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棒球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84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棒球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棒球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棒球棒结构,如图9所示,其主要包括有一预定轴长的球棒本体1,其长轴前端设有一供人手握持的握把区1A,长轴后端设有一可供击球的打击区1B;其依制备材料而可分为木棒、铝棒、碳纤维棒等数种之多,但是,不管其是实心体、空心体或是一体成形,基本结构均是采用打击区1B与握把区1A结合一体的刚性组合,尤其是打击区1B比棒球球体2还具有更高的刚性硬度,通常一般投手投出的球速平均都在每小时80~90公里的时速,更快更可达到100~130以上,以这么快速的球体2与球员挥击球棒本体1的打击区1B产生相对撞击力时,势必造成球体2击球瞬间被压缩横向变形(由球体2A变成球体2B),该球体2被压缩变形时,相对地也会大幅消减该球体2原本的冲力能量,再通过球员本身挥棒超越该球力量将球挥击送出;由于击球瞬间该球体2压缩变形的限制,使挥击爆发力量受到甚大局限,难以完全发挥打击实力;而击球瞬间的球体2压缩变形也使得控球方向难以掌握(图中假想虚线箭头所示),因此常有击球方向严重脱序的情况出现以及能量损失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根据产销同类产品多年的经验,不断研究与试验,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棒球棒,其可以减低击球瞬间的球体变形量,大幅度提高球棒的打击威力、控球能力及吸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棒球棒,主要包括有一预定轴长的球棒本体,其长轴前端设有一供人手握持的握把区,其长轴后端设有一供击球的打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区是在有效击球轴距范围内凹径向收缩形成一小于打击区圆径的中心轴部,同时形成中心轴部圆周与打击区外径侧间下凹设具有预定深度的一环形收容空间;该环形收容空间的上方环设固接一具有预定管壁厚度的弹性管体,该弹性管体的轴向两端侧是与球棒本体固着而维持其中段悬空于中心轴部上方预定高度位置,提供弹性管体中段圆径周侧击球受力的变形回复张力,据此达到棒球棒大幅提高打击威力及控球性能的效果。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环形收容空间的深度范围以3~20mm为最佳。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环形收容空间的轴向前后端侧与打击区的圆径邻接处分别凹设形成一环形肩部,供弹性管体轴向两端侧抵接限制。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弹性管体由玻璃纤维制成,其设置管壁厚度以0.04~1mm范围为佳。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弹性管体由金属板材制成,其设置管壁厚度以0.5~1.6mm范围为佳。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弹性管体由塑料材制成,其设置管壁厚度以0.8~2.5mm范围为佳。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中心轴部外径轴部间隔套设有数个由避震材料制成的弹性环,弹性管体底侧与弹性环抵紧接触,使击球震力消减。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球棒本体及弹性管体采用相同复材纤维而一体成型。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球棒本体中心轴部的内部轴向设成一中空管状,且具有预定厚度,该厚度大于弹性管体的管壁厚度。
