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自动多功能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6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爆自动多功能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压力锅(旋合式),特别是关于防爆自动多功能压力锅的发明。特征是锅盖上固定一个大阀孔防爆防堵多功能阀;以锅内压力控制热源,锅内压力达到额定时,阀杆上升,驱动启动器,跳闸器或关火器或风门(简称自动系统)关闭或减弱热源,无论配电炉,燃气炉,煤炉或煤灶都能实现这一功能;锅内工作压力0-150kpa,自25-150kpa任何档次都可自动跳闸(或关火);150kpa以内不排气,可实现密封烹饪;上、下手柄有开盖、合盖安全装置,并与开盖、合盖操作联动;锅内配有可叠拢的上提式活格蒸架,可蒸多层食物。
本锅的多功能阀,自动系统,上、下手柄可用来改进旧压力锅,本锅配电热炉的锅身可利用电饭锅的电热炉,只略加修改炉壳。本锅多功能阀和自动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有类似要求的地方。压力级别和制造材料可根据需要选择。
公知现有压力锅和电自动压力锅均无锅内压力通过阀杆自控关火或跳闸功能;限压阀及保险阀阀孔小或排泄通道窄,也缺防堵装置,所以使用时有多方面的要求;缺开盖,合盖安全装置或未臻完善;工作压力只有相当98kpa一档,国际上虽有50,100和150kpa的品种,但各成系列,限压,保险部件都各有专配,用户不便,制造经营和维修也复杂化。
现有压力锅,电自动压力锅煮饭、煮粥都易冒汤,增加清洗量,煮粥类还要人工及时关火或端离火源,以免喷汤;现有电饭锅、电自动压力锅和燃气自动饭锅,煮粥、煮汤不会跳闸或关火,有的借助于计时器和电子系统进行保压或实现密封烹饪,但造价高,并且只有一个档次压力(98kpa)。现有电饭锅煮饭一次跳闸饭味差,要多合闸1-2次,燃气自动饭锅煮饭虽比电饭锅好吃,但还比不上压力锅煮饭的香味和糯性,因压力锅的密封性、压力和温度都较高,米饭中的香气保存较多,直链和支链淀粉较易分解和糊化,并且用无压力的锅煮耐煮食物耗能耗时将是压力锅的2-4倍,而又蒸发量大,污染环境。
以上各种锅使用能源都各有局限性,用户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无论使用电、燃气和煤都能自动跳闸或关火,防堵,防爆,简化结构和使用方法,降低造价,以一个系列产品代替多个系列产品,包括国际上50、100、150kpa三个系列产品,相应地减少用户投入和方便生产、经营、维修及配件供应。
本发明还照顾到现有几千万个存在用户手中的传统压力锅和大量电饭锅的电热炉修改利用。传统压力锅安全压力为196±40kpa,破坏压力是安全压力的三倍。用作150kpa烹饪,经反复试验及较长时间使用,未发现问题,只是配电热炉时要加厚锅底。本发明配电热炉的锅底稍厚并向内凸,用户已有电饭锅的只买本锅配电热炉的锅体,同时把电饭锅的电热炉送到专设的服务点略加修改即可更新电饭锅,使之具备本锅功能。
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


