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10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仰卧起坐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仰卧起坐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仰卧起坐板,其有助于进行各种运动并具有简单的结构。
背景技术
长时间坐着并且不做运动的现代人更有可能患上椎间盘突出症或腹部肥胖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开发出了各种用于治疗脊椎或加强腹肌的运动器材。
倒立机和仰卧起坐板是用于治疗脊椎或加强腹肌的代表性运动器材。
倒立机用于保持用户的脚踝,并让用户可以做手倒立。倒立机有助于治疗脊椎并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倒立机的问题在于它无法锻炼其他身体部位。而且,由于倒立机的体积庞大,难以存放和移动。再者,倒立机很贵。
同时,仰卧起坐板也是一种运动器材,它保持双脚,以使用户可以躺在板上并做仰卧起坐,而无需其他人的帮助,从而锻炼腹肌。例如,韩国实用新型注册第0308209号提出了一种仰卧起坐板。
该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板2和第二板4。第一板2的一端和第二板4的一端铰接在水平设置于预定高度的支撑轴6上,以使第一和第二板2和4相互线性耦合。在仰卧起坐板上的预定位置提供第一支柱,以将支撑轴6保持于预定高度。该仰卧起坐板还包括第二支柱14,其用于支撑第二板4的未与第一板2耦合的自由端。第一板上推部分18位于仰卧起坐板上的预定位置,并使第一板2相对于第二板4围绕支撑轴6旋转,因而以预定的角度上推第一板2,从而帮助用户做仰卧起坐。而且,将搁脚架46安装于第二支柱14上的预定位置,并且用于在用户做仰卧起坐时支撑用户的脚(参见图1)。
如上所述构造的仰卧起坐板的优点在于,当用户做加强腹肌的运动时,第一板上推部分18可以减轻腰部的负担。然而,传统仰卧起坐板的缺点在于,它除了锻炼上腹部,无法锻炼腹部分区、手臂、脚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仰卧起坐板,其能够治疗脊椎、加强上腹部或腹部分区,并锻炼手臂、脚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仰卧起坐板,其可以折叠,并且重量轻,因此容易存放和移动。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仰卧起坐板,其包括第一板,在第一板的下表面上提供了至少一个弹性部件,至少一根延长线耦合到弹性部件的一端并延长弹性部件,并且在第一板的下表面上提供了多个导向单元,以沿导向单元将延长线拉向第一板的上表面;第二板,其经由铰链单元以向下旋转的方式耦合到第一板,有一个搁脚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板上;以及拉索,其穿过第一和第二板的端部,并以预定的角度支撑第一和第二板。
这种构造允许治疗脊椎或伸展腰部。而且,这种构造使用户可以做仰卧起坐,而无需别人的帮助,因而加强上腹部的肌肉。通过拉延长线,可以锻炼手臂和肩部肌肉。
通过紧固按钮来保持拉索的两端,并且在紧固按钮的中部形成插入孔,以便将位于拉索每一端的止动突起插入该插入孔中,该插入孔具有十字形状,并且是这样形成的,即插入孔的中部较宽,以使止动突起可以轻松插到插入孔中,并且插入孔的侧部较窄,以将插入的止动突起固定于其中,止动突起位于拉索的每一端的两个或更多位置。
这种构造能够延长通过紧固按钮保持的拉索,因而使第一和第二板可以平放。
第二板包括至少一个拉簧,其位于第二板的下表面上;延长线,其耦合到拉簧的下端并延长拉簧;以及多个导向单元,其位于第二板的下表面上,以沿导向单元将延长线拉向第二板的上表面,并紧固于搁脚架上。
这种构造允许拉固定于脚踝上的延长线,从而锻炼腹部分区或脚肌。
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部分,其安装成与弹性部件对齐;以及第二导向部分,其位于第一导向部分的外部,并垂直地改变耦合到弹性部件下端的延长线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向部分包括导向板,其通过至少一个支柱支撑;以及导向杆,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导向板之间,并引导延长线,而第二导向部分包括一对第一导向杆,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左导向板和右导向板之间;以及一对第二导向杆,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前导向板和后导向板之间,并配置成与第一导向杆垂直。
根据这种构造,可以将延长线轻松地拉向第一板的上表面,不管拉延长线的方向如何,因此使用户可以朝各个方向做运动。
第一板的延长线具有至少一个止动突起,以将一个拉手可拆卸地耦合到延长线,并在拉手上的预定位置形成插入孔,以便将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中。而且,在插入孔中的预定位置提供支座,以使插入的止动突起放入并锁定于支座。
