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71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和锅盖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锅盖上设有冷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包括流动腔,所述流动腔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流动腔的最低点。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腔内剩余的水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水残留,从而拆卸锅盖的过程中可以减轻水流到内胆或者台面上,不会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也不会污染食物,还不会烫伤用户,烹饪的食物口感也较好。
【专利说明】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力锅,且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压力锅具有烹饪快速,烹饪温度高,食物口感好等众多优点已成为我们厨房中必不可少的烹饪器具,但是现在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是电压力锅烹饪工作结束后,因锅内有高压,用户不能马上打开锅盖,而必须拔开限压阀排气降压,或者让锅内食物自然冷却,等锅内压力降低后才能开盖取出食物,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快捷。另外,在用户拨开限压阀排气降压的过程中,如果锅内烹饪的是流体食物,则锅内的流体食物容易被高压气体从排气口处喷出,给用户带来危险,同时也会污染锅体外表面和环境。
[0003]现有技术提出了水冷快速开盖的方案,冷却腔设置在锅盖上,虽然解决了电压力锅快速开盖的问题,但现有的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存在如下问题:当通过水冷的方式将电压力锅内的压力降下来后,用户打开锅盖后,冷却腔内还会有部分水残留,即冷却腔内的水没有流净,当用户将含有冷却腔的锅盖部分拆下来的时候,冷却腔中残留的水会流出来,水会流到内胆或者台面上,造成用户的使用不便或者污染食物;更进一步的,如果冷却腔是设置在可拆钢盖上,当用户开盖后立即拆下钢盖进行清洗时,冷却腔中的水是热的,从而水流出来会烫伤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尽量排净冷却腔中残留水的电压力锅。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和锅盖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锅盖上设有冷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包括流动腔,所述流动腔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流动腔的最低点。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的最低点与流动腔的最低点的距离小于10_。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的最低点挨着流动腔的最低点。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为圆型。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还包括填充腔,所述填充腔靠近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充块,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填充块设置。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腔内设有固定柱,所述填充块上设有安装槽,通过所述固定柱和安装槽对所述填充块进行定位。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流动腔的侧壁上。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块为D型,所述填充块包括弧形侧壁和竖直侧壁,所述弧形侧壁与冷却腔的周缘相适应且邻近所述铰接轴,所述竖直侧壁邻近所述出水口设置且远离所述铰接轴。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为D型,所述冷却腔包括竖直部和弧形部,所述竖直部邻近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弧形部远离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竖直部设置。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与所述流动腔的空间相同。
[0016]本实用新型由于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流动腔的最低点,从而锅盖打开后冷却腔内剩余的水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水残留,从而拆卸锅盖的过程中可以减轻水流到内胆或者台面上,不会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也不会污染食物,进一步的,由于流出的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水流出来,从而刚烹饪完后拆卸锅盖时也不会因为流出的水太热而烫伤用户;而且,由于冷却腔中残留的水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残留水,从而后续加热过程中冷却腔中不会有残留的水或者只有很少的水吸收热量,从而不会有热量损失,不会影响食物的口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压力锅处于开盖位置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压力锅钢盖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钢盖结构的爆炸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冷却盘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钢盖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钢盖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钢盖结构的立体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锅盖;11_ 钢盖;12、42_ 冷却盘;13、43、53、63_ 出水口 ; 14、44、54_ 进水口 ;15-填充块;151-弧形侧壁;152_竖直侧壁;16_固定柱;17_安装槽;20_锅体;30_内胆;421-弧形部;422_竖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20和锅盖10,锅体20和锅盖10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锅盖10上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包括流动腔,所述流动腔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3,所述锅体20内设有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的出水口 13与所述水泵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 13与所述流动腔的进水口 1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流动腔的出水口 13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 14通过水管连接,在电压力锅需要开盖降压时,水泵抽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口 14进入流动腔,流动腔吸收电压力锅的热量,吸收了热量的水通过出水口 13排出到水箱中,经此循环,通过热交换实现吸收电压力锅中的热量,从而实现电压力锅的快速开盖。