图1防爆自动多功能压力锅图2多功能阀图3阀座仰视4启动器侧视5启动器顶视6本发明和电热炉配套7电热炉两级开关8电热炉跳闸器9燃气炉关火器10图9A-A剖视11图9B-B剖视12煤炉风门前视13图12A-A剖视14煤炉风门侧视15上手柄侧视16图15A-A剖视17折叠式活格蒸架前视18蒸架顶视19蒸架侧视1描述防爆自动多功能压力锅,该锅包括锅身,锅盖,锅盖密封圈,长短手柄和配套蒸架,特征是锅盖上固定一个大孔径防爆多功能阀[1](简称多功能阀),阀上佩载启动器[2],启动器有软轴和相应的炉、灶专配的跳闸器或关火器或风门相连(简称自动系统),使用能源是电,则配专门的电热炉和跳闸器,使用燃气炉则配关火器,使用煤炉或煤灶则配风门;锅内工作压力由0-150kpa,可在启动器的表盘上调校,当锅内达到额定压力时,阀杆受压上升到相应的高度,驱动自动系统跳闸或关火或关风门;上手柄在握手处装有开盖安全性按键[3]及其组件(在上手柄内腔),下手柄有合盖安全性竖桩[4];锅内配折叠式活格蒸架[5];锅身中部有三个朝内凸点均布圆周,用作支承单蒸盘蒸食物。
图2、图3多功能阀结构图和仰视图,它由阀座[6],阀壳[7],大螺母[8],小螺母[9],小弹簧[10],大弹簧[11],阀杆[12],胶垫圈[13]等组成,固定在锅盖[14]上,特征是主阀孔直径13-19mm,在阀壳中部垂直主阀孔有排渣孔1-4个,每个直径5-16mm,小粒食物堵不住;阀座装于阀壳下方,除下端面有疏气槽2-6道外,特征是有凸缘超出阀壳,大块食物封不密;阀杆下段圆柱面和阀壳内孔组成密封副,特征是阀杆最下段为扁形,如圆块食物进入主阀孔,受到气压会变形,不易堵密阀孔;阀杆中部装有大弹簧,弹簧在非工作状态压力等于零,处于松动灵活状态,不易被食物浆液粘着,即使稍微粘着,锅内产生温度和压力后,也比有预压力的弹簧阀容易克服粘着力。阀杆中上部刻有三圈刻槽,特征是自上而下在圈之上刻有50,100,150数字为kpa数,表示阀杆上升相应的锅内压力;阀杆上端穿出阀壳,用小螺母扣住,特征是小螺母下方有一圈圆槽,槽内附着一个小弹簧,此小弹簧之力仅仅够承受阀杆的重量,当锅内由热变冷时产生负压,阀杆受锅外大气压力作用便沉下锅内,阀杆下段密封面下移与阀壳稍离,大气便进入锅内平衡内外压力;如煮饭急用,水淋降压不方便时也可把小螺母压下放气,但这样会减少米饭的香味。
本阀超压排气比150kpa大3%,与启动器组合时,最高跳闸(或关火、关风门)压力140-145kpa(跳闸后由于发热盘温度高于锅内,故锅内温度继续升5-10kpa)基本上处于密封烹饪状态,锅盖以上部件很少脏,清洗工作量少,也不需每用必清洗,清洗也方便,把小螺母[9]拧下即可取下阀杆和大弹簧进行清洗,再装上也容易。
综合上述,本阀有六种功能,即示压,跳闸关火(装自动系统时),限压,防堵、防爆-保险,放气,消除负压。如果农村烧柴草的地方,使用本锅也方便,如煮粥或煮饭时当阀杆升起到150kpa即可停火保压(15-20分钟),煮耐煮食物,则保压到阀杆从150kpa降到100kpa时再用火提高压力到150kpa又再停火保压,这样重复1-2遍即可。本多功能阀由于保险性能远超出现有压力锅所使用的小孔径或小通道的保险阀,故可不再加装此类保险阀,以减少用户维护麻烦。
公知日本家用压力锅标准“JISS205-85”72-73页,附图2及附图3有“压力锅调整装置”及“安全装置”(附检索之一,附图8-9页),各有三种阀,前者我们叫“限压阀”,后者我们叫“安全阀”,如(检索)图2中(1)法码式限压阀为我国沿用至今,该阀排气管(图中叫压力调整咀)孔径下段约3mm,上段约4mm(根据我国市面产品规格),无防堵装置,当超压喷气时,如无人在旁减火,剧烈喷气会夹带颗粒食物涌向排气管,久了会有堵塞危险,如装锅时食物遮住排气管,或食物经过炖、煮后膨胀挤压排气管,都会引起堵塞爆炸,在使用前还要求检查排气管通不通。此种阀有时还会飞出伤人,所以使用这种阀用户要注意的事项较多。附检索图2中的(2)和(3)均为弹簧式限压阀,中间还有压力表示销,此种阀排放孔也不大,也无防堵装置,构造较复杂,清洗不大方便,未见我国厂家采用。