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6742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恒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恒温器包括壳体、底座、发热元件、控制电路板和传热盘;所述传热盘为下开口的金属凹腔,所述传热盘的凹腔底部设有发热元件,所述传热盘上表面为物品放置区;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传热盘穿出的传热盘安装孔,所述传热盘的上部穿出传热盘安装孔的上端设置。与现有产品相比,侧壁上部外露便于传热盘散热,这样底座不需要耐热的金属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结构简单,外形小巧,适合办公室和家居使用。
【专利说明】
恒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散热和成本低的恒温器。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爱喝热饮例如茶、咖啡、牛奶等的人来说,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热饮的温度,如果热饮放置一段时间,其温度会降低,此时口味有所变化,饮用者可能由于口味的变化而倒掉从而导致浪费,此时需要一种恒温电器保持热饮的温度;现有的恒温电器的传热盘的表面为平滑设计,为了防止杯子等的滑落,一般把传热盘置于壳体内,但是,这样设计的恒温电器的散热效果不好,使得整机的温度很高,此时底座部分必须使用耐热效果好的金属制品,使得广品的成本变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和成本低的恒温电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器,包括壳体、底座、发热元件、控制电路板和传热盘;所述传热盘为下开口的金属凹腔,所述传热盘的凹腔底部设有发热元件,所述传热盘上表面为物品放置区;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传热盘穿出的传热盘安装孔,所述传热盘的上部穿出传热盘安装孔的上端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盘的上部穿出传热盘安装孔的上端的高度为8mm至15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物品放置区为下凹的载物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盘的凹腔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侧设有凸起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底部设有散热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设有若干,并呈辐射状设置,所述散热孔的上侧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侧部设有连通所述散热孔和支撑壁内腔的通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盘和所述支撑壁为圆柱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盘开口处设有外翻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端设有传热盘凸置平面,所述传热盘安装孔开设于传热盘凸置平面上;所述传热盘凸置平面的一侧设有凸起区,该凸起区上端与所述传热盘凸置平面圆滑过渡;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凸起区内壁上,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控制按键和显示屏,所述凸起区上设有供所述控制按键和显示屏穿出的通孔;所述控制按键为PVC按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反射层、发热丝和黏贴层,所述发热丝铺设于所述反射层和黏贴层之间,所述发热元件通过所述黏贴层黏贴固定在所述传热盘的凹腔底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传热盘的上部穿出传热盘安装孔,使得侧壁上部露出在壳体的外面,增大了发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使整机的热量降低,此时底座采用普通的塑料材料即可,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0016]2.传热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凹的载物槽,可以防止杯子等载物件从传热盘中滑落;
[0017]3.传热盘的腔体开口处设置的外翻边,不仅方便传热盘的安装和定位,并可以引导传热盘中溢出的水沿着外翻边处流出;
[0018]4.底座散热孔的上端设置有挡片,挡片侧部设有连通所述散热孔和支撑壁内腔的通孔,这样挡片可以在通风的前提下还可以防止其他杂质进入机体内部;
[0019]5.本实用新型使用PVC按键,结构更紧凑,操作更方便,在PVC按键表面的保护膜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灰尘、油污等物质进入壳体内部;
[0020]6.具自动温控功能,设于传热盘凹腔底部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传热盘的温度,控制电路板根据反馈的温度数据和用户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发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使传热盘保持恒定的温度;
[0021]7.发热元件采用三层结构,发热丝铺设在黏贴层和反射层之间,发热元件的黏贴层利用充分粘合技术黏贴固定在传热盘底部,此时发热丝也铺设在传热盘上,使得传热盘的受热均匀,可提高传热盘的热能传导效能;其中发热元件设置有反射层,反射层可以反射发热丝的热量从而阻挡热量从反射层那一侧散发,热量集中往上即传热盘方向传导,一方面可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一方面以免过多的热量进入底座中,导致整机的无用热量过高,增加整机的耐热承受负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恒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恒温器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恒温器的俯视图;
[0025]图4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底座和传热盘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壳体和传热盘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0029]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器包括底座1、发热元件2、控制电路板6、传热盘3和壳体4,所述底座I设置有向上凸起的上开口的支撑壁13,所述传热盘3为下开口的金属凹腔;所述传热盘3的上部穿出所述壳体4的上端,所述传热盘3的侧壁32上部露出在外界;所述传热盘3和所述支撑壁13为圆柱形;所述发热元件2设于所述传热盘3的凹腔底部,所述传热盘3和所述底座I的支撑壁13连接。
