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46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该轮圈具有一置胎环面,该置胎环面的一径向剖面中包括一凹弧,该凹弧的二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跨距。该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包括一胶体构件,该胶体构件包括一身部及一由该身部朝外延伸的膨大部,在该胶体构件的一剖面中,该身部的一第一宽度不小于该第一跨距,该膨大部的一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该膨大部具有至少一弧凸,该弧凸供于该置胎环面搓除该置胎环面的表面的残胶。
【专利说明】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与除胶结构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自行车的管胎轮组相较于开放式轮组具有轻量化的优势,于公路骑乘上的阻力也较小,为许多自行车爱好者所使用,管胎轮圈不像开放式轮圈具有很深的轮沟,只有一个圆弧型的凹槽,管胎是用粘胶直接粘在轮圈上,因此拆卸时轮圈上会残留粘胶,已知除胶的方法为使用轮状或块状的胶体摩擦轮圈的凹槽将残胶搓除,待残胶去除干净后才能再粘上新的管胎,否则会有管胎粘不均匀使管胎寿命降低,对骑乘者也存有危险上的顾虑。
[0003]然而,在此类已知技术中,由于胶体磨擦表面轮廓与轮圈弧形凹槽形状并不对应,以致胶体磨擦表面仅部分会与轮圈凹槽表面接触,如此易造成非接触部位未能除胶,接触部位则长时间磨擦产生轮圈接触部位过热,这情况使用于碳纤维这类复合材轮圈情况下,磨擦高温容易造复合材轮圈的粘着剂(树脂)效果打折扣,进而导致复合材轮圈的结构刚性下降。另外胶体于摩擦凹槽时常常无法准确的摩擦到弧形凹槽二端的残胶,需反复轴向移动胶体位置以摩擦到凹槽二端的残胶,使得除胶过程变的冗长及琐碎,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该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具有与该轮圈的径向剖面形状相应而可完全涵盖待除胶表面的除胶部,可预防轮圈于摩擦时造成部分区块过热。并且,该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无需反复轴向移动胶体位置,即可有效地清除轮圈凹槽二端的残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该轮圈具有一置胎环面,该置胎环面的一径向剖面中包括一凹弧,该凹弧二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跨距,该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它包括:
[0008]一胶体构件,包括一身部及一由该身部朝外延伸的膨大部,在该胶体构件的一剖面中,该身部的一第一宽度不小于该第一跨距,该膨大部的一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该膨大部具有至少一弧凸,该弧凸供于该置胎环面搓除该置胎环面的表面的残胶。
[000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胶体构件为长条状,该胶体构件的二端的至少其中一者设有一该弧凸。
[00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构件为轮状,该胶体构件的外周环设有该至少一弧凸。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构件的一中心部位轴向设有一供与一动力装置连接的组接部。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构件为圆柱状,该胶体构件的二端的至少其中一者设有一该弧凸。
[00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弧凸的一剖面中包括一凸弧,该凸弧的形状对应该凹弧的形状。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弧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凹弧及二由该第一凹弧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凹弧,各该第二凹弧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凹弧的曲率半径;该凸弧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凸弧及二由该第一凸弧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凸弧,各该第二凸弧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凸弧的曲率半径。
[00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具有一胶体构件,该胶体构件的该凸弧对应该置胎环面的一凹弧的形状,避免摩擦时导致该轮圈的部分摩擦区块过热而影响到该轮圈的性能。并且,该胶体构件可具有一膨大部,该膨大部的一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于除胶过程即不需将该胶体构件反复轴向移动即可将该置胎环面的残胶搓除,可更有效地搓除该置胎环面的凹弧二端的残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圈局部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9]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轮圈局部立体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6]附图标号:2、2a:轮圈;21、21a:置胎环面;22、22a:凹弧;23:第一凹弧;24:第二凹弧;3、3a、3b、3c、3d:胶体构件;31:组接部;32、32b、32d:弧凸;33、33a、33b、33c、33d:凸弧;34、34b、34d:身部;35、35b、35d:膨大部;36、36c:第一凸弧;37、37c:第二凸弧;38:防滑槽;4:动力装置;a、a’、a”:第一宽度;b、b’、b”:第二宽度;c:第一跨距;d、d”:第二跨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