附(检索)图3中(1)弹簧式安全阀,我国有部份厂采用,排泄孔3mm左右(根据我国产品规格),无防堵装置,当限压阀被堵,弹簧安全阀排气时,如无人及时处理,仍有被堵的危险。附(检索)图3中(2)橡胶垫安全塞为我国部份厂家采用,但取消了下方的金属安全罩,超压时会有飞出物,此种安全塞每年要更新一次,以免老化失灵,也有未达工作压力便排气的,用户烦于处理。附(检索)图3中(3)销式安全塞,我国未见采用,而采用公知的易熔片安全塞,此种安全塞孔径只4mm,无防堵装置,易熔片熔穿压力相当于196±40kpa,波辐大,但仍有提前或迟后穿孔的,半年要更新一次,否则老化失灵。即使正常熔穿,喷气久了也易堵塞。
我国辽宁抚顺市不锈钢制品公司,近年引进西德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生产的复合不锈钢压力锅,在锅盖靠手柄处装有一个较小的限压兼示压的阀,阀杆上半段有两圈刻槽,工作压力相当98kpa,锅内产生压力时阀杆升起,超压时阀壳在锅盖面朝锅盖方向排气,无防堵装置,但也不再装其他安全塞,属于排气限压型,仍需小心使用,仍会冒汤。
1989年广东有厂家实施“安全多功能压力锅”专利,专利号87209583,同年底经过佛山市鉴定,此种压力锅的限压阀阀孔20-30mm(附检索之二,见附图第10页),小粒食物可排出阀外,阀孔下通道较大,对向各有一条棱柱,(原专利无,投产时加入),圆块食物进入也封不密,阀座底端面有疏气槽四道(疏气槽原专利无,是投产后增加的)。至今共销售了五千多个此种防爆型压力锅,相当一部份在农村使用,未发生过堵塞爆炸事件,但此种阀构造复杂,造价高,阀杆固定于阀壳上方,阀杆下段装阀瓣,和阀孔的同心度较难较正。
1991年专利申请号为91223743.1的“调压式压力锅”阀孔10-12mm,阀杆自密封面以下断面为十字形(附检索之三,见附图第10页),细小颗粒可排出阀外,阀座底端有疏气槽,大块食物封不密。但这种阀和现有压力锅一样,是用喷气限压,煮饭、煮粥易冒浆,拆洗也不大方便。
以上所检索的各种阀都没有控制跳闸或关火功能,都是用喷气限压,不能实现密封烹饪,工作压力只有一个档次。
图4、图5启动器侧视图及顶视图,启动器是和多功能阀结合,实现锅内压力自控,自动跳闸或关火或关风门的主要部件。它的特征是由套管[15],活塞[16],弹簧[17],端盖[18],软轴[19],表盘[20],指针[21],螺母[22]和固定螺钉[23]等件组成,套在多功能阀壳上段,当锅内产生压力达到额定时,阀杆上升到相应的高度,杆上端的小螺母便把表盘靠阀的一侧抬高,表盘下方的凸齿便解脱活塞,被压缩的弹簧把活塞推向套管底,软轴芯被拉动,带动炉具上的跳闸器或关火器或风门曲勾,把热源关闭或减弱。
图6本发明和电热炉[24]配套图,电热炉用公知的发热盘(如电饭锅所采用的),特征是用衡温器直接控制发热盘温度,本发明当锅内工作压力达150kpa时,锅内温度为126±2℃,衡温器控温范围为129-132℃,即保证能跳闸断电,正常情况下不靠衡温器超温断电。另一特征是本发明电热炉不用传统的磁钢盒由软磁钢温度达到居里温度失磁跳闸断电,而是用两级开关结合跳闸器[25]跳闸断电。本发明配电热炉的锅体,锅底稍厚,并向内凸,和发热盘的凸面吻合。在没有条件用电时,本锅也可使用其他任何热源,但再用于电热炉时,锅体要送到专门维修的地方再修整锅底。
