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竞赛游戏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9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趣味数学竞赛游戏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学生既能娱乐,又能在娱乐中进行数学和珠算学习的趣味智力型玩具。它融学习、娱乐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目前,市售的开发智力型玩具,玩乐与学习缺乏融洽,显得单调。趣味性、竞争性较差。硬纸彩色识字、认数卡片之类,使用呆板,学习效果不佳,且用品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小学生喜欢投掷的特点与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呆板的数学和珠算学习变为有趣的游戏。以利于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数学和珠算的兴趣与效果,丰富课余生活。
本实用新型由6颗空心塑料14面体分2组构成。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组描述。
参照图1、图2。第1组玩具的第1颗塑料14面体,用黑颜色在每个面上分别标上从1至14的数。
参照图3、图4。第1组玩具的第2颗塑料14面体,用红颜色在每个面上分别标上从15至28的数。
参照图5、图6。第1组玩具的第3颗塑料14面体的每个面上对应标上加号和减号,共7个“+”号,7个“-”号。
参照图1、图2。第2组玩具的其中1颗共用第1组的第1颗,另增3颗。所增的3颗与第1组的第1颗相同。在每颗的14个面上用各不相同的颜色分别标上从1至14的数。
第1组玩具的游戏法由2至4人参加。首先由参与者共同协定一个累计数目,然后轮流将3颗14面体一齐抛上桌面,以最上面的数、符号为准。是“+”号就两数相加,是“-”号就大数减去小数,其结果用心算算出。例如14面体最上面的数、符号分别为24、12、“+”号,就用心算算出24+12=36;假如数、符号分别为6、18、“-”号,即是18-6=12。计算正确就由对方将此次结果累入算盘,本人监督。假如算错,则此次结果作废并停抛一次、反复游戏,谁先达到协定的累计数目者为胜。
第2组玩具的3种游戏法1.由2至4人参加。首先由参与者共同协定一个运算后的结果,并规定累计胜负的次数。然后依次由1人将4颗14面体一齐抛上桌面,以最上面的数为准。再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4个数与“+、-、×、÷”四种运算符号任意组合运算,但其运算后的结果须与预先共同协定的结果相符。例如首先协定运算后的结果为“6”,14面体抛出后最上面的数分别为7、11、14、3,那么就可以组成一道11-3-14÷7=6的运算题。谁能最快组成正确算题就允许在算盘上累计一次。由对方累计,本人监督。谁能先达到协定的累计次数即为最后胜者。
2.先由参与者共同协定一个运算后的结果,再依次由每个参与者将4颗14面体抛上桌面,接着,每个参与者都可用多种方法将4颗14面体最上面的数,任意与“+、-、×、÷”四种运算符号组成算式,但其结果都必须与先协定的结果相符,并把算式写在纸上。当某一参与者认为自己所编排的能成立的算式种类最多时,即可要求所有参与者停止组式,并把自己所组的管式置于桌上,其他参与者也一同将各自的算式摆在桌面上,以谁组成的正确算式最多为胜。例如“协定结果为60,4颗14面体最上面的数为10、4、2、3,即可组成算式1、10×3×4÷2=60;2、(4-2)×10×3=60。又例如协定结果为24,4颗14面体最上面的数为12、8、4、2,即可组成算式1、12×(8-4-2)=24;2、(12-4)+8×2=24;3、(8-4)÷2×12=24;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锻炼。
3.为进行珠算练习,可先共同协定一个最终累计数目,然后每人依次将4颗14面体抛上桌面,把最上面的数全部由对方累入算盘,(4人玩时交叉累计),本人监督。其中1人达到协定的累计数目后,就用最高累计数减去最低累计数,确定谁赢了多少数目。(此游戏带有机遇性,能增添珠算学习时的趣味性。)为使娱乐多样化,玩得更痛快,还可配制两个小松紧袋,用一根绳子连接两袋口。娱乐时,临时放2颗14面体到口袋里,用一手捏住绳子的中段,抖动绳子使口袋一个向上,另一个朝下相对地摆动,做甩流星游戏。
权利要求
1.一种趣味数学竞赛游戏玩具,由6颗空心塑料14面体分2组构成,其特征在于每颗空心塑料14面体都是由6个正方形面、8个6边形面(3条长边3条短边交叉排列)组成,在每个面上都分别标有1至28中的任意不重复数或“+”、“-”号。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趣味数学竞赛游戏玩具,其特征是第1组中的2颗分别在各个面上标有从1至28的数,另1颗在每个面上对应标有7个“+”号,7个“-”号。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趣味数学竞赛游戏玩具,其特征是第2组每颗的14个面上都分别标有从1至14的数,且每颗数的颜色各不同。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数学、开发智力的趣味数学竞赛游戏玩具。适合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使用。它是由6颗形状大小相同的空心塑料14面体分2组构成,各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学符号“+”号、“-”号与1至28的数。它不限场地,只需2人以上的学生采取投掷、心算、组式、统计的综合方法就能使用。它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文档编号A63F9/00GK87202893SQ87202893
公开日1988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6日
发明者李志扬 申请人:毛赛芳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