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底式运动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60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托底式运动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运动类玩器,属玩器具类。
目前的运动类玩器,如秋千、鞍马、翘翘板、踩踏板等等,玩动时都不会向前移动。趣味性强而又可移动向前的运动类玩器并不多见,因而,还不能使爱好运动的娱乐人玩得尽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提供一种可在玩动中从玩器底部(地面)托住或托起人体等、并由此来完成部件间的交替前移和玩器(包括人体)移动向前的结构。其优点是不仅技术新颖,更因为它有着较大的趣味性和新感受,使人追趣有味、乐在参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玩器由移动体和跟动体二部分组成。移动体为一种可承受人体重量、可着地的活动荡架——荡架,也可做成块状等形体。跟动体为一种随着移动体(架)的前移后、跟着前移的部件,包括可乘坐人体的座板和托底装置等;托底装置可做成齿块、齿套等(或其它样式);齿套向下,做在座板的下面并和座板连成一体,齿块则套入齿套,既可咬住齿套,也可脱开齿套,使之能托住、托起座板上的人体等,也能落下人体等;齿块的下面和底座连成一体,底座为座板的底部,底座在着地时,用以稳住坐在座板上的人体。跟动体还和荡架对应地设有跟动装置,如可平衡地勾挂住座板的荡杆、荡索,也可做成其它式样。由于荡杆的上端勾挂在荡架的上面,下端又和跟动体的座板活动连接而构成可荡坐,可玩动的一整体;成一整体后,移动体和跟动体(两部件)的底部,在受力时应在同一地面上。玩动时,人体坐在座板上,双手抓在荡架(移动体)的适合部位。双手在前推荡架时,人体、座板等位于荡架的前方,此时因座板下面的齿套已被齿块咬住,人体重量承受在底座并压在地面上,使人体、座板等不动,而荡架则随着手的推动被前推一幅度;人体、座板等也变位在荡架的后方。当双手转为回拉荡架时,座板下的齿套和齿块随着脱开,人体重量经荡杆转移到荡架上,荡架受力使底部压着地面不动,而人体、座板等跟动体在荡杆的作用下,随着手的回拉,被荡向前去,并随着移动体(荡架)的前移后、跟着荡移了一幅度;此时人体、座板等已位于荡架的前方并回到原先状态,同时又完成了玩器和人体的一幅度的前移。坐座人只要不断地配合玩器前推、回拉,本玩器的部件间就会不断地交替前移,并由此实现玩器的移动向前。本玩器以上述结构来实现移动体、跟动体的交替前移、移动向前的等的动作。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向示意图。
图1、图2以左、右分前、后。如图示,本玩器由移动体和跟动体组成;如图示,移动体为一种可承受人体重量的、可着地的移动架1。
图1中的运动玩器做成荡动的,移动架1做成了活动荡架——荡架的形体。跟动体由座板3,和座板下面做成一体的、向下的齿套4,套入齿套的齿块5,以及齿块下和齿块做成一体的底座9组成(齿套和齿块的前后有一定的松动间隙,使齿面可咬住齿套,也可和齿套脱开,齿数也可做成一颗的或数颗的;齿块和齿套可做成方形,使它们不会互相绕动而使底座保持相应正位)。跟动体还和移动体对应地设有荡杆2。由于荡杆的上端勾挂在荡架的上面,下端又和跟动体的座板活动连接而成可荡坐、可玩动的一整体;成一整体后,移动体和跟动体的底部,在受力时应在同一地面上。玩动时,人体坐在座板上,双手抓在移动体(荡架)架身上。