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座软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24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座软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就厕时使用的卫生用品,特别是一种便座软套。
由于下蹲式便器对年老体弱者不太适宜,因而座式便器还是使用得很普遍的,但座式便器在就厕时,人体直接与坐板接触,这样极易引起交叉感染,传播疾病,在公共厕所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人们在外出办事或出差、旅游时,经常可能不得不使用公用座式便器,为防止人体与可能带有各种病菌的坐板直接接触,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与此有关的卫生用品,用于就厕时使人体与坐板隔离,如各种纸垫或软套,但实践使用中皆有种种不足之处,由于便器坐板有多种形状,尺寸规格差异很大,在一种便器坐板上适合的纸垫很可能在另一种便器坐板上就不合适,而且纸垫使用时易滑动,若用不干胶粘在坐板上又会留下渍痕使后用者反感;目前还有一种便座软套,它有两个开口端,其中一个开口端安装有橡筋圈,另一个开口端安装有弯成环形的弹性杆,这种便座软套使用时,先把软套的一头借助环形弹性杆的张力固定在便器坐板的背面,再把软套安装有橡筋圈的另一头从坐板内孔中拉出并张大,使软套的内表面翻出覆在坐板的环面上,橡筋圈在坐板的背面收缩,使得软套贴在坐板的环面上,这样的使用方式不能做到对坐板的密封,极易渗透污染,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病菌,由于这种软套带有一根弹性杆,因此携带不便,难以洗涤,并会造成软套破损,且通用性也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便座软套,它可适用于各种形状、尺寸、规格的便器坐板,携带方便,使用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座软套,它包括有一个两头开口的筒形软套,在该软套的两开口端分别安装有橡筋圈,软套的高度即两开口端之间的距离为便器坐板环宽的二至四倍,其横向周长为便器坐板外沿周长的一至一点五倍;所述的便座软套的外表面可涂有灭菌药膜;软套还可以是呈直筒形的可降解塑料薄膜套;所述的呈直筒形的可降解塑料薄膜套,还可在它的局部或全部表面复合有一层经浸润灭菌药液处理的无纺布。
本发明的便座软套结构简单,主要借助橡筋圈的弹性所以通用性强,其包扎便器坐板的方式能保证密封,在其表面复合无纺布层增加保暖性和舒适感,使用、携带、贮藏皆方便,适宜居家、旅游、走亲访友及出入公共场所,对产、孕妇、病家及医院尤为需要,采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制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供一次性使用最为合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发明的便座软套其两开口端的橡筋圈处于自然圆圈状态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便座软套其两开口端的橡筋圈充分拉伸使软套均匀摊平后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以卡扣轧扎橡筋的方式形成橡筋圈的示意图。
图4是便器坐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便器坐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包扎步骤I完成时,橡筋圈在便器坐板正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包扎步骤I完成时便器坐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8是包扎步骤II进行过程中便器坐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9是包扎步骤II完成时便器坐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包扎步骤II完成时,橡筋圈在便器坐板背面的位置示意图。
参见图1,本发明的便座软套当处于自然状态时,它的两开口端由于橡筋圈2、3收缩而显得较小,中间部分有些皱褶但仍比两头大,整体形状如鼓形或灯笼形,本图及其他各图皆略去皱褶不画,制作软套1的材料可为纸质、布质、毛质、塑料或其他材料;尤其是采用无毒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如聚烯烃薄膜或淀粉接枝塑料薄膜制成供一次性使用的便座软套,聚烯烃薄膜在生产过程中一般要加入防光解添加剂、微生物抑制添加剂、防氧化添加剂,那末专用于制作一次性便座软套的聚烯烃薄膜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加或少加这类添加剂,这样制成的薄膜软套有利于经使用丢弃后自行分解,淀粉接枝塑料薄膜易被昆虫或微生物所吞食,因而这种便座软套经使用丢弃后很快就被分解回归到大自然的循环之中,不会对环境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复合在塑料薄膜上的无纺布4也同样具有可在自然界中自行分解的性质;不论采用何种材料所制成的软套,在制成产品后都应在其表面消毒,若在其一个表面涂上灭菌药膜更有利于保证卫生,形成灭菌药膜的涂料可采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如硫磺霜、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素等加入涂料中来形成。
