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台球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002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台球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J求杆,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完成击球的台 王沐。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自动击球功能的台球杆均采用弹簧装置,单纯利用弹 簧作为力的来源。这些具有自动击球功能的台^4干的缺陷在于结构过
于粗糙,操作效果差,适用范围小;而且在^f吏用时,不能自动完成 整个击球过程,而是必需要先凭借使用者施加动力来源才能够驱动射 击,因此对使用者的专业操作技巧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很难准确地 控制击球所需的力度,并且在射击的目标球的精确位置的准确度也很 低,不能很好适合于台球娱乐运动的战术手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的 台球杆,可自动精确地完成整个击球过程,无须使用者施加击球的动 力来源,并能保证击球的力量与准确度,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精确地全自动击球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台球杆的 基础上,加入了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收装置。在击球时,瞄准后只 需按动按钮,即可使5料干击打球,而后回到初始的缩回状态。全自动 台5li干,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杆体,所述杆体的所述内部空腔内滑动地套嵌有中轴杆,并且所述中轴杆的前端伸到所述杆体之外,所述杆 体内部空腔的后端设有用于中轴杆的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中空的杆体,杆体的前部是用于击球的中轴 杆,中轴杆在杆体内具有一定的滑动空间,可以才艮据需要伸缩,这样 的结构利用中轴杆的伸缩,在击球时可不需要杆体运动而完成击球。
为了控制中轴杆的自动伸缩,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装置,如采用电 磁线圏与磁铁,控制电磁线圈磁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电磁线圈和磁
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交替作用,来驱动中轴杆运动;或者,可采用气 体推动活塞来回运动的方式驱动中轴杆运动;又或者,可将滑轮(与 之同样性质的还有齿轮组方式,即杠杆原理)与弹簧相结合,驱动中 轴杆来回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自动完成整个击^求过程,能保证 击球的力量与准确度,而且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台球4干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台珎j干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台5求j干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台球^干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台5科干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台球4干的多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见图1,全自动台球杆包括具有基本上沿着其整个 长度设置的内部空腔150的杆体101。用于击球的中轴杆110可相对 于内部空腔150滑动地套i殳在内部空腔150内并且可局部地/人杆体 101的前端的木管114伸出。中轴杆110的尾端设有緩冲弹簧109, 空腔150的前端i殳有动力弹簧112,动力弹簧112的一端固定在杆体 101的弹簧固定块(靠近杆体IOI的前端)上,另一端与弹簧滑块lll 相连接,而弹簧滑块111则固定地套嵌在中轴杆110上,比如首先在 中轴杆110的圆周表面开设滑槽,然后将弹簧滑块111套设在该滑槽 内,从而将弹簧滑块111与中轴杆110互相固定起来。緩冲弹簧109 与弹簧滑块111之间相隔有一定距离。
