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击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57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击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高尔夫球用的轻击棒,进一步详细地讲,是关于在向后收棒时容易直拉球杆头的轻击棒。
背景技术
最近的轻击棒,有使球杆头的重心深度尽量变深的倾向,即,使球杆头的重心尽量位于后方,加大击球面(前面)与重心的距离的倾向(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7-31698号公报)。这种加深了球杆头的重心深度的轻击棒,由于击球面与重心之间的距离加大,有着扩大球棒击球面面积的优点。
在高尔夫球向穴击球时,在向后收棒时最好是将轻击棒球杆头向后方笔直地拉。但是,前述将重心深度做深的轻击棒,借助重心位置设定来谋求扩大球棒击球面面积,对于重心位置与向后收棒的关系没加以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借助中心位置的设定而在向后收棒时容易直拉球杆头的高尔夫球用轻击棒。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而进行了的各种研究,其结果,发现在使球杆头的重心位置设定得比杆的中心轴线靠前方(击球面一侧方向)的情况下,在向后收棒时会产生球杆头欲向后(后侧方向)移动的作用。这种作用可很容易将轻击棒球杆头向后方直拉。
本发明即是基于上述见知而完成的,提供下述(1)~(3)的轻击棒。
(1)在具有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的杆的轻击棒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同时在与球杆头的击球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杆的中心轴线和重心之间的距离为5~30mm,在与击球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杆的中心轴线和击球面间的距离是3~40mm。
(2)在具有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的杆的轻击棒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至少具有存在于击球面侧的前侧构件和存在于后侧的后侧构件,前述后侧构件由比前述前侧构件的比重小的材料形成,同时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
(3)在包括具有杆的安装孔的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的杆安装孔中的杆的轻击棒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的击球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和前述球杆头的击球面与杆的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0.3~1/0.7,同时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
在本发明中,所谓杆的中心轴线,在杆笔直的情况下是指整个杆的中心轴线,在杆的前端部弯曲的情况下,是指除了其弯曲的前端部之外的基端侧部分的中心轴线。
本发明的轻击棒,由于将球杆头的重心位置设置在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所以在向后收棒时很容易将球杆头向后方直拉,可很好地进行向穴击球。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轻击棒之一例的局部省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轻击棒的球杆头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该球杆头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该球杆头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前述轻击棒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轻击棒之一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轻击棒之一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轻击棒之一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轻击棒之一例的局部省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轻击棒的球杆头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该球杆头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该球杆头的后视图。在图中,10是具有杆安装孔12的球杆头,14是表示安装于球杆头10的安装孔12中的杆。
球杆头10具有前侧构件16和后侧构件18接合的构造,其中,前侧构件16存在于击球面侧,为立方体状,后侧构件18存在于背面侧,为半圆盘状。在后侧构件18的球棒突出部分近旁与后跟近旁之间设置着从冠顶至底面近旁的凹部20,在该凹部20的底面上形成与击球面22成直角的直线沟24。
在球杆头10中,后侧构件18由比前侧构件16比重小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前侧构件16由铜合金、钨合金等的比重大的材料形成,后侧构件18由纤维强化树脂、铝合金、钛合金等的比重小的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例的轻击棒中,距离a和距离b之比a∶b设定为1∶0.3~1∶0.7(参照图2),其中,距离a为球杆头10的击球面22与后表面26之间的距离,距离b为击球面22与杆安装孔12的中心轴线13之间的距离。在b比0.3a小的情况下以及比0.7a大的情况下,在使底面与地面平行进行瞄准击球时,杆14过于倾斜,往往难以进行向穴击球。本发明中,所谓后表面的位置是指后表面的最后端。
在本实施例的轻击棒中,重心G位于杆14的中心轴线15的前方(击球面侧方向)(参照图3)。在这种情况下,如下述表1所示,在与球杆头10的击球面22成直角的方向上,杆14的中心轴线15和重心G之间的距离m为5~30mm,更好一点是10~25mm。在距离m比5mm小的情况下,该距离m变得过短,有着在向后收棒时不能容易地直拉球杆头的问题。在距离m大于30mm的情况下,球杆头10的形状产生不协调感,同时由于击球面22过于向杆14的前方伸出,有着难以击球的问题。表1表示的是,在图1~图4所示的轻击棒中,制作出设定了各种距离m的轻击棒,由打高尔夫球的人进行感官评价。这种情况下,上述距离m由杆安装孔位置的变更以及杆前端部的弯曲进行调节。
