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591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运动、竞赛、健身、休闲器材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便携 式羽毛球网柱,具体就是一种新型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羽毛球网柱器材主要有四种"固定羽毛球网柱"、"铸铁 活动羽毛球网柱"、"便携式羽毛球网柱架"、"便携式羽毛球网柱"等。
"固定羽毛球网柱"是埋在球场地面里的,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用于 露天羽毛球场地。"铸铁活动羽毛球网柱"可移动,但重量较重、体积较大,携 带不方便, 一般用于室内专业球场,不便于球场外的人们使用。"便携式羽毛球 网柱架"是靠其下方的横撑杆产生的张力,在通过立柱转化为对羽毛球网的拉力 的。因而横撑杆容易疲劳失效,且其立柱由三个管件套接,有限位装置,底部有 2条支撑腿,因而结构较复杂、重量较重。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因有配重,故不 便于携带。
经在相关图书馆的数据库以及在互联网上进行专利和期刊的检索,未发现有 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专利文献和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检索,也尚未发现与本实用 新型密切相关或一样的报道或文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或羽毛球网柱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组装 可靠、安装稳固,能支撑羽毛球球网,总重量轻、易拆装折叠、存放体积小、便 于携带、个体针对性强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包括有结构完全相同,相对安置 的两个网柱架、中间的球网以及穿网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拉紧绳10和中 间支撑组件,网柱架和中间支撑杆均为组合式结构,相应部件组装后分别称为网 柱架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网柱架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中均包括有管件和细绳, 所述的管件间均通过接头相互连接,中间支撑组件包括中间支撑杆和弹性细绳,
4中间支撑杆由管件、接头构成,相邻两管件由接头连接,弹性细绳贯穿于管件和 接头的孔中;网柱架组件包括有上管件、中间管件、下管件、四通接头、T形 三通接头、夹套、脚垫、脚杆、短细绳、短弹性细绳,夹套为一端是开口,另一 端是封闭口,外侧带有径向沟槽的管件套,脚杆贯穿T形三通接头中,T形三通 接头位于脚杆的中间形成地杆,地杆两端依次套装脚垫和夹套,组成网柱架组件 的着地部分,T形三通接头的上端孔套装下管件,下管件的另一端穿插于四通接 头下方的孔中,四通接头上方的孔中套装上管件,四通接头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 孔中套装中间管件,四通接头水平方向向内开口的孔中套装中间支撑杆中的管 件,从而连接起中间支撑组件和网柱架组件;网柱架组件的上管件、中间管件的 外端部均装有夹套,短弹性细绳依次贯穿于上管件、四通接头的上方孔、下方孔 和下管件中,两端系于上管件和下管件的端头,穿网绳网外部分分别缠绕于上管 件外端部夹套的沟槽中之后,两头拉紧系于中间管件外端部夹套的沟槽中,拉紧 绳两端分别系于两侧的T形三通接头上,两个网柱架组件竖直立起绷紧穿网绳 和拉紧绳,该上下两绳水平拉紧两端的网柱架组件从而共同构成一个超轻便携式 羽毛球网柱,网柱架组件中短细绳两端系于地杆两端夹套的沟槽中,中间缠绕在
中间杆端部夹套的沟槽中,构成等边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件间通过接头相互连接,实现了易拆装和能折叠,采用了
管件与细绳的结合方式,使得其重量大为减轻,设计了一种新型更加轻便和易于
安装和携带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只要在一块大小如羽毛球比赛场地大小的
空地支撑起本羽毛球网柱,再挂上球网就可以起到羽毛球球网的作用,使人们运
动更方便、打球更专业。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还在于在上管件和中间管件端部还系有限位细绳,上管
件、中间管件和限位细绳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和前述等边三角形所在平面垂直,
使得网柱架组件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还在于上管件的长度大于等于下管件的长度,上管件
与中间管件的夹角为o,中间管件和下管件的夹角为e, o和e的角度值均大于
等于45° ,且小于90° 。
上管件的长度大于等于下管件的长度,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重心下移, 增强稳定性,不易歪斜和倾倒。
5夹角①和9的取值小于90° ,可使得上下管件均受压应力,尽可能不受或 少受弯曲应力,使得网柱架组件更加稳固,使用寿命更长。
