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试管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422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改良型试管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仪器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试管刷。



背景技术:

试管、烧杯以及烧瓶都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到的仪器,而每次使用后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若清洗不够彻底会使仪器不够接近而影响下次使用,而对于化学实验来说,杂质的污染对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前一次实验中残留的化学物品若是为清洗完全,那么下次的实验中,该种残留物品会进入到实验成分中且实验者在演算时却无法将该种残留物品算入实验中,有时候很可能会完全左右实验的结果,从而浪费了整个实验,因此试管等实验仪器的清洗室十分重要,无法忽视的一环,每个实验室中的规则当中必定会存在一项:使用完毕的仪器需彻底清洗。有的甚至需要用酸或酒精来清洗,而清洗该类仪器不能使用实验室的抹布或纸巾,必须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试管刷来进行清洗,试管刷可以刷去一些顽固的残留物。在实际使用时,试管刷具有一些局限性,在条形的刷子在洗刷球形仪器时,由于管口通常较小,而刷子无法彻底的洗刷到仪器内壁的所有角落,因此清洗不够完全,从而影响下次实验的结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试管

刷,[申请号:201620162531.5],包括刷杆、刷毛,所述刷杆的底端连接有弧形铁丝,所述弧形铁丝的一端与所述刷杆连接,所述弧形铁丝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海绵,所述刷毛均布在所述弧形铁丝和所述刷杆的底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试管刷的刷杆的底端连接有弧形铁丝,而弧形铁丝上固定有第一海绵,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清洗液涂抹在第一海绵上,这样可以将清洗液均匀地涂抹在需要清洗的仪器上,而第一海绵固定在弧形钢丝的端部,防止在清洗的时候用力过大将仪器损害。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无法全面清洗仪器内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全面清洗仪器内壁的改良型试管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改良型试管刷包括管状的手柄,所述的手柄中通且两端敞口设置,靠近手柄其中一端端口处周向铰接若干刷条,所述的手柄上设有能将所有的刷条撑开的撑开结构,所述的手柄上设有能将所有的刷条收拢的收拢结构,所述的刷条上具有刷毛,所述的手柄的另一端具有转动头。该试管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所需清洗的仪器的形状,从而调节刷条的撑开角度,保证刷条可以尽可能紧贴着仪器内壁从而彻底的洗刷掉残留的物质。

在上述的改良型试管刷中,所述的撑开结构包括设置在刷条和手柄外壁之间夹角处的扭力弹簧,所述的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手柄端部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刷条内侧。

在上述的改良型试管刷中,所述的收拢结构包括套设在手柄上的套管,所述的套管通过连接结构可移动设置在手柄外侧,当所述的套管移动并超过手柄上刷条所在一端的端部时,所述的套管将刷条聚拢。

在上述的改良型试管刷中,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手柄中部的一段外螺纹,套管其中一端端部内侧具有与所述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的外螺纹将所述的手柄分隔成远离刷条且相对外径大的手持部以及靠近刷条且相对外径小的套管部,所述的套管套设在套管部的外壁上。

在上述的改良型试管刷中,所述的外螺纹距离刷条(2)与手柄(1)铰接处的最大长度等于套管的长度,当所述的内螺纹完全脱离外螺纹时,所述的套管可从手柄上完全滑出。

在上述的改良型试管刷中,所述的转动头包括固定在手柄远离刷条一端端部的T型转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改良型试管刷的优点在于:能够调整刷条是否撑开以及撑开的角度大小,从而适应各类不同形状的仪器,且在伸入仪器内时可以保持条形从而方便伸入,在伸入仪器内部后再进行刷条角度的调整,最终保证全面的清洗仪器的内壁,在清洗时,可以利用转动头使得刷条可以较为彻底的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刷条处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手柄1、刷条2、扭力弹簧3、套管4、外螺纹5、内螺纹6、手持部7、套管部8、T型转钮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改良型试管刷包括管状的手柄1,所述的手柄1中通且两端敞口设置,靠近手柄1其中一端端口处周向铰接若干刷条2,多根刷条2可以提高洗刷的效率。转动头包括固定在手柄1远离刷条2一端端部的T型转钮9。设置该T型转钮9可以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的手柄1上设有能将所有的刷条2撑开的撑开结构,撑开结构包括设置在刷条2和手柄1外壁之间夹角处的扭力弹簧3,所述的扭力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手柄1端部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刷条2内侧。扭力弹簧3可以持续的将刷条2撑开,实际使用时甚至可以撑开到与手柄1外壁垂直状态。因此在清洗类似圆底烧瓶或其他的球形仪器时,扭力弹簧3可以持续的将刷条2抵靠在呈弧形的内壁上,使得清洗更为彻底,较为难清洗的死角也可以依靠该扭力弹簧3作用下的刷条2进行洗刷。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1上设有能将所有的刷条2收拢的收拢结构,所述的刷条2上具有刷毛,所述的手柄1的另一端具有转动头。收拢结构包括套设在手柄1上的套管4,所述的套管4通过连接结构可移动设置在手柄1外侧,当所述的套管4移动并超过手柄1上刷条2所在一端的端部时,所述的套管4将刷条2聚拢。通过该套管4移动设置在手柄1外侧,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待清洗仪器进行调节刷条2撑开的角度,初始时,套管4移动至超出刷条2与手柄1铰接处的位置,此时刷条2与手柄1外壁呈0°的夹角,然后伸入管口较小的仪器,之后缓慢移动套管4,使得套管4逐渐离开刷条2与手柄1的铰接位置,从而使得刷条2在扭力弹簧3的作用下逐渐的将刷条2撑开,而具体撑开的角度,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型号仪器的需求,手动调整套管4的移动距离,从而控制刷条2的撑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手柄1中部的一段外螺纹5,套管4其中一端端部内侧具有与所述的外螺纹5相适配的内螺纹6。所述的外螺纹5将所述的手柄1分隔成远离刷条2且相对外径大的手持部7以及靠近刷条2且相对外径小的套管部8,所述的套管4套设在套管部8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转动套管4来使其发生轴向的移动,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移动的距离,且当移动至需要的位置时,内螺纹6和外螺纹5的螺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套管4和手柄1之间的自动打滑而引起刷条2撑开角度的变化。

作为优选地,外螺纹5距离刷条2与手柄1铰接处的最大长度等于套管4的长度,当所述的内螺纹6完全脱离外螺纹5时,所述的套管4可从手柄1上完全滑出。该套管4可以完全从手柄1上滑出,方便整个试管刷的清洗和维护。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手柄1、刷条2、扭力弹簧3、套管4、外螺纹5、内螺纹6、手持部7、套管部8、T型转钮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