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77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较小占地面积的运动器材。
技术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大部份时间投注于工作,则大大地降低了运动的时 间,因此不需要到户外或运动场上一样能达到运动效果的健身器材则渐渐受到重 视,而运动器材包括种类繁多,例如跑步机、椭圆运动机、健身脚踏车等,而 椭圆运动机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运动健身器材, 一般泛指各种能导引左、右二踏板 沿着近似椭圆形的轨迹运动,以供使用者进行模拟走路、跑步、登阶等腿部运动 的装置。但是,虽然在室内可通过使用运动器材来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但运动器材 往往需占用较大室内可用面积,因此,不论是在家中或是健身俱乐部,如何应用 健身俱乐部有限使用空间而摆出最多运动器材,或在家用小空间中能摆置一台可 供家人使用的运动器材,皆为现今健身器材制造业者需克服的困难点,因此,于 现今社会中,如果无法以较小占地面积的运动器材来达到和传统较大占地面积的 运动器材相同效果,则无法被使用者所接受,进而被淘汰。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器材,其占地面积 较小,可使有限的空间能获得较大的效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器材,不会因运动器材具较小的占地空间而让使 用者于操作运动器材期间,造成摆臂与架体相互摩擦而产生运动伤害或运动器材损毁的情况产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运动器材,包括 一架体; 一导 引机构,设于架体上,具有可在一第一封闭轨迹上运动的相对二回绕接点;二摆 臂,各具有一枢接于架体的第一端及一可前后摆荡的第二端,且二摆臂分别位于 导引机构的左右两侧;二导引杆,分别具有一连接至二回绕接点的第一端及一对 应枢接至二摆臂第二端的第二端;以及二踏板,分别被二导引杆直接或间接支撑 着,并沿一第二封闭轨迹运动;其特征在于,二摆臂的第一端各对应延伸有一连 接部,且各连接部系对应枢接于架体,以做为二摆臂的第二端相对于架体前后摆 荡的支点,并使得二摆臂与架体间保持有一特定距离,并且,二连接部与架体枢 接的枢接轴两侧分别定义有一平面,且连接部的中心平面为位于枢接轴两侧所定 义的平面之间。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摆臂的连接部以左右轴向枢接至所述 架体。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二踏板受力而于所述第二封闭轨迹运动时,于运动器材前后轴向上,所述二摆臂第一端运动轨迹所定义的平面不同于 所述二摆臂第二端运动轨迹所定义的平面。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摆臂的第一端分别向下并向内偏折至m一始 ~^^顿o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运动器材更包括至少一斜度控制装置, 调整所述二摆臂的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运动器材上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第二封闭 轨迹的斜度,其中,当所述二摆臂连接部改变其相对位置时,所述二摆臂的连接 部与架体枢接的枢接轴两侧所定义的平面不会随着斜度调整而改变。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运动器材包括二支撑杆,所述二支撑杆 各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相对所述架体前后运动,并于所述第 一端及所述第二端间的一预定位置分别对应枢接至所述二导引杆,并且所述二踏 板分别对应设于所述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运动器材包括二手部连动组件,分别包 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二手部连动组件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间的一 预定位置枢接至所述架体上,且所述二手部连动组件的第二端分别对应枢接至所 述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让运动器材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使得有 限的空间能获得较大效益的应用,再者,又因本实用新型二摆臂与架体间保持有 一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因运动器材具较小的占地空间而让使用者于操作 运动器材期间,造成摆臂与架体相互摩擦而产生运动伤害或运动器材损毁的情况 产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滩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功效及特点,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说明如下。在各附图当中,对等或近似的部件会标示相同的编号。以下的详 细说明是本实用新型目前已知的较佳实施例,当然,对熟习此项技艺者而言,本 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其它多种显而易知的等效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均应被权 利要求的范围所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 图5所示,依序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 施例的立体图、右侧视图、左侧视图、俯视图及主视图。