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身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4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身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变化多种运动方式的塑身健身器。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健身器材种类很多,大致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如体积小的哑铃、拉力器、臂力器、跳绳等,使用起来相当方便,而且比较不占用收纳空间。第二类如仰卧器、健身车、跑步机、划船器等,它们占用一定的空间,且价格通常较为昂贵。第三类如综合健身器、多功能举重机等,这类器材大多装有计算机,功能较多,所以售价最高,也需要占用最多的空间。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是大多数人所希望购买的健身器材,因为这些器材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又很容易折迭和收藏,所以最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第一、二类的健身器材也有美中不足的使用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结构简单,所以功效上也往往只有单一功能,而无法满足使用者进行多种运动的使用需求。例如当使用一哑铃来锻炼臂力时,该哑铃就不能再提供锻炼拉力的使用效果,当然也不能再提供出锻炼仰卧起坐的使用功效。所以,虽然第一、二类的健身器材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在实际使用上,如果使用者要求进行其它更多种类的健身运动时,则必须要购买其它更多符合需求的健身器材。
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变化出多种运动方式、体积小、使用方便的塑身健身器。
本实用新型塑身健身器至少包括一弹性带及二脚踏组件。
该弹性带包括一第一末端、一与该第一末端相反的第二末端,及一形成于第一、二末端之间的弹性段。
各脚踏组件均包括一滑设于弹性带的脚踏结合块,及一与脚踏结合块配合界定的套环。
进行健身时,使用者能采用以下几种姿势以及运动方式1.使用者能采用站立姿势,先将双脚掌套入脚踏组件的套环中,再利用双手由下往上拉伸弹性带的弹性段,从而达到锻炼双臂与腰力的健身效果。
2.如前述第1项运动方式所述,使用者也能够采用坐姿,一样可以达到锻炼双臂和腰力的健身效果。
3.使用者可双脚采用跪姿,上半身向前方倾斜并用双手掌撑于地上,该弹性带的弹性段是被双手掌压制于地,双脚掌套入脚踏组件的套环中,轮流使用双脚向后踩蹬拉伸弹性带后,能形成抬腿运动,达到锻炼双脚和臀部的健身效果。
4.使用者能仰躺在地上,双手拉住弹性带的弹性段,双脚掌套入脚踏组件的套环中,协调使用双脚、腹部,以及双手拉伸的方式,从而能产生仰卧起坐的健身效果。
5.使用者能进一步地用一第一连接带,将该第一连接带穿绕过弹性带且结合在一门框与一门板之间,借此能形成一拉力器,使用者能拉伸弹性带,以产生锻炼臂力的健身效果。
6.如第5项运动方式所述,使用者也能够进一步地再用一第二连接带,先将该第二连接带穿绕过脚踏组件的套环后,再将第二连接带所形成的一延伸套环套设在使用者的腰部,借此使用者能拉伸弹性带,以达到锻炼腰力的健身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塑身健身器的一优选实施例;图2是一组合示意图,说明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一弹性带及二脚踏组件的组合情形;图3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弹性带的两末端中各套设有一抵制块;图4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一施力杆与弹性带和脚踏组件的组合状态;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施力杆的分解情形和结合关系;图6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施力杆与弹性带的结合状态;图7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一连接组件结构是形成于施力杆;图8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中的一连接孔与一连接凸块能使得施力杆达到一组合状态;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施力杆也能采用螺锁方式与结构来达到组合状态;
图10是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运动方式;
图11是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运动方式;
图12是一类似于
图11的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运动方式;
图13是一类似于
图11的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运动方式;
图14是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运动方式;
图15是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运动方式;
图16是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运动方式;
图17是一组合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结合一门板与一门框的组合状态;
图18是接续
图17的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运动方式;
图19是接续
图17的一组合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结合施力杆的组合状态;图20是接续