根据本发明,容易将拉手可拆卸地安装于延长线上,以便可以根据需要,将拉手耦合到延长线的所需位置。
搁脚架具有圆形的形状,并包括通过铰链轴接合的第一紧固部分,以及第二紧固部分,其具有杆形锁定凸耳,以及凸耳保持架,用于在已将锁定凸耳放入凸耳保持架中时防止锁定凸耳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紧固部分上的预定位置提供插入孔,以便将第二板的紧固螺栓的头部或位于第二板的延长线的每一端上的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中,该插入孔具有十字形状,并且是这样形成的,即其中部较宽,以使紧固螺栓的头部或止动突起可以轻松插到插入孔中,并且侧部较窄,以使插入的紧固螺栓头部或插入的止动突起可以放入或锁定于插入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板均可包括多个部分,并且这些部分可以经由耦合杆相互耦合。这种构造使所有组件都可以相互分离,因而在存放、移动或销售仰卧起坐板时可以最小化其体积。


图1是显示传统仰卧起坐板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透视图;图3是图2的仰卧起坐板展开时的透视图;图4是图3的仰卧起坐板的仰视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显示铰链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显示拉手的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显示搁脚架的透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透视图;图10是图9的仰卧起坐板展开时的仰视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修改显示搁脚架的透视图;图12至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显示仰卧起坐板的使用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透视图,图3是图2的仰卧起坐板展开时的透视图,而图4是图3的仰卧起坐板的仰视透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仰卧起坐板100包括第一板110、第二板120和拉索160。第一板110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并且用户的躯干躺在第一板110上。经由铰链单元130将第二板120耦合到第一板110上以向下旋转,并且将身体的下部放在第二板120上。而且,拉索160穿过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每一者的端部,并以预定的角度支撑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
沿第一板110的中部纵向提供作为弹性部件的拉簧112。而且,将三对延长线114、116和118从第一板110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拉向其上表面,并使其相互隔开预定的间隔。延长线114、116和118耦合到拉簧112的下端,以延长拉簧112。拉手140可拆卸地耦合到延长线114的端部。
如图4所示,沿第一板110下表面上提供的多个导向单元将延长线114、116和118拉向其上表面。导向单元包括导向板112a以及可旋转地安装于导向板112a之间的导向杆112b。将导向单元安装于第一板110的中部的一个位置、左侧的六个位置以及右侧的六个位置,以便以规则的间隔将上部、中间和下部延长线114、116和118拉向第一板110的上表面。尤其是,可以在上部和下部延长线114和118的移动路线上额外提供导杆112c,每一个导杆112c均具有一个导槽。
同样,沿第二板120的中部纵向提供拉簧122。将一对延长线126拉向第二板120的左右两侧的上表面。延长线126耦合到拉簧122的下端,并延长拉簧122。搁脚架150容易可拆卸地耦合到延长线126的端部。参考符号124表示紧固螺栓,用户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做仰卧起坐时,其将搁脚架150可拆卸地紧固到第二板120上。
与第一板120的延长线类似,通过导向单元沿预定的路线引导第二板120的延长线126。导向单元包括导向板122a以及可旋转地安装于导向板122a之间的导向杆122b。将导向单元提供于第二板120的中部的一个位置、左侧的两个位置以及右侧的两个位置。而且,可在延长线126的移动路线上额外地提供导杆122c,每一个导杆122c均具有一个导槽122d。
在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的端部中形成线缆孔110b和120b,并且拉索160穿过线缆孔110b和120b。通过紧固按钮162来保持拉索160的两端。在紧固按钮162的中部形成插入孔162a,以使位于拉索160两端的止动突起160a和160b穿过插入孔162a。