(本说明书中的「前」、 「后」、「左」、「右」等方向指示都是对应于使用者在使用下的方向认知,例 如右侧视图是对应于使用者的右侧。)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器材100包括有一架体10、 一 设置于架体10前端的导引机构11, 二摆臂12、 13, 二导引杆14、 15, 二踏板21、 22, 二支撑杆23、 24以及二手部连动组件25、 26。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架体10包括有一前端及后端,其可稳定地放置 于地面上,主要做为运动器材100的其它构件的装设基础,其大体上是由一底座 101、 一立杆102、以及一前端支架103所构成,于本实施例中,于立杆102向上 延伸处组设有一控制台105,以及二可供使用者双手抓握的手把106,使用者可通 过此控制台105来对运动器材100进行操作环境的改变,并可于运动过程中捉握 手把106,以维持使用者身体的平衡感。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所示,导引机构11设置于架体10的前端支架103上, 且此导引机构ll包括有一曲柄轴lll、 二曲柄112、以及一大皮带轮1B,其中, 曲柄轴111是以左右轴向枢设于运动器材100的前端支架103上,且二曲柄112 分别以相互对称方式固接于曲柄轴111的两端,而二曲柄112的外端可分别形成 一回绕接点114、 115,因此可提供两个回绕接点114、 115于一圆形封闭轨迹C1 上对应于中心点维持180度相对运动,于本实施例中,大皮带轮113则同轴枢设 于曲柄轴111上,且位于二曲柄112之间,此外,大皮带轮113可通过皮带与其 它阻力装置(例如涡电流制动器或小飞轮等)相连接,以提供运动器材IOO运转时的 阻力。二导引杆14、 15,分别具有一连接至二回绕接点114、 115的第一端141、 151 及一对应枢接至二摆臂12、 13的第二端142、 152。 二支撑杆23、 24各包括一第 一端231、 241及一第二端232、 242,第一端231、 241可相对架体10前后运动,
并以第一端231、 241及第二端231、 241间并约略靠近第二端232、 242处枢接至 二导引杆14、 15,并且二踏板21、 22则分别对应设于二支撑杆23、 24的第二端, 并受其导引机构11及摆臂12、 13的牵引而沿一第二封闭轨迹C2运动。于本实施例中,二手部连动组件25、 26,分别包括一第一端251、 261及一第 二端252、 262,并于第一端251、 261与第二端252、 262间枢接至架体10上,第 一端252、 261则向上延伸设有一可供使用者于操作运动器材100期间捉握的捉握 部,而第二端252、 262则分别与二支撑杆23、 24的第一端231、 241相接。于本实施例中,架体10于后端支架108上包括有二连杆30,此二连杆30整 体略呈L形的外观,且各连杆3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301及一第二端302,并以第 一端301与第二端302之间一弯折处枢设于架体10上,使连杆30可相对于架体 IO进行偏转。再如图1 图3所示,二摆臂12、 13分别具有一枢接于架体10后端支架上的 连杆30的第一端121、 131以及一可前后摆荡的第二端122、 132,于本实施例中, 二摆臂12、 13的第一端121、 131分别延伸设有一连接部123、 133,于本实施例 中,连接部123、 133是与摆臂12、 13—体成形所制成,其属于摆臂12、 13第一 端121、 131的延伸,二摆臂12、 13分别由连接部123、 133对应枢接于二连杆30 的第一端301上,于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3、 133是通过枢接轴303依其左右轴 向枢接至连杆30的第一端301上,使得枢接轴303可做为二摆臂12、 B的第二 端122、 132相对于架体10前后摆荡的支点,再者,由于摆臂12、 13是通过连接 部123、 133与连杆30相枢接,而连接部123、 133又是从摆臂12、 13第一端121、 131所延伸出来,因此,二摆臂12、 13的第一端121、 131会分别与连杆30保持 有一距离,此距离长度大小约为连接部123、 133的长度大小,因此,当摆臂12、 13受力产生前后摆动时,摆臂12、 13会因为和连杆30间具有一距离,而不会在 运动期间产生摆臂12、 13与连杆30相互擦撞的情形,进而可降低运动伤害的发 生及减少运动器材损毁。再如图4所示,由图4中可清楚地得知,就前后轴向而言,连接部123、 133 的中心轴线所定义出的中心平面Pl是位于枢接轴303两端所定义的平面P2、 P3 之间,由运动器材100后方观之,本实用新型的摆臂12、 13的第一端121、 131 与连杆30几乎相互重合,由此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运动器材100的架体10左右 宽幅的大小比习知运动器材的小,因此可有效降低运动器材100的占地面积。此外,如图1 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运动器材100还包括二斜度控制装 置40,此斜度控制装置40最好是一马达及螺杆的组合,但并不以此为限,二斜度 控制装置40分别组设于架体10的后端支架108上,且以螺杆分别对应连接至连 杆30的第二端302,使连杆30的第二端302可在相对应的螺杆上进行往复位移, 又由于连杆30的第一端301与连接部123、 133相枢接,因此,当连杆30的第二 端302在螺杆上进行往复位移时,则可调整二摆臂12.13的连接部123、 133相对 于运动器材100上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第二封闭轨迹C2的斜度,并且,当二摆 臂12、 13连接部123、 133改变其相对位置时,二摆臂12、 13的连接部123、 133 与架体10枢接的枢接轴303两侧所定义的平面P2、 P3不会随着斜度调整而改变。