图7本发明电热炉两级开关图。特征是发热盘[26]的中心孔装压板[27],连杆[28],下接杠杆[29],杠杆转轴处有扭力弹簧[30],左端有绝缘片[31]操纵挠性接线铜片[32]尾部,与[32]相邻有刚性接线铜片[34],[34]相邻有杠杆[36],在[36]转轴处有扭力弹簧[37],[36]右端有缘片[38]操纵挠性接线铜片[32]中部,[36]左端有开关[39]。当把煮物的锅[40]放上电热炉的发热盘上后,压板[27]即受压下移,杠杆[29]绕转轴转,绝缘片[31]便把挠性接线铜片[32]的尾部拨向上弯,待跳闸器[25](见图6)的压板[43]把开关[39]往下压,绝缘片[38]便上移,挠性接线铜片[32]复位变直,在它中部的动触点[33]便向刚性接线铜片[34]上的定触点[35]接触导电,待锅内达到额定压力时,阀杆驱动自动系统跳闸,压板[43]放开开关[39],扭力弹簧[37]便把杠杆[36]的右边压低,绝缘片[38]便把挠性接线铜片[32]压低,使动触点[33]脱离定触点[35]断电。如未待跳闸把锅[40]拿开,则压板[27]受扭力弹簧[30]的作用力,往上浮,绝缘片[31]往下移,挠性接线铜片[32]复直,动触点[33]也和定触点[35]脱离断电,以策安全。这时不论开关[39]置于任何位置,电源也不会接通。
公知,电饭锅和电压力锅跳闸断电的方法,是在发热盘中心孔置磁钢盒,盒中由软磁钢和永久磁钢互相吸住合闸导电,待发热盘把热量传给锅底,达到居里温度后软磁钢失磁,原来被压缩的弹簧便把两磁钢分开,带动下方开关杠杆把导电触点分开断电。经反复测定,不同的电饭锅跳闸温度波辐大,同一电饭锅如连续使用,跳闸温度会越来越提前,这其中磁钢的质量和锅底与发热盘接触面积的多少都会造成影响,这就很难使跳闸动作和锅内压力同步,并且本发明由25-150kpa之间,选定任何档,达到额定压力时都能跳闸,以便适合营养学和多用途的需要,因此磁钢盒式的跳闸方法不合需要。
图8电热炉跳闸器,和电热炉配套时为了美观,加一个外罩,图8是绘出内部结构侧视图,特征是本跳闸器由按键[41],接头[42],压板[43],弹簧[44],座板[45]组成,和启动器的软轴[19]相连,装在电热炉开关[39]的一侧(见图6)。煮物时把锅放好在发热盘上,在多功能阀上装好启动器[2],即可压下按键[41],从而拉动软轴[19]的轴芯、启动器的活塞[16](见图4)、压缩弹簧[17],活塞底端同时被表盘[20]下方的齿尖卡住。与此同时压板[43]靠弹簧[44]之力把电热炉上的开关[39]往下压住,使图7中的动触点[33]接触定触点[35]导电。当锅内达到额定压力时,上升的阀杆也上到相应的高度,把启动器(图4)的表针[21]的尾部抬高,直到表盘[20]下方的齿尖脱离活塞底部,弹簧便推动活塞,从而拉动软轴芯、接头[42]、按键[41],当按键被拉上到一定位置,按键上方的圆柱[46]便推动压板[43]的上方,使压板的下方摆向外,脱离开关[39](见图6),开关杠杆[36](见图7)便籍扭力弹簧[37]之力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绝缘片[38]便把挠性接线铜片压低,使动触点[33]与定触点[35]脱离断电。接头[42]的特征是由螺钉和接头座组成,接头座另一端为螺柱,装在按键[41]的螺孔中,留一圈能自由转动的余量,接头座的另一端有螺孔,并从螺孔端面对中开一沟槽深至螺孔底,让软轴芯能进到槽底,然后再用螺钉旋入螺孔封住轴芯,但轴芯仍保持能轴向活动,轴芯末端焊一金属球卡住接头座沟槽。
