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893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恒温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为了冷却内燃 机,而位于内燃机内的冷却介质流路和用于冷却并循环冷却介质的冷却介 质循环路径之间,并且进行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的冷却介质流路之 间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控制。
背景技术
为控制在内燃机的水冷套(冷却水路径)内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在
发动机主体的冷却水路径与散热器上连接的入口外壳(inlet housing)或者 出口外壳(outlethousing)的连接部上具有恒温器。该恒温器根据冷却水路 径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使阀动作,并且进行控制使来自散热器的冷却水自动 流入发动机的冷却水路径。作为这样的恒温器,列举有在专利文献l、专利 文献2中公开的恒温器。这些恒温器在阀壳(致动器)内密封入因水的温 度变化而进行固体(结晶) 一液体的相变的热蜡,通过因该相变而引起的 热蜡的膨胀一收縮来使连杆(rod)伸縮,从而转变为阀芯的动作使冷却水 的流路开闭。
上述恒温器能够作为单体装配并直接插入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与 发动机主体之间的连接部上。或者,有时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上组装 恒温器的构成构件,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内装配构成恒温器。最近, 在内燃机的发动机的装配中,按构成发动机的各部分事先插入所需要的部 件,并在发动机的最终装配工序中将构成发动机的各部分进行装配。因此, 需求一种能够进行如下动作的系统,即,即使对于上述入口外壳或者出口 外壳,也能够在事先插入恒温器等必要部件之后,进行捆绑和搬运然后进 入发动机的最终组合装配工序。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恒 温器能够事先插入在入口外壳或者出口外壳中,因此能够满足上述需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401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8562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恒温器在配置于恒温器室(出口外壳)和发动 机主体之间的弹簧垫圈上,设置有用于在恒温器室中安装恒温器的弹压部 和凸缘按压部,通过弹压部使弹簧垫圈弹压抵接在恒温器上,通过凸缘按 压部使恒温器卡止在恒温器室上。由此,能够事先将恒温器插入恒温器室 内,但是由于弹簧垫圈兼有恒温器的卡止固定功能和恒温器室以及发动机 主体之间的密封功能,所以有可能不能够充分地满足两功能。即,这是因 为,对于卡止固定,需要刚性,相反对于密封性,需要产生适当的反力的 弹性,这两种特性相互矛盾。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恒温器在入口外壳内依次组装恒温 器的各构成构件,并装配构成在入口外壳内,此时也能够在入口外壳内事 先插入了恒温器的状态下进入发动机构造的最终工序,因此能够满足上述 的需要。但是,在入口外壳内组装各构成构件时,需要使返回弹簧成为弹 性施力状态地安装固定在入口外壳和恒温器的框架之间,但是该作业极其 困难,而且麻烦。
另外,存在如下预想的情况,即,这些恒温器不存在游隙地固定在出 口外壳或者入口外壳中,在出口外壳或者入口外壳连接固定在发动机主体 上时,在两者存在有基于设计公差等的错位等的情况下,恒温器难以跟随 该错位,因此,因连接而在各部位上发生应力,从而阻碍阀的正确的开闭 动作,或者损伤发动机主体与出口外壳或者入口外壳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 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器的安装 结构,所述恒温器的安装结构能够将恒温器稳定地插入冷却介质的冷却介 质循环路径中,并且能够不妨碍恒温器的功能地在内燃机主体内连接固定 冷却介质循环路径。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位于内燃机主体内的冷却介 质流路和与该内燃机主体连接的散热装置侧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之间,用于 控制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之间的冷却介质的流
