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980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模型飞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线电遥控的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
背景技术
航空模型飞机特别是无线电遥控航空模型飞机是一项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的活动,它越来越受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在现有的无线电遥控航空模型飞机中,为了控制其飞行姿态,一般都装有舵机,舵机上装有减速齿轮。当航空模型飞机在飞行时,通过遥控舵机来操纵其飞行姿态。现有的装有舵机的无线电遥控航空模型飞机存在着模型飞机自身重量重、制作成本高、控制飞行转向时反应迟钝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装有舵机的无线电遥控航空模型飞机所存在的飞机自身重量重、飞机制作成本高、控制飞行转向时反应迟钝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飞机自身重量轻、飞机制作成本低、控制飞行转向时敏捷的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包括机身、螺旋桨、发动机、电子电路、机翼、前起落架、主起落架、机轮、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其要点在于在垂直尾翼上设有涵道桨叶,其中涵道桨叶包括涵道孔、桨叶轮和微型电机,涵道孔开在垂直尾翼上,微型电机装在涵道孔内,桨叶轮装在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当本实用新型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在飞行时,通过遥控变换微型电机的旋转方向,利用桨叶轮不同旋转方向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气流来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本实用新型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与现有的装有舵机的无线电遥控航空模型飞机相比,具有飞机自身重量轻、飞机制作成本低、控制飞行转向时敏捷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适合作为一种无线电遥控航空模型飞机。


图1为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涵道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与附图2,一种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包括机身(1)、螺旋桨(3)、发动机、电子电路、机翼(4)、前起落架(5)、主起落架(7)、机轮(6)、水平尾翼(8)和垂直尾翼(9)。发动机和电子电路装在机身(1)内部,其中发动机装在机身(1)内的头部,螺旋桨(3)装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在螺旋桨(3)的头部设有整流罩(2)。前起落架(5)、主起落架(7)、水平尾翼(8)和垂直尾翼(9)均固定在机身(1)上,机轮(6)设在前起落架(5)和主起落架(7)上。在垂直尾翼(9)上设有涵道桨叶(10),涵道桨叶(10)包括涵道孔(11)、桨叶轮(12)和微型电机(13),其中涵道孔(11)开在垂直尾翼(9)上,微型电机(13)装在涵道孔(11)内,桨叶轮(12)装在微型电机(13)的输出轴上。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它包括机身(1)、螺旋桨(3)、发动机、电子电路、机翼(4)、水平尾翼(8)和垂直尾翼(9),发动机和电子电路装在机身(1)内部,其中发动机装在机身(1)内的头部,螺旋桨(3)装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在螺旋桨(3)的头部设有整流罩(2),水平尾翼(8)和垂直尾翼(9)均固定在机身(1)上,其特征在于在垂直尾翼(9)上设有涵道桨叶(10),涵道桨叶(10)包括涵道孔(11)、桨叶轮(12)和微型电机(13),其中涵道孔(11)开在垂直尾翼(9)上,微型电机(13)装在涵道孔(11)内,桨叶轮(12)装在微型电机(13)的输出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模型飞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线电遥控的航空模型飞机。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装有舵机的无线电遥控航空模型飞机所存在的飞机自身重量重、飞机制作成本高、控制飞行转向时反应迟钝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飞机自身重量轻、飞机制作成本低、控制飞行转向时敏捷的带有涵道桨叶尾翼的模型飞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身、螺旋桨、发动机、电子电路、机翼、起落架、机轮、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其要点在于在垂直尾翼上设有涵道桨叶,其中涵道桨叶包括涵道孔、桨叶轮和微型电机。当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飞机在飞行时,通过遥控变换涵道桨叶上的微型电机的旋转方向,利用桨叶轮不同旋转方向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气流来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文档编号A63H27/24GK2537441SQ0220829
公开日2003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8日
发明者楼英俊 申请人:楼英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