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7334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该自走式清洁装置包括:一集尘盒,用于收集污尘,其盒体外缘一侧设有一定位凹部;一集尘盒收纳容室,用于收纳该集尘盒,其容室内缘一侧设有一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对应配合该定位凹部;所述集尘盒包括:一盒体,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位于盒体上方的第一开口、一位于盒体侧边的第二开口、以及一位于盒体下方的第三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为气体排出口,该第三开口为污尘吸入口;一盖体,设于该盒体的第一开口上,可用以启闭第一开口;一框体,其上设有一滤材,该滤材位于该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一提取部,设于该框体上,并跨架于该滤材上方。
【专利说明】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集尘盒及清洁装置,尤指使用在自主性位移执行清洁工作的自走式清洁装置中,用以收集污尘的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自走式清洁装置,其体积小而又可自动行走各处进行地板污尘清洁的工作,为了集纳自走式清洁装置所搜集的污尘,通常在自走式清洁装置机体中会设有集尘盒与可收纳集尘盒的集尘盒收纳容室,该集尘盒的构造大致设有一盒体,并自该盒体设有一污尘吸入口、一气体排出口及一过滤件,使一负压机构与气体排出口相连,引导负压自污尘吸入口吸入污尘,并将污尘留置于污尘吸入口与过滤件间的容室中,在集尘盒容室集满污尘时,使用者须将集尘盒容室内污尘倒除后,再置入自走式清洁装置中继续清洁任务,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件亦会逐渐沾附污尘而影响过滤效果,此时使用者需将过滤件取下进行更换或清洁的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已知的自走式清洁装置的集尘盒,由于通常概略呈矩形结构,在要摆放至集尘盒收纳容室内时,常会发生前后反置无法对位的情况,而需转换方向后再摆放一次,实在不便;且使用者在取下或装上过滤件时,常因过滤件嵌塞于集尘盒而多有不便;此外,已知过滤件通常为化学纤维不规则排列紧密交织而成,适用于小颗粒污尘的过滤,一般的环境包含大大小不一的污尘,过滤件容易先被大颗粒污尘占据过滤面积,而无法发挥其完整过滤效果。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便于拆换过滤件的集尘盒。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过滤件过滤效果的集尘盒。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集尘盒容易对位摆放至集尘盒收纳容室内的自走式清洁装置。
[0007]依据本实用新型目的的集尘盒,包括:一盒体,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位于盒体上方的第一开口、一位于盒体侧边的第二开口、以及一位于盒体下方的第三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为气体排出口,该第三开口为污尘吸入口 ;一盖体,设于该盒体的第一开口上,可用以启闭第一开口 ;一框体,其上设有一滤材,该滤材位于该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一提取部,设于该框体上,并跨架于该滤材上方。
[0008]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的集尘盒,包括:一盒体,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位于盒体上方的第一开口、一位于盒体侧边的第二开口、以及一位于盒体下方的第三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为气体排出口,该第三开口为污尘吸入口 ;一盖体,设于该盒体的第一开口上,可用以启闭第一开口 ;一第一框体,设于第一开口处,其上设有一第一滤材,该第一滤材位于该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一第二框体,其上设有一第二滤材,该第二滤材位于该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
