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腹式两半座面可交叉转动自行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532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腹式两半座面可交叉转动自行车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托腹式两半座面可交叉转动自行车座。



背景技术:

已知的自行车座多为模式化的三角形,座面具有一个向前(以自行车的前进方向而言,下同)伸出的鼻翼,使用时存在以下弊端:较长时间骑坐水平状态安置的车座时,车座前伸的鼻翼会硌压会阴部产生不适感,特别是男性的阴囊、睾丸及阳具在蹬行过程中被鼻翼硌压、研磨会产生灼热和疼痛等不适感而影响骑行;若将车座调整为前端向下有一定倾斜度使用时会减轻对会阴部的硌压感,但这会迫使骑行者手臂加大向前下方推撑车把以阻止臀部前滑的力量,长时间推撑的结果会导致上肢肌肉产生疲劳而出现酸麻胀痛等不适感;较长时间双腿交替蹬踏动作会使骑行者大腿内侧以及后侧根部与车座座面及鼻翼两侧面反复摩擦而产生炽热、疼痛感;骑行者坐骨结节部位由于车座座面长时间顶压及研磨会产生疼痛或不适感。

已有公开技术在车座鼻翼根部向下挖出一个凹陷空间虽然解决了男性阴囊、睾丸及阳具无压迫放置的空间问题,但会阴部位后段、大腿内侧及后侧根部的硌压、摩擦的不适感依然存在。

还有已公开的技术方案将传统车座上向前伸出的鼻翼去除,其结果虽然解决了会阴前部等部位受到压迫和大腿内侧根部摩擦的问题,但这样设计变化的结果会出现以下三方面的新问题:一是由于车座鼻翼的去除使得车座前端出现了一个横向较宽的前沿,该前沿使骑行者大腿后侧根部的硌压及摩擦情况更加恶化;二是由于车座鼻翼的去除使得骑行者两大腿根部内侧没有了依附而臀部有了沿人体纵轴转动的条件,蹬踏时由于臀部的左右转动卸载和缓冲了部分蹬力使骑行者感觉用力蹬踏时失去了稳定的支撑,降低了蹬踏力向脚踏板传递的效率;第三,由于车座鼻翼的去除使得骑行者臀部出现明显的前滑移动问题。

授权公告号为CN1106309C公开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为无鼻,将座面纵向切开分为左右两部分,再将左右两个座面横向切开又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后半部分固定在支撑体上不能移动或转动,前半部分可绕后沿下横向设置的轴向前下翻转。“无鼻”的设计能够解决会阴前部及睾丸受到压迫和摩擦的问题,设计人试图用两部分中的前半部分可以沿横向设置的轴向前下翻转的设计解决车座前沿与骑行者大腿后侧根部的硌压及摩擦问题,但实际上通过车座前半部分向前下翻转只是把原来前半部分车座硌压大腿根部的前沿向后转移到了后半部分的前沿,该前沿依然存在并发挥着垫硌骑行者大腿后侧根部的作用,因此说这样的设计并不能解决车座前沿对人体大腿后侧根部的硌压及摩擦问题,同样如前所述的无鼻车座臀部前滑移动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且由于车座前半部分沿横轴向前下翻转后把原来前半部分车座的前沿向后移动到后半部分的前沿的结果实际上是使有效支撑人体臀部的支撑面缩小并后移,这样后移的结果使得人体臀部向前滑动的问题更加突出,设计者试图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垫前部的前凸起在用力蹬踏被拉回时产生的向上凸起的膨胀部作为一个障碍物阻止骑车人臀部的前滑移动,事实上该向上凸起的膨胀部阻止不了骑车人臀部的前滑移动,结果还会增大对骑车人大腿后侧根部的垫硌作用;同样,由于鼻翼的去除使得两大腿内侧根部蹬行时没有了依附支撑点,因臀部的左右转动卸载和缓冲部分蹬力而降低了蹬踏力向脚踏板传递效率的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说现缺少解决上述问题较为合理的自行车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托腹式两半座面可交叉转动自行车座,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由支撑体组合件、座面组合件和托腹组合件三部分构成。

所述支撑体组合件包括:两个直角梯形框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连板、第二连板、轴座,紧固轴螺钉;所述两个直角梯形框架内侧相对应的焊接连接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连板、第二连板;第一连板上垂直设两个螺钉有调整左座板右座板向前下转动角度限位功能;所述第二连板上设两个胶垫有缓冲左座板右座板震动功能;两个直角梯形框架上平面的前部横向固连两个轴座,两个轴座上设紧固轴螺钉。