图9、图10、图11燃气炉关火器,本关火器和启动器的软轴[19]连接(见图4),接头[42]和跳闸器(图8)的接头[42]相同,特征是由接头座[47],调节键[48],罩壳[49],旋扭[50],棘爪[51],小弹簧[52],拨杆[53],螺钉[54],扭力弹簧[55],调节盘座[56],调节盘[57]等件组成。然后将旋扭[50]下方的孔对正燃气炉的旋扭轴[58]套上去,再用螺钉[54]固定在炉壳[59]上,使用时将拨杆[53]拨到“开”的位置,接头[42]便带动软轴[19]的轴芯,将启动器的活塞[16](见图4)拉到工作位置,活塞顶被表盘[20]下方的凸齿卡住,然后按燃气炉的点火方法压低旋扭[50],沉到底再朝反时针方向旋转,着火后继续转到棘爪[51]能卡住旋扭的齿尖为止,然后在原处让旋扭升起,此时棘爪应能卡住旋扭齿尖。待锅内压力达到启动器表盘上指针所指的压力时,指针尾部便被上升的阀杆(见图2[12])推动,从而将表盘[20](见图4)靠阀的一侧抬高,表盘下方的凸齿便解脱活塞,被压缩的弹簧便推动活塞带动软轴芯、接头[42](图10),接头座[47],拨杆[53]回到关火位置,因而带动棘爪[5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放开旋扭[50]的齿尖,扭力弹簧[55](见图10)便把旋扭朝顺时针方向拨转,使旋扭齿尖回到关火位置。工作时小弹簧[52]拉住接头座[47]的中部,使棘爪[51]处在工作位置,关火的时候,接头[42]被启动器中更大的弹簧[17]通过软轴芯拉到关火位置,此时小弹簧[52]被拉长。如需小火保温,便在点火之前把调节键[48]移到小火位置固定,小火到关火之间还可调节大小。扭力弹簧的扭力也可调节,以足能把旋扭[50]的齿尖推到关火位置为度。调节方法是先拧下螺钉[54],把关火器从旋扭轴[58]拔下来,把调节盘[57]压向里边,如关火扭力不足,则把调节盘朝关火的方向旋转10-30度,如果减少点火扭力,则朝开的方向旋转稍许,以能有足够的关火力为度,然后让调节盘在原处升起,要达到和调节座[56]的下端面平齐。调节盘圆周布满齿槽,调节座对向各有一齿尖,平时均插入调节盘的齿槽使之固定,把调节盘朝调节座里面压低,齿尖和齿槽脱离接触,调节盘方能旋转调节。
图12、图13、图14煤炉或煤灶风门前视图,前视图A-A剖视图及侧视图。风门和启动器的软轴[19]连接,按键[41],接头[42]和图8跳闸器所用的相同。特征是由风门[60],档板[61]导轨[62],曲勾[63],扭力弹簧[64],固定板[65],立柱[66],固定环[67]等件组成,然后装在煤炉或煤灶上,固定在煤炉上是用镀锌钢丝从上方的固定板[65]的孔眼和下方的固定环[67]和煤炉[68]绑紧。固定在煤灶上,则在上方和固定板孔眼相应的位置装固定螺钉于灶上,用螺母固定。下方则在固定环旁的灶壁上装铁钉。然后用镀锌钢丝绑紧在灶壁上。为了保持立柱[66]的直线段和煤炉的中心轴线或煤灶壁平行,上方或下方可垫些木片。煮物时扣好锅盖,把锅置炉或灶上,装好启动器,调好所需的压力,然后压下按键[41],直到启动器表盘下方的齿尖锁住活塞如图4。便把挡板[61]提高,挂在曲勾[63]上(设炉或灶中已有燃煤)。待锅内煮物达到额定压力时,阀杆上升,撑起表盘[20]靠阀的一侧,表盘齿尖便解脱活塞,软轴芯被拉向上,接头[42],按键[41]就被提高,按键上方的圆柱[46]便推动曲勾[63]的上方,使曲勾下方往外摆,解脱挡板[61],挡板便落下关闭风门,减弱火力保压至所需时间便移锅离炉或灶。煮饭或煮粥保压10-15分钟(根据火力强弱),如煮耐煮食物,则保压久些或待阀杆降下到100kpa后再压按键一次,然后提起挡板[61]挂在曲勾[63]上,达到额定压力,自动关闭风门后再保压一段时间即可,根据炉火强弱掌握保压时间。
