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86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 背聚技术目前有各种通过悬吊牵引而锻炼人的上肢的运动器材,例如 单杠、吊环等,使用者通过引体向上等动作而锻炼上肢。这些运 动器材上的手抓持部的竖直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因此给使用者 提供的功能较为单一。同时,使用者在使用这些运动器材时,通 常仅靠上肢支撑整个身体,脚部基本上都是离地的,因此,需要 使用很大的上肢力量才能使用这些运动器材,这导致使用者有可 能因用力过猛而拉伤,或者使用者的上肢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感到 极其疲劳。因此,这种运动器材不适合于体质较差者。此外,目前还有通过攀登而锻炼下肢的运动器械,例如登山 机等,使用者通过类似于登山或爬楼梯的动作而锻炼下肢。然而, 在现有的运动器材中,只能单独地锻炼上肢或下肢,因此不能实 现上肢和下肢同时锻炼。因此,现有的运动器材不能同时锻炼上 肢和下肢,因而使用者不能做出灵活多变的锻炼动作。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陷。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能够使得 使用者不花费太大的力量就能灵活地锻炼上肢。本发明的附加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能够使得使用者同时锻炼上肢和下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 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以及连接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伸 縮式上肢运动装置;所述上肢运动装置包括供使用者的手部抓持 的手抓持部和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手抓持部之间的具有运动阻 尼的伸缩元件。所述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还可以包括连接在框架上的至少一 个伸縮式下肢运动装置,所述下肢运动装置包括支撑使用者脚部 的脚支承部和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述脚支承部之间的具有运动阻 尼的伸縮元件。所述伸縮元件为自动复位式伸縮元件,即具有自动复位功能, 其在未受力的常态下处于原位,当受到拉力和/或压力时沿着该力 的施加方向移动,当该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移动返回。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伸縮元件可以是拉伸型的,其原位为縮 回位置,在受到拉力时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收縮。 伸縮元件还可以是压縮型的,其原位为伸出位置,在受到压力时 收縮,在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伸展。伸縮元件还可以是拉 压型的,其原位为一个介于伸出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在受到压力时收縮,在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伸展,而在受 到拉力时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收縮。或者,所述伸縮元件可以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其在受到拉 力和/或压力时沿着该力的施加方向移动,当该力消失时停止移动。所述伸縮元件可以设有阻止其移动超出极限距离的运动限制 装置,以保护运动器材和使用者。所述上肢运动装置的伸縮元件可以是弹簧、压力介质缸或齿 轮齿条机构等。在采用压力介质缸的情况下,所述压力介质缸可以固定连接 着框架上部。或者,所述压力介质缸可以活动连接着框架上部, 例如,所述压力介质缸通过万向节、枢轴或弹簧连接着框架上部。同样,所述下肢运动装置的伸縮元件可以是弹簧、压力介质 缸或齿轮齿条机构。在采用压力介质缸的情况下,所述压力介质缸可以固定连接 着框架下部。或者,所述压力介质缸可以活动连接着框架下部, 例如,所述压力介质缸通过万向节、枢轴或弹簧连接着框架下部。所述框架可以包括固定支撑于地面上的底板、以可相对于底 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底板上的侧板、固定连接于侧板上的顶板。优选地,所述运动器材包括将所述侧板相对于所述底板锁定 位置的锁定装置。所述上肢运动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优选为两个。同样, 所述上肢运动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优选为两个。所述手抓持部可以是抓柄或环体,所述脚支承部可以是支承 板、支承座或环体。所述脚支承部可以设有脚套,以使得在锻炼时脚支承部不脱 离使用者脚部,实现脚支承部随使用者脚部移动。在本发明的运动器材仅具有上肢运动装置的情况下,使用者 不需要使用很大的上肢力量就能锻炼上肢,因此使用者的上肢不 会拉伤,也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就感到极其疲劳。在本发明的运动器材同时具有上肢运动装置和下肢运动装置的情况下,除了能够获得上述效果,还使得使用者能够同时灵活 地锻炼上肢和下肢,因而随心所欲地做出灵活多变的锻炼动作。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在其框 架的中间张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在其框 架的最大张开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的各个实施 例。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所述运动器材包括框架10以及分别连接在框架10上的至少一个、 优选一对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40。所述框架10包括固定支撑于地面上的底板36、固定连接于底 板36的一端并且向上延伸的侧板34、固定连接于侧板34上端的 顶板32。