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顶型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84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拱顶型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式羽绒被,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睡卧时感觉良好的羽绒被,睡卧时能服贴地贴着身体,在身体侧面等处不产生空隙而保持温暖。
在以往的立体式羽绒被中,一般是用缝制等方法把面布和里布的周边接合,至少除周边部分以外,把被子的中央部分的内部用一定宽度(高度)的纵横交叉的隔断布分成格子状的间隔室,将羽绒充填在其内。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明了一种改良型羽绒被,这种羽绒被至少除被子的周边部分外,在被子的中央部分设置多条横向延伸的隔断布的同时,把隔断布的宽度(高度)从中间开始向两侧逐步窄化(日本专利第1697267号,欧洲专利254087号)。
以往的立体式羽绒被,都制成平面式。就是说把隔断布作成固定宽度,或者说至少把隔断布的下边沿水平方向制作。因而把这样的被子盖在身上时,被子难以贴着身体,在身体侧部等处产生空隙。此外由于被子两侧凸起而有冷空气流入被中,或者翻身时使身体露到外面等缺点。这种倾向在充填了柔软膨松的强弹性羽绒时明显地表现出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往技术上的缺点,提供一种立体式羽绒被,这种羽绒被为把人体完全包住而呈立体式作用,在睡卧中不使外部空气流入,在翻身时不使被子周边卷折。
将面布和里布的周边接合,在由隔断布把被子内部分成间隔室的立体式羽绒被上,至少除周边部分以外,在被子的中央部分间隔被子内部的隔断布中,把横向隔断布制成左右两侧向下弯曲,中央凸起的形状。
由于使横向隔断布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曲,从被子的周边部分开始,被子的中央部分隆起成拱顶状。因此如果盖上这种被子睡眠时,身体完全被包在被的拱顶内,在睡卧时消除了由于身体侧部空隙或是被子周边卷折而产生的外部空气流入。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拱顶型羽绒被的实施例。


图1所示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羽绒被的整体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Ⅱ-Ⅱ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Ⅲ-Ⅲ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4是位于第一个实施例的羽绒被中央部分的隔断布的正视图。
图5是位于第一个实施例的羽绒被脚下附近的隔断布的正视图。
图6是第一个实施例的羽绒被的面布平面图。
图7是第一个实施例的羽绒被的里布平面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羽绒被的整体平面图。
图9是沿着图8的Ⅸ-Ⅸ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0是沿着图8的Ⅹ-Ⅹ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1是位于第二个实施例的羽绒被中央部分的横向隔断布的正视图。
图12是位于第二个实施例的羽绒被脚下附近的横向隔断布的正视图。
图1所示是在各间隔室中充填有羽绒的羽绒被的实施例平面图,用缝制等手段把面布1和里布2的周边接合在一起,在其内部至少除了四周部分以外,在被子中央部分设置有将该中央部分间隔成规定的间隔并沿横向延伸的多条隔断布3,3,形成很多的间隔室4,4,把羽绒充填在各间隔室中。
在被子的左右两侧部分,由纵向隔断布5形成侧部间隔室6,同时形成脚部间隔室7以及胸部间隔室8。在这些间隔室4、6、7、8、之中分别充填羽绒。
被子中央的横向隔断布3,如图4、图5所示那样,左右两侧呈向下弯曲的形状,中央高度为H1,同时隔断布的宽度(高度)H2从中间开始呈向着两侧方逐渐减小的形状。图4所示是被子中央部分的隔断布3,图5所示是位于脚部附近的隔断布3的实施例。
图5所示的隔断布与图4所示的隔断布相比,弯曲尺寸H1小,隔断布本身的宽度H2大。因此被子整体成为合于体型的拱顶状,使易于感到寒冷的脚下更加温暖。在图4、图5所示的隔断布3上。缝合面布1和里布2的缝合线用虚线示出。
把图4或图5所示的隔断布3缝上,在被子内部形成间隔室,在间隔室内充填了羽绒的羽绒被上,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周边在最低的基准位置X上,被子的中央突起H1,就整体而言成为拱顶状。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两侧的间隔室6由于本身处于基准位置,有效地阻止了外部空气的流入。