参见图2,在图1中所示的软套,如果软套1是呈直筒形的,把两头橡筋圈2、3拉伸到足够程度,则软套1整体可摊平呈矩形,该矩形的高相当于软套两开口端之间的距离为便器坐板5环宽二至四倍取三倍左右为好,该矩形宽的两倍相当于软套的周长应大于便器坐板5外沿的周长,在软套外表面复合无纺布4的范围相当于单面的一半就可以了。由于各个便器坐板的形状、尺寸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不同,上述坐板环宽和坐板外沿周长是指它们的平均尺寸,由于橡筋圈具有很大的伸缩性,略有大小并不影响使用。每根橡筋圈可采用等长的二段橡筋以两卡扣6和6′分别在其两端予以轧扎的方式形成,这样的工艺便于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如果软套1不是严格呈直筒形而是其他形状,如圆台形、球带形或双曲面形,只要与直筒形不是偏离太远,仍不妨碍它的正常使用,这时软套整体摊平后的形状也就不是严格的矩形。
参见图3,这是橡筋圈2从软套1中拆卸下来的形状,用以说明卡扣6、6′固定的位置。
参见图4、图5,这是我们所最常看到的便器坐板的正、背面形状,它的后端与便器以铰链方式形成可转动的固定联接,在用本发明的便座软套包扎便器坐板5时,该便器坐板5与便器相固定的部位是不能被包扎进去的;便器坐板5的背面分布有若干个橡胶桩7。
以下按照带有无纺布的软套为例,说明是怎样使用本发明的便座软套来包扎便器坐板的。
参见图6、图7,包扎便器坐板5的步骤I是以软套1的一个开口端套在便器坐板5上,该开口端与软套1的塑料部位相连并带有橡筋圈2,套上后橡筋圈2收缩,在坐板5的正面形成如“U”形的曲线,在图6中用点划线表示橡筋圈2的位置,这时软套1的无纺布部分以及它所带的橡筋圈3悬在坐板5的下方。
参见图8、图9、图10,包扎便器坐板5的步骤II先以手把下悬的橡筋圈3从坐板5内孔中抽上来再翻出,使有无纺布4的一面复在坐板5的正面,橡筋圈3回到坐板5的背面,橡筋圈3在坐板5的背面也形成如同橡筋圈2那样的“U”形的曲线,在图10中用点划线表示橡筋圈3的位置,该点划线成倒置的“U”形。
在包扎过程中若发现对于所包扎的便器坐板来说,便座软套显得太大,那末可以抽紧橡筋圈,并在抽出部分打结;整个包扎过程中只要适当细心,双手皆能做到不和坐板5接触。
从图9可看出使用本发明的便座软套对便器坐板5进行包扎时基本上形成密封状态,并且有无纺布4的一面复在便器坐板5的正面,这样人坐在上面比直接坐在便器坐板5上暖和,无纺布4经灭菌处理,确保不会沾有病菌。
就厕完毕后取下软套1可按步骤I、II进行反向操作,取下后绞细打结,扔进厕所的废物桶内,集中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便座软套,它包括有一个两头开口的筒形软套(1),其特征在于在该软套(1)的两开口端分别安装有橡筋圈(2、3),软套(1)的高度即两开口端之间的距离为便器坐板(5)环宽的二至四倍,其横向周长为便器坐板(5)外沿周长的一至一点五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软套,其特征在于软套(1)的外表面涂有灭菌药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软套,其特征在于软套(1)是呈直筒形的可降解塑料薄膜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座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呈直筒形的可降解塑料薄膜套,在它的局部或全部表面复合有一层经浸润灭菌药液处理的无纺布(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软套,其特征在于每根橡筋圈采用等长的二段橡筋以两卡扣(6、6′)分别在其两端予以轧扎的方式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座软套,它包括有一个两头开口的筒形软套在该软套的两开口端分别安装有橡筋圈,软套的高度即两开口端之间的距离为便器坐板环宽的二至四倍,其横向周长为便器坐板外沿周长的一至一点五倍,就厕时可利用它包扎便器坐板,操作简单,携带方便,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47K13/14GK1268336SQ9911356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6日
发明者袁重德 申请人:袁重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