5通,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器具有环状支撑基体,其内周缘部作为阀座; 阀壳,具备因上述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而伸縮 的连杆;阀芯,固定在该阀壳上并与上述阀座接触或分离;支撑框架,与 上述支撑基体形成为一体且沿上述连杆的长轴方向自由滑动地引导该阀 壳,而且在该支撑框架和阀芯之间弹性安装将上述阀芯向阀座侧弹性施力 的施力机构;限制框架,与上述支撑基体形成为一体并限制上述连杆的突 出头部;以及垫圈,安装在上述支撑基体上;在上述支撑基体和冷却介质 循环路径的内壁部之间设置卡止机构,在通过该卡止机构使恒温器卡止在 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内的规定位置之后,夹装上述垫圈使冷却介质循环路径 和内燃机主体连接为一体,从而将恒温器安装固定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 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之间的规定位置上。
如技术方案2的发明,作为上述卡止机构具有至少一对卡止舌片, 设置在上述支撑基体上,弯曲形成在扩径方向;卡止凹部,凹设在上述冷 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面上,用于容纳该卡止舌片的前侧部分。此时,如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上述卡止舌片从上述支撑基体切割形成,与该支撑基 体形成为一体,或者,如技术方案4的发明,上述卡止舌片与上述支撑基 体分开制作,与该支撑基体接合为一体。另外,如技术方案5的发明,这 些卡止舌片可以在縮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其恢复弹力使卡止舌片 的前侧部分弹性容纳在卡止凹部中。
此外,如技术方案6的发明,上述卡止机构可以具有至少一对卡止 舌片,由从上述支撑基体竖起的竖起部分以及其前侧部分被弯曲的簧片部 构成;以及卡止阶梯部,形成在上述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面上,通过 与该卡止舌片的簧片部弹性连接而能够弹性安装并支撑恒温器。
另外,如技术方案7的发明,上述卡止机构可以具有卡止突端,突 出设置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面上,并支撑上述限制框架;以及该限 制框架。此时,如技术方案8的发明,上述卡止突端可以在前端具备夹持 片,限制框架被该夹持片夹持支撑。
在上述任一发明中,如技术方案9发明,内燃机可以是冷却介质为冷 却水并且散热机构为散热器的水冷发动机,此时,如技术方案10的发明, 上述冷却水循环路径为了从散热器向发动机主体的冷却水流路供给冷却水,可以形成在安装于发动机主体上的入口外壳上。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中,恒温器通过在支撑基体 和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部之间设置的卡止机构而被卡止在冷却介质循 环路径内的规定位置上,在为了进入内燃机的最终装配工序等而被捆绑和 搬运时,恒温器不会从冷却介质循环路径脱落等,从而有利于内燃机的装 配系统的合理化。此外,恒温器由于如上所述被作为单体而构成所以操作 性好,此外由于只是卡止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中,所以能够简化作为内燃 机装配前工序的向冷却介质循环路径进行插入的作业。另外,在冷却介质 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连接为一体时在两者之间夹装的垫圈仅起到密封功 能,因此能够使用如通过连接所带来的夹压来发挥密封功能的橡胶或树脂 等那样作为密封材料得以应用的弹性体。