插入孔162a的形状类似于十字形状。如图2所示,插入孔162a的中部较宽,以使止动突起160a和160b可轻松插到插入孔162a中,而插入孔162a的侧部162b较窄,以防止插入的止动突起160a和160b从插入孔162a脱离。而且,可以在插入孔162a的每个侧部162b提供一个支座。
由于在拉索160每一端的两个位置提供了止动突起160a、160b,因此可以适当地调整拉索160的长度,以对应于仰卧起坐板100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竖起的情况(参见图2)或者仰卧起坐板100平放的情况(参见图3)。而且,在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上的四个位置形成线缆导槽110a和120a,以引导拉索160(参见图4)。这种构造使得在仰卧起坐板100展开时,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可以与地面稳定地紧密接触,如图3所示。
图5是显示将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相互耦合的铰链单元130的分解透视图。如图所示,在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的各端提供铰链托架132和134,并将铰链轴136插入铰链托架132和134中,以便将第一板110铰接于第二板120。而且,在每个铰链托架132的一侧提供干扰边缘132a,以防止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向上旋转。
图6是根据本发明显示拉手140的透视图。如图所示,拉手140的形状类似于圆形形状。在拉手140的某一位置提供握持部位142。而且,在拉手140的另一位置提供插入孔144,以便将位于廷长线114、116、118一端的止动突起114a、116a、118a插到插入孔144中。
插入孔144的形状类似于十字形状。如图6所示,插入孔144的中部144a较宽,以使止动突起114a、116a、118a可以轻松插到插入孔144中。相反,如图6所示,插入孔144的侧部144b较窄,以防止插入的止动突起114a、116a、118a不合需要地从插入孔144脱离。拉手140的这种插入孔144使拉手140可以从延长线114、116、118的一端轻松拆下。因此,可以将一个拉手可拆卸地耦合到几根延长线114、116和118中所需的那根延长线。
图7是根据本发明显示搁脚架150的透视图。如图所示,搁脚架150具有手铐那样的紧固结构。详细地说,搁脚架150包括第一和第二紧固部分。通过铰链轴156来接合第一紧固部分。第二紧固部分包括杆形锁定凸耳152和凸耳保持架154。将锁定凸耳152放入凸耳保持架154中之后,凸耳保持架154可防止锁定凸耳152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圆形的搁脚架150本身具有弹性,以便在必要时容易打开或合上搁脚架150。但是,一旦将锁定凸耳152放入凸耳保持架154中,搁脚架150便不会打开,即使沿着从第二紧固部分的内部至其外部的方向施加力。
而且,在第一紧固部分上的预定位置形成插入孔158,以便可以将位于每个延长线126一端的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158中。插入孔158的形状类似于十字形状。插入孔158的中部158a较宽,以使止动突起可以轻松插到插入孔158中。相反,插入孔158的侧部158b较窄,以防止插入的止动突起不合需要地从插入孔158脱离。由于插入孔158具有与拉手140的插入孔144一样的构造,因此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插入孔158。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共有的那些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符号。第二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均包括多个部分,这些部分经由耦合杆212、222相互耦合。在这种情况下,耦合杆212和222均可以具有可组装的结构。如果以这种方式制造仰卧起坐板,则可以在仰卧起坐板的存放或销售过程中最小化仰卧起坐板的体积。
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中额外地提供杆通行管(未显示),以使耦合杆212和222穿过这些杆通行管。而且,通过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的封闭端部件来支撑穿过杆通行管的耦合杆212和222的下端,以防止耦合杆212和222不合需要地脱离。
同时,延长拉索160以齐平配置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时,通过拉索160来防止耦合杆212和222脱离。
通过塑料注塑成型来制造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并减小仰卧起坐板的重量,以便可以将仰卧起坐板轻松地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且,当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均包括几个部分时,该仰卧起坐板的强度大于具有相互结为一体的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的仰卧起坐板。