图19的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运动方式;
图21是接续图20的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第九种运动方式的变化;图22是接续图20的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第九种运动方式的另一变化方式;图23是一组合示意图,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二握持件与弹性带的组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表示。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塑身健身器的一优选实施例包括一弹性带10、二脚踏组件20、一施力杆30、一第一连接带40、一第二连接带50,以及二握持组件60。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弹性带10包括一第一末端11、一与该第一末端11相反的第二末端12、一形成于第一、二末端11、12之间的弹性段13、二分别套设于第一、二末端11、12的抵制块14,及一套设于弹性段13的软垫件15。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带10是一内呈中空的弹性管,所述抵制块14分别套设于弹性带10中并位于第一、二末端11、12上,软垫件15是可脱离地包覆于弹性段13的一软管。
各脚踏组件20均包括一滑设于弹性带10的脚踏结合块21,及一与该脚踏结合块21配合界定的套环22。
如图2和图4所示,各脚踏组件20的脚踏结合块21具有一第一连接通孔211,弹性带10的弹性段13穿伸过该第一连接通孔211,弹性带10的第一、二末端11、12的剖切面大于第一连接通孔211,所以各脚踏组件20能滑移在弹性段13上,且在滑移至末端处时可顶抵第一、二末端11、12而不会滑移出来。
套环22借助一结合于脚踏结合块21的连接带221与脚踏结合块22围绕形成,连接带221的两端分别穿接于连接通孔211的两侧边。

图1和图4所示,该施力杆30可组结于弹性带10,以辅助施力并能增加更多的运动方式,施力杆30包括相互组结的一第一施力段31和一第二施力段32、一延伸段33,及至少一连接组件34。
如图5和图6所示,该第一、第二施力段31、32的相反两末端各具有一结合孔301,该结合孔301的孔径小于弹性带10的第一、二末端11、12,结合孔301的侧边形成有一开口302,该开口302略小于弹性带10的弹性段13。
当施力杆30要与弹性带10组合时,首先是要将弹性段13对准开口302,再借助手压方式将弹性段13由开口302处迫入结合孔301中,借此以达到弹性带10和施力杆30的组合状态。
延伸段33在使用时是组结于第一施力段31与第二施力段32之间,当施力杆30的长度不足使用时,组装延伸段33能增加施力杆30的使用长度以符合使用需求,所以当长度足够使用时,也不需要再组装延伸段33。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该连接组件34具有一连接孔341,以及一与该连接孔341相配合连接的连接凸块342。
连接孔341形成于第一施力段31并相邻第二施力段32,连接凸块342形成于第二施力段32弃相邻第一施力段31,连接凸块342的周围形成有一连续的透空部343,连接凸块342可相对于该透空部343作向下按压与向上顶抵的操作,延伸段33的相反两端各具有第一、第二施力段31、32相邻的一连接孔341、一连接凸块342,及一形成于连接凸块342周围的透空部343。
当施力杆30的第一施力段31与第二施力段32进行组合时,使用者可将两者彼此套接,并借助连接孔341与连接凸块342的组结来达到组合状态。而当使用者需拆卸施力杆30时,可先借助按压连接凸块342的方式来脱离连接孔341,再将第一、第二施力段31、32沿相反方向分离出来。
如图9所示,该连接组件34也可以采用螺锁方式和结构,同样可以达到组合与分离第一、第二施力段31、32的使用状态。

图1所示,以下列出1~10项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组成构件在健身时的使用情形,以及使用者所采用的几种姿势和运动方式。除了下述的10项使用说明提供参考外,使用者也能够再发展出其它的运用方式来配合使用者不同的健身需求。
1.如
图10所示的第一种运动方式,其是本实用新型中最简易的运用方式,使用者采用站立姿势,双脚踩踏住弹性带10的弹性段13,右手沿着右大腿侧握持住脚踏组件20做支撑,并向左侧偏摆来进行体侧伸展。
2.如
图11所示的第二种运动方式,使用者可先将施力杆30和弹性带10进行组装,并采用站立姿势,将双脚掌套入脚踏组件20的套环22中,再利用双手由下往上拉伸施力杆30的方式,来达到锻炼双臂和腰力的健身功效。此外在实际运用时,使用者也可以不组装施力杆30,直接拉伸弹性带10的两端以达到相同功效,而当组装了施力杆30时,则是可以提供更流畅的施力功效。
3.如
图12所示的第三种运动方式,其类似于上述第2项的运动方式,健身时,使用者也能够采用一脚在前弯伸,一脚在后直伸的弓箭步姿势,其中在前弯伸的一脚踩踏住弹性带10,并利用双手由下往上拉伸施力杆30。
4.如
图13所示的第四种运动方式,其类似于上述第2项的运动方式,使用者也能够采用坐姿,并且使用二弹性带10,施力杆30的两端分别组结于二弹性带10,各弹性带10还组结了一脚踏组件20。健身时脚踏组件20顶抵弹性带10的第一末端11,施力杆30向上拉伸顶抵弹性带10的第二末端12。
5.如
图14所示的第五种运动方式,健身时,本实用新型能进行抬腿运动,以达到锻炼双脚私臀部的健身效果。使用方法是双脚采用跪姿,上半身向前方倾斜并用双手掌撑在地上,此时双手按压住二弹性带10的一端在地上,或者组装施力杆30来辅助按压二弹性带10的一端,各弹性带均组结了一脚踏组件20,使用者的双脚掌套入套环22,并轮流使用双脚向后踩蹬拉伸弹性带10来进行健身。此外,在
图14中也可以只使用一长度够长的弹性带10穿绕组结施力杆30,并将脚踏组件20组结弹性带10并顶抵第一、二末端11、12。
6.如
图15所示的第六种运动方式,健身时,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仰卧起坐运动,以达到锻炼腹部的健身效果。使用方法是仰躺在地上,背部靠抵软垫件15,双手置于胸前并可直接拉住弹性带10,或者组装上施力杆30来辅助拉住弹性带10,双脚掌套入脚踏组件20的套环22中,协调使用双脚、腹部,以及双手拉伸的方式来达到仰卧起坐的运动效果。