内部空腔150内进一步设置有靠近緩沖弹簧109的动滑轮组108。 动滑轮组108的滑轮(未标号)与中轴杆110连接,动滑轮组108的 绳索107的一端拴在内部空腔150内设置的绳索固定块105上,而另 一端则与设置在空腔150内部的转动马达103相连接。此外,杆体 101的外侧设有滑动调节键106和击球按钮104;并且在杆体101尾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过程。首先在击球时,调节滑动调 节键106,从而确定击打强度。然后对白球(图未示)进行瞄准。随 后在瞄准后按下击球按钮104,从而启动马达103转动,进而对绳索107进行拉动,进而拉动动滑轮组108,与动滑轮组108a连接的中轴 杆110也被拉动,中轴杆IIO拖动弹簧滑块111,使动力弹簧112被 拉伸。当马达103拖动到位后,中轴杆110也停止运动,此时+>开击 球按钮104,动力弹簧112突然收缩,从而导致中轴杆IIO跟随动力 弹簧112—同被拉动,当动力弹簧112恢复原始长度时,中轴杆IIO 被抛射一段滑动距离d,并且在滑动距离d中,对白球进行击打。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基本实现免手动力击球,只要瞄准与按下 击打按钮即可击球,避免了手动击球时候手部动作的变形与颤抖所导 致的击球准确度差的问题;击球端可尽量靠近白球进行瞄准,瞄准后 按下击打4务組,然后自动收杆;通过使用动滑轮组有效地降低了对马 达功率的要求,在球杆较小空间及低压条件下更容易实现强力击球; 使用动滑轮组,绳索运动的距离是弹簧伸缩量的若干倍,通过较长的 绳索拉动距离能更精确的控制击打力度。
实施例二参考图2,台球杆尾端是金属外套管21,外套管21 内设有液化气缸22。此外,外套管21上还设有与液化气釭22的出 口相通的充气按4丑23。液化气缸22通过前端的液气转化器24及通 气软管25而与滑动活塞27相连。活塞27上开有开口, 4吏得液化气 缸22可与可变存气室28相通。滑动活塞27上设有滑动调节4建26, 可调节滑动活塞27在可变存气室28内的位置。可变存气室28的前 端是活塞211,活塞211的后面设有与活塞211相抵靠的固定挡块29, 活塞211的前面设有与其相抵靠的活动挡块213,活塞211侧面设有 回档杆212,露出在^U干外;活动挡块213与球杆外的击球按钮210相连。活塞211前面连接有中轴杆214,中轴杆214通it^K管217, 一直延伸出3料干外。木管217后端设有挡块218。此外,活塞27上 i殳有通孔215,在活塞211上i殳有通孔216。
击球时,调节滑动调节键26,从而确定击中轴杆214的击打强 度,然后按下充气按钮23,从而导致液化气缸22内的液态气体通过 液气转换器24而转化为气体,气体沿着通气软管25进入可变存气缸 28内。待气压达到稳定后,进行击球瞄准,此时再按下击球按钮210, 使得活动挡块213解除对活塞211的约束,活塞211推动中轴杆214 进行击打。击打完成后拉动回档杆212,拉动中通气口打开,排出可 变存气缸中的气体,复位后活动挡块自动关闭,重新对活塞进行约束。 该实施例中的全自动台球杆可以实现与实施例一类似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参见图3,全自动台球杆包括具有基本上沿着其整个 长度设置的内部空腔350的杆体301。用于击球的中轴杆310可相对 于内部空腔350滑动地套设在内部空腔350内并且可局部地从杆体 301的前端的木管314伸出。中轴杆310的尾端设有緩沖弹簧309, 空腔350的前端i殳有动力弹簧312,动力弹簧312的一端固定在杆体 301的弹簧固定块(靠近杆体301的前端)上,另一端与弹簧滑块311 相连接,而弹簧滑块311则固定地套嵌在中轴杆310上。緩冲弹簧 309与弹簧滑块311之间相隔有一定距离。
内部空腔350内进一步设置有靠近緩冲弹簧309的齿轮组308。 齿轮组308包括与马达303连接的小齿4仑及与该小齿轮啮合的大齿 轮。所述大齿轮上进一步设置有与该大齿轮同轴的缠绕齿轮(未标号),缠绕齿轮通过链条307与中轴杆310连接起来。此外,杆体 301的外侧设有滑动调节键306和击球按钮304;并且在杆体301尾 端开设的内部空间中则设有用于驱动马达303运转的电池302。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过程。首先在击球时,调节滑动调 节键306,从而确定击打强度。然后对白球(图未示)进行瞄准。随 后在瞄准后按下击球按钮304,从而启动马达303转动,进而导致小 齿轮转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反方向旋转,大齿轮上的缠绕齿轮也跟 随大齿轮转动,从而将链条缠绕在缠绕齿轮上,进而拉动中轴杆310, 中轴杆310拖动弹簧滑块311, -使动力弹簧312^皮拉伸。当马达303 拖动到位后,中轴杆310也停止运动,此时松开击球4务組304,动力 弹簧312突然收缩,从而导致中轴杆310跟随动力弹簧312 —同被拉 动,当动力弹簧312恢复原始长度时,中轴杆310被抛射一段滑动距 离d,并且在滑动距离d中,对白球进行击打。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401、金属外套管;402、电池;403、 射击按钮;404、回档4^4丑;405、电i兹线圈组;406、磁铁;407、活 塞;408、滑动调节4建;409、螺紋;410、中轴杆;