相对于侧板34而言,顶板32位于与底板36相同的一侧。 优选地,顶板32相对于侧板34水平或倾斜延伸(图示中为倾斜 向上延伸,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底板、侧板和顶板均由刚性材料 的板材制成,例如,所述材料为金属或是带有加强结构的塑料。显然,可以理解,上面描述的框架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框 架的主要作用是固定于地面之上并承载使用者。因此,框架可以 采用任何形式的结构,例如桁架结构、拼组结构等等。在图1中,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具有伸縮元件。伸縮元件的 例子包括,但不局限于,弹簧、压力介质缸(例如油缸、气缸)、 齿轮齿条机构等。所述伸缩元件可以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即伸缩元件在未受力 的常态下处于原位。当受到拉力和/或压力时沿着该力的施加方向 移动,当该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移动返回。在这种情况下,伸縮元件可以是拉伸型的,即其原位为縮回 位置,在受到拉力时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收縮。伸缩元件也可以是压縮型的,即其原位为伸出位置,在受到 压力时收缩,在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伸展。伸縮元件还可以是拉压型的,即原位为一个介于伸出位置和 縮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受到压力时收縮,在压力减小或消 失时,向原位伸展,而在受到拉力时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 向原位收缩。或者,所述伸縮元件可以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即伸縮元件 在受到拉力和/或压力时沿着该力的施加方向移动,当该力消失时 停止移动。不论伸缩元件是否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其在移动过程中,均受 到自身的阻尼作用。显然,阻尼作用的方向与伸縮元件的受力方 向即移动方向相反,由此向使用者的上肢提供反作用力,以达到 锻炼上肢的目的。在图l中,具体而言,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40包括由压力介 质缸构成的伸縮元件,该压力介质缸的上端连接着顶板32,下端 连接着构成手抓持部的环体22。在图示的例子中,压力介质缸包 括缸筒42、活塞杆44、位于缸筒中并且作用于活塞杆的压力介质 例如空气或油。根据上面对伸縮元件的描述,伸縮元件可以具有自动复位功 能。例如,活塞杆44可以在常态下处在縮回位置,在受到一定的 拉力时会沿Y方向由缸筒42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除时会沿Y 方向縮回到缸筒42中。或者,活塞杆44可以在常态下处在伸出 位置,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会沿Y方向向缸筒42中收缩,在压力 减小或消除时会沿Y方向由缸筒42伸出。或者,活塞杆44可以在常态下处在一个介于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活 塞杆44在受到压力时沿Y方向收縮,在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 位伸展,而活塞杆44在受到拉力时沿Y方向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收缩。或者,伸缩元件可以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例如,活塞杆44 在受到压力时沿Y方向收縮,并且在受到拉力时沿Y方向伸出, 而在压力或拉力消失时,活塞杆44自身并不移动,而是停止在当 前位置。活塞杆44与缸筒42之间存在运动阻尼,以向使用者上肢提 供锻炼所需的阻力,并且活塞杆44相对于缸筒42的运动不会太 快。所述阻尼可以通过摩擦力、弹簧力、压力介质被压縮或膨胀 时产生的压力或负压等方式自动实现,也可以通过主动控制而利 用压力介质供给或抽出来实现。这样的压力介质缸的结构是公知的。例如,压力介质可以是 固定量的弹性介质,例如空气。或者,可以利用液压回路,当活 塞杆44在受到一定的拉力时,液压回路以一定的流量向缸筒中供 应液压油,而在拉力减小或消除时液压回路将液压油从缸筒抽出。在图l所示的例子中,缸筒42连接着顶板32,活塞杆44连 接着环体22。但是,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换,即也可以使活塞杆44 连接着顶板32,缸筒42连接着环体22。上肢运动装置40可以固定连接着顶板32,由此,上肢运动装 置40其相对于顶板32的方位是固定的。更优选地,上肢运动装 置40可转动地连接着顶板32,例如通过万向节46或枢轴等。在 这种情况下,上肢运动装置40可以相对于顶板32转动,由此环 体22可以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公知的是,由于压力介质缸本身的结构,活塞杆相对于缸筒 具有极限行程。也就是说,活塞杆相对于缸筒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会被阻止而不能进一步移动。因此,压力介质缸不是必须设置限 制运动的运动限制装置。然而,如有必要,例如出于安全方面的 考虑,也可以设置运动限制装置。环体22的高度可以这样设置,即一般使用者可以在站立状态 下抓到环体。优选地,环体22的高度是可调的,以适合于不同身 高的人,或是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锻炼要求。例如,顶板32的高度 可以手工或自动调节,由此实现环体22的高度调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环体22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形式, 而非局限于图1所示的圆环形。例如,环体可以是三角形、矩形、 椭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环体22可以具有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便 于使用者手部抓持的部位或形状。