图15、图16上手柄侧视图及侧视图A-A剖视图,其特征是握手处装有开盖安全性按键[3],手柄内腔还装有推杆[69],撑机[70],直板簧[71],钳形板簧[72]。当压力锅自然降压或水淋降压或压阀杆降压,到阀杆自然下沉到阀杆顶小螺母下方的小弹簧接触阀壳(见图2),便可手握锅盖手柄并连同按键[3]一同握住,如锅内还存在少量压力,握压按键[3]时,按键的悬臂便推动推杆[69],推杆前端通过锅盖边上的扁孔推动局部胶圈,使之偏离密封位置而排气。此种联动结构,即使忘记降压开盖,一是阻力大开不动,如压力较小,按键能压动便会排气,会提醒操作人注意,如气流还强,可压阀杆或水淋锅盖降压。推杆前段有一缺口,推杆推动胶圈到极限位置,其缺口便被撑机撑住,待合盖时,上下手柄对正,下手柄前部的竖桩[4](见图1)便压迫撑机尾部,撑机的前端便解脱推杆,板簧[72]便拨动按键[3],间接拨退推杆。恢复胶圈的密封位置,如上下手柄对正不到位,撑机仍撑住推杆,胶圈仍受推杆压向里,未能密封。对使用者的要求是,手握锅盖手柄时一定要连按键[3]一同握拢。
图17、图18、图19折叠式活格蒸架前视、顶视及侧视图。折叠式活格蒸架由方形框[73]和弓形框[74]组成,特征是弓形框的框柱可绕中轴向方形框的框柱靠拢(或折叠)如图18点划线所示,以方便运输和收藏,弓形框的底边比顶边多长一个半径,以免放在锅中歪斜。
公知现有压力锅所配蒸架为座式,可放一层或两层蒸盘,如用盆蒸食物,取出时要用特制的夹钳,多数用户没有这种夹钳,取出就不安全(烫手或倾泻)。
近年投产有一种上提式活格蒸架,但此种蒸架不能作轴向折叠,运输或收藏不便。
公知现有压力锅,蒸单层食物有些是把锅身中部以下缩小其直径作台阶置蒸盘,这样会减少容积,生产上的工艺也较复杂,且防碍放多层蒸架,所以本锅在锅身中部向内压三个凸点。
权利要求
1.压力锅,特别是防爆自动多功能压力锅,该锅包括锅身、锅盖、密封圈,长、短手柄和配套蒸架。特征是锅盖上固定一个大孔径防爆多功能阀[1](简称多功能阀);阀上部佩载启动器[2],该器有软轴和相应的炉或灶专配的跳闸器或关火器或风门相连(简称自动系统);使用电则配专门的电热炉及跳闸器,使用燃气炉则配关火器,使用煤炉或煤灶则配风门;锅内工作压力自0-150kpa,在启动器的表盘上调校;上手柄在握手处装有开盖安全性按键[3]及其组件(在手柄内腔);下手柄有合盖安全性竖桩[4];锅内配折叠式蒸架[5];锅身中部有三个向内的凸点均布圆周。用本锅的多功能阀,自动系统,上、下手柄可改进旧压力锅。本锅的多功能阀,自动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有类似要求的地方,压力级别和制造材料根据需要选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多功能阀由阀座[6],阀壳[7],大螺母[8],小螺母[9],小弹簧[10],大弹簧[11],阀杆[12],胶垫圈[13]等组成,固定在锅盖[14]上,特征是主阀孔直径13-19mm,在阀中部垂直主阀孔有排渣孔1-4个,每个直径5-16mm;阀座装在阀壳下方,下端面除有疏气槽2-6道外,特征是有凸缘超出阀壳;阀杆下段圆柱面和阀壳内孔组成密封副,特征是阀杆最下段为扁形;阀杆中部装有大弹簧,弹簧在非工作状态压力等于零,阀杆中上部刻有三圈刻槽,特征是自上而下在圈之上刻有50、100、150数字为kpa数;阀杆上端穿出阀壳,用小螺母扣住,特征是螺母下方有一圈圆槽,槽内附着一个小弹簧[1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启动器的特征是由套管[15],活塞[16],弹簧[17],端盖[18],软轴[19],表盘[20],指针[21],螺母[22]和固定螺钉[23]等件组成,套在多功能阀上段,软轴[19]和相应的炉或灶的跳闸器或关火器,或风门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所配套的电热炉采用公知的发热盘,特征是用衡温器直接控制发热盘温度,本发明当锅内工作压力达150kpa时,锅内温度为126±2℃,衡温器控温范围为129-132℃,正常情况下不靠衡温器超温断电。