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0715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牙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刷,尤其涉及牙周病患者用牙刷。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与牙膏一同使用的口腔卫生工具的牙刷包括:手柄部;牙刷头,从手柄部延伸;以及牙刷毛,设置于牙刷头。牙刷可分为手动牙刷和电动牙刷。手动牙刷呈牙刷柄的一侧设置有手柄部的简单形态,当刷牙时,在握住手柄部并使牙刷毛部位投入于口中来与牙齿相接触后,以向牙齿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手柄部及牙刷毛的方式进行刷牙。电动牙刷包括:牙刷本体;刷子,设置于牙刷本体的前端;牙刷毛,从刷子的一侧壁向外部突出;充电用电池,放置于牙刷本体的内部;马达,通过接收充电用电池的电力来驱动;以及动力系,通过接收马达的旋转力来使牙刷毛旋转。手动牙刷根据用途而制造成各种形态,其中包括牙周病患者用牙刷。参照图1,在以往的牙周病患者用牙刷中,圆形植毛槽11沿着两列形成于牙刷头10,牙刷毛以垂直的方式固定在上述植毛槽11中。就这种牙周病患者用牙刷而言,其牙刷毛列数比一般牙刷的牙刷毛列数少,因而对有效去除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牙菌斑而言缺乏弹性,由此牙刷毛容易张开,存在不适合使用三个月以上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沿着2个列设置的牙刷毛的弹性及清洗力得到提高的牙刷。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包括:牙刷头,沿着多个列形成有矩形的植毛槽;以及牙刷毛,固定于上述植毛槽中。上述植毛槽的横向长度可以为1.0mm至1.5mm,纵向长度可以为2.0mm至3.5mm。上述牙刷毛可相对于与上述牙刷头的上部面相垂直的线段倾斜3度至10度。上述多个列包括第一列及第二列,固定于上述第一列的第一牙刷毛与固定于上述第二列的第二牙刷毛的各自的末端可以相互接触。上述牙刷毛可以为微细毛。上述牙刷还可包括与上述牙刷头相连接的手柄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牙刷毛固定于沿着2个列形成且具有规定面积的矩形植毛槽,从而可提高牙刷毛的弹性。此外,沿着2个列设置的牙刷毛的各个末端在牙刷头的上部相接触,从而使牙刷毛的弹性进一步提高,且使牙龈与牙齿之间的清洗力更加优秀。附图说明图1为以往的牙刷的俯视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的俯视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的主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牙刷头;11:植毛槽;20:手柄部;100:牙刷;110:牙刷头;111、112:植毛槽;120:牙刷毛;121、122:第一牙刷毛、第二牙刷毛130:手柄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应当注意,在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虽在不同的附图中表示,但也尽可能使相同的结构要素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以下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局限于此或受到限制,而可以由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变形来以多种方式实施。参照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100包括牙刷头110、牙刷毛120及手柄部130,沿着多个列在牙刷头110形成矩形的植毛槽,牙刷毛120固定于上述植毛槽,从而可提高牙刷毛120的弹性。这种牙刷100主要由牙周病患者使用。作为当使用人员刷牙时插入于使用人员口腔内的部分,牙刷头110可以由对人体无害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在牙刷头110的一面可形成多个植毛槽111、112,另一面可形成为平坦的面。牙刷头110可以呈没有边角的光滑的曲面,以便当使用人员刷牙时,避免使用人员的口腔内部受伤,且不产生反感。参照图3,在牙刷头110中,可沿着两个列形成植毛槽111、112。其中,两个列包括第一列(以图3为基准的左侧列)及第二列(以图3为基准的右侧列)。即,植毛槽111、112可沿着第一列及第二列形成。这种植毛槽111、112可以呈矩形形状。例如,植毛槽111、112的横向长度可以为1.0mm至1.5mm,纵向长度可以为2.0mm至3.5mm。在此,在基于植毛槽111、112的横向长度及纵向长度的面积在1.0mm×2.0mm以下的情况下,由于植毛槽111、112的面积狭窄,因而即使牙刷毛120固定,也因牙刷毛120的数量少而不具有提高弹性的效果。此外,在植毛槽111、112的横向长度为1.5mm以上的情况下,因牙刷毛120的整个末端部面积变大而难以深入牙齿和牙龈之间,由此不易洗净。此外,在植毛槽111、112的纵向长度为3.5mm以上的情况下,在利用扁线的牙刷毛120的固定方面存在困难。因此,优选地,植毛槽111、112的横向长度为1.0mm至1.5mm,纵向长度为2.0mm至3.5mm。参照图4,牙刷毛120由牙周病患者所利用,因此可以为厚度薄且柔软的微细毛。牙刷毛120能够以相对于与牙刷头110的上部面相垂直的线段具有倾斜3度至10度的倾斜角(θ)的方式固定于牙刷头110的植毛槽111、112。由此使牙刷毛120的弹性得到提高,并且可有效去除牙龈与牙齿之间(以下,称之为龈下)的牙菌斑。另一方面,牙刷毛120可包括:第一牙刷毛121,固定于沿着上述第一列形成的植毛槽111;以及第二牙刷毛122,固定于沿着第二列形成的植毛槽112。第一牙刷毛121的末端与第二牙刷毛122的末端可以相互接触。由此,可提高牙刷毛120的弹性,并且可有效去除龈下的牙菌斑。当刷牙时,手柄部130用于供使用人员把持牙刷,上述手柄部130可与牙刷头110相连接。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100中,牙刷毛120以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式固定于形成在牙刷头110上部面的矩形植毛槽,从而提高刷牙时的清洗力,并具有高弹性,从而即使长时间用于刷牙也不容易弯曲。