以下就图1所示的羽绒被的高效制作工序作一说明。
图6所示是制作过程的面布的内面平面图,在面布1的内面应该设置隔断布的线上,预先缝上窄条的对接带10。与此相对,图7所示是制作过程的里布的内面平面图,预先把隔断布3和5的下边缝合在与前述对接带相对应的位置,如此再将预先已缝上对接带的面布1和已缝上隔断布3、5的里布2重合。从被子的上端或下端的一个方向,顺次地缝合对接带和隔断布,最后把面布和里布周边缝合,如果再向由隔断布形成的各间隔室4、4中充填羽绒就制成了羽绒被。
不使用对接带而把隔断布的下边直接缝合在里布2上,把上边直接缝合在面布1上也可以。
图8所示是把面布1和里布2的周边用缝制等手段接合起来,在其内部由纵向隔断布11和横向隔断布12划分形成格子状间隔室13的实施例平面图。
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一样,在被子的左右两侧部分,由纵向隔断布5形成侧部间隔室6,同时形成脚部间隔室7,胸部间隔室8。
在纵向隔断布11和横向隔断布12相交叉的这一实施例中,隔断布11和12这二者不能同时连续。因此如图11所示,将横向隔断布12作成连续状,纵向隔断布11则在每一个间隔室上断续缝合,由此才能形成格子状的间隔室。
图11所示是被子中央部分的横向隔断布12。在这一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左右两侧部分由中央部分其高度从H1减小,成为倾斜面。隔断布12本身的宽度(高度)H2在整体上几乎保持同样宽度。图中面布和里布的缝合线14以虚线表示。
图12所示是最下位置的横向隔断布12,即和脚部间隔室成为边界的隔断布,左右两侧部分的下垂尺寸H1比图11的尺寸H1减小,同时其左右两端一直延长到被子的两边,兼作两侧间隔室6和脚部间隔室7的边界。另外,最上端位置的横向隔断布12也就是和胸部间隔室成为边界的隔断布也和图12所示的隔断布同样形成较小的凸起尺寸H1,就整体而言制成了把身体完全包住的合于体型的拱顶状。
如图10所示,纵向隔断布11位于左右邻接的横向隔断布12、12之间,设置成长方形,就整体而言,形成和横向隔断布交叉的纵向隔断布,与上下两端即两侧间隔室6和脚部间隔室7相连接的隔断布分别作成平行四边形,就隔断布整体而言上下两端成为向外部下垂状。
在图8-图12所示实施例中,是使横向隔断布12连续,纵向隔断布11断续制成,相反,也可使纵向隔断布11连续,而把横向隔断布12断续制成几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位于横向隔断布两端的隔断布呈倾斜状,同时纵向隔断布的两端呈向下倾斜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拱顶型羽绒被,制成合于体型的拱顶型,因此有把身体完全包住的作用,睡卧时不会由身体侧部的空隙流进外部空气,也不会由于被子周边卷折而使身体露到外部空气中,具有能够确保安稳睡眠的效果。
特别是象力士那样体态很大的人,采用以往的羽绒被,把整个身体完全盖住就有困难,但用本发明则无论什么样体态的人,都能形成合于体型的拱顶状,从而能够取得最佳的睡眠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拱顶型羽绒被,将面布(1)和里布(2)的周边接合,在其内部至少除了周边以外,在被子中央隔开一定间隔设置横向延伸的多条隔断布(3),形成多个间隔室(4),在各间隔室(4)内填充羽绒,横向的隔断布(3)左右两侧向下弯曲,中央部分以尺寸(H1)呈凸起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顶型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横向的隔断布的中央部分凸起的尺寸(H1),在位于被子中央部分的尺寸进行比较,接近脚部和胸部位置的隔断布的凸起尺寸较小。
3.一种拱顶型羽绒被,将面布(1)和里布(2)的周边接合,在其内部至少除了周边以外,在被子中央由纵向隔断布(11)和横向隔断布(12)形成格予状的间隔室(13),在各间隔室(13)内填充羽绒,横向隔断布(12)左右两侧向下弯曲,中央部分以尺寸(H1)呈凸起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顶型羽绒被,其特征在于纵向隔断布(11)两端向下倾斜,中央部分以尺寸(H1)呈凸起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作一种睡卧感觉良好的羽绒被,把被子内部用隔断布分成多个间隔室,向其内部充填羽绒制成拱顶型羽绒被,它具有完全包住身体的作用,在身体侧部没有空隙,也不会因被子卷折而使外部空气流入。在采用隔断布将被子内部间隔成间隔室的立体式羽绒被上,至少在除了被子周边的被子中央部分,在间隔被子内部的隔断布中,其横向隔断布3左右两侧向下弯曲,中央呈凸起状,因此形成睡卧时被子整体把身体完全包住的拱顶型。
文档编号A47G9/02GK1099595SQ9410644
公开日1995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1日
发明者铃木裕子, 铃木惠美, 铃木善雄 申请人:铃木裕子, 铃木惠美, 铃木善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