[0009]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包括:一集尘盒,用于收集污尘,其盒体外缘一侧设有一定位凹部;一集尘盒收纳容室,用于收纳该集尘盒,其集尘盒收纳容室内缘一侧设有一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对应配合该定位凹部。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在第一框体上设有跨架于第一滤材上方呈桥状型态的提取部,且第二框体亦嵌合于第一框体,故不论要清倒集尘盒内污尘或清洁第一滤材与第二滤材上沾附的污尘时,使用者仅需手持提取部即可轻易将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提取出盒体或放置进去,不仅手部可保持干净卫生且易于施力,且第二框体可卸离于第一框体,更方便使用者对第一滤材与第二滤材的清洁;而过滤孔径较大的第二滤材可先过滤诸如砂石、毛发、指甲屑…等大型污尘,使剩于较小的污尘可穿越第二滤材的网孔被第一滤材所过滤,双重的过滤结构提高过滤的效果,且第一滤材与第二滤材各司其职有所分配,滤材的更换频率亦可降低;此外,集尘盒的盒体外缘的定位凹部可对应配合集尘盒收纳容室内缘的定位凸部,使用者在摆放集尘盒时,一眼即可确认摆放方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盒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盒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盒的立体分解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走式清洁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走式清洁装置与集尘盒对应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盒摆放至自走式清洁装置内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7]符号说明
[0018]I盒体10容置空间
[0019]11 第一开口 12 第二开口
[0020]13第三开口 130枢杆
[0021]131止逆片14第一阶部
[0022]15凸嵌部16第一抵靠部
[0023]17定位凹部18卡掣体
[0024]180按压部181卡扣部
[0025]182弹性件19第一枢接部
[0026]2盖体20第一密封件
[0027]21上表面22提把容置空间
[0028]23提把24第二枢接部
[0029]25扣座26插销
[0030]3第一框体30第一滤材
[0031]31固定孔32凹嵌部
[0032]33第一镂空区间34第二抵靠部
[0033]35卡嵌部36第二密封件
[0034]4第二框体40第二滤材
[0035]41紧迫肋42补强肋
[0036]5提取部50固定销
[0037]51锁固件A自走式清洁装置
[0038]Al机体AlO环状作业盖板
[0039]All顶盖A2驱动机构
[0040]A20驱动轮A3清洁机构
[0041]A30污尘吸入口 A31侧扫刷
[0042]A4集尘盒收纳容室A40定位凸部
[0043]A41感测部A42第二阶部
[0044]A43第二镂空区间A5负压机构
[0045]A50吸气口 A6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46]请参阅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可用如图所示的集尘盒为实施例来说明,包括:
[0047]一盒体1,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10,并形成一位于盒体I上方Z轴向上的第一开口 11、一位于盒体I侧边的Y轴向第二开口 12、以及位于盒体I下方与所述Z轴向第一开口 11对应的Z轴向第三开口 13 ;其中,该第二开口 12为气体的排出口,而第三开口 13则受一枢套于两枢杆130的止逆片131所遮罩,其为污尘的吸入口 ;盒体I内缘环设有一第一阶部14,内缘两端设有一凸嵌部15,盒体I外缘环设有一第一抵靠部16,并有一定位凹部17设于盒体I外缘一端,另一端设有一卡掣体18,该卡掣体18可枢接于盒体1,其两端分别设有一按压部180与一^^扣部181,在该按压部180与盒体I外缘间设有一弹性件182,在该定位凹部17上方设有一第一枢接部19 ;
[0048]一盖体2,设于盒体I的Z轴向上的第一开口 11上,其与第一开口 11周缘间设有一第一密封件20,该第一密封件20为挠性体材质(例如EVA)并形成一配合第一开口 11的环设状;该盖体2上表面21 —侧凹陷形成一 X轴向的提把容置空间22,并有一提把23枢设于提把容置空间22内;盖体2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枢接部24,另一端设有一扣座25 ;
[0049]该盖体2的第二枢接部24可与盒体I的第一枢接部19经由一插销26相枢接,使盖体2可相对于盒体I以插销26为轴心作枢转,选择性的开启或关闭盒体I的第一开口11,在盖体2呈关闭状态时,卡掣体18受弹性件182的顶撑,使卡扣部181卡扣盖体2的扣座25,要解除卡扣状态时,使用者可按压卡掣体18的按压部180,使弹性件182的顶撑力受压制而解除卡扣部181对扣座25的卡扣;
[0050]一第一框体3,设在盒体I容置空间10的Z轴方向上的第一开口 11处,其上设有一第一滤材30,该第一滤材30呈多个皱折状,其由化学纤维不规则排列紧密交织而成的材质构成;该第一框体3上方,第一滤材30周缘处设有呈对角设置的两固定孔31,第一框体3外缘两端设有一凹嵌部32,并在外缘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镂空区间33,第一框体3下方设有一第二抵靠部34与一凸设的卡嵌部35,该第二抵靠部34 —侧位于该第一镂空区间33下方设有一第二密封件36,该第二密封件36为挠性体材质(例如EVA),其呈长条状;
