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用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25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盲人用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盲人用中国象棋,尤其是能使盲人准确摸读、准确定位、腾挪自如的中国象棋。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中国象棋是由平面棋盘和统一的圆形棋子组成的。仅方便明眼人辨识及定位行走。
现阶段中国大陆使用的盲文符号在1996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由滕伟民、李伟洪主编的《中国盲文》一书中关于现行盲文方案阿拉伯数字符号已有规范。国家标准GB/T 15720-1995对盲符的点距、点高均有规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中国象棋棋子不能被盲人辨识、棋盘不便盲人定位行棋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盲人用中国象棋,该盲人用中国象棋不仅使盲人易于摸读辨识棋子,而且能够在棋盘上自如行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改变传统的平面棋盘为立体棋盘、棋盘上设置定位穴和导向槽、沿棋盘两头纵线顶端及沿棋盘两侧横线顶端均按各自方位标有现行盲文盲符;以不同的表面几何形状区分象棋的红黑两方、以易于摸读的标识设置棋面盲符。棋盘和棋子标注盲符均符合中国现行盲文规范,盲符制作符合GB/T 15720-1995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易于盲人摸读辨识棋子,便于棋子在棋盘上准确定位、行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棋盘图图2是
图1的盲符图图3是
图1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棋子图图5是图4的立面图
图1中棋盘盘面长500毫米、宽380毫米、纵向居中按45毫米间距设置10个定位穴;横向居中按35毫米间距设置9个定位穴。盘面在行棋线交汇点设置定位穴、行棋线均设置导向槽、禁宫中还设有供士行棋的斜线导向槽。
图1中1为导向槽;2为定位穴。
图2中棋盘两头沿纵线顶端均按各方自右向左1-9线标有盲符1线1点、2线12点、3线14点、4线145点、5线15点、6线124点、7线1245点、8线125点、9线24点。棋盘两侧沿横线顶端均按各方自下向上1-10线标有盲符1线1点、2线12点、3线14点、4线145点、5线15点、6线126点、7线1245点、8线125点、9线24点、10线245点。盲符按GB/T15720-1995制作,点距2.5毫米、点高0.8毫米。
图2中1为盲符;2为扣手;3为合页。
图3中定位穴直径30毫米、深5毫米;导向槽宽2毫米、深3毫米。
图3中1为导向槽;2为定位穴。
图4中棋子标识盲符为车1点、马12点、炮125点、相13点、士123点、将1346点、兵无点。以不同的几何形状区分红黑两方,黑方无边、红方有边。盲符按GB/T15720-1995制作,点距2.5毫米、点高0.8毫米。
图5按棋盘中定位穴的尺寸设定棋子直径28毫米、棋子高10毫米。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辨识红黑两方,辨识车、马、炮、相、士、将、兵盲符;再摸读棋盘横向及纵向盲符。按中国象棋规则排兵布阵,对弈过程中按导向槽行走、以定位穴定位,随时可以摸读辨识双方阵势,且不会因摸读触碰使棋子移位。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定位穴和导向槽的盲人用中国象棋,其特征是改变传统的平面棋盘为立体棋盘、棋盘上设置定位穴和导向槽、沿棋盘两头纵线顶端及沿棋盘两侧横线顶端均按各自方位标有现行盲文盲符;以不同的表面几何形状区分象棋的红黑两方、以易于摸读的标识设置棋面盲符。
专利摘要一种盲人用中国象棋,能使盲人准确摸读、准确定位、腾挪自如的中国象棋。改变传统的平面棋盘为立体棋盘、棋盘上设置定位穴和导向槽、沿棋盘两头纵线顶端及沿棋盘两侧横线顶端均按各自方位标有现行盲文盲符;以不同的表面几何形状区分象棋的红黑两方、以易不摸读的标识设置棋面盲符。
文档编号A63F3/02GK2750837SQ0327008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7日
发明者吴同辉 申请人:吴同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