在使用时,使用者的手部抓住环体22,并且通过拉动或推压 环体22,以使伸缩元件伸出或缩回,由此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 由于上肢运动装置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优选为一对。使 用者可以同时锻炼两个上肢,也可以仅锻炼一个上肢。锻炼时, 使用者的脚部踩在底板36或地板上,不需要使用很大的上肢力量 就能操作上肢运动装置40,以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因此,本发 明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适用性广,即使是体弱者也可使用,甚 至可以用于上肢有疾病者,例如手术后恢复。在上肢推拉上肢运动装置40的同时,使用者的下肢可以作蹲 下、起立动作,从而可以同时锻炼上肢和下肢。在环体22的高度可调的情况下,可以将环体22调节到高于 使用者站立且手臂向上伸出时手部所能触及的高度。这样,使用 者在锻炼时脚部脱离底板36或地板,因此,使用者可以做大力量的上肢运动。所以,本发明的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适合于各式各样的人锻 炼肢体。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 所述运动器材包括框架1以及分别连接在框架1上的至少一个、 优选一对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20和至少一个、优选一对伸縮式下 肢运动装置24。具体而言,框架1包括上部大致水平的横梁14以及从横梁的 两端向下延伸的两组共四个支腿12。每组中的两个支腿的下端支 撑于地面上的不同位置,上端会合于横梁14的相应一端。这些支 腿的下端大致位于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每组中的两个支腿分 别形成一定夹角,夹角的顶点位于横梁上。由此,四个支腿形成 对横梁14的稳固支撑。支腿之间的所述夹角可以是固定的,在这 种情况下,整个框架更为稳固。或者,支腿之间的所述夹角可以 调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所述夹角,可以调整横梁的高度。在本例中,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和伸縮式下肢运动装置分别 具有由弹簧形成的伸縮元件。根据前面对伸縮元件的描述,弹簧 可以是拉伸弹簧、压縮弹簧或拉压弹簧。如图2所示,所述上肢运动装置20包括弹簧21和构成手抓 持部的抓柄或环体22。该弹簧21的上端钩挂在横梁14上的悬挂 点处,下端钩挂在环体22上。可选地,每个弹簧21外面分别套 着一个保护套管23,以防止人体的各个部位或衣物被夹在弹簧21中。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下肢运动装置24也包括弹簧25和构成脚支承部的环体28。该弹簧25的上端钩挂在横梁14上的悬 挂点处,下端钩挂在环体28上。可选地,每个弹簧25外面分别 套着一个保护套管26,以防止人体的各个部位或衣物被夹在弹簧 25中。该保护套管优选为可伸縮的,例如采用波纹管的形式。可以理解,弹簧25的长度和刚度应满足下述条件,即在环体 28受到使用者的一定范围内的拉力时,弹簧25伸出,但环体28 不应触地。考虑到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使用者体重过大,弹簧21和25 本身的刚度可能不足,因此可以在每个所述弹簧内置入运动限制 装置,以防止弹簧的伸展超过极限值。例如,运动限制装置可以 是分别连接在弹簧两端的软绳,软绳的长度决定了弹簧的极限长 度,其大于非受力状态弹簧长度。或者,运动限制装置可以采用 具有最大伸出距离的伸縮套杆等。为了防止使用者运动时超出预定范围而导致运动器材失稳, 可以设置安全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分别连接在相对于使用者 而言前側左右两个支腿12以及后侧左右两个支腿12上的弹性防 护带16。弹性防护带16可以通过安装架18安装在相应的支腿上, 以使得弹性防护带所在的平面为大致竖直平面。环体28可以设置脚套,以使得在锻炼时环体28不脱离使用 者脚部,实现环体28随使用者脚部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尽管上面描述的下肢运动装置24 连接在上部横梁14上,但下肢运动装置24也可以连接在框架1 的其他部位上,例如低于上部横梁14的位置上,这样还能减小弹 簧25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环体22、 28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 形式,而非局限于图2所示的圆环形。例如,环体可以是三角形、 矩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环体22可以具有符合人机工程学要 求的便于使用者手部抓持的部位或形状。同样,环体28可以具有 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便于稳固地支撑使用者脚部的部位或形 状。此外,本领域中所采用的其它框架结构、安全措施等显然也 可以用在本发明中。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获得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即不必 不需要使用很大的上肢力量就能操作上肢运动装置,以达到锻炼 上肢的目的。此外,第二实施例还能实现这样的优点,即使用者 可以同时锻炼其四肢。使用者的上肢可以拉伸或压縮上肢运动装 置,下肢可以拉伸或压縮下肢运动装置,使用者能够灵活地同时 锻炼上肢和下肢,以达到全身锻炼目的。可以理解,在第二实施例中,下肢运动装置24可以取消,即 缩式肢体运动器材只包括上肢运动装置20。这种情况下,伸缩式 肢体运动器材的有益效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接下来参看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伸缩式肢 体运动器材。首先,第三实施例采用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框架10,这里 不再重复描述。在图3中,第三实施例采用了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40和伸縮式下肢运动装置50。