如果如技术方案2 5中任一发明来构成上述卡止机构,使设置在支撑 基体上的一对卡止舌片的前侧部分容纳在形成于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 面上的卡止凹部中,从而能够使恒温器相对于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卡止得 以简化。该卡止通过在卡止凹部容纳卡止舌片的前侧部分而进行,在将冷 却介质循环路径连接固定在内燃机主体中时,即使在两者中存在基于设计 公差等的错位等,也能够由容纳部分吸收该错位,从而在恒温器自身上不 受到应力,而不用担心给阀的正确开闭动作或垫圈的密封性能带来妨碍。
尤其,如技术方案5的发明,如果使卡止舌片在縮径方向发生弹性变 形,通过其恢复弹力,使卡止舌片的前侧部分弹性容纳卡止在凹部中,则 不但卡止操作简单,此外能够稳定地进行卡止,并且由于上述卡止凹部对 卡止舌片的前侧部分的容纳是弹性地进行的,所以能够有效地吸收上述错 位。此外,如技术方案3的发明,如果从支撑基体切割形成卡止舌片,则 在冲裁金属板材进行板金加工来作制支撑基体时,能够将本来要被废弃的 落料部分活用为卡止舌片,从而能够提高材料的出成率。
如果如技术方案6的发明构成卡止机构,仅通过使卡止舌片的簧片部 弹性连接在形成于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面的卡止阶梯部上,就能够将 恒温器弹性安装并支撑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上,因此不但卡止操作简单, 此外对于与上述相同的错位吸收功能,也有效地得以发现。如果如技术方案7或者技术方案8的发明构成卡止机构,不需要对恒 温器侧进行加工,能够使限制框架充当卡止机构的结构部分,从而能够使 用单体构成的已有的恒温器。此外,如技术方案8的发明,如果在形成于 卡止突端上的夹持片上夹持限制框架,则恒温器相对于冷却介质循环路径 的卡止操作将更加简单。
如技术方案9或者技术方案10的发明,如果本发明的对象的内燃机是 水冷发动机,则非常有利于发动机的装配系统更合理化,并且有利于在制 造的水冷发动机中使恒温器正确动作而维持水冷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恒温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从图2的A—A箭头观察 的剖视图。
图4 (a) 、 (b) 、 (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 的B部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 (a) 、 (b) 、 (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6 的C部的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其他变形例的与图6相同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从图9的D—D箭头观察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9相同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主体(内燃机主体) 2冷却水流路(冷却介质流路) 3散热器(散热装置) 4入口外壳 4a卡止凹部
84C卡止阶梯部
40冷却水循环路径(散热装置侧冷却介质循环路径)
5个旦温器
6环状支撑基体
6a阀座
7连杆
7a连杆头部
8阀壳
9阀芯
10压缩弹簧(施力机构) 11支撑框架 12限制框架 13垫圈
14、 14A、 14B、 14C卡止舌片
14a、 14Aa、 14Ba前侧部分
14Ca竖起部分
14Cb簧片部
15卡止机构
17卡止突端
17a夹持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迸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 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恒 温器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从图2的A—A 箭头观察的图,图4 (a) 、 (b) 、 (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 相当于图1的B部的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 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7 (a) 、 (b) 、 (c)是 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6的C部的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 式的另一其他变形例的与图6相同的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从图9的D—D箭头观察的放大剖视图,图ll 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9相同的图。 实施例1