夹角①和e的取值大于45° ,可使得网柱架组件的管件长度较短,从而减 轻重量,提高整体稳固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还在于各管件的截面外轮廓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椭 圆形、菱形等。可以根据市场供应的不同而选择,选材多样、构成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还在于所有管件的材料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弹性 树脂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或铝合金、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可以有效地减轻重 量,也便于携带。 '
本实用新型在实践中不断试验和探索,反复修改和优化,从网柱受力的角度 出发,合理的运用管件与接头的连接、管件与细绳的结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 构合理、简单、紧凑,有效地解决了组装可靠、稳固、方便的技术问题,又利用 复合材料的低密度特性,进一歩减轻重量,便于携带。提供了一种能稳固支撑羽 毛球球网且重量轻、存放体积小、能折叠、便于携带、组装方便、个体针对性强 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

:.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示意图; 图2是图l所示结构的主视图3是图l所示结构的俯视图4是图l所示结构的左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位置示意图6是网柱架组件的构成示意图7是网柱架组件的装配位置示意图8是中间支撑组件的组件装配位置示意图9是中间支撑组件的外观示意图10是中间支撑组件的拆分叠放示意图11是网柱架的拆分叠放示意图12是夹套1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l: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包括有结构 完全相同相对安置的两个网柱架组件、中间支撑组件、穿网绳11和拉紧绳10。 网柱架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均包括有管件和细绳,其中的管件通过接头相互连 接,中间支撑组件参见图8,包括中间支撑杆和弹性细绳14,中间支撑杆由管件
12、接头15构成,相邻两管件12由接头15连接,弹性细绳14贯穿于管件12 和接头15的孔中。网柱架组件参见图6,包括有上管件3、中间管件5、下管 件7、四通接头4、 T形三通接头8、夹套l、脚垫16、脚杆9、短细绳6、短弹 性细绳13,参见图7。夹套l为一端是开口,另一端是封闭口,外侧带有径向沟 槽的管件套。脚杆9贯穿T形三通接头8中,T形三通接头8位于脚杆9的中间 形成地杆,参见图6,地杆两端依次套装脚垫16、夹套l,组成网柱架组件的着 地部分,T形三通接头8的上端孔套装下管件7,下管件7的另一端穿插于四通 接头4下方的孔中,四通接头4上方的孔中套装管件3,四通接头4水平方向向 外开口的孔中套装中间管件5,形成网柱架组件的支撑部分见图7。四通接头4 水平方向向内开口的孔中套装中间支撑组件的管件12,从而连接起中间支撑组 件和网柱架组件。网柱架组件的上管件3、中间管件5的外端部装有夹套1。短 弹性细绳13依次贯穿于上管件3、四通接头4的上方孔、下方孔和下管件7中, 两端系于上管件3和下管件7的端头,参见图7。穿网绳11穿过球网17,该绳 的网外部分分别缠绕于上管件3外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之后,两头拉紧系于中间 管件5的外端部的夹套1的沟槽中,拉紧绳10两端分别系于T形三通接头8的 根部上,见图l,两个网柱架组件竖直立起绷紧穿网绳11和拉紧绳10,该上下 两绳水平拉紧两端的网柱架组件从而构成一个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网柱架组 件中短细绳6两端系于地杆两端处夹套1的沟槽中,即脚杆9两端的夹套1上, 又见图6,短细绳6中间缠绕在中间管件5的外端部的夹套1上,构成等边三角 形,见图4。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千 克。各管件的截面外轮廓形状为圆形,参见图10和图12。
实施例2:整体构成和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在上管件3和中间管件5端部 还系有限位细绳2,该限位细绳2与穿网绳11在上管件和中间管件之间的部分 是重合的,上管件3、中间管件5和限位细绳2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和前述等
7边三角形所在平面垂直。增加限位细绳2使得网柱架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
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弹性树脂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千克。各
管件的截面外轮廓形状为方形。
实施例3:整体构成和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在主视图上看去本实用新型左
右对称参见图2,俯视图上前后对称参见图3,左视图上左右对称参见图4,上 管件3的长度大于等于下管件7的长度,上管件3与中间管件5的夹角0,中间 管件5和下管件7的夹角0, cD和6等于75。。
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铝合金,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8千克。各管件的截面 外轮廓形状为椭圆形。