[0030]上述中的壳体4和控制电路板6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0031]所述壳体4上端一侧开设有传热盘凸置平面,所述传热盘凸置平面上设有供所述传热盘3穿出的传热盘安装孔44,所述壳体4上端另一侧为凸起区40,该凸起区40上端与所述传热盘凸置平面圆滑过渡;所述控制电路板6设于所述凸起区40内壁上,所述控制电路板6设有控制按键和显示屏,显示屏上显示传热盘3凹腔底部的温度,所述凸起区40上开设有控制区41,所述控制区41设有供所述控制按键和显示屏穿出的通孔;所述壳体4的控制面41上设置有PVC按键5,在PVC按键表面的保护膜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灰尘、油污等有害物质进入壳体内部;传热盘3的凹腔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实时检测传热盘3凹腔底部的温度;控制电路板6中设置有数据处理芯片和蜂鸣器;控制区41上设置有温度选择键、时间调节键和开关键,其中温度选择键可向数据处理芯片输入多级温度,如50、60、70、80、90和100摄氏度。
[0032]用户在使用时,先通过时间调节键选择合适的加热时间,然后通过温度选择键调到所需的温度档位,期间温度传感器7会对传热盘的温度实时检测,并反馈数据给数据处理芯片,数据处理芯片根据反馈的数据动态调节发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使传热盘保持恒定的温度。
[0033]传热盘3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0034]所述传热盘的上表面为物品放置区,所述物品放置区为下凹的载物槽33,载物槽33低于传热盘3的边缘,可以防止杯子等物品件从传热盘中滑落;所述传热盘3的腔体开口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翻边31,不仅方便传热盘3的安装和定位,并可以引导传热盘3中溢出的水沿着外翻边31流出;所述传热盘3的侧壁32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槽,散热槽是为了增加侧壁31的散热面积,使得侧壁31能更有效的散热。
[0035]底座1、传热盘3和壳体4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
[0036]所述底座I的支撑壁13上端面上设置有凸扣15,所述传热盘3的凹腔底部设置有和凸扣15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底座I的支撑壁13套设于所述传热盘3的腔体中并使所述凸扣15搁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此时所述传热盘3定位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支撑壁13为上开口的腔体,底座I和传热盘3连接后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腔体利于热量的散发;
[0037]底座I上设置有定位柱14,壳体4上设置有和定位柱14对应的螺丝柱42,传热盘3的外翻边31对应螺丝柱42的位置处设置有缺口 34,安装整机时,先把传热盘3套在底座I的支撑壁13上,使凸扣15和定位槽对准,即可使传热盘3定位在底座上,此时把壳体4盖在底座I和传热盘3的上方,传热盘3的上端穿过壳体4的传热盘安装孔44,壳体4上的螺丝柱42插入底座I上的定位柱14,通过螺丝固定壳体4和底座1,相应的,传热盘3上的缺口 34会卡住壳体4的螺丝柱42,使传热盘3不会旋转;控制电路板6和传热盘3之间设置有隔板43,可以防止从传热盘3往下流的水进入控制电路板6中影响控制电路板6的正常工作;外翻边31和壳体4的底面接触配合,可以防止传热盘3从传热盘安装孔44上方脱落;较优的一种选择,所述传热盘3的上部穿出传热盘安装孔44的上端的高度为8mm至15mm,其中9mm至1mm的高度范围为恒温器在不损失热能的同时又能保护底部塑件的最佳选择。
[0038]上述所述支撑壁13的底面上设置有散热孔11,所述散热孔11设置有若干个,并呈辐射状设置;所述底座I在所述散热孔11位置的上面设置有挡片12,所述挡片12的侧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孔11和支撑壁内腔的通孔;挡片12可以在内部通风的前提下还可以防止其他杂质进入机体内部。
[0039]上述所述发热元件2包括反射层、发热丝和黏贴层,所述发热丝铺设于所述反射层和黏贴层之间,所述发热元件通过所述黏贴层黏贴固定在所述传热盘3的底面;其中黏贴层使发热元件2黏贴在传热盘3的腔体底面,结构简单,其中发热元件2设置的反射层可以反射发热丝的热量从而阻挡热量从反射层那一侧散发,热量集中往上即传热盘3方向传导,一方面可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一方面以免过多的热量进入底座中,导致整机的无用热量过高,增加整机的耐热承受负荷。
[0040]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器整体结构简单,外形小巧,方便办公室和家居使用。
[0041]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恒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座、发热元件、控制电路板和传热盘;所述传热盘为下开口的金属凹腔,所述传热盘的凹腔底部设有发热元件,所述传热盘上表面为物品放置区;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传热盘穿出的传热盘安装孔,所述传热盘的上部穿出传热盘安装孔的上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盘的上部穿出传热盘安装孔的上端的高度为8謹至15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放置区为下凹的载物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盘的凹腔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侧设有凸起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底部设有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盘和所述支撑壁为圆柱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设有若干,并呈辐射状设置,所述散热孔的上侧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侧部设有连通所述散热孔和支撑壁内腔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盘开口处设有外翻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端设有传热盘凸置平面,所述传热盘安装孔开设于传热盘凸置平面上;所述传热盘凸置平面的一侧设有凸起区,该凸起区上端与所述传热盘凸置平面圆滑过渡;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凸起区内壁上,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控制按键和显示屏,所述凸起区上设有供所述控制按键和显示屏穿出的通孔;所述控制按键为PVC按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反射层、发热丝和黏贴层,所述发热丝铺设于所述反射层和黏贴层之间,所述发热元件通过所述黏贴层黏贴固定在所述传热盘的凹腔底部。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3987665SQ20142032653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袁厚兵 申请人:袁厚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