7.如
图16所示的第七种运动方式,健身时采用二弹性带10、二脚踏组件20,及一施力杆30,使用者俯躺在地上,将双脚掌套入脚踏组件20的套环22中,并组装上施力杆30,利用施力杆30和脚踏组件20将二弹性带10向头顶前方和脚底后方进行拉撑,以达到伸展四肢和脊椎的健身效果。
8.如
图17和
图18所示的第八种运动方式,本实用新型还能进一步地用第一连接带40牡第二连接带50变化出更多样的运动方式。当第一连接带40穿绕过弹性带10并组结在一门框71与一门板72之间时(如
图17所示),可以形成一拉力器,让使用者能借助拉伸弹性带10来达到锻炼臂力的健身效果。而当第二连接带50穿绕过脚踏组件20的套环22后(如
图18所示),则能进一步地形成一可延伸套设于使用者腰部的套环51,借此使用者能运用腰、脚拉伸弹性带10来达到锻炼腰力脚力的健身效果。
9.如
图19、20、21、22所示的第九种运动方式,其类似于上述第8项的运动方式,运用时弹性带10组装上施力杆30以取代第二连接带50(如
图19所示)。使用者能背向门板72,并借助施力杆30作向前拉伸的健身运动(如图20所示),以及向下拉伸的健身运动(如图21所示),或者面对门板72进行向后拉伸的健身运动(如图22所示),借助上述各种不同方向的拉伸运动,可以针对手臂上的不同肌肉部位来达到健身效果。
10.如图23所示,当使用者欲将弹性带10作拉伸时,除了能以徒手方式直接拉伸弹性带10外,从上述说明中也可以发现,利用施力杆30进行辅助拉伸也是方式之一。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还能够借助握持组件60进行拉伸动作,以变化出其它运动方式并且产生更顺手的使用效果。
其中,各握持组件60的结构均包括一滑设于弹性带10的握持结合块61,以及一连接该握持结合块61的握柄62。
握持结合块61具有一第二连接通孔611,弹性带10的弹性段13穿伸过该第二连接通孔611,弹性段13的第一、二末端11、12的剖切面大于第二连接通孔611,所以各握持组件60能滑移在弹性段13上,并在滑移至末端处时可顶抵第一、二末端11、12而不会滑移出来。
进行健身时,由于握持组件60的握柄62呈固定型态,所以比脚踏组件20的套环22处更容易让手掌握持(原先套环22呈柔软状),也更适合手臂施力和伸展,从而达到更流畅的健身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塑身健身器中,由于弹性带10能弯曲收合,脚踏组件20的结构轻巧,施力杆30能分解组装,所以整体组成构件在收纳、携带,及组装上都相当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变化出各种运动方式,所以在使用上可以满足使用者对健身方面的不同需求,确实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塑身健身器,包括至少一弹性带和二脚踏组件,所述弹性带包括一第一末端、一与第一末端相反的第二末端,以及一形成于第一、二末端之间的弹性段,其特征在于各脚踏组件均包括一滑设于弹性带的脚踏结合块,及一与所述脚踏结合块配合界定的套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还包括一套设于弹性段的软垫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件是包覆于弹性段的一软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脚踏组件的脚踏结合块均具有一第一连接通孔,弹性带的弹性段穿伸过第一连接通孔,弹性带的第一、二末端均具有一剖切面,其大于第一连接通孔的抵制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脚踏组件的套环借助一结合于脚踏结合块的连接带与脚踏结合块围绕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施力杆,所述施力杆的相反两末端各具有一结合孔,结合孔的孔径小于弹性带的第一、二末端,结合孔的侧边包括一开口,所述开口略小于弹性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包括相互组结的一第一施力段和一第二施力段,所述结合孔形成于第一、第二施力段的相反末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还包括一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一形成于第一施力段并相邻于第二施力段的连接孔,以及一形成于第二施力段并与连接孔相配合连接的连接凸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还包括一组结于第一施力段与第二施力段之间的延伸段。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穿绕过弹性带并组结在一门框与一门板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穿绕过脚踏组件的套环后形成一延伸套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握持组件,各握持组件均包括一滑设于弹性带的握持结合块,以及一连接于握持结合块的握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塑身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握持组件的握持结合块均具有一第二连接通孔,弹性带的弹性段穿伸过第二连接通孔,弹性带的第一、二末端均具有一剖切面,其大于第二连接通孔的抵制块。
专利摘要一种塑身健身器,包括至少一弹性带和二脚踏组件。弹性带包括一第一末端、一与第一末端相反的第二末端,以及一形成于第一、二末端之间的弹性段。各脚踏组件均包括一滑设于弹性带的脚踏结合块,以及一与脚踏结合块配合界定的套环。使用者在进行健身时,能将双脚掌套入脚踏组件中,或者直接按压住弹性段,再以站姿、坐姿、跪姿、仰躺等姿势,用手脚来进行弹性带的拉伸,以变化出各种运动方式和健身型态。
文档编号A63B21/02GK2766898SQ20042011667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刘武松 申请人:鼎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