图1表示在内燃机是水冷发动机的情况下,适用本发明的恒温器的安 装结构的例子。在图中,恒温器5位于冷却水循环路径40和发动机主体1 的冷却水流路2之间,所述恒温器5用于进行控制,使在散热器(散热机 构)3中被散热冷却的冷却7K,经由构成冷却水循环路径(冷却介质循环路 径)40的一部分的入口外壳4,流入冷却水流路(冷却介质流路)2,所述 冷却水流路2通往作为内燃机主体的发动机主体(汽缸头部)1的水冷套(未 图示)。
恒温器5具有圆环状支撑基体6,内周缘部为阀座6a;阀壳8,具备 因上述发动机主体1的冷却水流路2内的冷却水的温度而伸縮的连杆7;阀 芯9,固定在该阀壳8上且与上述阀座6a接触或分离;支撑框架ll,与上 述支撑基体6形成为一体,沿着上述连杆7的长轴方向自由滑动地引导该 阀壳8,并且在该支撑框架11与阀芯9之间弹性安装使上述阀芯9向阀座 6a侧施力弹力的压縮螺旋弹簧(施力机构)10;限制框架12,与上述支撑 基体6形成为一体,且限制上述连杆7的突出头部;以及垫圈13,以覆盖 上述支撑基体6的外周缘部的方式延及上述支撑基体6的两面地粘合形成 为一体。
环状支撑基体6通过钢板的板金加工等而制成,上述限制框架12沿着 该环状支撑基体6的直径方向,从与形成为锥状的阀座6a的内径侧连接的 垂直部分(圆筒部分)6b开始一体形成为侧面观察呈等腰三角形的拱形, 在其頂点上固定有上述连杆7的头部7a。此外,在上述板金加工时,从处 于与限制框架12正交位置的上述垂直部分6b的边缘部,切割形成有向扩 径方向弯曲的一对卡止舌片14、 14。另外,在环状支撑基体6中的阀座6a 的外径侧连接有板状的凸缘部6c,在该凸缘部6c的外周侧一体地粘合有覆 盖该外周缘部且延及其上下两面的垫圈13。在图例中示出了由通过加硫粘 接而一体地粘合的橡胶材料来制成垫圈13的例子,但是不排除分开制成再 进行一体化组装的垫圈13,或通过弹性树脂制成的垫圈13。
阀芯9由钢板制的圆盘状体构成,其外周缘部分是与上述阀座6a匹配的锥形状,在该锥形状部分上粘合有由橡胶材料等制成密封垫9a。该阀芯 9同心地固定在上述阀壳8上,由于在该阀芯9与支撑框架11之间弹性安 装的压縮弹簧10而始终被向上施力。由此密封9a与阀座6a弹性连接,从 而阀座6a成为闭塞状态。在阀壳8内,密封入常态为结晶状态,但是在温 度上升时就会液化并膨胀的热蜡(未图示)。在热蜡伴随温度的上升而膨 胀时连杆7伸展,在热蜡伴随温度下降而结晶化时其体积变小从而连杆7 收縮。在连杆7如上所述将要伸展时,其头部7a被限制框架12阻止进一 步的突出,因此其反力作用在阀壳8上,阀壳8被支撑框架11引导,被按 下至图1所示的双点划线位置上。伴随于此阀芯9也下降至双点划线位置, 阀芯9与阀座6a之间的圧接关系被解放,从而阀被打开。
支撑框架11通过将钢板等板金加工为U字形而制成,其上端粘合在环 状支撑基体6的凸缘部6c的下表面,此外在下边部的中央部具备引导筒部 8a,所述引导筒部8a与阀壳8的外周部分嵌合,并且允许沿该连杆7的轴 线方向滑动。在该引导筒部8a的周辺部分和凸缘部6c之间以压縮状态弹 性安装压縮弹簧10。
在入口外壳4的冷却水循环路径40的与上述卡止舌片14相对应的内 壁面上凹设一对卡止凹部4a,由该卡止凹部4a和卡止舌片14构成卡止机 构15。即,在如后所述,使恒温器5卡止在入口外壳4上时,卡止舌片14 的前侧部分14a容纳在该卡止凹部4a内。此外,在入口外壳4的下端开口 部的周缘部上,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能够容纳上述垫圈13的凹阶梯部 4b。
对将上述结构的恒温器5安装固定在发动机主体1的冷却水流路2和 入口外壳4的冷却水循环路径40之间的要点进行说明。即,使卡止舌片14 向縮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将恒温器5从连杆7的头部7a插入至冷 却水循环路径40内,通过卡止舌片14伴随其弹性变形的解除而产生的恢 复弹力,使前侧部分14a弹性容纳在卡止凹部4a内。前侧部分14a的更前 端部分14b弯折为向上的钩形,该向上的釣形的前端部分14b也弹性容纳 在卡止凹部4a内,从而恒温器5卡止在入口外壳4内。此外,此时,垫圈 13容纳在上述凹阶梯部4b内。卡止舌片14因恢复弹力而维持朝向扩径方 向的状态,从而不会从卡止凹部4a脱离,而维持稳定的卡止状态。如上所述,恒温器5被卡止机构15稳定地卡止在入口外壳4内,因此 能够按照这种卡止状态与入口外壳4 一起捆绑,而搬入发动机的最终装配 工序。恒温器5和入口外壳4的组件,在发动机主体1的规定位置上被合 为一体,通过多个螺栓16,入口外壳4与发动机主体1连接为一体。图l 表示连接前的状态,通过连接,垫圈13以压縮状态位于入口外壳4的凹阶 梯部4b和发动机主体1的冷却水流路2的入口开口周缘部之间。由此入口 外壳4的冷却水循环路径40和发动机主体1的冷却水流路2连通,并且两 者的连接部分被密封。垫圈13只起到该连接部分的密封作用,因此优选通 过压缩而能够发挥密封功能的材料。