下面将说明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发明的操作。
首先,将参考图2至4来说明当用户需要做仰卧起坐来加强上腹部或锻炼上体(包括手臂和肩部)时,仰卧起坐板的操作。为此目的,调整铰链单元130,以便以预定的角度放置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将拉索160紧固到紧固按钮162上。同时,将位于拉索160端部的第一止动突起160a插到紧固按钮162的插入孔162a中。然后,将第一止动突起160a放在侧部162b中,以防止第一止动突起160a从插入孔162a脱离。
接着,将第二板120的每个紧固螺栓124的头部插入图7所示的每个搁脚架150的插入孔158的中部158a,并且在通过第二板120的下表面上的螺母来固定紧固螺栓124之前放入侧部158b。将两个脚踝插入对应的搁脚架150中之后,将每个锁定凸耳152弹性地紧固到相关的凸耳保持架154。一旦将每个锁定凸耳152放入凸耳保持架154,每个搁脚架150便不会打开,即使沿着从紧固部分的内部至其外部的方向施加力,也就是说,用户提升他或她的脚,因为每个凸耳保持架154都防止锁定凸耳152向上移动。
因此,将两个脚踝都固定于搁脚架150中之后,用户的躯干躺在第一板110上。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可以重复地提升他或她的躯干。因此,用户可以轻松地做仰卧起坐,而无需别人的帮助,从而锻炼上腹部的肌肉。
而且,当躯干躺在第一板110上并且拉拉手140时,结合与拉手140耦合的延长线114延长拉簧112。从而可以锻炼手臂和肩部肌肉。沿着位于第一板110下表面的中部和左右两侧的导向单元将延长线114拉向第一板110的上表面。这种构造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被拉的延长线114、116和118的位置朝各种方向锻炼手臂和肩部。
由于轻松将拉手140可拆卸地耦合到延长线114、116和118的端部,因此可以将拉手140轻松耦合到所需的延长线114、116、118。因此,只需要一对拉手140,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移动或存放仰卧起坐板时为用户提供方便。
如上所述操作的仰卧起坐板有助于治疗脊椎、伸展腰部以及促进血液循环。而且,本发明的仰卧起坐板有利于通过仰卧起坐锻炼上腹部的肌肉以及手臂和肩部朝各种方向的运动。
同时,当用户需要通过提脚来锻炼腹部分区或脚肌时,将拉索160的第一止动突起160a从紧固按钮162松开。将拉索160的第二止动突起160b紧固到紧固按钮162上,以使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平放,如图3所示。同时,在铰链单元130一侧提供的铰链托架132上形成干扰边缘132a,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板110和120向上旋转。
在这种状态中,将双脚插入对应的搁脚架150。接着,用户坐在仰卧起坐板上、仰卧或俯卧之后,用户提起他或她的脚。同时,结合与搁脚架150耦合的延长线126,延长拉簧122。从而,可以锻炼腹肌或各种脚肌。在这种情况下,沿着位于第二板120下表面的中部和左右两侧的导向单元将延长线126拉向第二板120的上表面。如上所述构造的仰卧起坐板的优点在于,可以做加强腹肌和脚肌的运动。
当用户完成运动并希望存放或移动仰卧起坐板时,第二板120相对于第一板110围绕铰链单元130旋转。因此,该仰卧起坐板的优点在于,其在存放期间占用较小的空间,并且容易移动。
具体地说,根据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第一和第二板210和220均包括经由耦合杆212和222相互耦合的多个部分。这种构造使所有组件都可以相互分离,因而在存放、移动或销售仰卧起坐板时可以最小化其体积。
下面将参照图9和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透视图,而图10是图9所示的仰卧起坐板展开时的仰视透视图。
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特征在于,将拉簧312安装于第一板310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上。与具有一根拉簧的仰卧起坐板相比,这种构造提供了牢固的结构,除此之外,使身体的左部和右部可以分开运动。
而且,该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具有一对延长线316,其用于延长拉簧312,并且第二板320不具有拉簧。这简化了仰卧起坐板的构造,因而简化了制造过程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9的参考符号400表示治疗脊椎、做仰卧起坐或提升躯干时由用户握住的拉带。在拉带400上的几个位置提供支撑球410。为了以规则的间隔将支撑球410固定于拉带400,可以在每个支撑球410上的预定位置形成螺丝孔,以便可以将螺丝412紧固到对应的螺丝孔中(参见图9的局部放大部分C)。