实施例4:整体构成好具体结构同实施例3,上管件3的长度大于等于下管 件7的长度,上管件3与中间管件5的夹角O ,中间管件5和下管件7的夹角0 : ①和0等于60° 。
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铝镁合金,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8千克。各管件的截 面外轮廓形状为圆形。
实施例5:整体构成和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上管件3的长度大于等于下管 件7的长度,上管件3与中间管件5的夹角①,中间管件5和下管件7的夹角0 : 0等于55, 9等于50° 。
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铝镁合金,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8千克。各管件的截 面外轮廓形状为菱形。
实施例6:整体构成和具体结构同实施例2,中间支撑组件参见图9,其作 用是支撑两个网柱架组件,参见图l,并保持两个网柱架组件的位置相对不变。 中间支撑组件由中间支撑杆和弹性细绳14构成,中间支撑杆由管件12、接头15 构成,相邻两管件12由接头15连接,弹性细绳14贯穿于管件12和接头15的 孔中,其两头与中间支撑组件两端的圆管12的外端头相联,如图8所示。展开 使用时,把彼此相邻的圆管12通过接头15前后插接在一起,如图9所示;用后 折叠存放时,拔出相互插接在一起的圆管12然后叠放即可,如图10所示,由于 弹性细绳14的贯穿,可以使得长长的中间支撑组件无论安装还是拆卸均是一组, 尤其是拆卸后可以叠放整齐,便于携带。
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铝合金,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8千克。各管件的截面外轮廓形状为圆形。实施例7:整体构成和具体结构同实施例2,左右两个网柱架组件参见图6, 其作用是绷紧两条绳即穿网绳11和拉紧绳10,如图1所示。网柱架组件包括有上管件3、中间管件5、下管件7、四通接头4、 T形三通接头8、夹套l、脚垫 16、脚杆9、短细绳6、短弹性细绳13,由T形三通接头8的两端套装在脚杆9 的中间形成地杆,地杆两端依次套装脚垫16、夹套l,组成网柱架组件的着地部 分,T形三通接头8的上端孔套装下管件7,下管件7的另一端穿插于四通接头 4下方的孔中,四通接头4上方的孔中套装上管件3,四通接头4水平方向向外 开口的孔中套装中间管件5,四通接头4水平方向向内开口的孔中套装中间支撑 组件的管件12,从而连接起中间支撑组件和网柱架组件;网柱架组件的上管件3、 中间管件5的外端头装有夹套1,穿网绳11的网外部分分别缠绕于上管件3外 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之后,两头拉紧系于中间管件5外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拉 紧绳10两端分别系于T形三通接头8的te部上,两个网柱架组件竖直立起绷紧 穿网绳11和拉紧绳10,该上下两绳水平拉紧两端的网柱架组件从而共同构成一 个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网柱架组件中短细绳6两端系于地杆两端处夹套1 的沟槽中,中间缠绕在中间杆5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构成等边三角形。如图l 所示。脚垫16与地面接触承受本实用新型的所有重量。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千克。各管件 的截面外轮廓形状为方形。实施例8:穿网绳11和拉紧绳10的作用是水平拉紧两个网柱架组件。当中 间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网柱架组件的四通接头4插接后,将拉紧绳10的两 端分别系于两个网柱架组件的T形三通接头8根部上,再将穿网绳11穿过羽毛 球球网17后,分别穿过两个网柱架组件的上端管3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两头 同时拉紧穿网绳ll后,向下系于中间管件5的端部的夹套1上。此时穿网绳ll 和拉紧绳10对两网柱架组件产生的拉力与中间支撑组件对两网柱架组件的撑力 是相平衡的,因此就可拉紧两网柱架组件,使本实用新型构成一个整体。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弹性树脂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重量约为2.5千克。各 管件的截面外轮廓形状为圆形。实施例9:夹套l为一端是开口,另一端是封闭口,外侧带有径向沟槽的管9件套。其作用是套在上管件3、中间管件5和脚杆9的端头上,以便能让绳子系 在其上,夹套1的结构参见图12。材料为橡胶,可套在杆件端头,靠摩擦力与 杆件固定。实施例10:使用本实用新型前的组装方法首先, 一人先依次插接中间支撑组件的各组成管件12与接头15,使之连为一体,参见图9;其次,两人分别插接两个网柱架组件的各管件与接头、系紧侧面的短细绳6和限位细绳2,从而完成两网柱架组件的组装,参见图l;之后,再使中间支撑组件的两端与两个网柱架组件在四通接头4处插接,从而使得中间支撑组件与两个网柱架组件连为一体,参见图5;将拉紧绳10的两端分别系于两个网柱架组件的T形三通接头8根部上,再 将穿网绳11穿过羽毛球球网17后,分别穿过两个网柱架组件的上端管3端部夹 套1的沟槽中,两头同时拉紧穿网绳ll后,向下系于中间管件5的端部的夹套 1上,此时就可拉紧两网柱架组件,使本实用新型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完成本实 用新型的组装,组装后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总高度范围为1米-1.55米,总 长度范围为4米-6. l米,符合羽毛球比赛场地标准。既可用于正规比赛,也可 用于锻炼健身。成比例的縮小后,可以适用于儿童使用。实施例ll: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的叠放方法当用后收起时,只需依次解开穿网绳ll、拉紧绳10的两端头,在四通接头 4处拔开中间支撑组件与两网柱架组件后,如图5所示。对于中间支撑组件,拔出相互插接在一起的圆管12然后叠放即可,如图10。对于网柱架组件,解开短细绳6和限位细绳2,拔出相互插接在一起的上管 件3、中间管件5、下管件7、脚杆9,然后叠放即可,如图11所示。实施例12:网柱架组件底部的脚杆9的两端可配重物以加强其稳定性,参 见图6。实施例13:上述任意一只接头均可与和其配合的任意一只管件固连。10
