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活动提手的吊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活动提手的吊锅,它包括有锅体,锅体锅沿的对称轴线上铆接有咬合块,咬合块上设有咬合孔,提手两端设有与咬合孔形状匹配的活动滑块;咬合孔内孔顶距为A,腰距为B,AB之间的距离为C,下部最宽距离为R,则A≤B,B≤C,C<R。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手倒伏时,便于炒菜和操作,吊挂时,提手和咬合块相互咬合,达到固定提手的目的。而不使用时,提手倒伏,方便携带、储存和运输。
【专利说明】一种带活动提手的吊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品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活动提手的吊锅。
【背景技术】
[0002]锅是厨房不可缺少的炊具,有时餐馆的餐桌上也要使用锅,如火锅、汤锅等,锅的名称和样式多种多样,用途也各不相同,锅除了在厨房里和餐桌上使用之外,有时候也在野外使用,如假日到郊外野餐,人们在煮野餐时,通常将锅悬吊在树枝做成的三脚架上,下面用柴火加热,清闲浪漫的感觉油然而生。工作之余还不时回味,然而到郊外野餐不是经常都能去的,所以有很多餐馆将郊外悬吊烹调方式搬到了餐馆的餐桌上。但现有的锅一般都没有锅耳,有的只有一只锅耳和一个锅把,这种类型显然不适合悬吊加热,也有一些铁锅和两只锅耳的,但其提手是和锅体固定为一体的,这种结构携带不方便,占用空间大,尤其是餐馆使用时,如果锅的数量较多时,需要开避专门的锅房放置,大大浪费空间。野餐时,车内空间有限,携带更加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占用空间小的带活动提手的吊锅。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活动提手的吊锅,它包括有锅体,锅体锅沿的对称轴线上铆接有咬合块,咬合块上设有咬合孔,提手两端设有与咬合孔形状匹配的活动滑块;
[0005]咬合孔内孔顶距为A,腰距为B,AB之间的距离为C,下部最宽距离为R,则A≤B,B < C,C < R。
[0006]所述的咬合孔上部采用上窄下宽的轴对称结构,下部为圆形结构。
[0007]所述的咬合孔上部为方形、下部为椭圆或方形。
[0008]所述的提手采用椭圆弧结构,两端向外或向内延伸形成活动滑块,弧顶处设有挂钩位。
[0009]所述的活动滑块外端设有限位。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手倒伏时,便于炒菜和操作,吊挂时,提手和咬合块相互咬合,达到固定提手的目的。而不使用时,提手倒伏,方便携带、储存和运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手倒伏状态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手吊挂状态示意图。
[0013]图3、图4为提手不同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咬合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5,本实施例所述的吊锅包括有锅体1,锅体(1)锅沿的对称轴线上铆接有咬合块2,咬合块2上设有咬合孔3,提手4两端设有与咬合孔3形状匹配的活动滑块5 ;其中,咬合孔内孔顶距为A,腰距为B,AB之间的距离为C,下部最宽距离为R,则A≤B,B≤C,C<R。本实施例的咬合孔3上部采用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结构,下部为圆形结构。咬合孔3还可以设计为上部为方形、下部为椭圆或方形的异形结构。本实施例的提手4采用椭圆弧结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活动滑块5,活动滑块5外端设有限位7,弧顶处设有挂钩位6。提手4的椭圆弧较窄的中心距小于锅沿直径,挂钩位6的顶尖至椭圆弧较窄的中心距大于锅沿直径。在使用时,提起提手,由于受到向上的提力与锅向下的力相互作用下,提手与锅体上的咬合块相互咬合,使锅在操作时不会向提手两侧侧翻,达到固定提手的作用。
[0016]本方案的另一设计为:将咬合块铆在提手上,活动滑块铆在锅体上。等于是前述方案的反装。
[0017]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活动提手的吊锅,它包括有锅体(1),其特征在于:锅体(1)锅沿的对称轴线上铆接有咬合块(2),咬合块 (2)上设有咬合孔(3),提手(4)两端设有与咬合孔(3)形状匹配的活动滑块(5); 咬合孔内孔顶距为A,腰距为B,AB之间的距离为C,下部最宽距离为R,则A≤B,B≤C,C < R。
【文档编号】A47J45/06GK203789687SQ20142023663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0日
【发明者】胡仁成 申请人:胡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