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垢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712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垢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垢剂及其制备工艺。
金属管道和锅炉压力容器长期使用后容易结垢影响液体流通和锅炉采热效果,所以每隔一定时期要对金属管道和锅炉进行清洗维护以利于管道畅通和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目前,锅炉压力容器除垢的一般方法是采用液体酸洗,铜金属结构的内燃机冷却系统采用人工捅洗。采用液体酸洗要浪费很多酸液,有些地方污垢不容易洗掉,且残留物较多。酸洗锅炉和管道对人体有伤害,安全系数小,清洗费用高,酸液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极不方便,而且在清洗锅炉和管道时对金属有严重的腐蚀性,并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污染小,运输和储存方便,对金属腐蚀性小,制备工艺简单的一种除垢剂及其制备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除垢剂的化学成份包括橡碗子粉、皂角粉、稀硝酸、腐殖酸粉、工业硝酸胺、乙二胺四乙二钠、柠檬酸、增单宁粉和添加剂。除垢剂的制备工艺步骤为(A)结晶处理40—50%(重量)的橡碗子粉与50—60%(重量)的皂角粉混合均匀后加2倍的水浸泡,取母液加温到80—120℃得结晶合成材料;(B)酸化处理取含量15—20%的稀硝酸与含量40%以上的腐殖酸粉反应浸取液使其比重为35—40度,再和2—2.5倍的工业硝酸胺合成结晶得酸化处理合成材料;(C)合成复化按重量百分比取A∶B∶乙二胺四乙二钠∶柠檬酸∶增单宁粉∶添加剂=32-43∶32-38∶6∶12∶5-8∶1-2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封装。
本发明的优点是运输储存方便,清洗锅炉、管道和压力容器对金属腐蚀小,除垢力强,使用安全,环境污染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除垢剂的化学成份有橡碗子粉、皂角粉、稀硝酸、腐殖酸粉、工业硝酸胺、乙二胺四乙二钠、柠橡酸、增单宁粉、添加剂和水。制备工艺步骤依次为(A)结晶处理45Kg橡碗子粉与55Kg皂角粉混合均匀后加200Kg的水浸泡,取母液加温到100℃得结晶合成材料;(B)酸化处理取含量17%的稀硝酸与含量50%的腐殖酸粉反应浸取液使其比重为37度,再和该浸取液重量的2倍的工业硝酸胺合成结晶得酸化处理合成材料;(C)合成复化按重量百分比取A∶B∶乙二胺四乙二钠∶柠檬酸∶增单宁粉∶添加剂=40∶35∶6∶12∶6∶1充分混合均匀后封装。使用时打开袋子,将本发明与水混合后可用于金属除垢。
权利要求
1.一种除垢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化学成份橡碗子粉、皂角粉、稀硝酸、腐殖酸粉、工业硝酸胺、乙二胺四乙二钠、柠檬酸、增单宁粉和添加剂。
2.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垢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A)结晶处理40—50%(重量)的橡碗子粉与50—60%(重量)的皂角粉混合均匀后加2倍的水浸泡,取母液加温到80—120℃得结晶合成材料;(B)酸化处理取含量15—20%的稀硝酸与含量40%以上的腐殖酸粉反应浸取液使其比重为35—40度,再和2—2.5倍的工业硝酸胺合成结晶得酸化处理合成材料;(C)合成复比A∶B∶乙二胺四乙二钠∶柠檬酸∶增单宁粉∶添加剂=32-43∶32-38∶6∶12∶5-8∶1-2充分混合均匀后封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垢剂及其制备工艺。它是为了解决现在压力容器采取酸洗除垢对金属腐蚀性大、储存运输不方便,成本高,安全性小,对环境污染大而提出的,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包括化学成分橡碗子粉、皂角粉、稀硝酸、腐殖酸粉、工业硝酸胺、乙二胺四乙二钠、柠檬酸、增单宁粉和添加剂,经过结晶处理、酸化处理和合成比制作而成。本发明运输储存方便,对金属腐蚀性小,除垢力强,使用安全,污染小,特别适宜于锅炉、管道和压力容器除垢使用。
文档编号C11D9/04GK1118808SQ9410517
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3日
发明者徐志友 申请人:徐志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