[0028]请参考图1-图3,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是对应一轮圈2的一置胎环面21,该置胎环面21的一径向剖面中包括一凹弧22,该凹弧22的二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跨距C。该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包括一胶体构件3。
[0029]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该胶体构件3为轮状,该胶体构件3的一中心部位轴向得增设一组接部31,该组接部31得供一动力装置4连接枢转,而获得较省力且快速的动力式除胶效果。当然,该组接部亦非一定为必要,若省略组接部则可握持轮状的胶体构件进行手动式除胶。该组接部31为一硬性材质且包覆于该胶体构件3的胶体部分中,利用该动力装置轴向旋转带动该胶体构件3,如此于清除残胶时较省时省力。该胶体构件3包括一身部34及一由该身部34朝外延伸的膨大部35,在该胶体构件3的一剖面中,该身部34的一第一宽度a不小于该第一跨距c (较佳者为等于),该膨大部35的一第二宽度b大于该第一宽度a,该膨大部35设有该至少一弧凸32,该弧凸32供于搓除该置胎环面21的残胶,各该弧凸32的一剖面中包括一凸弧33,该凸弧33的形状对应该凹弧22的形状,该凸弧33的二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跨距d,该第一跨距c不小于该第二跨距d (如图3A)。详细的说,当实行除胶过程时,该膨大部35的第二宽度b的设计可有效率地搓除该凹弧22 二端的残胶,如此于除胶过程即不需将该胶体构件3反复轴向移动即可将该凹弧22 二端(圆弧导角处)的残胶搓除,避免该凹弧22 二端的残胶搓除不完全导致该轮圈2于涂抹新的轮胎粘胶时沾粘不完全,待膨大部35被凹弧22 二端磨耗殆尽后,膨大部35的该第二宽度b则会等于该第一宽度a,故该凸弧33整个弧形表面得与该凹弧22表面对应并完全贴合,该轮圈2的置胎环面21整面残胶较均匀且全面地被搓除,且该凸弧33的弧形表面得平均摩擦该凹弧22,避免摩擦时导致该轮圈2的部分摩擦区块过热而影响到该轮圈2的性能。
[0030]请进一步参考图4-图6,相较上述第一实施例,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轮圈2a的置胎环面21a的凹弧22a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凹弧23及二由该第一凹弧23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凹弧24,各该第二凹弧24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凹弧23的曲率半径。本实施例的胶体构件3a的凸弧33a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凸弧36及二由该第一凸弧36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凸弧37,各该第二凸弧37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凸弧36的曲率半径。详细的说,该第一凸弧36的形状对应该第一凹弧23的形状且该二第二凸弧37的形状对应该等第二凹弧24的形状。可理解的是,第一实施例的该胶体构件亦可清除该轮圈的残胶,但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胶体构件3a可更有效率的清除具有该第一凹弧23与二该第二凹弧24的该轮圈2a的残胶。须特别说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该第二跨距d采小于第一跨距C,则有利于凸弧与凹弧(或第一凸弧与第一凹弧全面接触)的弧面更贴合,进而达到凹弧表面的残胶擦除功效。
[0031]请进一步参考图3及图7,相较上述第一实施例,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胶体构件3b为长条状,该胶体构件3b包括一身部34b及至少一由该身部34b朝外延伸的一膨大部35b,在该胶体构件3b的一剖面中,该身部34b的一第一宽度a’不小于该第一跨距c,该膨大部35b的一第二宽度b’大于该第一宽度a’,该膨大部35b设有至少一弧凸32b。各该弧凸32b的一剖面中包括一凸弧33b,该凸弧33b的形状对应该凹弧22的形状。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胶体构件3b为长条状,清除该轮圈2的残胶时是以手握持该胶体构件3b方式,如于无动力装置须靠手动方式搓除残胶时,即可选择握持该长条状胶体构件使用。
