,环形外壁形成食物的挡边,此时挡边高,可用于放置散装堆叠的食物,例如青菜、土豆、鹌鹑蛋等,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可以用于盛装不同类型的食物,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容纳腔的高度小于环形外壁高度的一半,便于加工。而且,蒸笼在倒置使用时,容纳腔的外底壁与环形外壁之间形成槽,上层蒸笼内食物蒸煮后形成的汤汁往槽方向流,经过蒸汽通孔向下流淌,掉落到下层蒸笼的槽内,不会影响到容纳腔外底壁上放置的食物,使得蒸笼在倒置时也能起到防串味的效果。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蒸汽通孔位于容纳腔的侧壁的上部。这一设置,使得蒸笼正放时,容纳腔内可存放的汤汁更多,防串味的效果更好。
[0008]作为改进,所述的容纳腔呈上大下小的截锥状。这一设置,使得蒸笼的强度更高,而且,蒸笼倒放时,汤汁往四周流淌后再沿着容纳腔侧壁形成的斜面往外流,从上层蒸笼滴下的汤汁能够更加远离下层蒸笼中放置在容纳腔外底壁中间的食物,防串味的效果更好。
[0009]作为改进,所述锅体的上边缘设有一定位圈,定位圈的内侧形成挡圈,蒸笼置于该挡圈上,且蒸笼的外壁与定位圈的内壁相适应。这一设置,使得蒸笼放置在锅体上的结构简单、稳固。
[0010]作为改进,所述蒸笼的上边缘形成一圈定位槽,锅盖的下边缘可与该定位槽配合使用;相邻的两个蒸笼中,一蒸笼的下边缘与另一蒸笼的定位槽配合使用。这一设置,使得蒸笼与蒸笼之间的叠放结构简单、稳固,锅盖盖在蒸笼上的结构也简单、稳固,便于拆卸、安装。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保证蒸锅的多个蒸笼之间防串味的前提下,提高蒸笼的强度,而且能够通过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用于盛装不同类型的食物,使用灵活、操作方便,还便于蒸笼的加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蒸笼另一角度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此时,蒸笼正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此时,蒸笼倒放)。
[0017]图中所示:1、锅体,11、定位圈,12、挡圈,2、蒸笼,21、环形外壁,22、顶壁,23、容纳腔,24、蒸汽通孔,25、定位槽,3、锅盖。
[0018]具体实施方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的多功能蒸锅,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用于盛水的锅体1、三个蒸笼2、盖在蒸笼2上的锅盖3组成。锅体I的上部开口且其内设有加热组件。如图3所示,蒸笼2为一体成型件,包括环形外壁21和顶壁22,顶壁2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放置待煮食物的容纳腔23,所述容纳腔23的侧壁的上部形成若干周向均布的蒸汽通孔24 ;所述的容纳腔23呈上大下小的截锥状。所述蒸笼2的上边缘形成一圈定位槽25,锅盖3的下边缘可与该定位槽25配合使用;相邻的两个蒸笼中,一蒸笼的下边缘与另一蒸笼的定位槽配合使用。
[0021]结合图4、图5,所述锅体I的上边缘设有一定位圈11,定位圈11的内侧形成挡圈12,蒸笼2置于该挡圈12上,且蒸笼2的外壁与定位圈11的内壁相适应。所述的蒸笼2能正放在锅体I上,或倒放在锅体I上。所述容纳腔23的高度小于环形外壁21高度的一半。
[0022]蒸笼2正放在锅体I上时,蒸笼2的容纳腔23形成一可用于存储食物汤汁的空间,只有当汤汁的高度高于蒸汽通孔24的位置时,才会从蒸汽通孔24流出,有效避免了串味的问题;蒸笼2在倒置使用时,容纳腔23的外底壁与环形外壁21之间形成槽,上层蒸笼内食物蒸煮后形成的汤汁往槽方向流,经过蒸汽通孔24向下流淌,掉落到下层蒸笼的槽内,不会影响到容纳腔23外底壁上放置的食物,使得蒸笼2在倒置时也能起到防串味的效果。
[0023]蒸笼2正放在锅体I上时,容纳腔23的侧壁形成食物的挡边,此时挡边低,可用于放置整体式的食物,例如鸡、鸭、鱼等;蒸笼2倒放在锅体上时,环形外壁21形成食物的挡边,此时挡边高,可用于放置散装堆叠的食物,例如青菜、土豆、鹌鹑蛋等。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可以用于盛装不同类型的食物,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0024]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多功能蒸锅,包括用于盛水的锅体(I)、至少两个依次叠放在锅体(I)上的蒸笼(2)、盖在蒸笼(2 )上的锅盖(3 ),锅体(I)的上部开口,蒸笼(2 )包括环形外壁(21)和顶壁(22 ),顶壁(2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23),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23)的侧壁上形成若干周向设置的蒸汽通孔(24);所述的蒸笼(2)能正放在锅体(I)上,或倒放在锅体(I)上,所述容纳腔(23)的高度小于环形外壁(21)高度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通孔(24)位于容纳腔(23)的侧壁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纳腔(23)呈上大下小的截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的上边缘设有一定位圈(11),定位圈(11)的内侧形成挡圈(12),蒸笼(2)置于该挡圈(12)上,且蒸笼(2)的外壁与定位圈(11)的内壁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2)的上边缘形成一圈定位槽(25),锅盖(3)的下边缘可与该定位槽(25)配合使用;相邻的两个蒸笼中,一蒸笼的下边缘与另一蒸笼的定位槽配合使用。
【文档编号】A47J27/05GK203662535SQ201420044664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陈合林 申请人: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