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汁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榨汁瓶,包括瓶身、瓶底、瓶盖、榨汁器,所述瓶身底部开口,瓶身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底为圆柱体中空结构,瓶底顶部开口,瓶底直径与瓶身直径相配合,瓶底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与瓶身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榨汁器包括锥体、卡环,所述锥体尖端设置有通孔,锥体底端与卡环相连接,锥体与卡环连接处设置有条形通孔,用于果汁流入瓶底;所述卡环直径与瓶底直径相配合,可拆卸的卡接于瓶底开口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瓶,利用在可拆卸的瓶底上安装榨汁器,将果汁通过榨汁器上的通孔流入瓶底,无法流过的果肉,留在榨汁器上,将瓶身盖上加水后,就不仅可以享受果汁,还可以享受果肉了。
【专利说明】榨汁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汁瓶,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人们对果汁的需要越来越多,特别是亲手榨的果汁,不仅卫生,而且营养丰富。通常人们都会使用榨汁器与杯子配合榨汁,但在户外,这样的方法很不方便,榨完汁的水,如不喝完,携带起来就容易洒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榨汁瓶。
[000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榨汁瓶,包括瓶身、瓶底、瓶盖、榨汁器,所述瓶身底部开口,瓶身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底为圆柱体中空结构,瓶底顶部开口,瓶底直径与瓶身直径相配合,瓶底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与瓶身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榨汁器包括锥体、卡环,所述锥体尖端设置有通孔,锥体底端与卡环相连接,锥体与卡环连接处设置有条形通孔,用于果汁流入瓶底;所述卡环直径与瓶底直径相配合,可拆卸的卡接于瓶底开口处。
[0006]所述瓶身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条,用于防漏与防滑。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瓶盖一侧设置有圆环结构的把手,用于方便手提榨汁瓶。
[0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瓶,利用在可拆卸的瓶底上安装榨汁器,将果汁通过榨汁器上的通孔流入瓶底,无法流过的果肉,留在榨汁器上,将瓶身盖上加水后,就不仅可以享受果汁,还可以享受果肉了。另外,瓶身上硅胶条的设计,使得瓶身与瓶体之间密封性更好,手握瓶身时,也起到了防滑的作用;瓶盖上圆环把手的设计,也方便手提榨汁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汁器与瓶底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榨汁瓶,包括瓶身1、瓶底2、瓶盖3、榨汁器4,所述瓶身I底部开口,瓶身I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底2为圆柱体中空结构,瓶底2顶部开口,瓶底2直径与瓶身I直径相配合,瓶底2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与瓶身I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榨汁器4包括锥体7、卡环8,所述锥体7尖端设置有通孔,锥体7底端与卡环8相连接,锥体7与卡环8连接处设置有条形通孔,用于果汁流入瓶底2 ;所述卡环8直径与瓶底2直径相配合,可拆卸的卡接于瓶底2开口处。
[0013]所述瓶身I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条6,用于防漏与防滑。[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瓶盖3 —侧设置有圆环结构的把手5,用于方便手提榨汁瓶。
[00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汁瓶,利用在可拆卸的瓶底上安装榨汁器,将果汁通过榨汁器上的通孔流入瓶底,无法流过的果肉,留在榨汁器上,将瓶身盖上加水后,瓶底内的果汁与水相混合,果肉留于瓶身内,这样就不仅可以享受果汁,还可以享受果肉了。另夕卜,瓶身上硅胶条的设计,使得瓶身与瓶体之间密封性更好,手握瓶身时,也起到了防滑的作用;瓶盖上圆环把手的设计,也方便手提榨汁瓶。
[001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榨汁瓶,包括瓶身、瓶底、瓶盖、榨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底部开口,瓶身下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底为圆柱体中空结构,瓶底顶部开口,瓶底直径与瓶身直径相配合,瓶底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与瓶身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榨汁器包括锥体、卡环,所述锥体尖端设置有通孔,锥体底端与卡环相连接,锥体与卡环连接处设置有条形通孔,用于果汁流入瓶底;所述卡环直径与瓶底直径相配合,可拆卸的卡接于瓶底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条,用于防漏与防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一侧设置有圆环结构的把手,用于方便手提榨汁瓶。
【文档编号】A47J19/02GK203776643SQ201420100151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王纪冲 申请人:王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