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96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尤指一种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双层结构的电饭煲。
目前市售的电饭煲都采用单层结构,它由锅体、锅体上方的蒸笼以及锅盖组成。其保温性能差,焖饭时,不能充分利用电能所转变的热能,热能散失非常大,(包括对流、辐射、传导造成的热损失),也就是说浪费了电力,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能散失很小的节能电饭煲,以节约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节能电饭煲是由锅体1、锅体上方的蒸笼2以及蒸笼上方的锅盖3组成,其中锅体1是由内层22和外层15以及锅底13组成,内、外层之间填有隔热材料14,在锅体上缘挂有一个锅芯11,呈倒置的截锥形,锅芯的下缘与一个电控发热部件12相接触,该电控发热部件被一个固定于内层22上的环状圈16的上表面所支持,电控发热部件下方的锅体的壁上,开有一个电源插座安装孔18,在锅体上部壁上,安有2-4个把手31,在锅底上安有3-5个底脚13A。蒸笼2是由内层5和外层4以及中圈19组成,该内外层之间也填有隔热材料14;中圈截面呈倒置的凸字形,中圈以其上环形面与外层4相焊接,以其下环形面与上述锅芯11相接触,在中圈上固定有一个其上有5-100个通孔的笼箅,在蒸笼上部的壁上,安有2-4个把手6。锅盖3由内层8和外层7组成,该内外层之间也填有隔热材料4,在锅盖顶部壁的中心位置,安有一个盖钮9,盖钮一侧的锅盖壁上安有一个通气管10,该锅盖3的下缘与蒸笼顶部的环状水平面相接触,在锅体上、蒸笼上分别有2-4个把手安装孔以利于将把手借助螺钉安到内层22上或内层5上,同时也能方便地借助把手将锅体或蒸笼提起;在锅底上有3-5个底脚安装孔,可借助螺钉将底脚固牢在锅底上,锅盖上有一个盖钮安装孔以利将盖钮通过螺钉安装在外层7上,锅盖上还有一个通气管的安装孔以备通气管穿过,通气管穿过该安装孔,后应将其铆牢在锅盖的内外层上。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工艺叙述如下1、所有内、外层、中圈、环状圈、锅底、笼箅都用薄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精密冲压而成,使用铝合金时其表面抛光并经阳极化处理(白化处理);使用不锈钢板时其外表面喷漆或喷塑料。2、蒸笼把手及锅体把手、盖钮,用胶木或塑料制成,3、锅体、内外层的上边沿采用卷压工艺加以固牢,锅底固定在外层15的底口上(用焊接或螺钉固定)。4、蒸笼上边沿的内外层采用卷压工艺连接,下边沿内外层采用滚压工艺连接,5、锅盖的内外层边沿采用卷压工艺连接。6、隔热材料为岩棉或石棉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节省电能由于采用了双层结构,两层之间有隔热材料,避免了工作中热能的大量散失,故节能显著,可节省电能达30-40%。
2、节约炊事时间由于充分利用热能,缩短了做饭时间;
3、室温不会过高以上1、2项优点之综合,造成室温比已有技术带来的室温要低,这在夏天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4、造型美观,搬动轻便,装、拆灵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剖视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电饭煲,它是由锅体1、锅体上方的蒸笼2以及锅盖3组成,其特征在于A、锅体1由内层22和外层15以及锅底13组成,内外、层之间有隔热材料14,在锅体上缘挂有一个锅芯11,锅芯下缘与一个电控发热部件12相接触,该电控发热部件被一个固定于内层22上的环状圈16的上表面所支持,电控发热部件下方的锅体壁上,开有电源插座安装孔18,锅体上部壁上安有2-4个把手31,在锅底上安有3-5个底脚13A;B、蒸笼2由内层5和外层4以及中圈19组成,该内外层之间有隔热材料14;中圈以其上环形面与外层4相固接,以其下环形面与上述锅芯11顶缘相接触,在中圈上固定有一个其上有5-100个孔的笼箅24,蒸笼上部壁上,安有2-4个把手6。C、锅盖3由内层8和外层7组成,该内外层之间有隔热材料14,在锅盖顶部壁中心位置,安有一个盖钮9,盖钮一侧的锅盖壁上安有一个通气管10,该锅盖的下缘与蒸笼顶部的环状水平面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锅体上、蒸笼上分别有2-4个把手安装孔,在锅底上有3-5个底脚安装孔,在锅盖上有一个盖钮安装孔和一个通气管的安装孔。
专利摘要一种属于厨房用具的节能电饭煲。由锅体、蒸笼、锅盖组成,均采用双层结构,层与层之间填以隔热材料,锅体上有把手、锅底、底脚及电控发热部件,且挂有锅芯以容纳被加工食品。蒸笼下部有笼箅,以蒸热食品,上部有把手。锅盖上有通气管及盖钮。
文档编号A47J27/00GK2204143SQ9421681
公开日1995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3日
发明者杨玉江 申请人:杨玉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