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能实现开盖后尽可能的排净冷却腔中的水,所述出水口 13邻近所述流动腔的最低点,从而当锅盖10打开后,所述流动腔内的水可以尽可能多的经由出水口 13流到水箱或者水管中,从而流动腔中残留的水不会太多,从而可以减轻拆卸锅盖10的过程中水流出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最低点为锅盖10打开时相对水平面来讲的,所述流动腔的最低点为流动腔到水平面距离的最小值。
[0031]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0打开后所述出水口 13的最低点与流动腔的最低点的距离小于10mm,同样的,所述最低点为锅盖10打开时相对水平面来讲的,锅盖10打开后出水口13的最低点为出水口 13到水平面距离的最小值。较佳的,所述出水口 13的最低点挨着流动腔的最低点设置,即锅盖10打开后出水口 13的内壁最低点与所述流动腔的的最低点紧挨着或者由流动腔的最低点处延伸出出水口 13,从而流动腔中的水可以充分流出来。
[003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锅盖10与锅体20通过铰接轴铰接,从而锅盖10打开后锅盖10以铰接轴为轴心进行旋转,从而一般来讲流动腔的最低点也为流动腔最靠近铰接轴的点或者线。
[0033]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0包括内衬和钢盖11,所述钢盖11安装在所述内衬下方,所述钢盖11可拆安装在内衬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钢盖还可以不可拆安装到内衬上。所述锅体20内设有内胆30,所述钢盖11与所述内胆30密封连接形成烹饪腔,所述钢盖11上设有冷却腔,具体而言,所述钢盖11上安装有冷却盘12,所述冷却盘12焊接在所述钢盖11上,所述冷却盘12与所述钢盖11形成冷却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冷却盘12的焊接,所述冷却盘12较佳为圆形,为了安装钢盖11或测温目的,圆形冷却盘12的中心挖空用于钢盖11安装柱或者测温柱穿过,从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冷却盘12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冷却腔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椭圆形等形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的中心也可以不挖空设置。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还可以不设置在钢盖上,所述冷却腔还可以位于钢盖和内衬之间,或者所述冷却腔还可以位于内衬上等。
[00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也呈圆形,所述冷却腔的中心挖空,所述冷却腔位于所述冷却盘1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所述冷却腔由流动腔和填充腔构成,所述填充腔靠近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填充腔位于靠近铰接轴一侧,填充腔与流动腔的连接处与铰接轴平行,流动腔位于远离铰接轴一侧。所述冷却腔由冷却盘12的侧壁、冷却盘12顶壁、填充腔的侧壁和钢盖11的上表面围绕形成。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充块15,所述出水口 13靠近所述填充块15设置,即所述出水口 13靠近填充腔和流动腔的连接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 13挨着所述填充块15设置,即所述出水口 13挨着所述填充腔与所述流动腔的连接处设置。由于在填充腔内填充了填充块15,从而流动腔的水可以更加容易的从出水口 13排出,从而流动腔中的水可以更加容易的排净。
[00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块15为塑料或硅胶等,所述填充块15固定在所述填充腔内,具体而言,所述填充腔内设有固定柱16,所述填充块15上设有安装槽17,所述固定柱16和安装槽17对所述填充块15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16可以设置在冷却盘12上或者钢盖11上,所述固定柱16可以通过点焊或者激光焊将固定柱16固定在填充腔内壁上。
[00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块15的的形状为D型,从而所述填充腔也为D型,从而所述流动腔也为D型。所述填充块15包括弧形侧壁151和竖直侧壁152,所述弧形侧壁151与冷却腔的周缘相适应,所述弧形侧壁151靠近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竖直侧壁152邻近所述出水口 13设置且远离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竖直侧壁152与所述铰接轴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由冷却盘12的侧壁、冷却盘12顶壁、填充块15的竖直侧壁152和钢盖11的上表面围绕形成。
[003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填充腔内填充有填充块,所以开盖时填充腔内剩余的水比较少或者几乎就没有水残留,而由于出水口邻近所述流动腔的最低点设置,从而流动腔中的水在开盖时剩余的水也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水残留,从而拆卸锅盖过程中可以减轻水流到内胆或者台面上,不会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从而也不会污染食物,进一步,由于流出的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水流出来,从而刚烹饪完后拆卸锅盖时也不会因为流出的水太热而烫伤用户。而且,由于冷却腔中残留的水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残留水,从而后续加热过程中冷却腔中不会有残留的水或者只有很少的水吸收热量,从而热量损失很少,不会影响食物的口感。
[0038]第二实施例
[003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压力锅的钢盖的立体图,图5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相似,因而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为冷却腔的结构。
