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洗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163阅读:17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业洗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用洗瓶剂,其产品为粉状。
长期以来,作为啤酒、饮料、调味品等行业回收旧瓶的洗涤多采用烧碱溶液。由于烧碱腐蚀性强,在80~85℃洗涤时无法使瓶上的商标整标脱落,很容易将商标腐蚀成碎片状,积累在洗涤槽内不易被除标机带出。停留在槽内的碎标经烧碱进一步作用形成的纸浆,极易进入清洗的瓶内,使啤酒或饮料中出现絮状和悬浮物,影响啤酒、饮料质量。另一方面、碎标在槽内积累过多,需频繁排掉碱液,造成碱液使用周期缩短、浪费大、洗瓶成本高。此外烧碱使用不安全、洗后瓶子不光亮。70年代后期有些国家开始使用合成洗涤剂洗瓶,由于洗瓶时喷淋槽的高压喷淋,洗涤槽的巨大涡流加之旧瓶上贴标胶和洗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都是强发泡剂,要使洗涤过程中完全没有泡沫,洗瓶剂产品必须有消泡和抑泡作用。有文献报导德国Henkel公司以表面活性剂、磷酸盐、抗泡剂复配而成洗瓶添加剂加入烧碱溶液中合并使用,洗后瓶子较光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洗瓶效果。但仍没有取代烧碱。国内目前研究开发的洗瓶剂产品,有完全取代烧碱的洗瓶剂,也有与烧碱合用的洗瓶添加剂,迄今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整标脱落和消泡、抑泡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使用非常安全、方便、完全取代烧碱,既可使商标整块脱落、又可消泡、抑泡。完全满足工业自动化洗瓶工艺要求的洗瓶剂。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5~5%、葡萄糖酸钠5~10%、三聚磷酸钠15~40%、碳酸钠10~20%、硅酸钠5~10%、消泡剂0.5~4%、渗透剂1~6%及硫酸钠复合而成工业用粉状洗瓶剂。本发明的洗瓶剂不需与烧碱合用、原料选择和配比充分满足低碱度、低泡、高渗透相结合的技术要求及低温(60~70℃)使用要求,具有很好的乳化、润湿、渗透作用,可使商标整块脱落,易被除标机带出,洗涤槽内不会出现碎标形成的纸浆,相对延长了洗瓶剂的使用周期。本发明的另一特点在于所用的消泡剂主要以CG-500型硅油和聚醚复合而成。这种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复合而成的消泡剂性能优良,适合于在长时间、高温、高压、剧烈搅拌等洗瓶条件下消泡、抑泡。本发明的洗瓶剂,采用此种消泡剂协同作用,解决了洗瓶过程中的泡沫问题,使洗瓶全过程完全无泡沫。本发明的洗瓶剂,其制作过程主要采用了附聚成型、流化床干燥、筛选的生产工艺,产品呈粉状、运输、贮存使用极为安全、方便。
本发明的二个实施例如下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葡萄糖酸钠10%、三聚磷酸钠25%、碳酸钠20%、硅酸钠7.5%、消泡剂0.5%、渗透剂2%、硫酸钠31%。
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5%、葡萄糖酸钠5%、三聚磷酸钠40%、碳酸钠15%、硅酸钠10%、消泡剂2%、渗透剂5%、硫酸钠20.5%。
本发明的洗瓶剂与其它洗瓶剂的特性比较如下
本发明的产品成本低、洗瓶效率高,使用本发明的产品洗瓶,与烧碱、其它洗瓶剂或洗瓶添加剂比较,每吨啤酒可节约洗瓶费用2~5元,降低了洗瓶成本。由于本发明的整标脱落技术使啤酒或饮料中不出现纸浆的悬浮物,提高了产品质量。经卫生防疫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检测证明,本发明的产品无毒、无异味,而且有很强的杀菌效果,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洗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业用粉状洗瓶剂,其特征是由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5~5%、葡萄糖酸钠5~10%、三聚磷酸钠15~40%、碳酸钠10~20%、硅酸钠5~10%、消泡剂0.5~4%、渗透剂1~6%,余量为硫酸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粉状洗瓶剂,其特征是所用的消泡剂主要由CG-500型硅油和聚醚复合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用洗瓶剂产品,用于啤酒、饮料及调味品回收旧瓶的工业化清洗。本产品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葡萄糖酸钠、三聚磷酸钠、碳酸钠、硅酸钠、硫酸钠、消泡剂和渗透剂合成。洗瓶质量高,可使旧瓶商标整块脱落,避免了洗瓶后啤酒或饮料中出现纸浆的絮状或悬浮物,洗瓶全过程完全无泡沫。本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安全、方便,使用周期长、洗瓶成本低。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测证明,本产品无毒、无异味,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文档编号C11D3/10GK1079506SQ9210413
公开日1993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5日
发明者黄凤清, 鲁爱国, 范宏柏, 吕燕, 方建林, 卢大平 申请人:湖北省沙市市日用化工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