再如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二摆臂12、 13的第一端121、 131会分别向 下并向内偏折至第二端122、 132,当二踏板21、22受力而于第二封闭轨迹运动时, 于运动器材100前后轴向上,二摆臂12、 13第一端运动轨迹所定义的平面P4会 不同于二摆臂12、 13第二端运动轨迹所定义的平面P5,于本实施例中,二摆臂 12、 13第一端121、 131及第二端122、 132所定义的平面P4、 P5约略取自于第 一端121、 131及第二端122、 132中央轴向所延伸形成的平面为例,由此不难发 现,当二摆臂12、 13受力而开始移动时,纵使摆臂12、 B第一端121、 131与连 杆30是几乎重合,但因摆臂12、 13会向内偏折,所以当使用者于操作运动器材 100时,仍不会发生摆臂12、 13与架体10相互撞击的情况产生。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让运动器材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使得有限的空间 能获得较大效益的应用,再者,又因本实用新型二摆臂与架体间保持有一距离,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因运动器材具较小的占地空间而让使用者于操作运动器材 期间,造成摆臂与架体相互摩擦而产生运动伤害或运动器材损毁的情况产生。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以上若干实施例详细揭示,但仍有其它实施例可被实施, 因此,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意涵与范围,并不受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所局限。
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器材,包括一架体;一导引机构,设于所述架体上,具有可在一第一封闭轨迹上运动的相对二回绕接点;二摆臂,各具有一枢接于所述架体的第一端及一可前后摆荡的第二端,且所述二摆臂分别位于所述导引机构的左右两侧;二导引杆,分别具有一连接至所述二回绕接点的第一端及一对应枢接至所述二摆臂第二端的第二端;二踏板,分别被所述二导引杆直接或间接地支撑着,并沿一第二封闭轨迹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摆臂的第一端各对应延伸有一连接部,且各所述连接部系对应枢接于所述架体,以做为所述二摆臂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架体前后摆荡的支点,并且,所述二连接部与架体枢接的枢接轴两侧分别定义有一平面,且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平面为位于所述枢接轴两侧所定义的平面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摆臂的连接部以左右轴向枢接至所述架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二踏板受力而于所述第二封闭轨迹运动时,于运动器材前后轴向上,所述二摆臂第一端运动轨迹所定 义的平面不同于所述二摆臂第二端运动轨迹所定义的平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摆臂的第一端分别向下并向内偏折至第二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器材还包括至少--斜度控制装置,调整所述二摆臂的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运动器材上的相对位置,进 而改变第二封闭轨迹的斜度,其中,当所述二摆臂连接部改变其相对位置时,所 述二摆臂的连接部与架体枢接的枢接轴两侧所定义的平面不会随着斜度调整而改变。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器材包括二支撑杆, 所述二支撑杆各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相对所述架体前后运动, 并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间的一预定位置分别对应枢接至所述二导引杆,并 且所述二踏板分别对应设于所述二支撑杆的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器材包括二手部连 动组件,分别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二手部连动组件于所述第一端及所 述第二端间的一预定位置枢接至所述架体上,且所述二手部连动组件的第二端分 别对应枢接至所述二支撑杆的第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材,包括一架体;一导引机构,设于架体上,具有可在一第一封闭轨迹上运动的相对二回绕接点;二摆臂,各具有一枢接于架体的第一端及一可前后摆荡的第二端,且二摆臂分别位于导引机构的左右两侧;二导引杆,分别具有一连接至二回绕接点的第一端及一对应枢接至二摆臂第二端的第二端;二踏板,分别被二导引杆直接或间接地支撑着,并沿一第二封闭轨迹运动;其中二摆臂的第一端各对应延伸有一连接部,且各连接部系对应枢接于架体,以做为二摆臂的第二端相对于架体前后摆荡的支点,并且,二连接部与架体枢接的枢接轴两侧分别定义有一平面,且连接部的中心平面为位于枢接轴两侧所定义的平面之间。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较小,可使有限的空间获得较大的效益。
文档编号A63B22/00GK201040162SQ200720147208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9日
发明者王永发 申请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