在该实施例中,全自动台^4干包括具有基本上沿着其整个长度设 置的内部空腔450的杆体470。空腔450内设置有电磁线圏405、活 塞407及中轴杆410。该电磁线圈405内套设有磁铁棒406。磁铁棒 406与活塞407连接。中轴杆410的尾部与活塞407相抵靠。另外, 杆体470的尾部设置有金属外套管401,其内安装有用于控制上述电 磁线圈405及磁铁棒406的电池402,比如一个或多个互相串联起来
10的二号充电电池402。此外,杆体470的外部设有滑动调节4建408、 射击按钮403与回档按钮404。所述磁铁棒406为工字形;所述电磁 线圏405套在磁铁棒406的腰部,并且固定在杆体470内。
击球时,按下射击按4丑403,电池402对电-兹线圈405通电,从 而对磁铁棒406产生排斥力,进而导致磁铁棒406推动活塞407,继 而推动中轴杆410向前运动,完成整个击球过程;击球完毕后,按下 回档按钮404,电磁线圏405内的电流反向,电磁线圈405对磁铁棒 406产生引力,从而导致-兹4失才奉406拉动活塞407,继而^立动中轴杆 410收回。
实施例五参见图5,全自动台球杆包括具有基本上沿着其整个 长度设置的内部空腔550的杆体501。用于击球的中轴杆510可相对 于内部空腔550滑动地套i殳在内部空腔550内并且可局部地从杆体 501前端的木管514伸出。内部空腔550内靠近中轴杆510尾部的位 置固定有弹簧固定块513,所述中轴杆510的尾部滑动地穿过该弹簧 固定块513。此外,中轴杆510的尾端固定有弹簧滑块511,动力弹 簧512套i殳在该弹簧滑块511上,并且动力弹簧512的一端固定在弹 簧固定块513上,而另一端则拴在弹簧滑块511上,从而使动力弹簧 512可随着中轴杆510的滑动而被拉伸,从而使弹簧512积聚弹性势 能。另外,弹簧滑块511的末端进一步设置有緩冲弹簧519,用于緩 沖中轴杆510在击球时对杆体501产生过大的冲击力。
另外,所述内部空腔550内设置有马达503,其可在空腔550内 滑动。杆体501的尾端套设有外套管521,其内安装有对马达503供电的电池522。空腔550内进一步"^殳置有一对互相啮合的伞齿轮组 508,其包括小齿轮(未标号)及与该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未标号)。 大齿轮上套设有转轴(未标号),绳索507的一端缠绕在转轴上,另 一端则拴在弹簧滑块511上。击球按钮524设置在杆体501上,复位 弹簧516弹性地设置在小齿轮与马达503之间。此外,设置在杆体 501上的滑动调节4定506用于调节中轴杆510的击J求力度。
下面描述动作过程。按下击球4务組524,击J求按4丑524的:^4丑杆 触发马达503通电,并推动马达503向前移动使两个伞齿轮啮合,小 齿轮带动大齿轮进行巻裹绳索507;当松开击球按钮524后,马达503 断电,复位弹簧516将马达503推回原位,从而使两齿轮分离。
完整击打过程如下
调动滑动调节键506确定击打强度,然后对白球15进行瞄准, 按下击球按钮524,启动马达503对绳索507进行拉动中轴杆510, 中轴杆510拖动弹簧滑块511, 1吏动力弹簧512因^皮拉升而积聚弹性 势能。当马达503拉动到预定位置后,中轴杆510也停止拖动,此时 松开击球按钮524,动力弹簧512突然收缩,当其恢复到原状时,中 轴杆510被抛射,在滑动的距离d中,进行击打白球15。该实施例 中的全自动台J^^干可以实现与实施例一类似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台球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杆体,所述杆体的所述内部空腔内滑动地套嵌有中轴杆,并且所述中轴杆的前端伸到所述杆体之外,所述杆体内部空腔的后端设有用于中轴杆的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台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动滑轮组、动力弹簧及动力弹簧滑块;所述动滑轮组具有与所述中轴杆的一端连接起来的滑轮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杆体和驱动装置连接起来的绳索;所述动力弹簧设置在所述杆体内部空腔的前端,并且所述动力弹簧滑块与动力弹簧连接,所述中轴杆的圆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动力弹簧滑块嵌"i殳在所述滑槽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台5斜干,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轴杆的后部并且与所述动力弹簧滑块之间具有一段距离的緩冲弹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台^a干,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在运转时可将所述动滑轮组的绳索巻裹在其圆周上的马达。