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杯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104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折叠的杯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杯把手,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杯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杯子有的具有伸出杯体外壁的弯弓状把手,握持时较为便利,所以在运输或旅客携带外出时较占体积,显得不是很方便;还有的部分杯子不设把手,虽然空间比较节约,但握持杯子需要握住杯壁,杯壁光滑显得较为吃力。
为此,有人想出了一种把手可伸缩的杯把手,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0233097.0,公开了一种《保温杯把手》(公开号CN2420899Y),该专利中手柄由弹性材料制成,手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一接头;下端接头连接于手柄连接件下方的凹部中,上端接头连接于手柄连接件上方的凹部中;手柄连接件上方凹部内侧各设一滑槽,上接头插销可在滑槽中滑动;手柄连接件上方凹部内设一按键,按键内有开孔,弹簧安装于该开孔中;手柄上端接头部有突起,按键上设有与该突起相应的挡块。
该专利虽能实现伸缩把手的目的,但其存在如下不足第一,由于依靠弹性手柄的自身形变产生的狭小空间来容置手掌,所以握持时大部分手掌不能深入该狭小空间,吃不上力,手感不舒服;第二,每次手柄复位,都需要按上下两个按钮才能实现,不能自动复位,操作稍显麻烦;第三,把手两端的插销结构作为定位机构设在杯体外壁,占用过多的空间,而且,装配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杯把手,杯子携带时,该把手可以缩起来折叠于杯体外壁,杯子使用时,把手可以伸展开足够的空间,供手掌深入握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把手件和第二把手件,所述第二把手件第一端设有一弯折部,第二端设有与杯体外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把手件具有容置第二把手件的容置域,其第一端设有用于阻挡第二把手件弯折部移出第一把手件容置域的阻挡部,第二端设有与杯体外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把手件上可以设有供第二把手件来回滑动的导向槽,而所述的阻挡部则设于导向槽末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槽设于第一把手件内壁两侧。导向槽也可以设于中间,与之配合的第二把手件中间应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有用于连接杯体外壁销轴上的弧形钩状部,方便把手连接于杯体外壁的销轴上,把手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杯体外壁实现快速连接。
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设有暗扣,进一步加强把手与杯体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一把手件采用硬制材料,所述的第二把手件采用弹性软制材料,可以增加把手握持的手感舒适度,也能保证手把的正常使用,同时能实现第一把手件与第二把手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能自动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把手件与第二把手件可移动限位连接,在不使用时,把手的缩起来折叠于杯体外壁,减少了体积,便于携带,使用时,第一把手件与第二把手件伸展开,形成弓形,有足够的空间供手掌深入握持,而且结构简单,装配快捷;由于采用带伸缩的弹性材料制作,第一把手件与第二把手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能自动复位,使用方便,不需要额外的附带结构,整体造价低廉。


图1为实施例1冷热杯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把手缩起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把手伸出起来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2普通杯子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把手伸出起来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冷热杯,从外形上看包括杯体1和底座4,底座4承载杯体1,底座4上还设有散热机构5,杯体1口部设有杯盖7,杯体1外壁设有一纵向凹槽11,可折叠的把手2设于凹槽11内,杯体1外壁还设有一显示器3和电源输入接头6。
参考图2和图3,第二把手件22第一端设有一弯折部22,第二端设有与杯体1外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1,第一把手件21第一端设有用于阻挡第二把手件弯折部222移出第一把手件21的阻挡部213,第二端设有与杯体1外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1,第一把手件21内壁两侧设有供第二把手件22来回滑动的导向槽212,第一把手件21具有容置第二把手件22的容置域,该容置域由导向槽212、阻挡部213及第二把手件22本体组成,通过第二把手件22在第一把手件导向槽212内的滑动实现手把2的伸缩式连接。
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均设有用于连接杯体外壁销轴(图上无显示)上的弧形钩状部,弧形钩状部绕制于杯体凹槽11内的销轴上,从而实现把手2连接于杯体1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件21采用硬制材料,第二把手件22采用弹性软制材料,具体可用橡胶或塑料。
如图1和图2所示,把手2不用时,第一把手件21和第二把手件22缩起来折叠于凹槽11内;如图4和图5所示,使用时,手握住把手2,向外施力于把手2,第一把手件21和第二把手件22展开伸出杯体1外壁,第二把手件22从第一把手件导向槽212的头部滑到导向槽212的尾部,即阻挡部213上,此时,第二把手件的弯折部222受阻挡部213的限制,限位于导向槽212尾部;松开手后,把手2自动恢复到缩起来状态。
实施例2,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的普通杯子,从外形上看包括杯体1,杯体1口部设有杯盖7,杯体1外壁设有一纵向凹槽11,把手2设于凹槽11内,第二把手件22的第二连接部221绕制于杯体凹槽11内的销轴(图上无显示)上,并用暗扣8固定。把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把手件(21)和第二把手件(22),所述第二把手件(22)第一端设有一弯折部(222),第二端设有与杯体(1)外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1),所述第一把手件(21)具有容置第二把手件(22)的容置域,其第一端设有用于阻挡第二把手件弯折部(222)移出第一把手件(21)容置域的阻挡部(213),第二端设有与杯体(1)外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件(21)上设有供第二把手件(22)来回滑动的导向槽(212),而所述的阻挡部(213)则设于导向槽(212)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槽(212)设于第一把手件(21)内壁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均设有用于连接杯体(1)外壁销轴上的弧形钩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至少一个设有暗扣(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件(21)采用硬制材料,所述的第二把手件(22)采用弹性软制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杯把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把手件(21)和第二把手件(22),所述第二把手件(22)第一端设有一弯折部(222),第二端设有与杯体(1)外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1),所述第一把手件(21)具有容置第二把手件(22)的容置域,其第一端设有用于阻挡第二把手件弯折部(222)移出第一把手件(21)容置域的阻挡部(213),第二端设有与杯体(1)外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1)。通过第一把手件与第二把手件可移动限位连接,在不使用时,把手的缩起来折叠于杯体外壁,减少了体积,便于携带,使用时,第一把手件与第二把手件伸展开,形成弓形,有足够的空间供手掌深入握持。
文档编号A45F3/16GK101036552SQ200710067978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2日
发明者程淑娟, 朱开波 申请人:宁波立信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