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滑道窗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53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滑道窗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弹簧为伸缩力,以螺旋为传动方式的双滑道窗帘架,具有手动、光电自动控制功能。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窗帘架有手动式,拉线式以及电动式三种,手动式及拉线式窗帘架无自动收帘功能,而且使用时易失灵,电动式窗帘架价格高,体积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手动、半自动、光电自动控制的双滑道窗帘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达到。
这种以弹簧为伸缩力,以螺旋为传动方式的双滑道窗帘架,在一滑道二端安装有左右滑轮,左右滑轮的中心与二根拉伸弹簧相连,其特征在于一根拉线的首端与右弹簧的左端相连,绕过左滑轮与左弹簧的右端相连,经右滑轮上轮缘,过轮下轮缘,绕过限位滑轮再反绕经过轮上轮缘后作为合帘拉线引出。
制动杆可绕固定点转动,中间园弧部分可与限位滑轮下轮缘接触,自由端安装有过轮,在中间悬垂有开帘拉线,二个窗帘挂勾分别吊挂在左右弹簧的伸长端。
在另一滑道安装有微型电动机,开关电路,通过蜗杆蜗轮带动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传动轴的一端为左旋螺旋线,另一端为右旋螺旋线,窗帘挂勾分别对称地吊挂在左右螺旋上,与含有磁性元件窗帘挂勾移动的二个极限位相对应地安装有干簧管。
这种双滑道窗帘架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美观大方,使用方便,灵敏可靠,体积小,重量轻,集手动、光电控制于一体,实为现代家庭、宾馆饭店装饰之佳品。


图1为以弹簧为伸缩力的窗帘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以螺旋为传动方式的窗帘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双滑道截面视图图4为开关电路图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
图1、图3,在双滑道21、22的滑道21中,安装有左右滑轮10、11,在左右滑轮10、11的中心分别连接左右弹簧8、9,拉线5的首端连于右弹簧9的左端,绕过左滑轮10,与左弹簧8的右端相连,经滑轮11上轮缘,过轮12下轮缘,再绕过限位滑轮13,经过轮12上轮缘后作为合帘拉线引出。
制动杆7绕着铰链点B转动,在自由端安装有过轮12,由于弹簧8、9拉紧拉线5的作用,过轮12受一个向上的力,拉线5被紧压在限位滑轮13和制动杆7中间园弧部分,向下拉动拉线5、窗帘挂勾2、3相向而行,即合帘。若拉动制动杆7中部的悬垂线6,制动杆7带动过轮12一起向下移动,制动杆7中间的园弧部分与限位滑轮13下轮缘压力减小,拉线5在左右弹簧8、9的作用下反向移动,窗帘挂勾2、3背向而行,即开帘。
参照图2、图3,在双滑道21、22的滑道22中,安装有微型电动机(图中未表示)和开关电路。电动机通过蜗杆18带动与蜗杆18相啮合的蜗轮19,从而带动一端为左旋螺旋线14另一端为右旋螺旋线15的传动轴20,窗帘挂勾23、24对称地分布在左右螺旋线14、15上,窗帘挂勾24上端带有磁怍元件25,在对应窗帘挂勾24移动的二个极限位置安装有二个干簧管16、17。
参照图4,使开关K闭合,当白天,光敏电阻MG降为1-2K,三极管BG3导通,可控硅SCR2导通,电动机M顺时针旋转,窗帘挂勾23、24相背而行,当嵌有磁性元件的挂勾24移至右端相对于干簧管17时,使干簧管17的触点J1闭合,三极管BG3截止,可控硅SCR2截止,电动机停转,即窗帘打开。当晚间光敏电阻MG增至1-10M,三极管BG2截止,而三极管BG1导通,可控硅SCR1导通,从而使电动机M逆时针旋转,窗帘挂勾23、24相向而行,当嵌有磁性元件的挂勾24移动到滑道中间部分,使干簧管16的触点J2闭合,三极管BG1截止,可控硅SCR1截止,电动机停转,即窗帘合上。
权利要求1.一种以弹簧为伸缩力,以螺旋为传动方式的双滑道窗帘架,在一滑道二端安装有左右滑轮,左右滑轮的中心与二根拉伸弹簧相连,其特征在于一根拉线的首端与右弹簧的左端相连,绕过左滑轮与左弹簧的右端相连,经右滑轮上轮缘,过轮下轮缘,绕过限位滑轮,再反绕经过轮上轮缘后作为合帘拉线引出,制动杆可绕固定点转动,中间园弧部分可与限位滑轮下轮缘接触,自由端安装有过轮,在中间悬垂有开帘拉线,二个窗帘挂勾分别吊挂有左右弹簧的伸长端,在另一滑道安装有微型电动机、开关电路、通过蜗杆蜗轮带动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传动轴的一端为左旋螺旋线,另一端为右旋螺旋线,窗帘挂勾分别对称地吊挂在左右螺旋线上,与含有磁性元件窗帘挂勾移动的二个极限位置相对应地安装有干簧管。
专利摘要一种双滑道窗帘架,在一滑道两端安装有中心与拉伸弹簧相连的滑轮,其特征在于拉线的首端与右弹簧的左端相连,绕过左滑轮,与左弹簧的右端相连,经右滑轮、过轮、限位滑轮、反绕过轮作为合帘拉线引出,在另一滑道安装有蜗杆蜗轮带动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传动轴的一端为左旋螺旋线,另一端为右旋螺旋线。
这种窗帘架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美观大方,使用方便,灵敏可靠,集手动、半自动、光电控制于一体。
文档编号A47H1/00GK2162875SQ93228959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6日
发明者朱天林 申请人:朱天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