这样,恒温器5安装固定在入口外壳4和发动机主体1即冷却水循环 路径40和冷却水流路2之间的规定位置中。此时,即使在入口外壳4和发 动机主体1之间存在基于设计公差的稍微的错位,卡止舌片14由于其前侧 部分14a仅容纳在卡止凹部4a中,因此,伴随连接的应力被该容纳部分吸 收,而不作用在恒温器5或通过垫圈13而密封的密封部分等上,从而恒温 器5的功能和密封性不被破坏。尤其,如本实施方式,在卡止舌片14的前 侧部分14a弹性容纳在卡止凹部4a中时,该应力吸收功能更显著。
如上所述被安装固定的恒温器5由于其阀壳8位于通往发动机主体1 内的水冷套(未图示)的冷却水流路2内,所以暴露在于水冷套中回流的 冷却水的水流内。在发动机的动作时水冷套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上升,此时 阀壳8内的热蜡膨胀从而连杆7伸展。如上所述连杆7的头部7a被限制框 架12限制,所以因连杆7的伸展而产生的反力作用在阀壳8上而抵抗压縮 弹簧10的弹力,从而阀壳8被上述引导筒部8a引导而压下,伴随于此阀 芯9下降,密封垫9a从阀座6a离开从而阀被打开。由于该阀被打开,由 散热器3散热冷却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循环路径40流入冷却水流路2内从而 能够调整水冷套内的冷却水温度。在水冷套内的冷却水温度下降时,阀壳8 内的热蜡返回至原来的结晶状态,从而连杆7收縮,由于压縮弹簧10的恢 复弹力,阀芯9和阀座6a恢复为闭塞状态。这样的动作因水冷套内的冷却 水温度而反复进行,从而将水冷套内的冷却水一直维持为正确的温度。
另外,伴随冷却水流入上述冷却水流路2内,从冷却水流路出口,经 由出口外壳、水泵以及冷却水循环路径(均未图示)高温的冷却水返回散热器3。此外,有时在水冷发动机中,在冷却水流路的出口和通往散热器的 出口外壳之间的连接部分上也配设同样的恒温器,对在发动机主体内的水 冷套内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控制,即使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实
施方式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另外,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恒温器机构, 在阀壳8的下端设置与该阀壳8联动的第二阀芯,在阀芯9处于处于闭的 状态时该第二阀芯处于开的状态,在阀芯9处于开的状态时时该第二阀芯 处于闭的状态,在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内燃机的冷却水温度控制机构中也 可以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
图3表示卡止舌片14的形成状态的变形例,下端部14c宽幅地沿支撑 基体6的内周缘部的圆周方向而形成,所述下端部14c从卡止舌片14的切 割基部至前侧部分14a。这样,宽幅地形成的下端部14c向扩径方向翘起弯 曲,因此如漏斗那样对冷却水进行整流,从而提高冷却水流入冷却水流路2 内的流入性。此外,有效地活用为了形成限制框架12而冲裁掉的部分,因 此尽量减少板金材料的浪费。
图4 (a) 、 (b) 、 (c)表示卡止舌片14的前侧部分14a的各种变形 例。(a)的例子的前侧部分14a是直的,在这样的形状中,不但容易加工, 而且还具有即使卡止凹部4a的凹设范围稍窄也不会妨碍容纳卡止的优点。 (b)的例子的前侧部分14a的更加靠前的前端部分14d被弯曲形成为向上 的"〈"字形,使弯曲部分弹性容纳在卡止凹部4a内。在(b)的例子中, 在使卡止舌片14容纳卡止凹部4a中时,如果使前端部分14d与入口外壳4 的下端幵口边缘部当接,并将恒温器5向上推,则由于前端部分14ab的作 用,卡止舌片14在縮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该恢复弹力使弯曲部嵌入卡止 凹部4a内,因此卡止安装性特别优越。此外,(c)的例子的前侧部分14a 的更加靠前的前端部分14e向下弯曲而成为字形。在该例子中,加 强容纳在卡止凹部4a内的部分,从而提高卡止稳定性。这样的各种形态, 根据加工性、操作性等而作为设计的事项进行适当的选择。
实施例2