所述座面组合件包括:左座板、右座板、右座垫、左座垫、轴、两个右座板轴套、两个左座板轴套;所述座面的外形由左右两半对称的左座板、右座板组成,所构成的鼻翼前端中间向后凹陷出一个空间,成为开口向前的U字形鼻翼。

在所述右座板下面固定连接两个右座板轴套,在所述左座板下面固定连接两个左座板轴套;所述轴穿过轴座铰接四个轴套后由所述紧固轴螺钉紧固;在左座板右座板上表面分别覆盖一层具有符合解剖学设计形状的左座垫、右座垫,在所述左座垫、右座垫上与人体坐骨结节对应处设置有两个坐骨结节椭圆通孔;所述左座垫、右座垫由高弹海绵制成。

所述托腹组合件包括:弯方管下端紧固螺钉、弯方管、立方管、铰接螺钉、托腹板、托腹板软垫、托腹板连接件、弯方管上端紧固螺钉、纵方管。在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上纵向设置纵方管,弯方管的下端头插入纵方管前端孔内由弯方管下端紧固螺钉固连;弯方管的上端头插入立方管下端孔内由弯方管上端紧固螺钉固连;托腹板前面固连托腹板连接件,铰接螺钉铰接托腹板连接件和立方管的上端头,托腹板后表面覆盖一层托腹板软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a、本车座左右两半分开的两半座面可随骑行者左右大腿交替下压而交叉向前转动的设计,使座面前沿向前下倾斜翻转而不再产生硌压感和大腿内侧根部的摩擦不适感;

b、本车座短小鼻翼前端开口中间挖空的设计,即可为骑行者会阴部特别是男性阴囊及睾丸提供无障碍放置的空间而解决硌压、摩擦疼痛的不适感问题,又保留了现行自行车座鼻翼的作用,使得骑行者大腿内侧根部有所依托从而有助于在蹬踏时将力传递给踏板;

c、本实用新型设置托腹板的设计,能限制、阻挡人体腹部向前移动,彻底解决由于车座向前转动后臀部的前滑移动问题,同时克服了由于臀部前滑带来的手臂加大向前下推撑用力易产生疲劳的弊端;

d、本实用新型设置托腹板的设计,给骑行者腹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支撑面,克服了蹬行时由于臀部的左右转动卸载和缓冲部分蹬力的弊端,使蹬踏时腿部的蹬踏力更好的传递给踏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车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打开左座板与右座板后的结构简图;

图3是图1左座板向前下转动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托腹式两半座面可交叉转动自行车座,由支撑体组合件、座面组合件和托腹组合件三部分构成。

所述支撑体组合件包括:两个直角梯形框架2、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26、第一连板17、第二连板25、轴座19,紧固轴螺钉20;所述两个直角梯形框架2内侧相对应的焊接连接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26、第一连板17、第二连板25;第一连板17上垂直设两个螺钉18有调整左座板1右座板12向前下转动角度限位功能;所述第二连板25上设两个胶垫24有缓冲左座板1右座板12震动功能;两个直角梯形框架2上平面的前部横向固连两个轴座19,两个轴座19上设紧固轴22螺钉20,如图2所示。

所述座面组合件包括:左座板1、右座板12、右座垫14、左座垫15、轴22、两个右座垫轴套21、两个左座垫轴套23;在所述右座板12下面固定连接两个轴套21,在所述左座板1下面固定连接两个轴套23;所述轴22穿过轴座19铰接四个轴套21、23后由所述紧固轴螺钉20紧固;在左座板1右座板12上与人体坐骨结节对应处设置有两个坐骨结节椭圆通孔;在左座板1右座板12上表面分别覆盖一层具有符合解剖学设计形状的左座垫15、右座垫14并在其上与左座板1右座板12上设置的两个坐骨结节椭圆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坐骨结节椭圆通孔13,所述左座垫15、右座垫14由高弹海绵制成,见图1、图2。

所述托腹组合件包括:弯方管下端紧固螺钉3、弯方管4、立方管5、铰接螺钉6、托腹板7、托腹板软垫8、托腹板连接件9、弯方管上端紧固螺钉10、纵方管11。在所述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26上平面或下平面上中间部位设置纵方管11,弯方管4两端头分别插入纵方管11前端、立方管5下端孔内分别由弯方管下端紧固螺钉3、弯方管上端紧固螺钉10固连;托腹板7前面的中央部位固连托腹板连接件9,铰接螺钉6铰接托腹板连接件9和立方管5的上端头,托腹板7后表面覆盖一层托腹板软垫8,所述托腹板软垫8由高弹海绵制成,如图1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