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刷瓶器的动力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883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刷瓶器的动力手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刷瓶器的动力手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瓶子类用具由于平口小、瓶身结构多样给清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通常人们会手动清洁各类瓶子,清洁时必须不断前后拉动清洁物或上下抖动刷体,往往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现在市场上得刷瓶器大都是手动的,也有一些自动的刷瓶器,但是大都不方便使用,更换电源麻烦且更换刷头的工序复杂,不能很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快捷、使用方便的用于电动刷瓶器的动力手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盖和电池盖,壳体和壳盖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壳体和壳盖采用卡扣式可拆连接,壳体的外部凸出设有开关,壳体的内部设有电机、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电机具有驱动轴,驱动轴的自由端头部设有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下部设有一圈第一弧形凹槽,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左右并排设置并位于电机的下方,电机、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和开关通过导线串联连接,电池盖扣接在壳体和壳盖底部;

壳体内水平设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上部的动力仓和下部的电源仓,壳体上端设有上支撑槽,隔板上设有和上支撑槽对应的下支撑槽,壳体上设有与动力仓内部连通的安装孔,所述的开关安装在安装孔内,动力仓内在安装孔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道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筋,左侧的第一支撑筋和右侧的第一支撑筋关于壳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的电机设在动力仓内且电机支撑在上支撑槽、下支撑槽和第一支撑筋内,电源仓内部设有三道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二支撑筋,三道第二支撑筋的左侧均上下对应设有一个第一圆弧槽,三道第二支撑筋的右侧均上下对应设有一个第二圆弧槽,三个第一圆弧槽和三个第二圆弧槽关于壳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电池支撑在三个第一圆弧槽内,所述的第二电池支撑在三个第二圆弧槽内,第一电池的负极朝上、正极朝下,第二电池的正极朝上、负极朝下。

壳体顶部设有第一保护壳,壳盖顶部设有与第一保护壳对应并扣合的第二保护壳,驱动轴位于第一保护壳和第二保护壳内。

电源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块限位板,限位板和隔板之间具有间隙且左右两侧的间隙内分别插装有一片第一导电片,左侧的第一导电片与第一电池的负极、电机的左接线端接触配合,右侧的第一导电片与第二电池的正极接触配合且右侧的第一导电片通过导线与开关的一个接线端相连接,开关的另一接线端通过导线与电机的右接线端连接,电池盖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导电片,电池盖扣装到动力手柄上使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二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片导通。

电池盖尾部设有两个凸台,两个凸台关于电池盖的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壳体底部设有和凸台对应的凹槽,电池盖通过凸台和凹槽的配合扣接在壳体和壳盖底部,电池盖的外表面设有英文单词OPEN字样的文字涂层及标识开启方向的箭头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刷瓶器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电动刷瓶器还包括刷杆,刷杆的下端面开设有盲孔,盲孔的顶部为楔形槽结构,楔形槽结构的形状和楔形结构相匹配,盲孔内表面设有一圈第二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位于盲孔深度方向的中部,驱动轴上端伸入到盲孔内,楔形槽结构与楔形结构插接配合,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对应形成圆环形卡槽,圆环形卡槽内设有螺旋弹簧,刷杆通过楔形结构、楔形槽结构及螺旋弹簧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刷杆的上端植有弹性刷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动力手柄上设有外置开关,按压开关即可启动电机,操作方便。

动力手柄的壳体和壳盖采用卡扣式可拆连接,方便电路的检修。

动力手柄底内部设有动力仓和电源仓,方便电机和电池在动力手柄内的安装固定。

动力手柄底部扣接有电池盖,电量不足时方便更换电池。

驱动轴自由端头部设有楔形结构,且驱动轴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能够快捷的完成和刷杆的配合安装和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动刷瓶器的动力手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快速更换电池及刷头,能够对各种水瓶、奶瓶等进行清洗,实用高效,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刷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视图;

图3是动力手柄内部安装图;

图4是壳体内部结构图;

图5是电池盖内表面示意图;

图6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的电动刷瓶器,包括动力手柄1、刷杆2和快速连接机构,动力手柄1的外部凸出设有开关4,动力手柄1内部设有电机5、第一电池7和第二电池8,电机5具有驱动轴6,刷杆2的一端和驱动轴6通过快速连接机构同轴向固定连接,刷杆2另一端的头部植有弹性刷毛3,第一电池7和第二电池8左右并排设置并位于电机5的下方,电机5、第一电池7、第二电池8和开关4通过导线串联连接;

