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173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邮政设施。
高层住宅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特征,虽然它具备了优越的住宅条件,然而却给传统的信报投递带来许多不便。这种文化信息领域中邮政设施的完善已刻不容缓。现在的信报投递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层住宅由于登高费力费时,又常遇住宅无人,使投递员为寻找递到途经而难堪,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通常,人们是把信报寄到收件人的工作单位,有时递交到住宅特定的信报集中点,也有时委托邻居代收,他人代递,由于不能直接递到收件人手中而增加了信报的丢失率和延时率。
三、有个别单位宿舍,为解决这些问题自发的在一楼过道贴墙处挂置了平面式信报箱,但常因其占具面积大,取件不便,妨碍交通,与其它设施争占空间而不能很好使用。
四、由于以上顾虑,失去了相当数量的书报订户,使文化生活订阅普及受到严重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的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是由隔层板1、门锁2、邮件投入口3、单体信报筒4、轴承5、轴承盖6、管套7、固定支架8、通轴9、螺母10和管柱11所组成,管柱11的上、下端分别装有隔层板1,上、下隔层板分别和轴承5连接,固定支架8和轴承盖6连接,轴承5上套有轴承盖6,单体信报筒位于上、下隔层板之间,单体信报筒上开有邮件投入口3并安装有门锁2,通轴9安装于上、下隔层板之间,通过螺母10固定外套管套7,管套7和可旋转的单体信报筒连接。位于上、下隔层板之间的单体信报筒可制成两层以上,单体信报筒4每层可安装3个以上。固定支架有两种形式,一种直接固定在墙上,一种为立地式支架,在轴承盖6可加一个灯和灯罩。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中沿A-A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中沿B-B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是
图1中C的放大图。
管柱11为φ80mm的钢管,它是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的中轴,箱体以管柱11为中轴可以认意旋转,管柱11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隔层板1,隔层板为0.75毫米的钢板,形状为六面形,它是单体信报筒的支撑物,也是隔离层,上、下隔离层1通过螺栓、螺母分别和轴承5连接,固定支架8通过螺栓、螺母和轴承盖6连接,轴承5上套有轴承盖6,起封闭和定位作用,单体信报箱4装在上、下隔层板1之间,每个单体信报箱上都开有一个邮件投入口3,并安装有门锁2,通轴9安装在上、下隔层板1之间,通过螺母10固定,外套有管套7,管套7和可旋转的单体报筒连接,取信报时,打开锁,单体信报筒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取走信报,如图2所示。信报筒制成三层,每层有6个单体信报筒,安装时只要把固定支架固定在认为合适的墙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方便投递员,只要按门牌号将邮件投入箱中即可离去,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方便收件人。收件人可在任何时候开锁取件、放心不怕丢失。
三、住户不存在后顾之忧,因而会大大地促进订阅普及率,对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文化领域中的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四、因为它具有美观别致的造形,有艺术装饰和经济实用的双重效果,且造价低廉,可做为邮电系统中的标准化配套设施,极有推广价值和开发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有信报筒、邮件投放口、门锁、轴承、螺母的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其特征是由隔层板1、门锁2、邮件投入口3、单体信报筒4、轴承5、轴承盖6、管套7、固定支架8、通轴9、螺母10和管柱11所组成,管柱11的上、下端分别装有隔层板1,上、下隔层板1分别和轴承5连接,固定支架8又和轴承盖6连接,轴承5上安装有轴承盖6,单体信报筒位于上、下隔层板1之间,单体信报筒上开有邮件投入口3并安装有门锁2,通轴9安装于上、下隔层板1之间,外套管套7,管套7和可旋转的单体信报筒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其特征是位于上、下隔层板1之间的单体信报筒可制成两层以上,单体信报筒4每层可安装3个以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信报递到箱,其特征是固定支架可为立式的支架或墙式支架,在轴承盖6上可加一个灯和灯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邮政设施。
它的结构是在管柱11的上、下端装有隔层板1,隔层板分别和轴承5联为一体,和固定支架8间可旋转,隔层板之间安装有单体信报筒4,其上有邮件投入口3和门锁2,单体信报筒是以通轴9为旋转轴,一般可设计成三层,每层有6个单体信报筒。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墙上,或制成立式的固定在地面。这样方便于投递员,也方便于收件人,安全、放心并有装饰效果,可做为邮电系统的标准化配套设施,极有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47G29/12GK2194138SQ94203159
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日
发明者张建南 申请人:张建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