[0051]一第二框体4,设在盒体I容置空间10的Z轴方向上,第一框体3与第三开口 13之间,其框体面积小于第一框体3,其上设有一第二滤材40,该第二滤材40呈网状,具有比第一滤材30过滤孔径还大的多个细小网孔,其可为纱网…等材质;该第二框体4内缘设有数个紧迫肋41,与一补强肋42设于第二滤材40上,可支撑第二滤材40防止其于变形;
[0052]一提取部5,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并在其两端下方设有一固定销50,该固定销50可嵌插入第一框体3上方的固定孔31内,并经由一锁固件51将提取部5固定于第一框体3上方,使提取部5跨架于第一滤材30上方呈桥状型态并呈对角斜向设置;
[0053]第二框体4内缘与第一框体3下方的卡嵌部35嵌合,使紧迫肋41紧迫夹持于卡嵌部35上,并将第一框体3置入盒体I内,使第一框体3外缘的凹嵌部32与盒体I内缘的凸嵌部15相对应配合,并经由第一框体3下方的第二抵靠部34受盒体I内缘的第一阶部14支撑,使第一框体3保持在盒体I内的固定高度上,以令第一框体3的第一镂空区间33可对应于盒体I的第二开口 12,并使第一框体3上的第一滤材30与嵌合于第一框体3的第二框体4上的第二滤材40可保持在第二开口 12与第三开口 13之间进行过滤,此时第二框体4因面积较小,故不会与盒体I内缘产生接触,此外,第二密封件36夹持于第一阶部14与第二抵靠部34 —侧之间,使容置空间10有更好的气密性。
[0054]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盒可运用于如图所示的自走式清洁装置A中,该自走式清洁装置A的机体Al上设有包括:于机体Al两侧各设有包括二驱动轮A20的驱动机构A2、具有吸尘作用的污尘吸入口 A30 (可在污尘吸入口 A30处加设具有刷毛的主扫刷)及侧扫刷A31以执行地面清洁操作的清洁机构A3、收纳可用于收集清洁机构A3清理的污尘的集尘盒的集尘盒收纳容室A4、可抽引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的集尘盒内空气使集尘盒内部形成负压状态的负压机构A5、可执行各项数据运算或判断以进行机体Al上各项功能控制的控制单元A6 ;所述控制单元A6控制驱动机构A2使机体Al可作自主性位移。
[0055]请参阅图5所示,该自走式清洁装置A的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缘一侧设有一定位凸部A40,该定位凸部A40上设有一感测部A41,其可藉由光学、磁性、触动开关…等方式来感测集尘盒是否存在于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缘环设有一第二阶部A42,集尘盒收纳容室A4下方开设有一第二镂空区间A43。
[0056]请参阅图4、5、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上,使用者可将集尘盒置入自走式清洁装置A的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使集尘盒盒体I外缘的定位凹部17对应配合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缘定位凸部A40,并经由盒体I外缘的第一抵靠部16受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缘的第二阶部A42支撑,使集尘盒保持在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的固定高度上,使盒体I的第二开口 12能对应于负压机构A5的吸气口 A50 ;集尘盒收纳容室A4位处于一环状作业盖板AlO内,集尘盒收纳容室A4上方设有一顶盖Al I可用以选择性的开启或关闭集尘盒收纳容室A4,该环状作业盖板AlO为使用者输入讯息或自走式清洁装置A反馈讯息的中间媒介,其上可设置遥控讯号接收区、多媒体播放区、开关按键…等机构;自走式清洁装置A的负压机构A5将盒体I的气体由第二开口 12抽出,使盒体I内产生负压,导致清洁机构A3所清洁的污尘可被收集,气流携带污尘经第三开口 13,先流经第二框体4的第二滤材40,再流经第一框体3的第一滤材30,最后由第二开口 12排出,使污尘受第二滤材40与第一滤材30的双重阻挡而落置容置空间10内。
[00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盒以及使用该集尘盒的自走式清洁装置A,藉由在第一框体3上设有跨架于第一滤材30上方呈桥状型态的提取部5,且第二框体4亦嵌合于第一框体3,故不论要清倒集尘盒内污尘或清洁第一滤材30与第二滤材40上沾附的污尘时,使用者仅需手持提取部5即可轻易将第一框体3与第二框体4提取出盒体I或放置进去,不仅手部可保持干净卫生且易于施力,且第二框体4可卸离于第一框体3,更方便使用者对第一滤材30与第二滤材40的清洁;而过滤孔径较大的第二滤材40可先过滤诸如砂石、毛发、指甲屑…等大型污尘,使剩余较小的污尘即使穿越第二滤材40的网孔,仍被第一滤材30所过滤,双重的过滤结构提高过滤的效果,且第一滤材30与第二滤材40各司其职有所分配,滤材的更换频率亦可降低;此外,集尘盒的盒体I外缘的定位凹部17可对应配合集尘盒收纳容室A4内缘的定位凸部A40,使用者在摆放集尘盒时,一眼即可确认摆放方向,且定位凸部A40上的感测部A41亦可确认集尘盒是否有摆入或是否摆放至定位;集尘盒收纳容室A4下方呈镂空的型态,有助于缩减自走式清洁装置A的厚度,使自走式清洁装置A更为轻薄。