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芯拼图魔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5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内芯拼图魔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内芯拼图魔方。
拼图魔方通常由内芯和角块(或正方块)组成,几幅完整的画面分割成若干块覆在角块(或正方块)的外表面,角块(或正方块)固定或连接在内芯上并按一定规则绕内芯旋转,从而产生出各种不同排列变化。中国专利中申请号为97223243,审定号为2298843的专利所揭示的就是这类魔方。该魔方将六幅完整的画面分割成二十四块拼板后覆在由八个角块按照2×2×2立体排成的魔方的外表面,以其中任意四个角块为一组,在立体的三个垂直的方向公转,使拼图产生出不同的画面的排列变化。由于该类魔方有固定或连接角块或正方块的内芯,角块或正方块的所有侧面不可能全部被拼块覆盖,因而这类魔方不仅结构较复杂,制作较难,而且所展示的完整画面幅数也较少。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无内芯拼图魔方。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这样实现的九幅完整的画面分割成三十二块拼板后覆在八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块的各个外表面,并通过拼板自身(而不是内芯)将八个小正方块有机的连接成一个2×2×2立体排列的大正立方体的魔方。拼板的材料采用可折叠的材料(如纸),拼板将两个小正方块连接起来后一个小正方块可相对于另一个小正方块绕连接中心线转动。当拼板将八个小正方块有机的连成一体后,四个或两个小正方块为一组可相对于其余小正方体作旋转运动,使拼板产生不同的画面排列变化。
本实用新型因为不需要固定或连接小正方块的内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另外,因为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小正方块的六个外表面都覆盖拼板,因而本实用新型所展示的完整画面幅数也较多,达到九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列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组成魔方的小正方块(长、宽、高为25毫米)形状。
图2是外表面没有粘贴拼板的小正方块按照2×2×2立体排成的大正立方体。
图3是各小正方块的外表面完全粘贴拼板后组成大正立方体的的外形形状。
大正方体的六个外表面(上、下、左、右、前、后表面)都是由拼板粘贴成的一副完整画面,各外表面上拼板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如何切割而成叙述如下1)一幅大小与大正立方体上表面相同的画(第一幅完整画)从其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切割成大小相同的四个正方形拼板粘贴在大正立方体的上表面上,形成图3所示大正立方体的上表面;2)一幅大小与大立方体下表面相同的画(第二幅完整画)从其垂直中心线切割成大小相同的左右两块拼板粘贴在大立方体的下表面上,形成图3中的B视图所示大正立方体的下表面;3)一幅大小与大正大立方体正表面相同的画(第三幅完整画)切割成三块拼板(先从画面的水平中心线将画面切成上下相同的两块拼板,然后再将下半块拼板切割成左右大小相同的两块拼板)粘贴在大正立方体的正表面上,形成图3所示大正立方体的正表面;4)一幅大小与大正立方体后表面相同的画(第四幅完整画)切割成三块拼板(先从画面的水平中心线将画面切成上下大小相同的两块拼板,然后再将下半块拼板切割成左右大小相同的两块拼板)粘贴在大正立方体的后表面上,形成图3中的A视图所示大正立方体的后表面;5)一幅大小与大正立方体右侧表面相同的画(第五幅完整画)从其垂直中心线切割成左右大小相同的两块拼板粘贴在大正立方体的右侧表面上,形成图3所示大正立方体的右侧表面;6)一幅大小与大正立方体左侧表面相同的画(第六幅完整画)从其垂直中心线切切割成左右大小相同的两块拼板粘贴在大立方体的左侧表面上,形成图3中的C视图所示大正立方体的左侧表面;图4是图3所示的大正立方体前面部分绕经过A1点且平行于B1C1连线的轴线向下转动90度后的形状。
图5是图4所示的物体上部绕经过A1点且平行于B1C1连线的轴线向后转动90度后的形状。该形状是一个长方体,其上表面粘贴有一幅由六块拼板组成的且大小与该上表面相同的完整画(第七幅完整画)。该表面上前后两端的四个拼板的大小相同且与组成魔方的小正方块的一个外表面的大小相同;中间两个拼板是长方形拼板,其大小也相同,其宽与前后端的正方形拼板的宽相同,其长是其宽的两倍。
图6是图5所示的长立方体的左半部分绕经过A2点且平行于B2C2连线的轴线向下转动90度后的形状。
图7是图6所示的物体的左半部分继续绕经过A2点且平行于B2C2连线的轴线向左转动90度后的形状。该形状是一个长方体,其右表面粘贴有一幅由六块拼板组成的完整画(第八幅完整画)。该表面上前后两端的两个拼板是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拼板,其宽与该表面中间的四个正方形拼板的宽相同,其长是其宽的两倍;中间四个拼板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板,其大小与组成魔方的小正方块的一个外表面的大小相同。
图8是图7所示的长方体的前部绕经过A3点且平行于B3C3连线的轴线向左转动90度,后部绕经过A4点且平行于B3C3连线的轴线向左转动90度后形成的形状。
图9是图8所示的物体的前部继续绕经过A3点且平行于B3C3连线的轴线转动90度,后部继续绕经过A4点且平行于B3C3连线的轴线转动90度后形成的形状。
图10是图9所示的正方体上半部绕经过A5点且平行于B5C5连线的轴线向上转动90度后形成的形状。
图11是
图10所示的物体的下部绕经过A5点且平行于B5C5连线的轴线向下转动90度后的一个长方体形状。
图12是
图11所示的长方体的后半部绕经过A6点且平行于B3C6连线的轴线向左转动90度后的形状。
图13是
图12所示的物体的后半部继续绕经过A6点且平行于B3C6连线的轴线向左转动90度后形成的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的正表面粘贴有一幅完整的且从其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四个长方形拼板组成的画(第九幅完整画)。
图14是
图13所示的长方体的上部绕经过A7点且平行于B7A5连线的轴线向前转动90度,下部绕经过A8点且平行于B7A5连线的轴线向前转动90度后形成的形状。
图15是
图14所示的物体的上部继续绕经过A7点且平行于B7A5连线的轴线转动90度,下部绕经过A8点且平行于B7A5连线的轴线转动90度后形成的正方体形状。该正方体以B9C9为轴线从上向前转动90度后,再以垂直中心线为轴顺时针方向(从上往下看)转动90度变恢复到图3所示的形状。
实际玩耍时,大正方体外表面的朝向以及一组小正方块相对于另一组小正方块转动的方向、角度和步骤不一定与图3至
图15所示的相同可任意变化,因而给人一种画面变化无穷的感觉。
权利要求一种无内芯拼图魔方,由八个小正方块及三十二个拼板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三十二个拼块由九幅完整的画面分割而成,完全覆盖在八个小正方块的各个外表面上,并将这八个小正方块连接组成一个无内芯大正方体,而且每四个或两个小正方块为一组可相对其余小正方块转动,使拼板产生不同的画面排列变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内芯拼图魔方。它由八个小正方块和由九幅完整的画面分割而成的三十二个拼板组成。通过粘贴,这三十二个拼板覆盖在八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块的各个外表面上,并通过拼板自身(而不是内芯)将八个小正方块有机的连接成一个2×2×2立体排列的大正立方体,而且四个或两个小正方块为一组可相对于其余小正方体作旋转运动,使拼板产生不同的画面排列变化。
文档编号A63F9/06GK2427252SQ00222999
公开日2001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2日
发明者王雪松 申请人:王雪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