参考图9,仰卧起坐板包括拉手340。在每个拉手340上的某一位置提供握持部位342。而且,在每个拉手340上的另一位置提供插入孔344,以便将位于每根延长线316端部的止动突起316a插到插入孔344中(参见图9的局部放大部分A)。
插入孔344的尺寸和形状使每个止动突起316a可以轻松插入其中。而且,在插入孔344中的某一位置提供了半椭圆形部分344a。确定半椭圆形部分344a的尺寸和形状,以使半椭圆形部分344a保持止动突起316a,而无需防止插入的止动突起316a不合需要地脱离。在半椭圆部分344a的上部提供一个支座344b(参见图9的局部放大部分B)。每个拉手340的插入孔344使拉手340可以从延长线316的一端轻松地拆下,因而使一个拉手可以耦合到每根延长线316的所需位置。
同时,可以在每根延长线316上提供多个止动突起316a,因而允许各种运动。也就是说,位于第一板31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位置的止动突起316a用于防止延长线316插入第一板310中。而且,通过延长线316的第一止动突起316a来保持每个搁脚架350,从而使用户可以锻炼脚(参见图13)。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或高度来使用止动突起316a(其位于第一板310的上表面的第二和第三位置)(参见图12和14)。同时,将止动突起316a耦合到延长线316的方法可采用将支撑球410耦合到拉带400的方法。
参照图10,在包括多个部分的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上提供耦合杆372和拉簧312,其分别容纳于通行管370和312a中,从而增加产品的耐用性并提供良好的外观。而且,可以将纸管提供于容纳拉簧312的通行管312a中,因而最小化拉簧312延长时产生的噪音。
图10中圈起来的部分是导向单元的局部放大视图。参照附图,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部分380和第二导向部分390。将第一导向部分380安装成与对应的拉簧312对齐。将第二导向部分390提供于对应的第一导向部分380的外部,因而垂直地改变与拉簧312的端部耦合的延长线316的方向。
第一导向部分380均包括通过四个支柱384支撑的导向板382。而且,将导向杆386可旋转地安装于导向板382之间,并引导每根延长线316。
在每根延长线316穿过相关的第一导向部分380之后,垂直改变延长线316的方向,以便通过每个第二导向部分390来引导延长线316,因而将延长线316拉向第一板310的上表面。第二导向部分390均包括一对第一导向杆396,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图10所示的左右导向板392之间;以及一对第二导向杆398,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前后导向板394之间并位于第一导向杆396下面(如图10所示),以垂直于第一导向杆396。
如上所述构造的每个第二导向部分390使延长线316可被轻松地拉向第一板310的上表面,不管拉延长线316的方向如何。因此,可以朝各个方向运动。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修改显示搁脚架350的透视图。参照附图,搁脚架350包括具有插入孔358的主体356。在主体356的相反端提供Velcro的搭扣件352和354。
将位于图9的第二板320上的每个紧固螺栓324插入每个搁脚架350的插入孔358中。由于插入孔358的构造与上述拉手340的插入孔344一样,因此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插入孔358。参考符号358a表示半椭圆形部分358a,而参考符号358b表示支座。
搭扣件352和354用于将脚踝紧固到每个搁脚架350的主体上。Velcro产品的优点在于不管脚踝的大小如何,其都可以使用。
同时,参照图15,可以将搁脚架350安装于第一板310上。为此目的,可以将一对或多对紧固螺栓324可拆卸地提供于第一板310上。为了使用这种构造,用户将自己的脚紧固到对应的搁脚架350上,并俯卧躺下。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躯干躺在第二板320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上下提升躯干,用户可以做背部伸展运动。而且,如图15所示,在不同的位置提供两对或多对紧固螺栓324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高度来安装搁脚架350。
图12至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显示仰卧起坐板的使用的视图。下面将参照图9至15来说明如上所述构造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仰卧起坐板的特点和操作。
