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207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型的提手,特别是携带箱、包、袋及桶等物品时使用的工具,称为提钩,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背景技术
在用手携带物品时,通常与手相接触的拎带或把手由于不够粗,使手很不舒服,如果物品重些,手会被勒得很痛!增加独立的提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思路,但现有的技术方案中,还没有彻底解决以下所有问题的a)产品的便利性,提手在与物品安装与脱开时要简单、方便、快捷。
b)产品的通用性,无论携带任何箱、包、袋及桶等物品,提手都可以发挥作用。
c)产品的灵活性,可以不受物品数量的限制,只要使用者的力量允许,可以一次携带需要的全部物品。
d)产品的安全性,携带物品时,由于提手的存在不能降低安全性,而要相反。例如当临时放下物品时,提手不会从物品上退下来而遗漏物品。
e)产品的多功能,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需手提时,或在不携带物品时,提手还有其他功能而不被闲置。
f)产品的宣传作用,提手上应能印制有关信息,例如配合以有关环保宣传活动的标语,增加提手的附加功能。
g)产品携带的便利性,提手自身要方便携带,不至于使用者要用提手的时候,提手并不在身边。
h)产品的简洁性,多功能的产品往往是不同功能性结构的叠加,造成产品结构复杂而难以发挥所有的作用。提手设计应设法采用通用型的结构,并保持多种功能,产品要简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上考虑,综合以往提手产品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提手,称为提钩。由把手(1)、链条(2)及钩装置(3)组成,其特征在于把手(1)内部为空腔,把手(1)具有一定的厚度或强度,链条(2)从把手(1)内部纵向穿过把手(1),链条(2)每一端分别具有钩装置(3)。
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是一个组合产品,利用把手(1)、链条(2)及钩装置(3)的不同性能,即利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把手(1),便于手掌携带的特性,又利用链条(2)与钩装置(3)结合后,连接物品的灵活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新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用很简单的设计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的一个很实际的需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实例之结构原理图。
图2、图3、图4详细示出了典型的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把手(1)的外形为圆筒型(见图1),长度较成人的手掌掌宽略长,内筒直径要足够链条(2)自由穿过,链条(2)两端均有钩装置(3)。
携带物品时,用链条(2)分别绕过物品的拎带或把手,用钩装置(3)勾在链条(2)适当的链环上,提携把手(1)即可。
对于轻小的物品,也可以直接用钩装置(3)勾在物品的拎带或把手上。
手垫(4)可以缓解把手(1)对手的压力。可以在把手(1)或手垫(4)上印刷信息。
将提钩竖起使用,本实用新型即成为万向挂钩。如提携物品上公共汽车后,用提钩一端挂住物品,另一端挂于扶手上,不必一直提携了。
钩装置(3)使用弹簧钩(5)(见图2),可以使提钩连接物品稳固,不易脱落。并可以作为钥匙链随身携带。
钩装置(3)使用锁(6)(见图3),可以使提钩成为安全链,运输过程中可以将所携带物品全部锁在一起,不提携时可与固定物锁在一起。
钩装置(3)使用环形体(7)(见图4),可以使提钩简洁,用于特殊场合需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独到,提钩不仅使携带各种物品方便有效,同时提钩还可以作为万向挂钩,用于办公、家居、展示等场所使用,本实用新型是一物多用的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提手,称为提钩,由把手(1)、链条(2)及钩装置(3)组成,其特征在于把手(1)内部为空腔,把手(1)具有一定的厚度或强度,链条(2)从把手(1)内部纵向穿过把手(1),链条(2)每一端分别具有钩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提钩,其特征在于钩装置(3)包括弹簧钩(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提钩,其特征在于钩装置(3)包括锁(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提钩,其特征在于钩装置(3)包括环形体(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之提钩,其特征在于把手(1)的外表面附着手垫(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型的提手,特别是携带箱、包、袋及桶等物品时使用的工具,称为提钩,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本实用新型由把手、链条及钩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把手内部为空腔,把手具有一定的厚度或强度,链条从把手内部纵向穿过把手,链条每一端分别具有钩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独到,提钩不仅使携带各种物品方便有效,同时提钩还可以作为挂钩使用,本实用新型是一物多用的产品。
文档编号A45F5/00GK2696391SQ20042000718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2日
发明者崔国庆 申请人:崔国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