图5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构成卡止机构15的卡止舌片14A与支撑基体 6分开制作,并与该支撑基体6的凸缘部6c接合为一体。该卡止舌片14A 的前侧部分14Aa向扩径方向弯曲,该卡止舌片14A的基部与凸缘部6c接
13合为一体,但是该接合一体化除了能够通过焊接来迸行之外,还能够通过 粘接剂、铆接、螺接等来进行。图例表示通过铆接来进行接合一体化。在 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从支撑基体6切割形成的卡
止舌片14不同,具有对卡止舌片14A的形成位置制约少的优点。其他的结 构与上述相同,因此在相同部分上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3
图6表示第三实施方式,图7 (a) 、 (b) 、 (c)表示其变形例。该 实施方式的恒温器卡止机构15具有至少一对卡止舌片14C,由从支撑基 体6竖起的竖起部分(成为与阀座6a的内径侧连接的垂直部分6b的一部 分)14Ca以及其前侧部分被弯曲的簧片部14Cb构成;卡止阶梯部4c,形 成在入口外壳4的冷却水循环路径40的内壁面上,通过与该卡止舌片14C 的簧片部14Cb弹性连接能够弹性安装并支撑恒温器5。
图6所示的卡止舌片14C从支撑基体6的180度相向位置(与限制框 架12正交的位置)切割形成,簧片部14Cb向扩径方向弯曲而成为到"U" 形的弯曲形状。卡止阶梯部4c形成在冷却水循环路径40的下端开口的整 个周缘部,并且其扩径方向的深度能够从竖起部分14Ca覆盖至簧片部 14Cb。通过使卡止阶梯部4c成为这样的形状,能够使到达阀开口部的冷却 水的流入性和调整性良好。此外,在成为该卡止阶梯部4c的内周壁的朝向 向心方向的垂直阶梯壁部4ca上弹性连接有簧片部14Cb。垂直阶梯壁部4ca 的内径小于在没有被施加外力的(没有被施加縮径力)状态下的一对簧片 部14Cb、 14Cb的前端部间距离。此外,在发动机主体1的于冷却水流路2 的开口周缘部上,沿其圆周方向形成有能够容纳垫圈13的凹阶梯部la。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将恒温器5安装固定在规定位置上时,使上述簧 片部14Cb贴在卡止阶梯部4c的垂直阶梯壁部4ca上,而向上推恒温器5, 此时簧片部14Cb受垂直阶梯壁部4ca的作用,被施加縮径方向的力而发生 弹性变形,然后由于此后的扩径方向的恢复弹力而与垂直阶梯壁部4ca弹 性连接。由于伴随着该扩径方向的弹性连接而产生的对抗作用,恒温器5 在松开手时也不下落而弹性安装并支撑在相对置的垂直阶梯壁部4ca之间。 因此,与上述相同,在该状态下恒温器5与入口外壳4一起被捆绑,而搬 入发动机的最终装配工序中。此时,卡止阶梯部4c遍及整个圆周地形成,因此对卡止舌片14C的卡止阶梯部4c进行的弹性安装能够在圆周方向任意
位置进行。
在进行上述卡止舌片14C对卡止阶梯部4c的弹性安装时,垫圈13的 上表面与入口外壳4的下端面连接,在该状态下,为了如图那样在卡止舌 片14C和卡止阶梯部4c的上壁面之间确保间隙,优选在卡止阶梯部4c的 轴向设定一定的深度。而且,在发动机主体1的规定位置上入口外壳4与 恒温器5 —起合为一体。此时,垫圈13容纳在凹阶梯部la中,通过多个 螺栓16使入口外壳4与发动机主体1连接为一体。与上述相同,通过连接, 垫圈13以压縮状态位于发动机主体1的凹阶梯部la和入口外壳4的冷却 循环路40的开口周缘部之间。由此入口外壳4的冷却水循环路径40和发 动机主体l的冷却水流路2连通,并且两者的连接部分被密封。
这样,恒温器5安装固定在入口外壳4和发动机主体1之间即冷却水 循环路径40和冷却水流路2之间的规定位置中。此时同样,即使在入口外 壳4和发动机主体1之间存在基于设计公差的稍微的错位,但由于卡止舌 片14C的簧片部14Cb与垂直阶梯壁部4ca弹性连接,因此伴随着连接的应 力被该簧片部14Cb吸收,另外,在卡止舌片14C和卡止阶梯部4c的上壁 面之间被间隙吸收,而不作用在恒温器5或基于垫圈13的密封部分等上, 从而不损坏恒温器5的功能及密封性。而且,与上述相同,根据水冷套内 的冷却水温度,阀芯9的开闭动作自动反复进行,从而能够将水冷套内的 冷却水一直维持为适当温度。其他的结构与图1相同,因此在相同部分上 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该说明。
