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棒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76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棒球棒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棒球棒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出现的棒球棒多为一体式,即由一种材料一体式加工制作,如由木料、竹或铝料制作,整体的内部构造一致,性能也一致。为了增加打球端的重量及击打面,通常打球端制作得较为粗大。然而,这类球棒的打球端内部结构强度主要取决于所用材料本身之结构特性,存在有强度不足,容易破裂或变形之缺陷。如采用木材制作,则由于木材组织无法掌控,极易断裂。如采用铝材制作,虽然比木材坚固耐用,但打球部位仍可能出现凹痕,且击球时亦仍有震动剧烈的问题,并且还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击球声及余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组合式构造,且增加打球部内部结构强度的棒球棒结构改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打球部、握持部及连接打球部和握持部的锥状部,所述打球部由芯杆和外壳套装构造,外壳为中空套筒结构,芯杆外周面上成型有数条轴向凹槽,对应的外壳内表面成型有内凸的筋条,筋条与上述的凹槽匹配套接。
所述凹槽的构造为“凹”形、“V”形、波浪形或弧形。
所述外壳为软质体,采用PU、EVA、泡绵等材料成型制作,外壳外表面为圆形且光滑。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其包括打球部、握持部及连接打球部和握持部的锥状部,打球部由芯杆和外壳构成,外壳由片状包材构造,芯杆外周面上成型有数条轴向凹槽,在凹槽内嵌入避震条,外壳包覆固定避震条。
所述凹槽的构造为“凹”形、“V”形、波浪形或弧形,避震条的形状与凹槽对应。
外壳为PU或EVA片材,具有避震功效。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棒球棒,其打球部由芯杆和外壳套装构造,芯杆上有数条轴向凹槽,外壳内表有内凸的筋条,筋条与凹槽匹配套接组合。这样一来,利用筋条与凹槽的结构特性,增加组合的结构强度,减少破裂,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具有避震功效,增加击球面积。
本实用新型另一优点是打球部由芯杆和外壳套装构造,利于球棒加工制作,凹槽的构造为“凹”形、“V”形、波浪形或弧形,增加产品的设计性,提高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避震条嵌入凹槽内,在由避震材料包覆固定避震条之结构,同样利用避震条与凹槽的结构特性,增加组合的结构强度,减少破裂,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具有避震功效,增加击球面积。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例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3a、3b、3c、3d为芯杆上的凹槽形状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图4之打球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见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棒球棒包括打球部1、握持部2及连接打球部1和握持部2的锥状部3,棒球棒可采用木、铝或碳纤维制作。打球部1由芯杆11和外壳12套装构造,外壳12为中空筒套结构,芯杆11外周面上成型有数条轴向凹槽111,对应的外壳12内表面成型有内凸的筋条121,筋条121形状、大小与上述的凹槽111匹配。外壳12为软质体,采用PU、EVA、泡绵等材料成型制作,外壳12外表面为圆形且光滑,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
加工时,先是分别在芯杆11外周面上加工出数条轴向凹槽111,而外壳12内表面加工出内凸的筋条121,图3a、3b、3c、3d所示,凹槽111构造为“凹”形、“V”形、波浪形、弧形或其它多边形,由此可获得不同性能的结构。外壳12套接芯杆11时,筋条121与凹槽111匹配套接,由于筋条121与凹槽111的嵌套连接,筋条121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减少破裂或断裂,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棒球棒结构改良,包括打球部1、握持部2及连接打球部1和握持部2的锥状部3,打球部1由芯杆11和外壳12构成,外壳12由片状包材构造,芯杆11外周面上成型有数条轴向凹槽111,在凹槽111内嵌入避震条4,外壳12包覆固定避震条4。凹槽111的构造为“凹”形、“V”形、波浪形或弧形,避震条4的形状与凹槽111对应。外壳12为PU或EVA片材,具有避震功效,PU或EVA片材包覆避震条4,起固定作用,同时还使打球部1表面平整化。
避震条4与凹槽111组合构造,避震条4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减少破裂或断裂,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制作的棒球棒具有吸震、手感好和接触面积加大的优点,提高打球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凹槽与筋条或避震条组合之结构同样可用于握持部2,以此增加握持部2之结构性,减少破裂或断裂,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棒球棒结构改良,包括打球部(1)、握持部(2)及连接打球部(1)和握持部(2)的锥状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球部(1)由芯杆(11)和外壳(12)套装构造,外壳(12)为中空套筒结构,芯杆(11)外周面上成型有数条轴向凹槽(111),对应的外壳(12)内表面成型有内凸的筋条(121),筋条(121)与上述的凹槽(111)匹配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棒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的构造为“凹”形、“V”形、波浪形或弧形。
3.棒球棒结构改良,包括打球部(1)、握持部(2)及连接打球部(1)和握持部(2)的锥状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球部(1)由芯杆(11)和外壳(12)构成,外壳(12)由片状包材构造,芯杆(11)外周面上成型有数条轴向凹槽(111),在凹槽(111)内嵌入避震条(4),外壳(12)包覆固定避震条(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球棒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的构造为“凹”形、“V”形、波浪形或弧形,避震条(4)的形状与凹槽(111)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球棒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外壳(12)为PU或EVA片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棒球棒结构改良。包括打球部、握持部及连接打球部和握持部的锥状部,所述打球部由芯杆和外壳套装构造,外壳为中空套筒结构,芯杆外周面上成型有数条轴向凹槽,对应的外壳内表面成型有内凸的筋条,筋条与上述的凹槽匹配套接;当然,外壳也可为片状包材构造,对应的在芯杆之凹槽内嵌入避震条,外壳包覆固定避震条。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筋条与凹槽的结构特性,或者是利用避震条与凹槽的结构性,增加组合的结构强度,减少破裂,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具有避震功效,增加击球面积。
文档编号A63B59/00GK2936335SQ20062001795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4日
发明者李明贤 申请人:李明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