应当指出,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在第三实 施例中也可以釆用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上肢运动装置20和/或下肢运动装置24。在图3中,上肢运动装置和下肢运动装置分别具有由压力介 质缸形成的伸縮元件。上肢运动装置40与前面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肢运动装置相同, 这里不再重复描述。下面仅详细描述下肢运动装置50。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下肢运动装置50也包括压力介质缸, 该压力介质缸的上端连接着构成脚支承部的支承板56,下端连接 着底板36。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压力介质缸包括缸筒52、活塞杆 54、位于缸筒中并且作用于活塞杆的压力介质例如空气或油。上面对伸縮元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下肢运动装置50。也就是说,伸縮元件可以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例如,活塞杆 54可以在常态下处在縮回位置,在受到一定的拉力时会沿X方向 由缸筒52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除时会沿X方向縮回到缸筒52 中。或者,活塞杆54可以在常态下处在伸出位置,在受到一定的 压力时会沿X方向向缸筒52中收縮,在压力减小或消除时会沿X 方向由缸筒52伸出。或者,活塞杆54可以在常态下处在一个介 于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活塞杆54在受到压力时 沿X方向收縮,在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伸展,而活塞杆54 在受到拉力时沿X方向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收縮。或者,伸縮元件可以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例如,活塞杆54 在受到压力时沿X方向收縮,并且在受到拉力时沿X方向伸出, 而在压力或拉力消失时,活塞杆54自身并不移动,而是停止在当前位置。活塞杆54与缸筒52之间存在运动阻尼,以向使用者上肢提供锻炼所需的阻力,并且活塞杆54相对于缸筒52的运动不会太 快。可以理解,该脚支承部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支撑座、环 体等。脚支承部可以设置脚套,以使得在锻炼时脚支承部不脱离使 用者脚部,从而实现脚支承部随使用者脚部移动,这在下肢运动 装置的伸缩元件为拉伸型的时特别有益。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下肢运动装置50固定连接在底板36上。此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下肢运动装置50的压力介质缸 的缸筒52连接着底板36,活塞杆54承载着支承板56。但是,二 者的位置可以互换,即活塞杆54可以连接着底板36,而缸筒52 可以承载着支承板56。支承板56与活塞杆54 (或缸筒52)之间 的连接是固定的,即支承板56不能相对于承载着它的活塞杆54 (或缸筒52)移动或转动。公知的是,由于压力介质缸本身的结构,活塞杆相对于缸筒 具有极限行程。也就是说,活塞杆相对于缸筒移动到极限位置时 会被阻止而不能进一步移动。因此,压力介质缸不是必须设置限 制运动的运动限制装置。然而,如有必要,例如出于安全方面的 考虑,也可以设置运动限制装置。上面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其它技术效果与第二实施例相似, 即能够同时锻炼使用者的四肢。可以理解,在第三实施例中,下肢运动装置50可以取消,即 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只包括上肢运动装置40。这种情况下,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的有益效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接下来参看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伸縮式肢 体运动器材。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伸縮 式下肢运动装置50并非固定连接在底板36上,而是活动(可转 动)地连接着底板36,例如通过万向节58或枢轴等。在这种情况 下,下肢运动装置50可以相对于底板36转动,由此支承板56可 以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上面描述的第四实施例的其它技术效果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 相似,即能够同时锻炼使用者的四肢。可以理解,在第四实施例中,下肢运动装置50也可以取消, 即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只包括上肢运动装置40。这种情况下,伸縮 式肢体运动器材的有益效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接下来参看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伸縮式肢 体运动器材。第五实施例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伸縮 式下肢运动装置50的压力介质缸通过弹簧62连接着底板36,弹 簧62的上端固定在压力介质缸上,弹簧6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36 上。由于该弹簧不但能够伸縮,还能够绕其下端在各个方向上转 动,因此压力介质缸实质上活动地连接着底板36。采用弹簧62, 下肢运动装置50不但可以相对于底板36转动,还可以相对于底 板36作一定量的伸縮移动,由此支承板56可以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可以设想,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40的压力介质缸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弹簧连接着顶板32,该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着顶板32,下 端固定连接着上肢运动装置40的压力介质缸。