当人体、座板位于荡架的前方时,此时的座板因荡杆处于斜向前而升在高位,在高位将向下向后回落时,由于座板下的齿套其咬合面(齿套的壁厚)向下,而齿块齿合面向上,使齿块只能向上咬、不会向下咬,相应地、齿块的带齿面又向着前方,因此,人体、座板向下向后的回落,即时会使齿块自行咬住齿套,从而使着地的底座托住座板、人体,并和地面承受人体重量;这时坐座人的手即前推荡架,前推时,因人体、座板及下连的底座压住地面而原地不动,荡架则在这时没能承受人体重量、处于空载,被推动向前;随着双手前推,荡架被推至人体、座板的前方而前移了一幅度(此时人体、座板已变位在荡架的后方,荡杆转为斜向后)。荡架前移后,在坐座人手推荡架及其贯性的作用下,荡架在超过一定限度的后斜后,会带动齿套解脱齿块的咬合,并在手转为回拉、在人体和座板开始前荡时,从齿的上下之间的空档中走出而互相脱开,由于较难把握齿与齿之间的解脱距离,可将齿块上部(如图中齿块上端及套入齿套的部分)不设齿,由此,当手由推转拉时,就有较大的活动余地,使齿块、齿套在人体、座板等开始前荡时随意脱开。解脱、脱开后,座板下连的底座和地面承受不到人体重量,体重变为由座板经荡杆转移到荡架,并承受到荡架底部和地面上;由于荡杆的斜向后,由于座板下连的底座已空载,勾挂在荡杆下的座板、人体还在相应高位而势必被荡杆荡向前去时,坐座人的双手接着回拉荡架,以配合人体、跟动体的荡动,提供相应的荡动力量;在人体、跟动体前荡时,移动体(荡架)底部和地面因被体重压住而原地不动,人体、座板等则随着荡势和手的回拉,从高位顺势按荡杆弧线下落至荡杆的垂直线后又随着前荡被弧线升高,空载的底座则随着前荡在地面上拖着向前;当人体、座板等升到原先高位时,人体、跟动体已荡到荡架的前方(初玩时的位置),也就是随着移动体(荡架)的前移后、跟移了一幅度,从而完成了本玩器和人体的一幅度的前移。至此,玩器的各部位和玩动人都已回到原先状态,接下去就是玩动的开始和重复。坐座人只要不断地配合玩器前推、回拉,本玩器就会不断地移动向前。
由于底座9是拖地向前的、效果不太好,因此可在底座的前后设底轮6;由于座板在前推荡架时须承受反向力,因此底轮应做成单向轮(见图中前轮,前轮设有倒齿7;顶片8顶在倒齿上,活动连接顶片的片架为图中顶片后的、设在底座上的一小片架),使底座等能借助轮的滚动前移而不能倒退(图中小片架内的小黑点为顶片轴,底座前后的小黑点分别为前、后底轮的轮轴)。同样,荡架着地的四角也可设相应底轮荡架架底的四角各连有纵向下的,有一定形状的弹片,弹片另端的两侧和中间的底轮经轮轴活动连接,底轮的上面和荡架架底在空载时留有间隙。当荡架空载被推向前时,可借助轮的滚动;当荡架承受人体重量而压动弹片时,轮上面被荡架架底压住(刹住)而原地不动。这样,荡架前移的效果就会更好(该底轮可参看图3中连接弹片的底轮6;两部件在设置底轮时,荡架的增高超过座板,齿套应做长些,以调整位差、保持两部件底部的受力在同一地面上)。
荡杆2可按座板形状分别左右吊挂在座板两侧、如秋千状,同样,荡杆可按其构造分别前后连接座板,也可如图中按座板的四角边吊挂四根,使之平衡挂住座板,并可做成杆、索等状;荡杆下端可如上述连接在座板上,也可如图中(图中座板四角边向下设有片架,荡杆下端活动连接在片架下端,连接处为一小黑点、低于座板板面),这样既能加长荡杆长度,又能起到辅助齿块、齿套的咬合或脱开。
图1是手推荡架到中间位置的图样。图中荡杆2垂直,受荡杆支撑,荡架底部高于轮底(回拉时两部件的底部应相平)。