[0040]请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的空间与所述流动腔的空间相同,即在本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填充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42为D型,所述冷却腔由冷却盘42的侧壁、冷却盘42顶壁和钢盖11的上表面围绕形成,所述冷却腔也为D型,即所述流动腔也位D型。为了能实现开盖后尽可能的排净冷却腔或流动腔中的水,所述出水口 43邻近所述冷却腔的最低点,从而当锅盖10打开后,所述冷却腔内的水可以尽可能多的经由出水口43流到水管或水箱中,从而冷却腔中的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残留水,从而可以减少拆卸锅盖10的过程中水流出来。
[00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型冷却盘42的侧壁包括竖直部422和弧形部421,所述竖直部422与所述铰接轴平行且邻近铰接轴设置,从而开盖时D型冷却腔的最低点在竖直部422内壁处,所述出水口 43邻近所述冷却腔的竖直部422内壁设置,较佳的,所述出水口 43挨着所述竖直部422内壁设置,所述弧形部421远离所述铰接轴设置。。
[0042]另外,在所述冷却腔的空间与所述流动腔的空间相同时,所述冷却腔的形状不限于为D型,也即流动腔的形状不限于D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的还可以为圆形,也即所述流动腔也为圆形,请参见图6,所述冷却盘52为圆形,所述冷却腔由冷却盘52的侧壁、冷却盘52顶壁和钢盖11的上表面围绕形成,在开盖时所述出水口 53邻近所述冷却腔的最低点设置,在此处冷却腔的最低点为距离水平面最近的点,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还可以为方形、椭圆形等形状。
[0043]第三实施例
[0044]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压力锅的钢盖的立体图,图7的结构与图5的结构相似,因而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为出水口的位置。
[00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的空间与所述流动腔的空间相同,即在本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填充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 63位于冷却盘的侧壁上,即所述出水口 63位于所述冷却腔的侧壁上,也即所述出水口 63位于所述流动腔的侧壁上,锅盖10打开后所述出水口 63邻近所述冷却腔的最低点。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42为D型,所述冷却腔由冷却盘42的侧壁、冷却盘42顶壁和钢盖11的上表面围绕形成,所述冷却腔为D型,即所述流动腔也位D型,所述D型冷却盘42的侧壁包括竖直部422和弧形部421,所述竖直部422邻近所述铰接轴设置且与所述铰接轴平行,从而开盖时D型冷却腔的最低点在竖直部422内壁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 63固定在冷却盘42的竖直部422上,所述竖直部422设有开孔,所述出水口 63与所述开孔连通,所述出水口 63与所述钢盖11上表面平行,即所述出水口 63躺着设置。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出水口 63位于所述冷却盘42的侧壁上,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却腔中的残留水,较佳的,所述开孔底壁与所述冷却腔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略低于所述冷却腔的底壁。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还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004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盖上设有与锅体扣合的锅牙,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钢盖上还可以不设置锅盖,即所述钢盖不起与锅体扣合的作用。所述钢盖上设有与锅体密封的密封圈。
[004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压力锅可以为普通加热方式的电压力锅或者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和锅盖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锅盖上设有冷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包括流动腔,所述流动腔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流动腔的最低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的最低点与流动腔的最低点的距离小于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锅盖打开后所述出水口的最低点挨着流动腔的最低点。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为圆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还包括填充腔,所述填充腔靠近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充块,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填充块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内设有固定柱,所述填充块上设有安装槽,通过所述固定柱和安装槽对所述填充块进行定位。
7.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流动腔的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为D型,所述填充块包括弧形侧壁和竖直侧壁,所述弧形侧壁与冷却腔的周缘相适应且邻近所述铰接轴,所述竖直侧壁邻近所述出水口设置且远离所述铰接轴。
9.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为D型,所述冷却腔包括竖直部和弧形部,所述竖直部邻近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弧形部远离所述铰接轴设置,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竖直部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与所述流动腔的空间相同。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4218653SQ20142067423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者】朱泽春, 王国海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