以下,参照表1及表2,可以对以垂直的方式固定于圆形植毛槽的以往的牙刷毛和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具有各种面积的矩形植毛槽的牙刷毛的弹力受损率及弹力受损率基准表进行确认。【表1】【表2】分类弹力受损率评价1级10以下最适合2级10~20适合3级20~30不适合4级30~40不适合表1及表2的弹力受损率为表示牙刷毛的耐久性的指标,以百分比来表示牙刷毛在刷毛(brushing)后张开程度。在此,弹力受损率越大则表示牙刷毛越容易张开,通过以下方法对上述弹力受损率进行了测定。首先,将牙刷浸泡在牙膏浆料中,并利用刷毛机(BrushingMachine)对牙刷进行大致5000次的刷毛之后,对牙刷的张开程度进行测定,由此获得了弹力受损率。这种弹力受损率通过以下数学式1所确定。<数学式1>弹力受损率(%)=(B﹣A)/A×100在数学式1中,B表示在刷毛之后牙刷毛的幅度,A表示在刷毛之前牙刷毛的幅度。在表1中,具有以垂直的方式固定于直径为1.6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以往牙刷的弹力受损率为24.4%,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2mm×1.2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弹力受损率为20.1%,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5mm×2.0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弹力受损率为9.8%,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5mm×2.5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弹力受损率为7.2%,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5mm×3.5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弹力受损率为5.8%,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5mm×4.0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弹力受损率为4.2%。最终可确认,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5mm×2.0mm以上的植毛槽的牙刷毛拥有最适合的弹力受损率。以下,参照表3,可以对以垂直的方式固定于圆形植毛槽的以往牙刷毛和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具有多种面积的矩形植毛槽的牙刷毛的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进行确认。【表3】表3的龈下牙菌斑的去除面积与人工牙面的细菌膜的去除面积相对应。利用经过着色的聚合物对颌态模型的牙齿部分进行涂敷来用作人工牙面的细菌膜。另外,使牙刷的硬毛端面和经过涂敷的颌态模型的颊面处于水平状态,当进行刷牙时,使牙刷的硬毛端面尽可能覆盖颌态模型的颊面。以每30秒交替一次的方式共8次实施了牙刷毛的横向刷牙步骤及纵向刷牙步骤。利用显微镜(ITplusmicroscope)来对在去除人工牙面细菌膜之前和之后的面积进行了测定。利用微软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20.0(WindowSPSS20.0)的统计组合程序来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在表3中测定出如下数值,即,具有以垂直的方式固定于直径为1.6mm的植毛槽中的牙刷毛的以往牙刷的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为2.59±1.21mm2,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0mm×2.5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为6.11±2.62mm2,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1.5mm×2.5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为5.25±2.10mm2,具有以倾斜5度的方式固定于面积为2.0mm×2.5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刷的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为2.83±1.43mm2。对如上所述的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进行测定的结果,横向长度分别为1.0mm和1.5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牙菌斑去除面积为以往牙刷毛的两倍左右,从而可确认到牙菌斑去除面积特别优良。此外,横向长度为1.0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大于横向长度为1.5mm的植毛槽的牙刷毛的龈下牙菌斑去除面积。如上所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刷100的龈下牙菌斑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在刷牙时利用以垂直的方式固定于圆形植毛槽的牙刷毛的以往的牙刷。上述说明仅仅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例示性说明,只要是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变更和修改及置换。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及所附的附图并非是要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