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291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械,具体是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
背景技术
所谓的往复式运动器是泛指诸如椭圆运动机、划船运动器、踏步机、举重器或扭腰 运动器等等运动健身器材,而众所周知,该等运动锻炼类型不外乎使人体的运动部位(即 手、脚或腰部)进行一前一后、 一上一下、 一抬一踩、 一拉一放或左、右扭转身躯的往 复式健身锻炼运动;如图9所示,为一利用呈圆形运转的惯性负载飞轮10配合运动连 杆ll,以完成前、后椭圆形运动状态12的一个常见往复运动组成机构(通常运用于椭 圆运动机),由图可知,其惯性负载飞轮IO不但能提供运动连杆11适当的运动负载(即 运动阻滞力),更能通过其惯性运转效能以顺利带动运动连杆ll的反复往复运动。
当然,以上的现有运动机构配置就机械运动原理来看,它的确具有相当明确而流畅 的基本结构优势,但就运动生理学而论,此等机械式强迫运动的特征及状态,却是运动 伤害的最主要来源;现以踏步运动为例做一简要说明
当人体在执行自然的踏步往复运动时,其运动脚在抬起至最高的瞬间将反向执行落 下动作时,其运动速度将很自然地减缓甚至有稍许停顿,以让自身肌肉能有充分的反应 时间,来配合此等运动方向的改变,同理,在运动脚落下、站稳,以及至换由另一脚开 始运动时将也是这样。简而言之,当人体的往复运动处于单向线性位移阶段时,其运动 速度较快,而当往复运动进行至运动顶点阶段以及至变换运动方向时,自然地必须减慢 运动速度,方能符合人体的运动生理机制,进而消除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于无形。
然而,在现有惯性负载飞轮10的辅助运作下,其运动速度在执行前述的人体往复 运动时保持一定速度,故在人体的肢体换向运动瞬间,并无任何可供减缓速度的配合机 制,加上该惯性负载飞轮10所必然产生的机械性惯性带动向量,使人体肌肉毫无应变 (即反应变换运动方向)的准备时间,而人体运动伤害便是在如此不知情的情况下日渐 积累,直至不堪负荷而产生痛感为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 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 所述往复式运动器上设有作动连杆,所述往复式运动器的作动连杆上加挂有一摆锤负载 机构,所述摆锤负载机构随所述作动连杆形成惯性连动。所述摆锤负载机构包括摆臂, 设在摆臂下端的摆埵,定位摆臂上端的轴接点,所述轴接点和摆臂使所述摆锤进行接近 半圆的左、右摆荡行程。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 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装设于一产生往复式 运动的椭圆运动机,所述椭圆运动机的踏板连杆一端与一具有一定重量的摆锤枢结,所 述摆锤连接一摆臂,还包括一定位摆臂上端,限制摆臂摆荡幅度的轴接点,所述摆锤受 所述摆臂及其轴接点的限制而进行接近半圆的左、右摆荡行程,进而也使踏板连杆随之 形成前、后的惯性位移运动。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 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装设于一产生往复式 运动的椭圆运动机,所述椭圆运动机具有一踏板连杆,所述椭圆运动机的踏板连杆一端 与一具有一定重量的摆锤枢结,所述摆锤连接一摆臂,该摆臂的上端设有定位该摆臂的 轴接点,所述摆锤受所述摆臂及其轴接点的限制而进行接近半圆的左、右摆荡行程。
本发明使往复式运动器的作动连杆加挂有摆锤负载机构,使该摆锤负载机构将随之 形成惯性运动并具有运动负载的阻滞效用,尤其,当往复式运动器的作动连杆在进入变 换运动方向的瞬间时,该摆锤负载机构将因重力的因素,而具有延缓换向速度的效果, 使运动者的肌肉有足够的换向反应时间,避免健身中对肌体产生伤害。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摆锤式负载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运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操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传统飞轮负载机构的运动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与结构特征,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l、 2、 3、 4所示,为将本发明运用于一椭圆运动机20的一个优选实施 例,由图可知,其主要使具有踏板21的踏板连杆22—端与一具有一定重量的摆锤30 枢结,并使该摆锤30受一摆臂31及其轴接点32的限制而进行接近半圆的左、右摆荡 行程,进而也使踏板连杆22及其踏板21随之形成前、后的惯性位移运动。
因此,当摆锤30向左、右摆荡至最高点前的瞬间,其将因自身的重力因素而自然 减缓运动速度,以及至反向落下后,方才能恢复原有由使用者所自行驱动的摆荡位移速 度;简而言之,该摆锤30除了自身的重量作为提供运动负载的阻滞效用外,也同样具 有使踏板连杆22产生惯性运动的基本条件,当踏板连杆22的往复运动处于单向线性位 移阶段时,其运动速度将因摆锤30的自身重力因素(即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所产生 的惯性摆荡),使运动速度加快,又当该往复运动进行至运动顶点阶段以及至变换运动 方向时,才自然减慢运动速度,从而完全符合人体的运动生理机制,进而消除可能造成 的运动伤害于无形。