本托底玩器,也可做成平动的,见图2,图2中本玩器类似于一种活动鞍马。移动体为移动架1,做成了四角下面可着地的活动架体图中左右两着地直杆的上下之偏下部位分别焊接纵向后的架身,架身身后分别下弯成着地底部;图2中托底杆13代替了齿块5、齿套4,由此,跟动体为座板3和托底杆13组成前、后轴(见座板下前、后小黑点)的定位片15(图中标在后定位片上)分左、右做在座板下,前、后轴各经左、右定位片也位于座板下,前轴的两外端分别和托底杆上面的两侧活动连接而组成本部件(托底杆可做成各种形状;前、后轴也分别为前后、左右四滚轮10的轮轴,该轮做在前、后定位片内侧);图2中跟动装置滚轮10代替了荡杆2;由此,本玩器由座板下的四滚轮对应地坐落在可为轮轨的左、右移动架架身而成一整体;成一整体后,移动体和跟动体(两部件)的底部,在受力时应在同一地面上。图中护板14是为使滚轮不脱轨而设,移动架架后的左、右定位片为防止滚轮冲出架身而设。玩动时,动作基于上述。玩动时,人体坐座板,双脚跨两侧,双手抓在移动架的直杆上。当座板位于前方时(图中位置),托底杆13处于正位而使人体、座板处于高位并使移动架空载,体重被托底杆底部伸向后的平行支脚和托底杆上面连向前轴后的一段平行杆托着而稳住(平行支脚也可是座板底部),此时,坐座人双手可攀拎着移动架向前推,人体、跟动体及其底部因承受体重不动,移动体则被平推一幅度;接着坐座人即双脚着地,使人体带动座板后倒(移),后倒时,托底杆底部不动并随座板的后倒斜着变前,当后倒至平行支脚后端和坐着重心成一定斜度时,人体下落,体重经座板下的滚轮转移到(压在)移动架上;在移动架底部承受人体重力、压着地面不动的同时,人的双脚抬离地面,双手转为回拉,随着回拉,人体、跟动体借助滚轮的滚动也跟着平动前移,直至前移到托底杆下的横杆(接线杆11)顶着移动架的直杆的相应部位(在移动架的直杆和托底杆处于纵向同一直线时,可以互相顶着,由此,接线杆11可作它用);在手的接着回拉和冲击力的作用下,前斜的托底杆被顶到正位,人体、座板也随着从底部上托到原高位;至此,玩器的各部件和人体已回复原状,人体和跟动体随移动体的移动后、跟移了一幅度,完成了人体和玩器的一幅度的前移……。如此循环玩动,本玩器就如上述地、不断交替前移和移动向前。
托底杆13在前移时处于空载,由于有一定的斜度,可拖地前移,也可在其平行支脚后端做有上述的底轮6(在平行支脚后端的左、右之间设一横轴,平行支脚向后端折高轮半径,使底轮经横轴活动连接后,和平行支脚的前端相平;移动架的着地四角在加设纵杆后也可如荡架相同地做有四底轮,加设底轮后,托底杆的高度应加长一轮高,以保持两部件底部的受力在同一地面上),由此,在前移时,能借助轮的滚动(图2中未标底轮)。由于双脚等配合托底杆前斜的玩动比较烦锁,由此可在两部件间设限位拉绳;图中移动架架身的焊接处下连左、右相连的横杆,而托底杆下部位的左、右也相连(横杆)接线杆11,两横杆之间连有限位拉绳12;由此,当移动架前移一幅度后,拉绳已拉平,只要双手接着前推移动架,限位拉绳就会自行把托底杆拉到相应斜度;因此,玩动时,只要手的前推、回拉就可。
在零部件的添加、调整下,座板3的前、后也可分别设置前、后托底杆13;由于前、后托底杆有四处着地的依托,可稳住座板上的人体,因此,用以稳住坐着人体的、替代
图1中底座作用的平行支脚等、也因此被替代。在零部件的安排、调整下,托底杆也可做在移动体上,而座板做成四角着地的等的架体。在零部件的安排,调整下,按锻炼、玩动动作的不同,滚轮10也可做在移动体上,轮轨则可做在座板下等。这些,在总体设计不同样式的本托底玩器时,可合理选取。
图1、图2中,手的前推或回拉,也可被脚的前伸或回缩代替在移动体的相应部位设脚蹬、脚套等,使之既可用手,也可用脚,还可手、脚并用地玩动。
本玩器,不仅可做成单人玩的,也可做成双人玩的,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相似结构的图例。图3为一种供双人玩的、踩动的托底式运动玩器;该图以上、下分前、后。该结构是以人体一方的踩动来托起或落下另一方人体的体重的(如翘板状);按玩器样式的不同,可做成前、后翘动的,也可做成左、右翘动的,图中为左、右翘动的图例。