[0032]请进一步参考图4及图8,相较上述第三实施例,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的胶体构件3c为长条状,该胶体构件3c具有该身部34b,该轮圈2a的置胎环面21a的凹弧22a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凹弧23及二由该第一凹弧23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凹弧24,各该第二凹弧24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凹弧23的曲率半径。该胶体构件3c的该凸弧33c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凸弧36c及二由该第一凸弧36c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凸弧37c,各该第二凸弧37c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凸弧36c的曲率半径。详细的说,该第一凸弧36c的形状对应该第一凹弧23的形状,该等第二凸弧37c的形状对应该等第二凹弧24的形状,相较于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胶体构件3c可更有效率的以手握持该胶体构件3c方式清除具有该第一凹弧23与二该第二凹弧24的该轮圈2a的残胶。
[0033]请进一步参考图3及图9,相较上述第三实施例,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胶体构件3d为圆柱状,该胶体构件3d包括一身部34d及一由该身部34d朝外延伸的膨大部35d,在该胶体构件3d的一剖面中,该身部34d的一第一宽度a”不小于该第一跨距c (较佳者为等于),该膨大部35d的一第二宽度b”大于该第一宽度a”,该膨大部35d设有该至少一弧凸32d,该弧凸32d供于搓除该置胎环面21的残胶,各该弧凸32d的一剖面中包括一凸弧33d,该凸弧33d的形状对应该凹弧22的形状,该凸弧33d的二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跨距d”,该第二跨距d”等于该第一宽度a”。值得一提的是,该身部34d具有至少一防滑槽38,该防滑槽38为该胶体构件3d凹陷所构成,可增加手部握持该胶体构件3d的摩擦力,其余部分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相较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胶体构件3d的圆柱形状于除胶时,该球形态样的弧凸32d可提供使用者握持时,利用球形弧凸32d每个球形表面与凹弧表面接触磨擦优势。
[0034]综上,本实用新型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具有一胶体构件,该胶体构件的该凸弧对应该置胎环面的一凹弧的形状,避免摩擦时导致该轮圈的部分摩擦区块过热而影响到该轮圈的性能。
[0035]并且,该胶体构件可具有一膨大部,该膨大部的一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于除胶过程即不需将该胶体构件反复轴向移动即可将该置胎环面的残胶搓除,可更有效地搓除该置胎环面的凹弧二端的残胶。
[00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实用性及效益上,确实是完全符合产业上发展所需,且所揭露的结构实用新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所以其具有「新颖性」应无疑虑,又本实用新型可较的已知结构更具功效的增进,因此亦具有「进步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该轮圈具有一置胎环面,该置胎环面的一径向剖面中包括一凹弧,该凹弧二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跨距,该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胶体构件,包括一身部及一由该身部朝外延伸的膨大部,在该胶体构件的一剖面中,该身部的一第一宽度不小于该第一跨距,该膨大部的一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该膨大部具有至少一弧凸,该弧凸供于该置胎环面搓除该置胎环面的表面的残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构件为长条状,该胶体构件的二端的至少其中一者设有一该弧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构件为轮状,该胶体构件的外周环设有该至少一弧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构件的一中心部位轴向设有一供与一动力装置连接的组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构件为圆柱状,该胶体构件的二端的至少其中一者设有一该弧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弧凸的一剖面中包括一凸弧,该凸弧的形状对应该凹弧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专用的轮圈除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弧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凹弧及二由该第一凹弧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凹弧,各该第二凹弧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凹弧的曲率半径;该凸弧包括一位于中间位置的一第一凸弧及二由该第一凸弧的二端朝外弧形延伸的第二凸弧,各该第二凸弧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一凸弧的曲率半径。
【文档编号】B08B1/04GK203830322SQ20142012045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谢世平 申请人:谢世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