在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7 (a) 、 (b) 、 (c)中,在(a) 的例子的卡止舌片14C的竖起部分14Ca上延续的前侧部分向扩径方向弯 曲,在进一步弯曲为" < "字形的簧片部14Cc这一点上与图6所示的卡止 舌片14C形状不同,但是通过将簧片部14Cc弹性连接在朝向卡止阶梯部 4c的向心方向的垂直阶梯壁部4ca上,来将恒温器5弹性安装并支撑在入 口外壳4上是相同的。对此,在(b) 、 (c)的例子的卡止舌片14C的竖 起部分14Ca延续的前侧部分向缩径方向弯曲,进一步成为弯曲为钩形以及 " < "字形的簧片部14Cd、 14Ce,并且在朝向卡止阶梯部4c的离心方向 的垂直阶梯壁部4cb上弹性连接有簧片部14Cc,在这一方面与(a)的例子不同。即,在图6以及图7 (a)的例子中,簧片部14Cb、 14Cc在扩径方 向上具有恢复弹力,而与朝向向心方向的垂直阶梯壁部4ca弹性连接,但 是(b) 、 (c)的例子的簧片部14Cd、 14Ce在縮径方向上具有恢复弹力, 而与朝向离心方向的垂直阶梯壁部4cb弹性连接。通过这些卡止机构15进 行卡止的恒温器5的卡止要领与上述相同,根据加工性、操作性等,这些 作为设计的事项进行适当的选择。
图8表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其他变形例,卡止阶梯部4c形成在与 卡止舌片14C相对应的2个位置上,并且与该卡止阶梯部4c连接,而且形 成有沿轴向深度比卡止阶梯部4c浅的圆周方向的段部4d。另外,在与限制 框架12的下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该段部4d连接形成有能够容纳该下端 部的凹阶梯部4e。在此例子中,能够良好地维持冷却水向阀开口部的流入 整流性,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上述卡止舌片14C对卡止阶梯部4c的弹性安 装的定位。其他的结构在与上述相同的相同部分上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 省略该说明。
实施例4
图9以及图IO表示第四实施方式,图11表示其变形例。§卩,卡止机 构15具有 一对卡止突端17,用于支撑在入口外壳4的冷却水循环路径 40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的限制框架12,和该限制框架12。该卡止突端17 在前侧具备分岔状的夹持片17a、 17a,通过在该夹持片17a、 17a上挟持限 制框架12,来将恒温器5卡止支撑在入口外壳4中。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 下,从冷却水循环路径40的下端开口部插入恒温器5,以在夹持片17a、 17a之间撑开的方式压入限制框架12,通过在由夹持片17a、 17a而形成的 空隙17b内保持限制框架12,恒温器5以悬挂于入口外壳4内的状态被支 撑。
图11所示的例子,在垂直状态下,卡止突端17突出设置在冷却水循 环路径40的内壁面上,对应于此,限制框架12以及冷却水循环路径40的 内壁面的形状也进行变形。在此例子的情况下,由于卡止突端17朝向垂直 方向,所以在从下方向上插入恒温器5来进行卡止安装时的安装能够可靠 地得以进行。这些卡止机构15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卡止机构15相同, 能够简单地使恒温器5卡止在规定位置上,通过该卡止,也能起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优选采用这样的卡止机构15。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适用于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 例子,但是采用由冷却油来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的发动机以及其他的内燃
机也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此外,卡止机构15不限于一 对,只要可能不排除设置3个以上,该具体的结构也不限于示例,只要能 够将恒温器5稳定地卡止,也能够采用其他结构。
权利要求
1. 一种恒温器的安装结构,该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位于内燃机主体内的冷却介质流路和与该内燃机主体连接的散热装置侧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之间,用于控制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之间的冷却介质的流通,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器具有环状支撑基体,其内周缘部作为阀座;阀壳,具备因上述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而伸缩的连杆;阀芯,固定在该阀壳上并与上述阀座接触或分离;支撑框架,与上述支撑