动力手柄1包括壳体9、壳盖10和电池盖11,壳体9和壳盖10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壳体9和壳盖10采用卡扣式可拆连接,壳体9顶部设有第一保护壳12,壳盖10顶部设有与第一保护壳12对应并扣合的第二保护壳(图中未示意出来),驱动轴6位于第一保护壳和第二保护壳内,电池盖11扣接在壳体9和壳盖10底部。

快速连接机构包括楔形结构13,楔形结构13设在驱动轴6的自由端头部,楔形结构13的下部设有一圈第一弧形凹槽14,刷杆2的下端面开设有盲孔15,盲孔15的顶部为楔形槽结构16,楔形槽结构16的形状和楔形结构13相匹配,盲孔15内表面设有一圈第二弧形凹槽17,第二弧形凹槽17位于盲孔15深度方向的中部,驱动轴6上端伸入到盲孔15内,楔形槽结构16与楔形结构13插接配合,第一弧形凹槽14与第二弧形凹槽17对应形成圆环形卡槽,圆环形卡槽内设有螺旋弹簧18,刷杆2通过楔形结构13、楔形槽结构16及螺旋弹簧18与驱动轴6固定连接。

壳体9内水平设有隔板20,隔板20将壳体9内部分隔为上部的动力仓19和下部的电源仓25,壳体9上端设有上支撑槽21,隔板20上设有和上支撑槽21对应的下支撑槽22,壳体9上设有与动力仓19内部连通的安装孔23,所述的开关4安装在安装孔23内,动力仓19内在安装孔2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道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筋24,左侧的第一支撑筋24和右侧的第一支撑筋24关于壳体9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的电机5设在动力仓19内且电机5支撑在上支撑槽21、下支撑槽22和第一支撑筋24内;电源仓25内部设有三道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二支撑筋26,三道第二支撑筋26的左侧均上下对应设有一个第一圆弧槽27,三道第二支撑筋26的右侧均上下对应设有一个第二圆弧槽28,三个第一圆弧槽27和三个第二圆弧槽28关于壳体9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电池7支撑在三个第一圆弧槽27内,所述的第二电池8支撑在三个第二圆弧槽28内,第一电池7的负极朝上、正极朝下,第二电池8的正极朝上、负极朝下。

电源仓25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块限位板29,限位板29和隔板20之间具有间隙且左右两侧的间隙内分别插装有一片第一导电片30,左侧的第一导电片30与第一电池7的负极、电机5的左接线端接触配合,右侧的第一导电片30与第二电池8的正极接触配合且右侧的第一导电片30通过导线与开关4的一个接线端相连接,开关4的另一接线端通过导线与电机5的右接线端连接,电池盖11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导电片31,电池盖11扣装到动力手柄1上使第一电池7的正极、第二电池8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片31导通。

电池盖11尾部设有两个凸台32,两个凸台32关于电池盖11的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壳体9底部设有和凸台32对应的凹槽33,电池盖11通过凸台32和凹槽33的配合扣接在壳体9和壳盖10底部,电池盖11的外表面设有英文单词“OPEN”字样的文字涂层34及标识开启方向的箭头涂层35。

电动刷瓶器的工作使用原理如下:使用时,打开电池盖11,将第一电池7和第二电池8按顺序装入电源仓25后扣紧电池盖11,将螺旋弹簧18装入驱动轴6上的第一圆弧凹槽33内,然后将刷杆2插装到驱动轴6上,使驱动轴6的楔形结构13和刷杆2内的楔形槽结构16充紧密配合并传递扭矩,同时螺旋弹簧18顶紧驱动轴6和刷杆2使驱动轴6和刷杆2在轴线方向的位置固定,手握动力手柄1将刷杆2伸入待清洗的瓶口内,按下开关4,电机5驱动刷杆2旋转开始清洗,清洗完成后再次按下开关4即可。动力手柄1电量不足时,可打开电池盖11更换电池,刷杆2需要更换时,只需将刷杆2从驱动轴6上取下即可更换新的刷杆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