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539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棋或五子棋的棋盘,尤其是对棋盘交叉点的改进。
背景技术
围棋或五子棋的棋盘是由若干纵横交叉线构成的网格形状,棋子落入纵横线的 交叉点上。围棋与五子棋的棋盘早期是相同的,后来五子棋的棋盘略有改变,比围 棋盘小,为15X15网格。但都是釆用平板棋盘,而棋子为扁圆状, 一面或两面凸起, 便于落子和取子,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虽然历经若干年,棋盘、棋子未作什么变化, 但不等于就没有缺点。由于棋盘为平板状,而且为了便于移子棋盘都比较光滑,因 此子位不稳定,在下棋过程中常因误动作或不小心造成棋子移位,影响了下棋的连 贯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五子棋或围棋棋盘的结构缺陷,导致棋子容易移位的问题, 提供一种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解决棋子易移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由纵横线形成交叉网格,其特征在于交叉点处设 为凹槽,凹槽与棋子下半部形状适配。
所述凹槽为扁圆状、圆台状、圆柱状,或圆锥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实用新型将交叉点设为凹坑形成,棋子落入后,半陷入凹槽内,即便不小心 触碰到棋子也不会使其移位,保证了棋面的稳定性,使对穽过程保持连贯。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凹槽呈扁圆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凹槽呈圆台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凹槽呈圆柱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凹槽呈圆锥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l为棋面,2为凹槽结构的交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由纵横线形成交叉网格,交叉点处设 为凹槽。如图2所示,凹槽为扁圆状,适用于下半部为扁圆状的棋子。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由纵横线形成交叉网格,交叉点处设 为凹槽。如图3所示,凹槽为圆台状,适用于下半部为圆台状或扁圆状的棋子。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由纵横线形成交叉网格,交叉点处设 为凹槽。如图4所示,凹槽为圆柱状,适用于下半部为平底状的棋子。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由纵横线形成交叉网格,交叉点处设 为凹槽。如图5所示,凹槽为圆锥状,适用于下半部为圆锥状的棋子。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围棋、五子棋,或类似于围棋、五子棋的其他棋类棋盘。
权利要求1、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由纵横线形成交叉网格,其特征在于交叉点处设为凹槽,凹槽与棋子下半部形状适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 扁圆状、圆台状、圆柱状,或圆锥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凹槽式五子棋和围棋棋盘,以解决五子棋或围棋棋盘的棋子容易移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将交叉点处设为凹槽,凹槽与棋子下半部形状适配。本实用新型将交叉点设为凹坑形成,棋子落入后,半陷入凹槽内,即便不小心触碰到棋子也不会使其移位,保证了棋面的稳定性,使对弈过程保持连贯。
文档编号A63F3/02GK201361431SQ200820223790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易 刘 申请人:易 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