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统龙龙体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719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传统龙龙体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械结构。主要用于制作传说中的龙的龙体模型,也可以用于制作其它蛇、鱼类等动物模型。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舞龙活动中和其它娱乐场所使用的龙体模型,一般都是由民间艺人靠手工按传统方法制作。其主要结构是由龙头、龙衣、龙鳞、骨、箍、尾、龙脚等组成。靠这种结构制作出的龙体模型,工序多、费材料、时间长,其外表、体型粗放,质量不能保证,不能形成批量生产。当然也有的对龙体进行部分结构的改进,但制作出的产品仍不够理想。
三、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传统结构制作的龙体模型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新的结构来取代传统的结构,做到用机制的手段,加工出其所需的主要零部件,、组装出高质量的系列龙体模型,来满足人们文艺活动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A、龙头部分由外形框内固定连接一个颌骨架,颌骨架内通过螺钉上下各连接一排龙牙,在龙牙中间,颌骨架后端,通过销钉连接龙舌,在外形框的上部装配两只龙眼,框的两侧各装配一只龙耳。B、龙身部分的脊梁由脊鳍、脊椎通过螺栓活动连接而成。C、龙尾部分由锥筒和尾鳍,通过铆钉连接而成。
按此结构制作的龙体模型,外观精致,工序少,材料无浪费现象,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质量可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龙舌图。
图3、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龙牙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5、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颌骨架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龙眼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龙耳图。
图9、10,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外形框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脊鳍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脊椎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龙尾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由龙舌1、龙牙2、颌骨架3、龙眼4、龙耳5、外形框6、脊鳍7、脊椎8、螺栓9、龙尾10、龙脚11、龙鳞12等组成。
参照图1,龙头部分是由龙舌1(见图2)、龙牙2(见图3)、颌骨架3(见图5)、龙眼4(见图7,含连接柱4-A、螺母4-B、灯泡4-C、罩4-D)、龙耳5(见图8,含外耳5-A、内耳5-B)、外形框6(见图9)组成。其结构外形框6内固定连接颌骨架3,颌骨架内通过螺钉上下各连接一排龙牙2,在龙牙中间、颌骨架后端,通过销钉连接龙舌1,在外形框6的上部装配两只龙眼4,框的两侧各装配一只龙耳5。
参照图1,龙身部分由龙鳍7(见图11)、龙椎8(见图12)、螺栓9、龙鳞12、龙脚11等组成。其脊梁由脊鳍7、脊椎8通过螺栓9活动连接而成。
参照图1、13,龙尾10由锥筒10-A、尾鳍10-B通过铆钉连接而成。
参照图1,龙头、龙身及龙尾,三部分分别用单个零部件装配完毕后,再通过铆钉、销等将它们进行活动连接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零件除一些螺钉、铆钉、销连接柱等少数零件外,绝大数零件均由金属板材压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工艺可行,制作出的产品完全满足技术要求,质量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传统龙龙体模型结构,含有龙鳞(12)、龙脚(11),其特征在于A、龙头部分,由外形框(6)内固定连接颌骨架(3),颌骨架内通过螺钉上下各连接一排龙牙(2),在龙牙中间、颌骨架后端,通过销钉连接龙舌(1),在外形框(6)的上部装配两只龙眼(4),框的两侧各装配一只龙耳(5)。B、龙身部分的脊梁,由脊鳍(7)、脊椎(8)通过螺栓(9)活动连接而成。C、龙尾(10),由锥筒10-A、尾鳍10-B通过铆钉连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结构,主要用于制作传说中的龙的龙体模型,也可以用于制作其它蛇、鱼类等动物模型。其主要技术方案是“龙头、龙身及龙尾,三部分分别用单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再将这三部分通过铆钉、销等进行活动连接为一个整体。组成模型的大多数零件均为金属板材压制所得”。本实用新型完全达到设计目的,所制龙体模型外观精致,质量保障,成本低,可进行批量生产。完全克服了传统制造龙体模型的效率低、费材料、外观粗放的弱点。
文档编号A63J99/00GK2686679SQ20042003353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9日
发明者李运德 申请人:李运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