当用户想要做仰卧起坐来锻炼上腹部或锻炼包括手臂和肩部在内的躯干时,可以参照图12来说明仰卧起坐板的操作。首先,调整铰链单元330,以便以预定的角度放置第一和第二板310和320。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将拉索360固定于紧固按钮362。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第二板320内的螺母(未示出)固定的每个紧固螺栓的头部在放入支座358b中之前被插入图11的每个搁脚架350的插入孔358中。接着,将两个脚踝插入对应的搁脚架350。根据脚踝的大小,使用搁脚架350上提供的搭扣件352和354来调整搁脚架350。
将脚踝固定于搁脚架350之后,躯干躺在第一板310上。然后,通过重复提升躯干,用户可以轻松地做仰卧起坐,而无需别人的帮助,从而锻炼上腹部的肌肉。
而且,当躯干躺在第一板310上并且拉拉手340时,结合与对应拉手340耦合的延长线316来延长拉簧312(参见图10),从而锻炼手臂和肩部的肌肉。沿着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上提供的导向单元将延长线316拉向第一板310的上表面。同时,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二导向部分390使用户可以朝各个方向做运动。
如上所述操作的本发明的仰卧起坐板有助于治疗脊椎、伸展腰部以及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该仰卧起坐板的优点在于,可以朝各个方向完成通过仰卧起坐锻炼上腹部肌肉的运动或手臂和肩部的运动。
同时,需要通过提脚来锻炼腹部分区或脚肌时,如图12所示,将拉索360的第一止动突起360a从紧固按钮362拆下来,然后,将拉索360的第二止动突起360b紧固到紧固按钮362。从而,可以水平地展开第一和第二板310和320。
在这种状态下,如上所述,将搁脚架350固定于延长线316上。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位于第一板31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或第二止动突起来固定搁脚架350。接着,使用搭扣件352和354来紧固双脚(参见图11)。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坐下、仰卧或俯卧,然后提脚。
同时,结合与搁脚架350耦合的延长线316来延长拉簧312(参见图10),从而锻炼腹部分区的肌肉或各种脚肌。在这种情况下,沿着第一板310的下表面上提供的导向单元将延长线316拉向第一板310的上表面。
而且,如图14所示,当用户在第一板310的一端站立或重复坐下和站立时,他或她朝各种方向拉动与延长线316耦合的拉手340,从而进行各种运动。
如上所述构造的仰卧起坐板的优点在于,其具有比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更简单的结构,并使用户可以做锻炼腹部分区的肌肉和脚肌的运动。由于第三实施例的其他优点和操作等同或类似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因此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5显示了用户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仰卧起坐板来做背部伸展运动的状态。如图15所示,使用紧固定螺栓324将搁脚架350紧固到第一板310上。在用户俯卧躺下之前,将用户的双脚固定到搁脚架350上。同时,用户的躯干放在第二板320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上下提升躯干,用户可以做背部伸展运动。这种背部伸展运动使背部的下部和腹肌可以得到均匀地加强,从而防止背痛。
虽然本发明为了说明的目的公开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可以在在不超过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及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例如,本文将拉簧用作弹性部件,但可以使用橡胶等各种弹性部件来代替拉簧。
工业适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仰卧起坐板,其可以用于多种用途,例如,脊椎治疗,锻炼上腹部或腹部分区,以及背部(背部伸展)、手臂、脚和其他部位的运动。
而且,本发明的仰卧起坐板是可以折叠的,并且重量轻,因此容易存放并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而且,本发明的仰卧起坐板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可以做各种运动,并且价格便宜。
权利要求
