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籽一次性浸出化质桐油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21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桐籽一次性浸出化质桐油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油浸取工艺,特别是桐籽一次性浸出优质桐油的工艺,属C11B1/10。
现有用桐籽加工获得桐油的工艺基本上是沿用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工艺,即预榨-浸取工艺,这种工艺的特点是用6号溶剂浸取机榨形成的桐饼,其缺点是6号溶剂的采用易引起桐油固化,使桐油的品质降低,再则经机榨浸取所产生的桐粕中蛋白质被大量破坏或损失,不利于桐籽资源的充分利用。中国专利公告号为1049861A和1048883A的申请中分别采用正戊烷为主要组份的石油裂解物和液化石油气、液化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作为植物油浸取的溶剂,以解决6号溶剂蒸发温度高、沸程宽所带来的问题。但该类溶剂易燃易爆,不便贮运、货源短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稀醇作溶剂一次性浸出优质桐油的工艺,使桐油浸取过程中固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并避免桐粕中蛋白质成份的大量破坏和损失,提高出油率及桐油品质,简化工序,且溶剂易于回收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包括将油料脱壳、粉碎、研磨成浆后与溶剂充分混合并加热数十分钟离心分离成混合油及渣粕,将混合油离心脱溶、蒸发脱水成成品油;将渣粕用新鲜溶剂浸洗后离心分离再蒸煮脱溶成浸出粕,上述过程所脱溶剂可直接或经冷凝回收循环使用。本发明所选择的溶剂是一种密度略大于或等于被浸油的密度的溶剂,浸取桐油所采用的溶剂则是浓度为20~50%的稀乙醇溶液。
本发明改现有预榨浸出工艺的渗滤法为浸没浸出法,减少了预榨及浸出油的精炼工序,并且由于选择了合适的溶剂,解决了现有工艺中桐油固化及桐渣粕有用成份被损害的问题,使成品桐油品质大大提高,还为桐渣粕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现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取桐籽为原料,先脱去95%的壳,然后将桐仁粉碎成粒度为1mm的大小再进行研磨,研磨成粒度为50μm的桐仁浆,取浓度为25%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与上述桐仁浆混合后进入浸取塔,在塔内边搅拌边加热,加热的温度为50~70℃,40分钟后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得到混合油及渣粕,将上述混合油再离心分离脱除溶剂就得到带水的桐油,将该桐油加热到170℃,使其中水份蒸发掉即成优质成品油;将上述分出的渣粕用新鲜溶剂浸洗一次后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溶剂和带溶的渣粕,该溶剂又可直接作为浸油溶剂,该渣粕再经过蒸煮脱除溶剂成浸出粕,脱除的溶剂与上述混合油中分出的溶剂分别经蒸发、冷凝被回收又作为浸洗溶剂供循环使用。与现有机榨工艺比较,上述方法的桐籽出油率可增加9%,此出油率与预榨-浸出工艺的出油率相近,但是桐油品质远优于现有机榨或浸出油,浸出粕中蛋白质含量达45%,增加了35%。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油的浸取工艺,特别是一次性浸出优质桐油的工艺,包括A将油料脱壳、粉碎、研磨成浆;B将油料浆与溶剂混合加热分离出混合油及渣粕;C将混合油离心脱溶、蒸发脱水得成品油,将渣粕用新鲜溶剂浸洗后离心分离、蒸脱溶得浸出粕,其特征在于,所选择溶剂的密度应略大于或等于被浸油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桐油浸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浸取溶剂是浓度为20~50%的稀乙醇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桐油浸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油料的粉碎粒度及研磨粒度应分别小于或等于1mm和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桐油浸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浸出油脱水温度在150~180℃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油的浸取工艺,特别是一次性浸出优质桐油的工艺,包括油料的粉碎、磨浆,浸取及分离等工序,其特征在于选择了一种取代现有浸油工艺所需的6号溶剂的新型溶剂,从而使整个浸取油的工序大大简化,并且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桐油浸取中桐油固化、品质降低及浸油渣粕中蛋白质损失大等问题,具有节约能源、安全性好等优点,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桐油品质高、渣粕中蛋白质含量高,桐籽出油率高。
文档编号C11B1/10GK1068361SQ9210692
公开日1993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5日
发明者仇明华, 黄诚, 刘家欣, 朱苗力, 王国生, 石玉辉, 段友扬, 彭清杰, 李光凡, 冯达来 申请人:吉首大学,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粮食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