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34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尤指一种制造过程极为简易,且容易控制,并兼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及废物利用等优点,以制造出具良好止滑效果、不变形、耐用性好的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目前常用的脚踏垫,以其材质不同可分为聚氯乙烯(PVC)材质一体成形及顶面具植毛部而底层为麻质,泡绵或硫化橡胶等数种。用聚氯乙烯材质一体成型的制成品,均须于高温、高污染环境下,经加温、施压、成型及裁切等步骤始可完成,其不仅过程上较为复杂,且温度、压力,乃至成型厚度尺寸,皆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致使其间作业流程控制上,亦较为不易。再者,顶面加具植毛部而底层为麻质的脚踏垫,其制作上须需于植毛部底面反复涂抹布数层接著剂,经施压粘合麻质底层,再经车缝边缘加工,方可制成;而底层为泡绵或硫化橡胶的脚踏垫,除须涂布数层接著剂外,更需施以加温、加压,始可将植毛部与底层的泡绵或硫化橡胶层予以粘合,因此除了制作过程更为复杂、不便外,且造成了空气污染。
另外,这种常用的脚踏垫,除底层为泡绵外,若铺置于光滑地面上,普遍存在止滑不佳的缺点,使用者稍有不慎斜踏于其上,极易造成重心不稳而摔伤;再者,除聚氯乙烯(PVC)材质一体成型的外,亦都具有耐用性欠佳、易腐烂、脱落、硬化及防水性差等使用上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过程极为容易,且容器控制,兼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并可于废物利用,以利环保;而制造出具有良好止滑效果、不变形、弹性及耐用性好的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将60%重量比的聚胺基甲酸酯(PU)发泡材质与30%重量比的废轮胎粉末、5%重量比的矿石粉及5%重量比的油类稀释剂(如二甲苯、溶剂油),均匀搅拌混合成液态胶合剂(1)备用;2.取一表面具凹凸格纹的聚氨乙烯(PVC)或共聚乙烯(EVA)为基材(2),并于基材(2)表面涂布一层甘油或矽利康(21)作为隔离剂(参见

图1、图2);
3.于基材(2)的表面置一约为10-20目间的金属筛网(3),再将液态胶合剂(1)适量倒于金属筛网(3)上(如图3、图4所示),并以刮刀(或镘刀)(4)于金属筛网上来回抹覆,使液态胶合剂(1)中所含的废轮胎粉末得以通过金属筛网(3)的网目,而披覆于基材(2)的表面(如图5所示);4.随后取起金属筛网(3),并以一橡胶滚轮(5)于基材(2)表面往复施力滚动,将液态胶合剂(1)抹覆均匀,以形成一适当厚度的粘合层(如图6所示);5.立即于其上铺设与基材(2)相同尺寸的植毛部(6),并施以重压,使植毛部(6)底面与粘合层紧密贴合(如图7所示);6.置于常温下约24小时,待粘合层完全干燥后,撕下基材(2),即可获一底面具聚胺基甲酸酯(PU)止滑层(1′),且于其间掺杂有废轮胎粉末,且具有与基材(2)表面格纹成相反形状的脚踏垫(如图9所示);亦可利用聚胺基甲酸酯(PU)层(1′)内部形成有小气泡,配合其间掺杂有废轮胎粉末,以增加脚踏垫的止滑效果及可提升其强韧性、耐用及弹性。
从上述制造过程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制法完全于常温下进行,且其流程至为简易,不需艰深的技术手段及机具即可完成;又其聚胺基甲酸酯止滑层(1′)的厚度及成型条件控制上均至为容易,故可有效降低废品的产生机率。再者,本发明除可供脚踏垫的制作使用外,方块地毯、安全地垫、组合地垫、塑料地板、合板建材,乃至运动游戏器材均可通用。另外,本发明液态胶合剂(1)所含的废轮胎粉,可有效解决目前废轮胎处理不易的环保难题,而予以废物利用,且亦得以废弃的共聚乙烯(EVA)发泡材质予取代,充分发挥利于环保的产品趋势。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所使用聚氯乙烯基材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材涂布隔离剂后的侧视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使用金属筛网的立体外观及其与基材间的关系位置图。
图4为本发明于金属筛网上倒入液态胶合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于金属筛网上来回抹覆液态胶合剂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将批覆于基材表面的液态胶合剂以滚轮予以抹覆均匀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于液态胶合剂表面贴合植毛部后的剖面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撕下基材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制成品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制作出的厚层垫块及经削片加工后形成的薄层垫片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制作出防滑手套的平面图。