权利要求1.一种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包括有结构完全相同,相对安置的两个网柱架、中间的球网以及穿网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拉紧绳(10)和中间支撑组件,网柱架和中间支撑杆均为组合式结构,分别称为网柱架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网柱架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中均包括有管件和细绳,所述的管件通过接头相互连接,中间支撑组件包括中间支撑杆和弹性细绳(14),中间支撑杆由管件(12)、接头(15)构成,相邻两管件(12)由接头(15)连接,弹性细绳(14)贯穿于管件(12)和接头(15)的孔中;网柱架组件包括有上管件(3)、中间管件(5)、下管件(7)、四通接头(4)、T形三通接头(8)、夹套(1)、脚垫(16)、脚杆(9)、短细绳(6)、短弹性细绳(13),夹套(1)为一端是开口,另一端是封闭口,外侧带有径向沟槽的管件套,脚杆(9)贯穿T形三通接头(8)中,T形三通接头(8)位于脚杆(9)的中间形成地杆,地杆两端依次套装脚垫(16)和夹套(1),组成网柱架组件的着地部分,T形三通接头(8)的上端孔套装下管件(7),下管件(7)的另一端穿插于四通接头(4)下方的孔中,四通接头(4)上方的孔中套装上管件(3),四通接头(4)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孔中套装中间管件(5),四通接头(4)水平方向向内开口的孔中套装中间支撑杆中的管件(12),从而连接起中间支撑组件和网柱架组件;网柱架组件的上管件(3)、中间管件(5)的外端部均装有夹套(1),短弹性细绳(13)依次贯穿于上管件(3)、四通接头(4)的上方孔、下方孔和下管件(7)中,两端系于上管件(3)和下管件(7)的端头,穿网绳(11)网外部分分别缠绕于上管件(3)外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之后,两头拉紧系于中间管件(5)外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拉紧绳(10)两端分别系于两侧的T形三通接头(8)上,两个网柱架组件竖直立起绷紧穿网绳(11)和拉紧绳(10),该上下两绳水平拉紧两端的网柱架组件从而共同构成一个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网柱架组件中短细绳(6)两端系于地杆两端夹套(1)的沟槽中,中间缠绕在中间杆(5)端部夹套(1)的沟槽中,构成等边三角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其特征在于在网柱架组 件中上管件(3)和中间管件(5)端部还系有限位细绳(2),'上管件(3)、中 间管件(5)和限位细绳(2)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和前述等边三角形所在平面垂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上管件(3)的长度大于等于下管件(7)的长度,上管件(3)与宁间管件(5) 的夹角为O,中间管件、(5)和下管件(7)的夹角为e , o和e的角度值均大于 等于45° ,且小于90° 。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管件 的截面外轮廓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其特征在于所有管件的 材料可釆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弹性树脂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或釆用铝合金等 金属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主要由结构完全相同,相对安置的两个网柱架组件和中间支撑组件构成,其中的管杆件均为管件与接头的相互接插。两个网柱架组件竖直立起绷紧穿网绳和拉紧绳,该上下两绳水平拉紧两端的网柱架组件构成一个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所有管件的材料采用复合轻型材料,本实用新型合理地运用管件与接头的连接,管件与细绳的结合,使得整体结构合理、简单、紧凑,有效地解决了组装可靠、安装稳固、方便安装和拆卸的技术问题,又利用复合材料的低密度特性,进一步减轻重量,便于携带。提供了一种能稳固支撑羽毛球球网且重量轻、存放体积小、能折叠、便于携带、组装方便、个体针对性强的超轻便携式羽毛球网柱。
文档编号A63B61/02GK201404644SQ200820228538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妮 杨, 魏武刚 申请人:魏武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