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13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用电动力和其他燃油机械动力的人力行走 机构,特别是一种可移动机构。
技术背景
现有的移动机构,特别是不用电动力和其他燃油机械动力的人力 行走移动机构,如用于玩具骑马等移动机构,主要利用人体自身重力 仿照骑马动作达到机构运动的效果。现有的一种可转向的移动机构, 如中国专利CN2845873,其中包括丁字架、平衡拉杆、水平拉杆、前
推拉杆、斜推拉杆等零件,结构复杂、零件多,装配、调整困难,而 且行走平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移动机构结构复杂、零件多,适应 范围小的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移动机构,结构简单,实现主要利 用人体自身重力仿照骑马动作达到机构运动的效果,移动平稳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移动 机构,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分别与机架铰接,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为 L型弯臂,底端带有单向轮,前腿与后腿机构的弯臂水平端头分别与 一连接板铰接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上端连接鞍座机构,鞍座机构为鞍底座上端固定连 接鞍座。
所述鞍座机构为鞍底座与前腿机构或后腿机构连接,或者鞍座机构鞍底座下端与压簧固定连接,与两连板之一活动连接,与另一个固 定连接,两连板分别与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压簧架固定在机架靠近中间位置,压簧架底端有限位减震块 与压簧架固定连接。
所述后腿机构两弯臂之间带有横梁,横梁上装有驱动机构,驱动 机构与脚蹬机构连杆连接,脚蹬机构连杆置于压簧架内。
所述驱动机构为齿轮或杠杆驱动机构。
所述前腿机构弯臂之间带有横梁,横梁上活动装有马脖转向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前后腿机构设计成L型弯臂,通过与 机架铰接及弯臂水平端头铰接,仅用两点铰接即可实现前后腿机构在 受上部压力和下部驱动力作用下前后移动,减少了大量的零部件,装 配、调整方便,同时前后腿机构上部装有两连杆式鞍座机构,通过鞍 底座直接加力在前后腿机构上,达到使前后腿分开而使机构平稳移动 的作用,脚蹬机构连杆与驱动机构连接,特别是齿轮或杠杆驱动机构, 导向性好,连杆置于压簧架内,限位准确。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分别与机 架6铰接,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为L型弯臂,底端带有单向轮,对单 向轮来讲,L型弯臂构成一个杠杆系统,前腿与后腿机构的弯臂水平 端头分别与一连接板25铰接连接。
如图2所示的应用图1所示移动机构制做玩具骑马行走装置,该 装置包括转向及前腿机构、机架机构、后腿机构、鞍座机构、脚蹬机构和马脖摆动机构。
其中转向及前腿机构为控制架2上装有手柄1,马脖转向杆3在 马脖管4中穿过,并且上端与控制架2固定连接;下端与万向节上跨 架固定连接;万向节上跨架与万向节下跨架活动连接;万向节下跨架 与转向拨板13固定连接;转向拨板与转向连板14活动连接;转向连 板两端与边转向拨板活动连接;边转向拨板与在前腿横梁7和前腿方 管9穿过的马腿转向杆8上端固定连接;马腿转向杆的下端与前脚轮 跨架11上端固定连接,前脚轮跨架11下端与单向前腿转动脚轮12 固定连接;前腿方管上端与前腿横梁固定连接侧面呈L型前腿机构, 前腿方管下端与前腿蹄壳10固定连接,马脖管与马脖架5固定连接; 马脖架与马脖支撑板29活动连接,同时与前腿横梁滑动连接,推拉 手柄通过马脖架带动前腿横梁配合马腿收合与展开,马脖摆动机构的 主要功能是形象和助力移动。
其中马前腿L型弯臂铰接在机架前端,机架机构的主要功能连接 各机构,机架中间固定脚踏连杆支撑板30和压簧架17固定连接;限 位减震块31与压簧架固定连接,机架后端与后腿横梁22活动连接, 后腿横梁与后腿方管21固定连接;后腿横梁中间与后腿连杆固定连 接;后腿方管与后腿蹄壳20固定连接,后腿蹄壳与单向后腿转动脚 轮18通过后腿转动脚轮跨架19连接。
其中前腿机构与后腿机构上装有鞍座机构,鞍座机构为鞍底座 23上端与鞍座24固定连接,鞍底座下端与压簧17固定连接,与两 连板26活动连接,通过两连板与前腿机构的前腿横梁和后腿机构的 后腿连杆活动连接。
其中前腿机构与后腿机构下端装有脚蹬机构,脚蹬机构为脚踏连 杆16—端的齿轮与后腿横梁齿轮啮合,齿轮组构成驱动机构32,脚 踏连杆另一端与脚蹬架15活动连接,脚蹬28、脚蹬连杆27均活动连接,而且脚蹬、脚蹬连杆组件与脚蹬架有四挡位随意调整高低,脚 蹬可随意收起与展开,脚蹬。脚蹬连杆组件同时可与脚蹬架分解,脚 蹬机构的主要功能是踏脚。移动施力及实用范围的调整。操作时,人坐到鞍座上后,靠人体重量使鞍座底架向下运动,而 带动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分别转动,从而使前腿和后腿分开至压簧被 压至限位减震块极限的位置,当人用脚踏在脚蹬上而站起时,还是靠 人体重量带动脚踏连杆转动,再靠脚踏连杆齿轮驱动后腿横梁转动, 同时,靠压簧顶动鞍底座上行复位,实现前腿、后腿、鞍座的复位。 反复上述的过程,靠前腿转动脚轮和后腿转动脚轮的单向转动性,就 实现了靠人体自身重力和(或)手臂力量使机构移动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分别与机架铰接,其特征是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为L型弯臂,底端带有单向轮,前腿与后腿机构的弯臂水平端头分别与一连接板(25)铰接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其特征是移动机构上端连接鞍座机构,鞍座机构为鞍底座(23)上端固定连接鞍座 (2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其特征是鞍座 机构为鞍底座与前腿机构或后腿机构连接,或者鞍座机构鞍底座(23) 下端与压簧固定连接,与两连板(26)之一活动连接,与另一个固定 连接,两连板分别与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活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其特征是压簧 装在压簧架(17)上,压簧架固定在机架(6)靠近中间位置,压簧 架底端有限位减震块(31)与压簧架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其特征是后腿 机构两弯臂之间带有后腿横梁(22),后腿横梁上装有驱动机构(32), 驱动机构与脚蹬机构连杆连接,脚蹬机构连杆置于压簧架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其特征是驱动 机构(32)为齿轮或杠杆驱动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其特征是前腿 机构两弯臂之间带有前腿横梁(7),前腿横梁上活动装有马脖转向杆(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力行走机构。一种新型移动机构,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分别与机架铰接,前腿机构和后腿机构为L型弯臂,底端带有单向轮,前腿与后腿机构的弯臂水平端头分别与一连接板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前后腿机构设计成L型弯臂,通过与机架铰接及弯臂水平端头铰接,仅用两点铰接即可实现前后腿机构在受上部压力和下部驱动力作用下前后移动,减少了大量的零部件,装配、调整方便,同时前后腿机构上部装有两连杆式鞍座机构,通过鞍底座直接加力在前后腿机构上,使机构平稳移动,脚蹬机构连杆与驱动机构连接,特别是齿轮或杠杆驱动机构,导向性好,连杆置于压簧架内,限位准确。
文档编号A63G19/00GK201120139SQ20072001472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6日
发明者聂文龙 申请人:大连小骑士玩具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