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集尘盒,包括: 一盒体,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位于盒体上方的第一开口、一位于盒体侧边的第二开口、以及一位于盒体下方的第三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为气体排出口,该第三开口为污尘吸入口; 一盖体,设于该盒体的第一开口上,可用以启闭第一开口 ; 一框体,其上设有一滤材,该滤材位于该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 一提取部,设于该框体上,并跨架于该滤材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外缘两端设有一凹嵌部,该盒体内缘两端设有一凸嵌部,该凹嵌部与凸嵌部相对应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盒体内缘设有一阶部,该框体下方设有一抵靠部,该抵靠部受该阶部的支撑使框体保持在盒体内的固定高度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提取部两端设有一固定销,该框体设有两呈对角设置的固定孔,该固定销插入该固定孔并经由锁固件使提取部固定于框体上。
5.—种集尘盒,包括: 一盒体,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位于盒体上方的第一开口、一位于盒体侧边的第二开口、以及一位于盒体下方的第三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为气体排出口,该第三开口为污尘吸入口; 一盖体,设于该盒体的第一开口上,可用以启闭第一开口 ; 一第一框体,设于第一开口处,第三开口的上方,其上设有一第一滤材,该第一滤材位于该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 一第二框体,设于第三开口的上方,其上设有一第二滤材,该第二滤材位于该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上设有一提取部,呈对角设置并横跨于该第一滤材上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外缘两端设有一凹嵌部,该盒体内缘两端设有一凸嵌部,该凹嵌部与凸嵌部相对应配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盒体内缘设有一阶部,该第一框体下方设有一抵靠部,该抵靠部受该阶部的支撑使第一框体保持在盒体内的固定高度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下方凸设有一卡嵌部,可供该第二框体嵌合于该卡嵌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体内缘设有数个紧迫肋,可供第二框体紧迫夹持于该卡嵌部上。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的外缘配合该盒体的内缘,该第二框体的外缘小于盒体的内缘。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的一侧开设有一镂空区间对应该盒体的第二开口。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抵靠部一侧与阶部之间设有一密封件。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盒,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滤材的过滤孔径大于该第一滤材。
15.一种自走式清洁装置,包括: 一集尘盒,用于收集污尘,其盒体外缘一侧设有一定位凹部; 一集尘盒收纳容室,用于收纳该集尘盒,其集尘盒收纳容室内缘一侧设有一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对应配合该定位凹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尘盒收纳容室内缘设有一阶部,该集尘盒盒体外缘设有一抵靠部,该抵靠部受该阶部的支撑使集尘盒保持在集尘盒收纳容室内的固定高度上。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尘盒收纳容室下方开设有一镂空区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凸部上设有一感测部,用以感测集尘盒是否摆放于集尘盒收纳容室内。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走式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尘盒收纳容室位处一环状作业盖板内,集尘盒收纳容室上方设有一顶盖可用以启闭集尘盒收纳容室。
【文档编号】A47L9/10GK204071953SQ20142053817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洪祥荣 申请人:联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