前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中弹性管体与球棒本体结合的打击区外径圆周表面增加固接环设一透明胶膜。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棒球棒的有益效果是,主要包括有一预定轴长的球棒本体,其长轴前端设有一供人手握持的握把区,长轴后端设有一可供击球的打击区;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打击区是在其有效击球轴距范围内凹径向收缩形成一小于该打击区圆径的中心轴部,同时也形成该中心轴部圆周与打击区外径侧间下凹预定深度的一个环形收容空间;该环形收容空间上方环设固接一个具有预定管壁厚度的弹性管体,该弹性管体的轴向两端侧是与球棒本体固着而维持其中段悬空于中心轴部上方预定高度,提供弹性管体中段圆径周侧击球受力的变形回复张力,据此达到棒球棒大幅度提高打击威力及控球性能的效果。又,依据所述改进的棒球棒,该中心轴部外径可轴部间隔套设有数个由避震材料制成的弹性环,该弹性管体底侧是与该弹性环抵紧接触。于是,本实用新型可归纳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弹性管体轴向两端侧是与球棒本体固着而维持其中段悬空于中心轴部上方预定高度,因此提供击球瞬间的中段部位是以该击球点向下挠曲变形快速地被推向环形收容空间的最底处位置,如同一张缓冲的护网在冲击瞬间护持棒球而令其撞击的变形量动能损耗降至最低程度,因此,高速飞行棒球的冲力乃可大幅度保留下来。第二、该弹性管体中段部位向下挠曲变形到达终线受制于中心轴部,从而提供棒球击球瞬间的适当延滞操作,其球体不会随意反射,具有较高的控球性能。第三、由于高速飞行棒球的冲力在击球瞬间被大幅保留下来(仅作着力方向的转换),因此在击球者挥棒出击力量的配合加成作用下,犹如太极拳的借力使力原理,可以大幅提高击球的爆发威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5为显示图4所示增设较多数量弹性环的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球棒击球瞬间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球棒击球反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9为显示现有球棒击球瞬间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现有技术部分1球棒本体、1A握把区、1B打击区、2球体、2A球体、2B球体;本实用新型部分10球棒本体、11握把区、12打击区、13中心轴部、14环形收容空间、15环形肩部、16弹性环、20弹性管体、20A前后两端、20B中段部位、21管壁厚度、22透明胶膜、S深度、t厚度、30球体、F冲力、P出击力量。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棒球棒,其主要包括有一个球棒本体10及一个弹性管体20;其中,该球棒本体10是呈一预定轴长延伸的锥形柱体,如图2所示,其长轴前端截径较小处设有一个供人手握持的握把区11,长轴后端截径较大处则设有一个可供击球的打击区12;该打击区12的有效击球轴距位置且径向内凹收缩形成圆径小于该打击区12外径的一个中心轴部13,如图1所示,同时也形成该中心轴部13圆周与打击区12外径侧间下凹具有预定深度S的一个环形收容空间14;又,该深度S是以3~20mm范围为最佳设计;该环形收容空间14的轴向前后端与打击区12的外侧圆径邻接处分别凹设形成可供抵接限制的一个环形肩部15;该弹性管体20是呈一个中空筒状而具有预定管壁厚度21,其可由复材纤维,诸如玻璃纤维、金属板材或塑料材料等制成,供架设固接于球棒本体10环形收容空间14轴向前后端的环形肩部15,据以提供其圆径周侧击球受力的变形回复弹力;当弹性管体20是由玻璃纤维制成时,其设成的管壁厚度21以0.04~1mm范围而具有最佳变形回复张力;当弹性管体20是由金属板材制成时,其设成的管壁厚度21以0.5~1.6mm范围而具有最佳变形回复张力;当弹性管体20是由塑料材制成时,其设成的管壁厚度21则以0.8~2.5mm范围而具有最佳变形回复张力。
通过上述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棒球棒,由于该具有预定管壁厚度21的弹性管体20组合后,其轴向前后两端20A侧是配合强力接着剂被固着于环形收容空间14轴向前后端的环形肩部15上,令其轴向前后两端20A以外的中段部位20B处于悬空状态,如图1所示,从而保持中段部位20B底侧与中心轴部13侧间具有一适当间距;此外,该弹性管体20与球棒本体10固定之后,其为了增加球棒美观及结合的牢固性,如图3所示,其可以适度大于该弹性管体20圆周表面积的一透明胶膜22环设固接于打击区12的外径圆周表面。
当本实用新型供打击操作时,参阅图7、图8并配合图1所示,该球棒本体10打击区12迎击快速飞来的棒球球体30瞬间,该球体30高速飞行球速的冲力F大于弹性管体20中段悬空架撑的张力,因此击球瞬间的中段部位20B是以该击球点向下挠曲变形快速地被推向环形收容空间14的最底处位置,也即该弹性管体20的中段部位20B向下挠曲变形是到达中心轴部13而被制止,如图7所示,其整个过程由于球体30瞬间并非像现有产品那样会产生强大反力抵抗的球体变形,而是像一张缓冲的柔软护网在冲击瞬间护持球体30,令其撞击的变形量降至最低程度,因此高速飞行球体30的冲力F乃可大幅保留下来。