所述弹簧的外面可 以套有保护套管。同样,所述弹簧内可以设有阻止其延伸超出其 拉伸极限的运动限制装置。上面描述的第五实施例的其它技术效果与第二至第四实施例 相似,即能够同时锻炼使用者的四肢。可以理解,在第五实施例中,下肢运动装置50也可以取消, 即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只包括上肢运动装置40。这种情况下,伸縮 式肢体运动器材的有益效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接下来参看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伸縮式肢 体运动器材。在图6中,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具有由压力介质缸形成的伸 缩元件,伸縮式下肢运动装置具有由弹簧形成的伸縮元件。第六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伸縮 式下肢运动装置50不包括压力介质缸,而是仅由弹簧62实现伸 縮运动。弹簧62的上端固定在支承板56上,弹簧62的下端固定 在底板36上。由于该弹簧不但能够伸缩,还能够绕其下端在各个 方向上转动,因此压力介质缸实质上活动地连接着底板36。采用 弹簧62,下肢运动装置50可以相对于底板36转动和伸缩移动, 由此支承板56可以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同时,支撑装置50的 结构同第五实施例相比更为简单。可以设想,上肢运动装置40的伸縮元件也可以不是压力介质 缸,而是弹簧。该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着顶板32,下端固定或活 动连接着环体。所述弹簧的外面可以套有保护套管。同样,所述弹簧内可以设有阻止其延伸超出其拉伸极限的运动限制装置。上面描述的第六实施例的其它技术效果与第二至第五实施例 相似,即能够同时锻炼使用者的四肢。可以理解,在第六实施例中,下肢运动装置50也可以取消, 即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只包括上肢运动装置40。这种情况下,伸缩 式肢体运动器材的有益效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接下来参看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伸縮式肢 体运动器材。第七实施例的结构与前述各实施例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在 于框架IO是活动式的。在此应当指出,尽管在图7中示出了上肢运动装置40和下肢 运动装置50的特定构造,但显然,前面描述的上肢运动装置40 和/或下肢运动装置50各种构造和连接方式仍适用于第七实施例 中。因此,第七实施例可以获得前述各实施例的种种优点。同样,第七实施例中的活动式框架也适用于第一、第三至第 六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第七实施例中,侧板34通过转轴80而可转 动地连接着底板36。由此,侧板34的转动可以由驱动装置或是手 工实现,并且侧板34可以被锁定装置锁定在相对于底板36的任 一转动位置上。由此,可以改变侧板34相对于底板36的角度。侧板34可以朝向底板36转动,由此使得侧板34到达一折起 位置,此时侧板34与底板36之间成一锐角。侧板34可以背离底 板36转动,从而到达图8所示的中间张开位置或图9所示的最大 张开位置。由于底板36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因此,在折起位置和张开位置,整个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不会跌倒。图9中的张开位 置为最大张开位置,此时侧板34与底板36之间的角度几乎达到 180度,即侧板34基本上贴在地面上。侧板34相对于底板36的转动可以是非连续的,即侧板34相 对于底板36转动到一定角度即停止,并且被锁定在这个位置上。 或者,侧板34相对于底板36的转动可以是连续的,即侧板34相 对于底板3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连续地来回转动。在第一、第三至第七实施例中,脚支承部由平坦的支承板56 构成。可以理解,脚支承部可以由其它各种支承结构构成。例如, 脚支承部可以是带有可容纳脚部的凹槽的支承座。此外,脚支承 部上可以设置抵靠并锁紧使用者腿部的辅助装置。通过这些措施, 可以防止使用者脚部从脚支承部脱落,从而提高安全性。这一点 在图8或图9所示的情况下尤其有利。应当指出,在各个图中显示的上肢运动装置和下肢运动装置 均为成对设置的方式。然而,容易理解,它们各自的数量可以不 是两个。例如,可以仅设置一个上肢运动装置,使用者双手可以 抓持在同一上肢运动装置上。或者,可以仅设置一个下肢运动装 置,使用者的双脚可以踩在同一个下肢运动装置上。或者,可以 设置三个或更多个上肢运动装置,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抓持不同 的上肢运动装置。此外,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下肢运动装置, 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而踩踏不同的下肢运动装置,或是以不同的 下肢部位同时接触多个下肢运动装置。还应指出,尽管在图示的各个例子中伸縮元件是弹簧或压力 介貭缸,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它能够实现伸縮运动的 机构,例如齿轮齿条机构等,也可以使用。在使用者利用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进 行锻炼时,使用者的手部抓持在伸縮式上肢运动装置的手抓持部 上,使用者不需要使用很大的上肢力量就能锻炼上肢,因此使用 者的上肢不会拉伤,也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就感到极其疲劳。因此, 这种运动器材适合于各种体质者,并且适用于各种锻炼目的。在设有下肢运动装置的情况下,使用者的手部抓持在伸縮式 上肢运动装置的手抓持部上,脚部支撑在伸縮式下肢运动装置的 脚支承部上。上肢运动装置和下肢运动装置在受力以及所述力改 变的状态下,分别可以在它们各自的縮回位置与最大伸出位置之 间运动。由此,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地锻炼其上肢和下肢。此外,在上肢运动装置和/或下肢运动装置活动连接在框架 上的情况下,使用者在做这些动作时可以扩大上肢和下肢的活动 范围,并且还可以移动、转动、拉伸其身体。因此,使用者可以 进行全身范围的运动。