图中移动体由荡架1,踩杆17等组成荡架为一直立杆,上面向左折平连成横向杆,横杆下做左、右轴套,直立杆下端向左相连横着的踩杆,踩杆的左端做有鞋形踏板,并做有鞋套;托底装置做成了底杆16的形状,做在踩杆的左、右端之间,使踏板和荡架成一翘板状态。跟动体为座板3及座板向下做有的前、后脚18,该脚的两支架可为本玩器的右侧着地处。跟动装置仍为荡杆2,荡杆可做成如上所述的那样,和荡架、座板同样可如上相同的相连,但也同样可做如本图;图中荡杆做成一粗杆状,其上端向左折弯成横轴,并通过荡架上面横杆下的、左、右分开的两轴套活动连接;下端也向左折弯成横轴,并通过座板板身的左、右活动连接,使玩器做成了结实的一整体。荡杆的这种样式的相连,有着一定的承受力,既可使座板上的坐着人在玩动或翘动时,不过份左、右摇晃;又可承受座板上的人的体重。玩动时,由右脚套入鞋套的左侧人(玩动人)带动右侧的坐着人(坐着人右手可扶在荡杆上)。当荡杆、座板处于斜向前、玩动人即起步抬起右脚时,由于底杆的作用,踩杆两端被形成翘板状,使坐着的右侧人随着脚的抬起而迅速落下,落下时,因座板下连的前、后脚支脚着地、托住坐着的人体不动,而移动体及其底杆等处于空载,被抬起后又前走的脚步带动着向前移动(由于此时右侧着地处为前、后支脚,荡架等可在脚的拎动前移时,依托在荡杆上前移;随着前移,荡杆也会由斜向前转向斜向后),在走完一步后、在该脚转而踩下踏板的同时,移动体已前移了一幅度;在踩下踏板的同时又翘高了荡架,此时移动体不动,而随同荡架被拉升的荡杆和下连的人体、跟动体包括前、后两支脚被拉升凌空后,即随此时已斜向后的荡杆的荡势、荡向前去,同时,玩动人的左脚开始走动,在向前跟走一步后,凑着此时前、后自由荡动的荡杆,趁荡向前(荡杆斜向前——原位)时,即抬起右脚……;至此,跟动体、人体在随移动体的前移后、又荡着跟移了一幅度,完成了玩器和两人体的一幅度的前移,接下去就是玩动的重新开始。只要玩动人配合玩器边走边荡、前移后跟、本玩器就会不断地连同两人体移动向前。
当荡杆采用线、索做,脚带动移动体前移,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在底杆杆身下的前、后配做相应底轮(图中底杆杆身后端的着地处为一连有弹片的底轮6)。当移动体处于空载,抬起的右脚轻压在踏板上、走时带动移动体前移,就可借助底轮的滚动;在负重时,则可压动弹片,使轮上面和底杆相压而使轮不能滚动,从而使移动体保持原地不动。
本玩器的跟动体等,也可如上相同地做成平动的等。
权利要求1.一种托底式运动玩器,由移动体和跟动体组成,其特征在于荡架为一承受人体重的活动荡架;座板在座板下相连做成一体的、向下的齿套,齿套下的齿块则套入齿套,齿块下还做有和齿块做成一体的底座;荡架的上面分前后和下面座板的前后之上、下间对应地活动连接两荡杆而成一玩动结构,结构中的荡架底部和底座下在受力时、在同一地而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底式运动玩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在荡架和座板之上、下间的前、后两荡杆分别被荡架上面的左右和下面座板的左右之上、下间对应地勾挂两荡杆所替代。