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叉烤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073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明叉烤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烤杯,尤其是一种杯体为回转体的透明的可拆装的叉烤杯。
目前,市场上流行着一种食品叉烤杯,其杯体是双层有底保温筒式结构,腰部对称安装两只手柄,杯盖与叉针支架连为一体,上面开有若干敞口,用于悬挂叉针,支架下端有环形槽,钻有若干小孔,与盖上的敞口对应,用于叉针端头定位。这种叉烤杯工作时热气从上盖敞口中流出,尤其是从杯内取出烤熟的食品时,必需将连体的盖、支架及其底盘一起提出,使热能大量散失。由于杯体不透明,用餐者无法观察杯内食品的生熟,只能以时间来判断。杯体中心的热源体与杯体上的杯底为一体,无法拆除擦洗,也无法烧烤体积大的食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透明回转体式的,可拆装的,中心园柱形热源体与杯底平面式热源体交替使用的叉烤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透明叉烤杯,由杯体3,杯体3下面的杯底7、杯体3上面的杯盖2、杯体3中心处的园柱形热源体4及叉针1组成,其特征在于杯体采用了透明回转式杯体,而杯体、杯盖、杯底、园柱形热源体之间可以相互拆开,在杯底7上设有平面式热源体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透明回转式杯体3是由耐热无机玻璃制成的。杯盖2上设有若干园孔,并相应的设有园盖,两者配合使用。在园孔或园盖上设有缺口,以便放置和固定叉针。杯底7上设有与杯盖2上的园孔位置对应的若干锥形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该实用新型采用了回转式透明杯体,可以直接观察杯内食品的生熟。(2)由于杯体、杯盖、杯底、园柱形热源体之间可以相互拆装故擦洗方便。(3)由于杯底7上设有平面式热源体6,在烤体积大食品时,可以拆除园柱形热源体,使用平面式热源体,拓宽了使用功能。(4)由于杯盖上有园孔,并有园盖互相配套使用,可单独取出一只叉针,而及时封闭敞口,避免了热量损耗。


图为透明叉烤杯的结构示意图;1-叉针,2-杯盖,3-杯体,4-园柱形热源体,5-提手,6-平面式热源体,7-杯底,8-积油盘。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杯体3采用易装易拆的回转体透明耐热无机玻璃壳体,特别是单层或双层圆筒状壳体。杯盖2,用不锈钢板冲压而成,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园孔,园孔上相应的配有圆盖在园孔的边沿或园盖的边沿开有一缺口,以固定叉针。工作时上盖处于常闭状态,避免杯内热量散失。圆柱式发热元件4置于杯体中心,与可采用叉入式结构或固定式结构。发热方式可为电热丝电热管,亦可为石英红外式或电热膜式热源。用不锈钢板冲压的杯底7,设有若干个圆锥形孔,其数量、位置与上盖孔对应,用于叉针端头定位,烧烤食品产生的油水由这些锥孔排出,流入杯下的积油盘8内。杯底7内装置着备用的平面式热源体6,当烧烤体积较大的整体食品时,启用此热源,届时需拆下中心圆柱热源体。两只提手5对称地分布在底盘上,用不锈钢丝制成,平时藏于底盘下,使用时将其向外拉出,绕铰链轴向上折90°。
权利要求1.一种透明叉烤杯,由杯体3、杯体3下面的杯底7,杯体3上面的杯盖2、杯体3中心的园柱形热源体4及叉针1组成,其特征在于杯体采用了透明回转体式杯体,而且杯体、杯盖、杯底、园柱形热源体之间可相互拆装,在杯底7上设有平面式热源体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叉烤杯,其特征在于透明回转式杯体3是由耐热无机玻璃制成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叉烤杯,其特征在于杯盖2上设有若干园孔,相应设有园盖。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叉烤杯,其特征在于杯盖2上的园孔或相应的园盖上设有一缺口。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叉烤杯,其特征在于杯底7上设有若干与杯盖2上的园孔位置对应的锥形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由杯体3、杯体3下面的杯底7,杯体3上面的杯盖2、杯体中心的圆锥形热源体及叉针1组成,其特征在于杯体采用了透明的回转体式结构,而且杯体、杯盖、杯底、圆柱形热源体之间可相互拆装,在杯底7上设有平面式热源体6,该实用新型节能、易清洗、烧烤容量大,易观察生熟度。
文档编号A47J37/04GK2131413SQ9221956
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4日
发明者连铁军, 祁先进, 罗永林 申请人:连铁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