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台5l4干,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内设有可自动将部分绳索巻裹在马达圆周上从而始终将绳索保持拉直状态的复位弹簧。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台J料干,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杆体上并且用于对马达巻裹绳索的长度进行调节的滑动调节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台;料干,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包括齿轮组、动力弹簧及动力弹簧滑块;所述齿轮组包括小齿轮及与该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大齿轮与所述中轴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动力弹簧设在所述杆体内部空腔的前端,所述动力弹簧滑块与动力弹簧连接,并且动力弹簧滑块嵌在中轴杆上设置的滑槽内;所述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中轴杆的后部并与动力弹簧滑块间有一賴j巨离的i爰冲弹簧。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台^U干,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包括汽缸、存气室与活塞;所述汽缸设在杆体内部空腔的后部,所述气缸前部设有容积可调节的空间作为存气室,活塞设置在所述存气室的前部,所述活塞的前端与中轴杆连接;所述活塞的后部4氐接有固定挡块,所述活塞的前部抵接有活动挡块;杆体外侧设有与所述活动挡块相连接的射击按钮;杆体外设有与所述活塞相连接的回档按钮;在上述活塞上均开有通气cr 。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台^4干,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包括电磁线圈、嵌套在该电磁线圏内的磁铁棒以及与该磁铁棒连接的活塞;所述电磁线圈和磁铁棒设在所述球杆空腔的后部;所述活塞与所述^兹4失的顶部相抵,所述活塞同时与所述中轴杆相4氐;并且所述电i兹线圈与电源连"^妻。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台^4干,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棒为工字形;所述电磁线圈套在》兹铁棒的腰部,并且固定在杆体内。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台^a干,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包括固定于内部空腔内并且靠近中轴杆尾部的弹簧固定块,所述中轴杆的尾部滑动地穿过所述弹簧固定块,所述中轴杆的尾端固定有弹簧滑块,所述动力弹簧套设在该弹簧滑块上,且动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固定块上,而另一端则拴在弹簧滑块上,所述内部空腔进一步内设置有可在空腔内滑动的马达,所述空腔内进一步设置有由d、齿轮及与该d、齿轮啮合的大齿轮组成的伞齿轮组,所述大齿轮上套设有转轴,绳索的一端缠绕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则拴在所述弹簧滑块,击球按钮设置在杆体上,复位弹簧弹性地设置在小齿轮与马达之间,滑动调节键设置在所述杆体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自动台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滑块的末端进一步设置有緩沖弹簧;杆体的尾端套设有外套管,其内安装有对马达供电的电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台球杆,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杆体,所述杆体的所述内部空腔内滑动地套嵌有中轴杆,并且所述中轴杆的前端伸到所述杆体之外,所述杆体内部空腔的后端设有用于中轴杆的自动击发装置与自动回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自动完成击球,能保证击球的力量与准确度,从而避免了传统出杆时候的手部动作变形或颤抖导致的出杆偏差,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3D15/00GK201324503SQ20082005065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黄国灿 申请人:黄国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