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底式运动玩器,其特征在于座板四角边分别向下设置四片架,荡架和座板之上、下间的前、后两荡杆则分别被荡架上面分四角向下勾挂的四荡杆替代,替代后的荡杆下端又对应地分四角和四片架下端相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底式运动玩器,其特征在于前、后底轮位于底座前、后的中间,经轮轴和底座活动连接,前底轮近外径的侧面做有倒齿,倒齿上顶有顶片,顶片后端和做在底座上的小片架活动连接;荡架底部的四角各连有纵向下的、有一定形状的弹片,弹片另端的两侧和中间的底轮经轮轴活动连接,底轮上面和荡架架底在空载时留有间隙;荡架和底座在增设底轮后,齿套略做长,以调整底部位差、保持两部件底部的受力在同一地面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底式运动玩器,其特征在于;经荡架改做移动架的形体后,移动架左、右两着地直杆的上、下之间分别焊接纵向后的架身,架身后面又分别下弯成着地底部后、左右相连;经一托底杆替代齿套、齿块、底座和滚轮替代荡杆及座板上、下的连接变动后,座板下的前、后轴的定位片各分左、右做在座板下,前、后轴各经左、右定位片相连定位在座板下,前轴和后轴在定位片内侧的左、右分四角活动连接四滚轮,前轴外侧的左、右两端又分别和左、右相连的托底杆的上面活动连接,托底杆还向轴后的座板下各延伸有平行杆,其底部的左右也各向后折成平行支脚;左、右移动架架身和左、右滚轮的宽度设成相等后,四滚轮坐落在用作轮轨的移动架架身上,坐落后,移动架底部和托底杆的平行支脚,受力时在同一地面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托底式运动玩器,其特征在于移动架两直杆下部位的左、右相连一横杆,托底杆下部位的左、右也相连一横着的接线杆,两横杆之间连有限位拉绳;座板后的两侧向下依移动架架身做有护板,移动架架身后还做有左、右定位片;平行支脚后端的左、右之间设一横轴,平行支脚向后端折高轮半径,底轮经横轴活动连接;移动架的着地四角加设纵杆,纵杆杆底各连有纵向下的、有一定形状的弹片,弹片另端的两侧和中间的底轮经轮轴活动连接,底轮上面和纵杆杆底在空载时留有间隙;移动架增设底轮后,托底杆做长一轮高,以保持移动架底部和托底杆的平行支脚、受力时在同一地面上。
7.一种供双人玩的、踩动的托底式运动玩器,由移动体和跟动体组成,其特征在于一直立荡架的上面向左折平而连成横向杆,横向杆下做左、右轴套,荡架下端向左相连横着的踩杆,杆两端之间做有底杆而成翘杆状;座板做在底杆的右边,座板向下做有前、后脚,前、后脚的两支脚在翘落时为玩器右侧的着地处;位于座板右侧的荡杆做成一粗杆状,其上端向左折弯成横轴,通过荡架上面横向杆下的、左右分开的两轴套活动连接,下端也向左折弯成横轴,通过座板板身的左、右活动连接而成一玩动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底式运动玩器,其特征在于踩杆左端做有鞋形踏板,鞋形踏板上做有鞋套;踩杆中间的底杆,在杆身的前、后各下连纵向下的、有一定形状的弹片,两弹片另端的两侧和位于中间、大小相宜的底轮经轮轴活动连接,连接后,改变了底杆的前、后两底部,连接后,两底轮上面和杆身下面,在空载时留有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托底式运动玩器,属玩器具类,由移动体和跟动体组成。移动体被做成可承受人体重的、可着地的活动荡架;跟动体包括相应的托底装置由座板和固定在座板下的、向下的齿套,套入齿套的齿块,和齿块下面连成一体的底座等做成。由于用作跟动装置的四荡杆上端分四角勾挂在荡架的上面,下面又分别和座板的四角相连而成荡动的一整体。坐在座板上的玩动人,只要双手抓在荡架架身上,配合玩器推、拉运动,就会和玩器不断向前。
文档编号A63B31/00GK2538384SQ02206138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8日
发明者徐继康 申请人:徐继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