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无动力软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067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式无动力软化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干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浸出油厂予处理车间对破碎油料软化处理的立式无动力软化锅。
在现有技术中,浸出油厂使用的软化设备,一般采用传统的立式三层或五层软化锅,其结构为圆柱体,加热方式靠周围的外加热器和各层底部间的加热器,油料的运动依赖于电机和减速机带动的传动主轴上的各层搅拌刮刀,油料依次由各层底部的料门排出。这类软化锅存在的缺点是料位高度不足,由于搅拌刮刀的运动,造成油料中所必需的水分过快丧失,从而降低软化效果,且还要浪费电动力,制造及工艺流程繁杂,不便于维修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类型软化锅的缺点,提供一种料位高度合适,其软化效果好,不需要电动力而靠自身结构及料自重力调节油料运动方向,且易于制造,维修方便,性能可靠的节能型立式无动力软化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对立式无动力软化锅的结构设计而实现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它由上、下两段(2)、(8)组成。其上段(2)的上部设有进料口(23),其底部设有一圆锥形的出料口(6)与下段(8)的上部连接为一体;下段(8)的上部设有一水蒸汽出口(7),其底部(11)为一圆锥形,在其中央位置处设有出料口(13),其下端设有支架(12),支承整机;在上、下两段(2)、(8)上,分别设有两组外加热器(10),其组间用连接管(9)连接,并在其上设有蒸汽的进出管口(20)、(16)、(18)、(15);在上、下两段(2)、(8)的内部,设有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4),用支架(21)将其固定在软化锅的内壁上,直通管(17)连接上段(2)和下段(8)之间的内加热器(4),并在上段(2)的上部设有进汽管口(22),在下段(8)的下部设有出汽管口(14)。
其技术特征还在于在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4)上,其每组中间设有平行的汽室(25)(即大汽室)和(26)(即小汽室),其两端用连接管(24)与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4)接通,其中上段(2)底部的一排大汽室(25)为一组,其余上、下相邻两排为一组,即一排大汽室(25)和一排小汽室(26),上下两排之间用直通管(3)接通,每组内加热器(4)由法兰盘(19)连接接通;上段(2)内为四组七排,即四排大汽室(25)和三排小汽室(26);下段(8)内三组六排,即三排大汽室(25)和三排小汽室(26)。自上而下,上、下两段(2)、(8)内,共七组十三排大、小汽室(25)和(26),均为上下等距离平行设置,且上段(2)的四排大汽室(25)及三排小汽室(26)与下段(8)的三排大汽室(25)及三排小汽室(26),分别上下垂直对应设置;每组内的大汽室(25)与小汽室(26)上下设置不对应。上段(2)的入料口(23)的下方设有一油料的光控指示器(1)。上段(2)的第三组内加热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油料的分料器(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其结构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制造,所以油料能在其内靠其结构本身及油料的自重力自上而下逐排自动改变运动方向,省去了电动力和有关传动部件,节约电能,并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设备的投资,按装维修方便。(2)由于该机由上、下两段组成和装有多排内加热器,所以可使油料在其内保持足够的高度,达到闷足闷好的软化效果,且性能可靠。(3)由于该机无刮刀的动力作用,所以可使油料在其内保持所需水份以及有足够的闷热、软化时间,增加了油料的可塑性,减少了油料的粉末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视图图4是图1的B-B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祥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附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上段(2)和下段(8)组成。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内部的内加热器(4)的具体结构如图3、图4所示,图3中(25)为大汽室,图4中的(26)为小汽室,(3)为直通管连接上下排内加热器(4),图中的(4)为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连接管(24)将小汽室(26)和大汽室(25)与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4)接通。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关闭下段(8)底端的出料口(13),后依次打开该机内加热器(4)蒸汽进口(22);上段(2)、下段(8)的外加热器(10)的蒸汽进口(20)、(16)和内加热器(4)的蒸汽出口(14),外加热器(10)的蒸汽出口(18)、(15)进行予热。再由上段(2)的顶端进料口(23)投料,油料逐排经过每组内加热器(4)的大汽室(25),小汽室(26)之间空隙及上段(2)的分料器(5)和底部锥体料口(6)进入下段(8)中,油料经过十三排交错排列的内加热器(4)后,不停地自动变换着运动方向。当上段(2)上部的光控指示器(1)发出报警时(亮红灯)说明油料已装满该机,在充分闷热软化后逐渐打开出料口(13)放料。由于上段(2)的底端呈锥体,所以下段(8)的上部便有空间,油料中散出的水蒸汽通过此空间由排汽口(7)排出。当油料达不到闷热高度时,光控指示器(1)发出报警(绿红灯亮),要求加快投料速度,此时完成了油料软化全过程。使用本实用新型,能使油料充分均匀受热,闷足、闷好,减少油料的粉末度,达到理想的软化效果。本实用新型易于制造,便于按装维修,性能可靠,是一种节能型无动力软化锅,是各浸出油厂予处理油料的理想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进、出料口,外加热器进、出汽管口及支架的立式无动力软化锅,由上、下两段(2)、(8)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上段(2)的上部设有进料口(23),其底部设有一圆锥形的出料口(6)与下段(8)的上部连接为一体。下段(8)的上部设有一水蒸汽出口(7),其底部(11)为一圆锥形,在其中央位置上设有出料口(13),其下端设有支架(12);在上、下两段(2)、(8)上,分别设有两组外加热器(10),其组间用连接管(9)连接,并在其上设有蒸汽的进、出管口(20)、(16)、(18)、(15);在上、下两段(2)、(8)的内部,设有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4),用支架(21)将其固定在软化锅的内壁上,直通管(17)连接上段(2)和下段(8)之间的内加热(4),并在上段(2)的上部设有进汽管口(22),在下段(8)的下部设有出汽管口(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无动力软化锅,其特征在于在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4)上,其每组中间设有平行的汽室(25)(即大汽室)和(26)(即小汽室),其两端用连接管(24)与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4)接通,其中上段(2)底部的一排大汽室(25)为一组,其余上、下相邻两排为一组,即一排大汽室(25)和一排小汽室(26),上下排之间由直通管(3)接通,每组内加热器(4)由法兰盘(19)连接接通。上段(2)内为四组七排,即四排大气室(25)和三排小汽室(26);下段(8)内为三组六排,即三排大汽室(25)和三排小汽室(26);自上而下,上、下两段(2)、(8)内其七组十三排,大小汽室(25)和(26)均为上下等距离平行设置,且上段(2)的四排大汽室(25)及三排小汽室(26)与下段(8)的三排大汽室(25)及三排小汽室(26)分别上下垂直对应设置;每组内的大汽室(25)与小汽室(26)上下设置不对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无动力软化锅,其特征在于在上段(2)的入料口(23)的下方设有一油料的光控指标器(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无动力软化锅,其特征在于在上段(2)内的第三组内加热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油料的分料器(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干燥技术领域,应用于对破碎油料的软化处理。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其外部设有加热器,其内部设有圆环盘管状的内加热器,自上而下的等距离设置七组十三排,且每排上均设有平行的汽室,其上部设有进料口及油料的光控指示器,其两段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下段底部中央位置上设有出料口,油料在其内能靠自重力改变运动方向,简化了工艺流程,其软化效果好,该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制造,节约电能,降低设备投资,便于维修,性能可靠。
文档编号C11B1/00GK2134397SQ9221943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1日
发明者张体升, 王备英, 王作用, 肖存印, 任仲魁 申请人:山东省巨野县华鲁油脂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