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578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是对现有坐便器的改进。
目前,人们生活中所用的坐便器的圈、盖,都是由人用手关启,既不卫生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方便可靠、讲究卫生、外形简洁美观的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便池1、坐圈3和池盖4构成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其特征是在便池1上装有一个可开关坐便器圈盖的脚踏开关装置,其结构为在便池1和坐圈3之间装有底圈2和底板6,底圈2与底板6之间装有一个由主动轮71、从动凸轮72、棘爪75、弹簧76组成的棘轮机构7,其与池外设置的脚踏器9连接;主动轮71和底圈2之间由拉簧77连接,从动凸轮72的半径中间位置上开有凹槽74且该凹槽内镶有凸块73,坐圈支柱31、池盖支柱41和池盖回位支柱42通过底圈2上的定位孔21、21’、21”均布在凹槽74中,坐圈3和池盖4上分别装有坐圈配重12和池盖配重11,底板6上设有定位柱13、1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普通坐便池上设置了脚踏开关圈盖装置,使得人们在使用坐便器时不再需要用手开、关便池的圈盖,用脚一踩脚踏器即可实现便池圈盖的开与盖,既卫生又方便;同时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棘轮机构,使得便池圈盖的开启更加方便和可靠。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适用。
下列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3为图2的B部放大视图;图4为图2的C-C剖视图;图5为图3的D-D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踏器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给予详细描述。
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便池1、坐圈3和池盖4,其特征是在便池1上装有一个可开关坐便器圈盖的脚踏开关装置,其结构为在便池1和坐圈3之间装有底圈2和底板6,底圈2与底板6之间装有一个由主动轮71、从动凸轮72、棘爪75和弹簧76组成的棘轮机构7,其与池外设置的脚踏器9连接;主动轮71和底圈2之间由拉簧77连接,从动凸轮72的半径中间位置上开有凹槽74且该凹槽内镶有凸块73,坐圈支柱31、池盖支柱41和池盖回位支柱42通过底圈2上的定位孔21、21’、21”均布在凹槽74中,坐圈3和池盖4上分别装有池盖配重11和坐圈配重12,底板6上设有定位柱13、13’。其中,棘轮机构7通过固定轴5固定在底圈与底板6之间,棘轮机构相当于自行车上的棘轮,拉簧77通过固定销固定到底板6上。定位柱13、13’为棘轮机构来回120°转动定位用,坐圈支柱31、池盖支柱41和池盖回位支柱42各呈120°分别装在从动凸轮72的半径中间位置上开设的凹槽74中,其定位是靠底圈2上各呈120°设置的三个孔21、21’、21”实现的,凸块73镶在从动凸轮72的凹槽74中,其随着从动凸轮72的转动,呈120°角度依次顶起坐圈支柱31、池盖支柱41和池盖回位支柱42,实现圈盖的开与关,坐圈支柱31和池盖支柱41分别压在坐圈3和池盖4下,池盖回位支柱42设在另一侧的池盖配重11下。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一个起放大行程作用的叠轮8;其通过拉绳14与棘轮机构7连接,棘轮机构7通过设在叠轮8上的涨绳10与脚踏器9连接。叠轮8通过叠轴16固定在底圈2与底板6之间。脚踏器9是由脚踏底板91、脚踏压板92和压簧93构成的,脚踏压板92的一端固定在脚踏底板91的水平位置的端点上,其另一端放置在脚踏底板91竖立位置顶端的压缝94内,涨绳10的一端与叠轮8连接,其另一端放置在脚踏底板91的压缝94处,压簧93安装在脚踏底板91与脚踏板92之间。涨绳10的两端设有涨绳外皮15,其分别固定在底圈2上和脚踏器9的外壳上。脚踏器9可随意放置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的涨绳10为自行车用的涨闸绳。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脚将脚踏器9的压板92踩到底,涨绳10带动叠轮8,由其放大行程,拉绳14带动棘轮机构7转动120°,也就是带动棘轮机构的从动轮转动120°,该从动轮为一凸轮,在转动中,又正好由凸轮上的凸块73顶起支柱一次,即在池盖4下的池盖支柱41突然顶起池盖4,大约顶起45°后,池盖支柱41回位,由于配重和惯性,池盖4继续翻转,直到90°,坐圈配重12压在底圈2的后侧,脚抬起后,在拉簧77和压簧93作用下,带动棘轮机构中的主动轮回转120°,完成一个动作,这时便池适合人们解大便使用。当需要底圈2也翻起时,再踩一下脚踏器9,同上过程,从动凸轮72再转动120°,支起底盖2里的坐圈支柱31,将坐圈2支起,完成第二个动作,这时便池适合男同志解小便使用。当需要关盖时,再踩第三下,从动凸轮72再转动120°,支起压在池盖配重11下的池盖回位支柱42,其支起可推动池盖4和坐圈3一起合上,即完成一个动作周期。
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包括便池(1)、坐圈(3)和池盖(4),其特征是在便池(1)上装有一个可开关坐便器圈盖的脚踏开关装置,其结构为在便池(1)和坐圈(3)之间装有底圈(2)和底板(6),底圈(2)与底板(6)之间装有一个由主动轮(71)、从动凸轮(72)、棘爪(75)、弹簧(76)组成的棘轮机构(7),其与池外设置的脚踏器(9)连接;主动轮(71)和底圈(2)之间由拉簧(77)连接,从动凸轮(72)的半径中间位置上开有凹槽(74)且该凹槽内镶有凸块(73),坐圈支柱(31)、池盖支柱(41)和池盖回位支柱(42)通过底圈(2)上的定位孔(21、21’、21”)均布在凹槽(74)中,坐圈(3)和池盖(4)上分别装有坐圈配重(12)和池盖配重(11),底板(6)上设有定位柱(13、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开关装置中还设有一个起放大行程作用的叠轮(8),其通过拉绳(14)与棘轮机构(7)连接,棘轮机构(7)通过设在叠轮(8)上的涨绳(10)与脚踏器(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器(9)是由脚踏底板(91)、脚踏压板(92)和压簧(93)构成的,脚踏压板(92)的一端固定在脚踏底板(91)的水平位置的端点上,其另一端放置在脚踏底板(91)竖立位置顶端的压缝(94)内,涨绳(10)的一端与叠轮(8)连接,其另一端放置在脚踏底板(91)的压缝(94)处,压簧(93)安装在脚踏底板(91)与脚踏板(92)之间,涨绳(10)的两端设有涨绳外皮(15),其分别固定在底圈(2)上和脚踏器(9)的外壳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开关圈盖的坐便器,包括便池、坐圈和池盖,其特征是在便池上装有一个可开关坐便器圈盖的脚踏开关装置,其结构为;在便池和坐圈之间装有底圈和底板,其内装有棘轮机构,与池外随意放置的脚踏器连接,棘轮机构中的从动凸轮上开有凹槽,槽内设置的凸块依次顶起坐圈支柱、池盖支柱和池盖回位支柱,控制圈盖的开与关。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坐便器用手开、关圈盖的弊端,结构合理、方便可靠、讲究卫生。
文档编号A47K13/00GK2220818SQ94248969
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31日
发明者蔡维军 申请人:蔡维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