1.一种仰卧起坐板,其包括第一板,包括至少一弹性部件,其位于第一板的下表面上;至少一延长线,其耦合到弹性部件的一端,并延长弹性部件;以及多个导向单元,其位于第一板的下表面上,以沿着导向单元将延长线拉向第一板的上表面;第二板,其经由铰链单元以向下旋转的方式耦合到第一板,并且将搁脚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板上;以及拉索,其穿过第一和第二板的端部,并以预定的角度支撑第一和第二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拉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通过紧固按钮来保持拉索的两端,并且在紧固按钮的中部形成插入孔,以便将位于拉索每一端的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中,所述插入孔具有十字形状,并且是这样形成的,即插入孔的中部较宽,以使止动突起可以轻松插到插入孔中,并且插入孔的侧部较窄,以将插入的止动突起固定于其中,所述止动突起位于拉索每一端的两个或更多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第一板的延长线具有至少一止动突起,以将拉手可拆卸地耦合到延长线上,并在拉手上的预定位置形成插入孔,以便将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中,并且在插入孔上的预定位置提供支座,以便将止动突起放入并锁定于支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至少一拉簧,其位于第二板的下表面上;延长线,其耦合到拉簧的下端,并延长拉簧;以及多个导向单元,其位于第二板的下表面上,以沿着导向单元将延长线拉向第二板的上表面并紧固到搁脚架上。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所述搁脚架具有圆形的形状,并包括通过铰链轴接合的第一紧固部分;以及第二紧固部分,其包括杆形锁定凸耳;以及凸耳保持架,用于在将锁定凸耳放入凸耳保持架中时防止锁定凸耳的向上移动,其中在第一紧固部分上的预定位置提供插入孔,以便将第二板的紧固螺栓的头部或位于第二板的延长线的每一端上的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中,所述插入孔具有十字形状,并且是这样形成的,即其中部较宽,以使紧固螺栓的头部或止动突起可以轻松插到插入孔中,并且侧部较窄,以使插入的紧固螺栓头部或插入的止动突起可以放入并锁定于插入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所述搁脚架包括主体;以及Velcro的搭扣件,其位于主体的相反端,其中,将插入孔提供于主体上的预定位置,以便将第二板的紧固螺栓的头部或位于第二板的延长线的每一端上的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中,并且在插入孔中的预定位置提供支座,以便将插入的止动突起放入并锁定于支座中。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第一和第二板均包括多个部分,这些部分经由耦合杆相互耦合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部分,其安装成与弹性部件对齐;以及第二导向部分,其位于第一导向部分外部,并且垂直地改变与弹性部件下端耦合的延长线的方向,其中第一导向部分包括导向板,其通过至少一个支柱支撑;以及导向杆,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导向板之间,并引导延长线,并且第二导向部分包括一对第一导向杆,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左右导向板之间;以及一对第二导向杆,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前后导向板之间,并配置成与第一导向杆垂直。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中,第一板的延长线具有至少一个止动突起,以将拉手可拆卸地耦合到延长线上,并在拉手上的预定位置形成插入孔,以将位于延长线每一端的止动突起插到插入孔中,所述插入孔具有十字形状,并且是这样形成的,即其中部较宽,以使止动突起可以轻松插到插入孔中,并且其侧部较窄,以使插入的止动突起放入并锁定于插入孔中。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仰卧起坐板,其进一步包括一对或多对搁脚架,其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仰卧起坐板。该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板(110)、第二板(120)和拉索(160)。在第一板的下表面上提供至少一拉簧。沿着提供于第一板的下表面上的多个导向单元将至少一延长线拉到第一板的上表面,所述至少一延长线耦合到拉簧的一端并延长拉簧。经由铰链单元以向下旋转的方式将第二板耦合到第一板,并且将搁脚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板上。拉索穿过第一和第二板的端部,并以预定的角度支撑第一和第二板。本发明有助于做各种运动。
文档编号A63B23/02GK101014389SQ200580026476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5日
发明者南大坤 申请人:南大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