另一特征是本发明是用两级开关结合跳闸器[25]跳闸断电。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套电热炉的两级开关,特征是在发热盘[26]的中心孔装压板[27],连杆[28],下接杠杆[29],杠杆转轴处有扭力弹簧[30],左端有绝缘片[31]操纵挠性接线铜片[32]尾部,与[32]相邻有刚性接线铜片[34],[34]相邻有杠杆[36],在[36]转轴处有扭力弹簧[37],[36]右端有绝缘片[38]操纵挠性接线铜片[32]中部,[36]左端有开关[39]。开关[39]伸出炉壳外3-5mm。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套电热炉跳闸器,特征是由按键[41],接头[42],压板[43],弹簧[44],座板[45]组成,和启动器的软轴[19]相连,装在电热炉开关[39]的一侧。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燃气炉关火器,特征是由接头座[47],调节键[48],罩壳[49],旋扭[50],棘爪[51],小弹簧[52],拨杆[53],螺钉[54],扭力弹簧[55],调节盘座[56],调节盘[57]等件组成。然后将旋扭[50]下方的孔对正燃气炉的旋扭轴[58]套上去,再用螺钉[54]固定在炉壳[59]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煤炉或煤灶风门和启动器的软轴[19]连接,按键[41],接头[42]和跳闸器所用的相同。特征是由风门[60],挡板[61]导轨[62],曲勾[63],扭力弹簧[64],固定板[65],立柱[66],固定环[67]等件组成。然后装在煤炉或煤灶上,固定在煤炉上是用镀锌钢丝从上方的固定板[65]的孔眼和下方的固定环[67]绑紧在煤炉[68]上。固定在煤灶上,则在上方和固定板孔眼相应的位置装固定螺钉于灶壁上,用螺母固定。下方则在固定环旁的灶壁上装铁钉,然后用镀锌钢丝绑紧在灶壁上。为了保持立柱[66]的直线段和煤炉的中心轴线或煤灶壁平行,上方或下方可垫些木片。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上手柄的特征是握手处装有开盖安全性按键[3],手柄内腔还装有推杆[69],撑机[70],直板簧[71],钳形板簧[72]。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折叠式活格蒸架特征是由方形框[73]和弓形框[74]组成,弓形框的框柱可绕中轴向方形框的框柱靠拢,弓形框的底边比顶边多长一个半径。
全文摘要
防爆自动多功能压力锅,特征是装有大阀孔的有防堵构造的多功能阀;能实现煮成食物后以锅内压力自控关火;工作压力范围宽,自25—150kPa任何档次都可自动关火,可根据营养学和多用途要求调校;可实现密封烹饪,不冒汤,不蒸发,更加节能;上、下手柄有开盖,合盖安全装置并与开、合盖联动;锅内配有可叠拢的活格蒸架,可蒸多层食物。用本锅部件可改进传统压力锅使其具有本锅功能,本锅也可利用电饭锅的炉体,略修改即行。
文档编号A47J27/62GK1076601SQ9210231
公开日1993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25日
发明者李济群 申请人:李济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