基体形成为一体且沿上述连杆的长轴方向自由滑动地引导该阀壳,而且在该支撑框架和阀芯之间弹性安装将上述阀芯弹力向阀座侧弹性施力的施力机构;限制框架,与上述支撑基体形成为一体并限制上述连杆的突出头部;以及垫圈,安装在上述支撑基体上;在上述支撑基体和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部之间设置卡止机构,在通过该卡止机构使恒温器卡止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内的规定位置上之后,夹装上述垫圈使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连接为一体,由此,将恒温器安装固定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和内燃机主体的冷却介质流路之间的规定位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机构具有至少一对卡止舌片,设置在上述支撑基体中,在扩径方向弯曲形成;以及卡止凹部,凹设在上述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 面上,用于容纳该卡止舌片的前侧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舌片从上述支撑基体切割形成,与该支撑基体形成为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舌片与上述支撑基体分开制作,并与该支撑基体接合为一体。
5. 权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 在于,使上述卡止舌片向缩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其恢复弹力使卡止舌 片的前侧部分弹性容纳在卡止凹部中。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止机构具有至少一对卡止舌片,由从上述支撑基体竖起的竖 起部分以及其前侧部分被弯曲的簧片部构成;以及卡止阶梯部,形成在上 述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面上,通过与该卡止舌片的簧片部弹性连接而 能够弹性安装并支撑恒温器。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机构具备卡止突端,突出设置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内壁面上,并支撑上述限制框架;以及该限制框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突端在前端具备夹持片,限制框架被该夹持片夹持支撑。
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燃机是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并且散热装置为散热器的水冷发动机。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水循环路径形成在安装于发动机主体上的入口外壳中,以便从散热器向发动机主体的冷却水流路供给冷却水。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恒温器的安装结构,所述恒温器的安装结构能够将恒温器稳定地插入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循环路径中,并且能够在内燃机主体内连接固定冷却介质循环路径,而不妨碍实现恒温器的功能。恒温器(5)具备在将内周缘部作为阀座(6a)的环状支撑基体(6)上形成为一体并且用于限制伸缩连杆(7)的突出头部(7a)的限制框架(12)。特征是在支撑基体(6)和冷却介质循环路径(40)的内壁部之间具备卡止机构(15),在通过该卡止机构(15)使恒温器(5)卡止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40)内的规定位置上之后,夹装垫圈(13)使冷却介质循环路径(40)和内燃机主体(1)连接为一体,将恒温器(5)安装固定在冷却介质循环路径(40)和内燃机主体(1)的冷却介质流路(2)之间的规定位置上。
文档编号F01P7/16GK101466929SQ200780021979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2日
发明者高谷佳浩 申请人:内山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