权利要求
1. 一种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以及连接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伸缩式上肢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运动装置包括供使用者的手部抓持的手抓持部和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手抓持部之间的具有运动阻尼的伸缩元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伸縮式下肢运动装置,所述下肢 运动装置包括支撑使用者脚部的脚支承部和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 述脚支承部之间的具有运动阻尼的伸缩元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 于,所述伸縮元件为自动复位式伸縮元件,其在未受力的常态下 处于原位,当受到拉力和/或压力时沿着该力的施加方向移动,当 该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移动返回。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縮元件是拉伸型的,其原位为縮回位置,在受到拉力时伸 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收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伸縮元件是压縮型的,其原位为伸出位置,在受到压力时收縮, 在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伸展。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伸縮元件是拉压型的,其原位为一个介于伸出位置和縮回位置之 间的中间位置,在受到压力时收縮,在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 位伸展,而在受到拉力时伸出,在拉力减小或消失时,向原位收 縮。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 于,所述伸缩元件在受到拉力和/或压力时沿着该力的施加方向移 动,当该力消失时停止移动。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 于,所述伸缩元件设有阻止其移动超出极限距离的运动限制装置。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肢运动装置的伸縮元件为弹簧、压力介质缸或齿轮齿条机 构。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介质缸固定连接着框架下部。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介质缸活动连接着框架下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介质缸通过万向节、枢轴或弹簧连接着框架下部。
13. 如权利要求l、 2或9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 征在于,所述上肢运动装置的伸縮元件为弹簧、压力介质缸或齿轮齿条机构。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介质缸固定连接着框架上部。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介质缸活动连接着框架上部。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介质缸通过万向节、枢轴或弹簧连接着框架上部。
1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 于,所述框架包括固定支撑于地面上的底板、以可相对于底板转 动的方式连接于底板上的侧板、固定连接于侧板上的顶板。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器材包括将所述侧板相对于所述底板锁定位置的锁定装 置。
1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肢运动装置共有两个。
2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述下肢运动装置共有两个。
2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 于,所述手抓持部为抓柄或环体。
2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支承部为支承板、支承座或环体。
23. 如权利要求2或22所述的伸縮式肢体运动器材,其特征 在于,所述脚支承部设有脚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以及连接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伸缩式上肢运动装置;所述上肢运动装置包括供使用者的手部抓持的手抓持部和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手抓持部之间的具有运动阻尼的伸缩元件。利用上述运动器材,使用者不需要使用很大的上肢力量就能锻炼上肢,因此使用者的上肢不会拉伤,也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就感到极其疲劳。所述伸缩式肢体运动器材还可以包括连接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伸缩式下肢运动装置,所述下肢运动装置包括支撑使用者脚部的脚支承部和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述脚支承部之间的具有运动阻尼的伸缩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同时锻炼上肢和下肢。
文档编号A63B21/00GK101224331SQ200710004009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9日
发明者杜振源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