表1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轻击棒中,如下述表2所示,在与球杆头10的击球面22成直角的方向上,杆14的中心轴线15和击球面22之间的距离n为3~40mm,更好一点为10~30mm。在距离n小于3mm的情况下,该距离n变得过短,在向后收棒时往往难以很容易地直拉球杆头。在距离n比40mm大的情况下,球杆头10的形状产生不协调感,同时由于击球面22过于向杆14的前方突出而往往难以击球。表2表示的是,在图1~图4所示的轻击棒中,制作出设定了各种距离n的轻击棒,由打高尔夫球的人进行感官评价。这种情况下,上述距离n可以由杆安装孔位置的变更以及杆前端部的弯曲进行调节。
表2

本实施例的轻击棒,由于球杆头10的重心G位于杆14的中心轴线的前方,如图5中示意表示的那样,在向后收棒时欲使球杆头10的重心G移到最下点的力F产生作用,由该力F产生使球杆头10向后方移动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轻击棒可以很容易向后直拉球杆头10。
制出图1~图4所示的轻击棒。这种情况下,球杆头10的前侧构件16由比重8.8的铜合金制作,后侧构件18由比重为1.6的碳纤维强化树脂制作。球杆头10的重量为379g,前述距离a与距离b之比a/b为1/0.4,杆14的中心轴线15与重心G之间的距离m为14.9mm,杆14的中心轴线15与击球面22间的距离n为30mm,球杆头的前后长度d为100mm,击球面的厚度e为18mm。这种轻击棒在向后收棒时可以很容易地直拉球杆头。
本发明的轻击棒不限于前述实施例的构成,也可以采取下述的构成。
(1)如图6所示,在杆12的前端部设置与击球面22成直角的部分30,由该部分30在向后收棒时更容易地向后方直拉球杆头10。
(2)如图7所示,在后侧构件18上设置与击球面22成直角的一对翼片32、32,由这些翼片32、32在向后收棒时可以更容易向后直拉球杆头10。
(3)如图8所示,加粗杆14抑制杆14的转矩并改善摆动时的球杆头的方向性,这样,在向后收棒时可以更容易地向后方直拉球杆头10。这种情况下,杆前端部的直径为15~25mm左右较合适。
(4)在前述实施例中,仅是由前侧构件16与后侧构件18构成球杆头10,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构件。
(5)在前述实施例中,以比重不同的多个构件构成球杆头,而且,前述距离之比a/b设定为1/0.3~1/0.7,但在以比重不同的多个构件构成球杆头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必将前述距离之比a/b设定为1/0.3~1/0.7,在前述距离之比a/b设定为1/0.3~1/0.7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必由比重不同的多个构件构成前述球杆头。另外,若前述距离m是5~30mm、距离n如是3~40mm,则也可以不必考虑上述的球杆头的复合构成和距离之比a/b。
权利要求
1.一种轻击棒,具有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上的杆,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并且在与球杆头的击球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杆的中心轴线和重心之间的距离为5~30mm,在与击球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杆的中心轴线和击球面间的距离是3~40mm。
2.一种轻击棒,具有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上的杆,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至少具有存在于击球面侧的前侧构件和存在于后侧的后侧构件,前述后侧构件由比前述前侧构件的比重小的材料形成,并且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
3.一种轻击棒,包括具有杆安装孔的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的杆安装孔中的杆,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的击球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和前述球杆头的击球面与杆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0.3~1/0.7,同时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
4.一种轻击棒,具有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上的杆,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至少具有存在于击球面侧的前侧构件和存在于后侧的后侧构件,前述后侧构件由比前述前侧构件的比重小的材料形成,同时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在与球杆头的击球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杆的中心轴线和重心之间的距离为5~30mm。
5.一种轻击棒,包括具有杆的安装孔的球杆头和安装于该球杆头的杆安装孔中的杆,其特征在于,前述球杆头的击球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和前述球杆头的击球面与杆的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0.3~1/0.7,并且前述球杆头的重心位于前述杆的中心轴线的前方,在与球杆头的击球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杆的中心轴线和重心之间的距离为5~30mm。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轻击棒,其特征在于,在与球杆头的击球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杆的中心轴线和击球面之间的距离为3~4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向后收棒时容易将球杆头向后方直拉的轻击棒,使球杆头(10)的重心(G)位于杆(14)的中心轴线(15)的前方(击球面侧方向)。
文档编号A63B53/04GK1672753SQ200510058990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岩出浩正 申请人:普利司通运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