承前所述,该中段部位20B紧接着向下挠曲变形到达终线的弹性管体20受制于中心轴部13,如图8所示,而提供球体30击球瞬间的适当延滞操作,具有较高的控球性能与吸震功能;另一方面,由于高速飞行球体30的冲力F在前述击球瞬间被大幅保留下来(仅作着力方向至之转换),因此在击球者挥棒出击力量P配合加成作用下,借力使力而可大幅提高击球的爆发威力。
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同样包括有一球棒本体10及一弹性管体20等结构,其中,球棒本体10打击区12内凹收缩形成的中心轴部13外径且间隔轴部套设有数个弹性环16,其可为左右轴向端侧各对称设立一个,或者采取两个以上的复数间隔排列方式设立,该弹性环16为避震材料制成,于是弹性管体20底侧乃与复数弹性环16抵紧接触而间接架设固接于球棒本体10的环形收容空间14,这样,该弹性管体20击球的震力乃可透过其内径与中心轴部13相对侧间间隔排列的数个弹性环16加以消减,获得该处良好的避震操作;除此之外,收容空间14其中间部位也可采取设置较多的弹性环16,如图5所示,以更好地增加反拨动能及消震效果。
参阅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其同样包括有一球棒本体10及一弹性管体20等结构,其中,球棒本体10及弹性管体20乃采用相同复材纤维,例如玻璃纤维,以将球棒本体10及弹性管体20一体成形结合在一起,其成形后的中心轴部13内部轴向形成一中空管状,而具有预定厚度t,该厚度t需要大于该弹性管体20的管壁厚度21,以2mm为最佳;其一体成型后,所设成环形收容空间14的深度S是以1.2mm为最佳设计,从而能使结合一体的弹性管体20获得最佳变形回复张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棒球棒,主要包括有一球棒本体,其长轴前端设有一供人手握持的握把区,其长轴后端设有一供击球的打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区是在有效击球轴距范围内凹径向收缩形成一小于打击区圆径的中心轴部,同时形成中心轴部圆周与打击区外径侧间下凹设有一环形收容空间;该环形收容空间的上方环设固接一弹性管体,该弹性管体的轴向两端侧是与球棒本体固着而维持其中段悬空于中心轴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收容空间的深度范围以3~20mm为最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收容空间的轴向前后端侧与打击区的圆径邻接处分别凹设形成一环形肩部,供弹性管体轴向两端侧抵接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体由玻璃纤维制成,其设置管壁厚度以0.04~1mm范围为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体由金属板材制成,其设置管壁厚度以0.5~1.6mm范围为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体由塑料材制成,其设置管壁厚度以0.8~2.5mm范围为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部外径轴部间隔套设有数个由避震材料制成的弹性环,弹性管体底侧与弹性环抵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棒本体及弹性管体采用相同复材纤维而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棒本体中心轴部的内部轴向设成一中空管状,且具有厚度,该厚度大于弹性管体的管壁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体与球棒本体结合的打击区外径圆周表面增加固接环设一透明胶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棒球棒,主要包括一预定轴长的球棒本体,其长轴前端设有供人手握持的握把区,长轴后端设有可供击球的打击区;该打击区是在有效击球轴距范围凹设小于打击区圆径的中心轴部,同时形成中心轴部圆周与打击区外径侧间下凹预定深度的环形收容空间;该环形收容空间上方环设固接具有预定管壁厚度的弹性管体,其轴向两端侧是与球棒本体固着而维持其中段悬空于中心轴部上方预定高度,提供弹性管体中段圆径周侧击球受力的变形回复张力,达到大幅提高棒球棒打击威力、控球性能及吸震能力的功效。
文档编号A63B59/00GK2894751SQ20062002572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4日
发明者黄炳聪 申请人:黄炳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