事实上,本发明的摆锤30配置数量,可视使用需求或经济上的考量而增、减,如 单一摆锤30配合两踏板连杆22的使用,抑或是使每一踏板连杆22都搭配有一摆锤30 的不同配置,都能同样获得预期的目的与效能;当然,在一个以上摆锤30配置状态时, 其更可利用运动组件,以使各摆锤30成连动状态,于是,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 可利用一伞形齿轮组40以使左、右两侧的摆锤30成运动状态,只是由于这是一个简易 且基本的齿轮机构连结配置,故在此不再赘述。
之后,请再配合参看图5、 6所示,为增加运动阻滞力以强化运动锻炼效果,本发 明还可在摆锤30—侧加设一感磁片51,又配合组设于相邻部位的磁阻机构50,使该感 磁片51在随摆锤30位移时,得经过该磁阻机构50所构成的磁力区而产生非磨擦性的 运动阻力,另外,它更可以通过调控机构52以调整磁阻机构与感磁片51间的距离,进 而调整运动阻力的强、弱。
再且,还请配合参阅图7、 8所示,为本发明运用于一扭腰健身器60的优选实施例, 由图可知,其包括一握柄6K —盘旋62和一立轴63,并在该握柄61、旋盘62及立轴 63下方都各设有一枢结于底座67上的运动齿轮64、 65、 66,而立轴63上方则具有一 横向伞形齿轮631 ,再搭配一纵向伞形齿轮68而带动一摆锤69的摆动。因此,当握柄61及旋盘62向相反方向运动时,就是我们所惯常进行的扭腰运动状 态,而位于该两组件下方的各连动齿轮64、 65、 66也将因连动关系而处于原位并随之 进行预定的往复旋转状态;同理,立轴63及其横向伞形齿轮631则将因其对应连动齿 轮66的旋转而旋转,进而使受纵向伞形齿轮68所带动的摆锤69产生接近半圆的左、 右摆荡行程,最终获得与前述各实施例相同的预期运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所述往复式运动器上设有作动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式运动器的作动连杆上加挂有一摆锤负载机构,所述摆锤负载机构随所述作动连杆形成惯性连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锤负载机构包括摆臂,设在摆臂下端的摆锤,定位摆臂上端的轴接点,所述轴接点和摆臂使所述摆锤进行接近半圆的左、右摆荡行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 锤负载机构一侧加设有一感磁片,该感磁片的相邻部位又配合组设一磁阻机构,使该感 磁片在随摆锤位移时,经过所述磁阻机构所构成的磁力区而产生运动阻力,另外还包括 一调整所述感磁片和磁阻机构之间距离的调控机构。
4、 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装设于一产生往复式运动的椭圆运动机, 所述椭圆运动机具有一踏板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运动机的踏板连杆一端与一具有一定重量的摆锤枢结,所述摆锤连接一摆 臂,该摆臂的上端设有定位该摆臂的轴接点,所述摆缍受所述摆臂及其轴接点的限制而 进行接近半圆的左、右摆荡行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 缍一侧加设有一感磁片,该感磁片的相邻部位又配合组设一磁阻机构,使该感磁片在随 摆锤位移时,经过所述磁阻机构所构成的磁力区而产生运动阻力,另外还包括一调整所 述感磁片和磁阻机构之间距离的调控机构。
6、 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装设于一可产生往复式运动的扭腰健身器, 所述健身器设有一握柄、 一旋盘和一立轴,所述握柄、旋盘及立轴下方都各设有一枢结 于底座上的连动齿轮,并依次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上方具有一横向伞形齿轮,另设有一与所述横向伞形齿轮啮合的纵向伞形 齿轮,所述纵向伞形齿轮下端延伸一摆臂,所述摆臂下端连接一摆锤,所述横向伞形齿 轮配合所述纵向伞形齿轮,带动所述摆锤进行接近半圆的左、右摆荡行程。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锤 一侧加设有一感磁片,该感磁片的相邻部位又配合组设一磁阻机构,使该感磁片在随摆 锤位移时,经过所述磁阻机构所构成的磁力区而产生运动阻力,另外还包括一调整所述 感磁片和磁阻机构之间距离的调控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式运动器的惯性负载机构,装设于一产生往复式运动的椭圆运动机,所述椭圆运动机具有一踏板连杆,所述椭圆运动机的踏板连杆一端与一具有一定重量的摆锤枢结,所述摆锤连接一摆臂,该摆臂的上端设有定位该摆臂的轴接点,所述摆锤受所述摆臂及其轴接点的限制而进行接近半圆的左、右摆荡行程。当往复式运动器的作动连杆在进入变换运动方向的瞬间时,该摆锤负载机构将因重力的因素,而具有延缓换向速度的效果,使运动者的肌肉有足够的换向反应时间,避免健身中对肌体产生伤害。
文档编号A63B21/005GK101632857SQ20081004081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1日
发明者王国梁 申请人:王国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