本发明的制成品,可由聚胺基甲酸酯(PU)发泡材质干燥后,形成的小气泡,配合底面的格纹,使之与地面间产生一吸附的作用,以获得良好的止滑效果。更可利用其中混合有废轮胎粉末,而有效增进其制成品的强韧性、耐用性及弹性。再由于本发明完全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制造出的脚踏垫成品,可不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且不变形。
另外,本发明亦可采用35%重量比的聚胺基甲酸酯发泡材质与60%重量比的较粗颗粒废轮胎粉末或废轮胎丝、5%重量比的挥发性油类稀释剂(如二甲苯)混合搅拌均匀;待油类稀释剂略为蒸发后,将之倒入一固体模型内;静候至聚胺基甲酸酯发泡材质及油类稀释剂完全干燥后,可得一与固体模型尺寸完全相同,具止滑效果、质地强韧、弹性佳的厚层垫块(7),而可再经削片加工处理成适当数量的薄层垫片,可供作为地垫、建材及道路护栏缓冲垫等使用。
再者,本发明亦可酌量增减聚胺基甲酸酯发泡材质、废轮胎粉及油类稀释剂的含量,而采用80%重量比的聚胺基甲酸酯发泡材质与15%重量比的60-80目(较细)废轮胎粉、5%重量比的油类稀释剂,均匀搅拌混合成液态胶合剂;再将之适量倒于一具局部网目的金属筛网内,并于金属筛网的下方放置有欲披覆液态胶合剂的塑料手套、防烫手套或潜水用手套等物品;随后以刮刀(或镘刀)于金属筛网上来回抹覆,并用橡胶滚轮予以涂布均匀;而于塑料手套、防烫手套或潜水用手套的表面,局部披覆有液态胶合剂;再将之施压于一表面涂覆有甘油等隔离剂的聚氯乙烯(PVC)或共聚乙烯(EVA)的基材表面,待液态胶合剂完全干燥后撕下基材,即可得一表面具聚胺基甲酸酯止滑层,并掺杂有细目废轮胎粉末的防滑手套(8),以获一兼具良好止滑效果及精致美观的手套制品,而可充分增加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制法及制成品,比常用的技术有显著的提高,制造简易,容易控制,且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及废物利用等功效,且其制成品具有良好的止滑效果及不变形、耐用性好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下列过程(1).将60%重量比的聚胺基甲酸酯发泡材质与30%重量比的废轮胎粉末、5%重量比的矿石粉及5%重量比的油类稀释剂,均匀搅拌混合成液态胶合剂;(2).取一表面具凹凸格纹的聚氨乙烯或共聚乙烯材质为基材,并于其表面涂布一层甘油或矽利康等隔离剂;(3).于基材表面置一金属筛网,该金属筛网的网目较液态胶合剂中所含的废轮胎粉末略粗;再将液态胶合剂适量倒于金属筛网上,并以刮刀来回抹覆,使液态胶合剂得以通过金属筛网的网目,而披覆于基材的表面;(4).取起金属筛网,并以橡胶滚轮于基材表面往复施力滚动,将液态胶合剂抹覆均匀,以供于基材表面形成适当厚度的粘合层;(5).立即于其上铺设植毛部,并施以重压,使植毛部底面与粘合层紧密贴合;(6).置于常温下约24小时,待粘合层完全干燥后,撕下基材,即可获一底面具聚胺基甲酸酯止滑层,且于其间掺杂有废轮胎粉末,且具有与基材表面格纹成相反形状的脚踏垫;用上述过程制成的脚踏垫,其可利用聚胺基甲酸酯内部形成有小气泡,配合其间掺杂有废轮胎粉末,以增加脚踏垫的止滑效果及可提升其强韧性、耐用及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液态胶合剂中所含的油类稀释剂为二甲苯或其它具挥发性的溶剂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垫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亦可采35%重量比的聚胺基甲酸酯发泡材质与60%重量比的较粗废轮胎粉末或废轮胎丝、5%重量比的挥发性油类稀释剂混合均匀;并待油类稀释剂略为蒸发后,将之倒入一固体模型内;且静候至完全干燥后,可得一具止滑效果、质地强韧、弹性佳的厚层垫块,而可再经削片加工处理,以切削成适当数量的薄层垫片,可供作为地垫、建材及道路护栏缓冲垫等使用。
全文摘要
一种脚踏垫制品及其制造方法,是将由聚胺基甲酸酯发泡材质与废轮胎粉、矿石粉及油类稀释剂调制而成的液态胶合剂,倒入一置于聚氯乙烯基材表面的金属筛网上,并以刮刀于金属网上来回抹覆,使胶合剂中所含的废轮胎粉通过金属筛网的网目,而披覆于基材表面;随后取起金属筛网,且以橡胶滚轮于基材表面往复加力滚动,将之抹覆均匀,以形成粘合层;再于其上铺设植毛部,并加以重压,使植毛部底面与粘合层紧密贴合;待粘合层完全干燥后,撕下基材,即可获得一底面具有聚胺基甲酸酯且于其间混合有废轮胎粉防滑层的脚踏垫。
文档编号A47G27/00GK1190566SQ9710059
公开日1998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2日
发明者吴同发 申请人:吴同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