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兵象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652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七兵象棋的制作方法
一、棋盘形式与构成。此盘由纵横十一条线交叉成方形,有一百二十一个交叉点,棋盘左面用中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从下往上数表示纬线,右面用1、2、3、4、5、6、7、8、9、10、11和左面同方向标明纬线,下面用A、B、C、D、E、F、G、H、I、J、K从左到右标明经线,上面按同方向用a、b、c、d、e、f、g、h、i、j、k标明径线。在A四、C四、E四、F四、G四、I四、K四上用重点标明兵的摆放位置,在B三、J三用重点标明炮位,黑方按对称位置标明两个炮位和七个卒位。
二、棋具实施技术。七兵象棋棋子可用木材制成圆柱形,两面雕刻或模压中文车、马、炮、象、牛、士、帅、将、兵、卒、相字样,也可制作玉、石、塑料等材料的棋子。也可设计立体棋子,图形棋子。棋盘可用木材、纸、塑料绘格制作。
三、七兵象棋的比赛规则。双方在交叉点上摆放棋子走棋,分红黑两色棋子,各有二十个棋子,摆放顺序为在一线A-位放车,一线B-位放马,依次为象、牛、士、帅、士、牛、象、马、车,B三放炮,J三放炮,在A四、C四、E四、F四、G四、I四、K四上放七个兵,黑方按对称位置摆放同样棋子。双方一人走一步,不能连走或不走,以先吃掉对方帅将为胜方,都不能办到为和棋。
各子走动攻击方法。象走斜线,不限格数,只要斜线内有对方棋子就可攻击,有己方棋子阻挡不能越过行棋。牛走田,可在盘上四个小格形成的田字对角行走,不能多行或少行,田字中心有双方任何子阻拦都不可越行。马走日,走两个小格的对角,在盘中心时有八个行棋方向,可以跳越马前的双方棋子,无绊马腿说法。士行直线或斜线,只限一步一小格,帅将行直线或斜线,只限一步一格,有对方棋子在前可以攻击,帅、将、士可以全盘行棋。炮走直线,不限格数,还可跳越己方和对方棋子换位或攻击,不能跳跃时平动只能防守,不能吃对方棋。兵行直线或横线,只限一步一格,原地可以平移攻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攻到对方底线可以升变任何己方已下场的兵种。
棋谱的记录。棋子前行称进,后退称退,平移称平,炮跳称跳。如象C进D,炮b平f。红方先行一律用大写中英文标明,黑方后走用小写中英文标明。举例一局红方先行1、炮J平F,炮g平f。2、马F进I,马j平i。3、车K平J,车k进10。
4、车J进五,车k平d。5、象C进E,相i进h。6、马I进H,炮b平e。
7、马B进C,相c进a。8、士G进F,马b进c。9、兵C平D,车a平b。
10、炮B跳D,车d平b。11、象I进K,卒i平j。12、兵D进五,卒e进713、兵E进五,卒f进7。14、兵F进五,卒g进7。15、兵G进五,马i进916、牛D进B,牛h进j。17、车A平C,马c进d。 18、炮D进七,卒e平d19、炮F跳D,卒c进7。
四、此项发明的积极性。晓光象棋蕴含着千万种棋势变化,一百二十一个交叉点和行军口令一二一相通,兵的平移前进攻击和升变提高了棋局的难点,象的斜线不限格飞行;马的日字任意跳动;牛的田字攻击;士的一格直线和斜线严密防守;炮的跳跃移动攻击和平行换位;帅的全盘走动指挥作战,这些灵活的棋子功能给予双方运动员发挥智慧的辽阔天空。通过晓光象棋的对弈,双方斗智斗勇能培养人们坚毅的意志品质全面处理问题的方法。少年儿童学习晓光象棋,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文化课进步。老年人常进行晓光象棋对弈,可促进身心健康。通过举办比赛,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说明书附图
为晓光象棋的实样图。
权利要求
此发明由纵横十一条线交叉组成棋盘,用中文、英文、阿拉伯数字清晰标明棋子走动位置。方便了棋谱的记录。双方分红、黑两色棋子,红方先行,一人一招轮换,不能连着或不走。双方有车、马、象、牛、士、炮、兵、帅各二十个棋子,以先吃掉对方将帅为胜方。棋子摆放位置为A-车、B-马、C-象、D-牛、E-士、F-帅、G-士、H-牛、I-象、J-马、K-车、B三炮、J三炮,A四、C四、E四、F四、G四、I四、K四都为兵位,黑方以对称形摆棋。晓光象棋可以用木料、纸、塑料、铜、铁等材料制作棋具。
全文摘要
晓光象棋由车、马、象、牛、炮、兵、士、帅各二十个棋子组成,棋盘纵横十一条线交叉成一百二十一个点,棋子在交叉点上按规则摆放行棋。红方先行,黑方后行。一人一招轮换,不能连着不走。象走斜线不限格;马行日字无遮拦,炮可跳跃攻击换位和平行移动;牛走田字,田眼有子不能越过;兵可以原地前进平移攻击防守,攻到对方底线能升变已方已下场的兵种;帅士可直线斜线走动,一次只动一格。所有兵种可以过河攻击防守。以先吃掉对方帅将为胜方。棋盘用中文英文和阿拉伯数字清晰定位所弈招数。通过晓光象棋的对弈,能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档编号A63F3/02GK1483497SQ0213093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7日
发明者于晓光 申请人:于晓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