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山式训练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43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登山式训练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登山式训练健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特别涉及一种登山式训练健身器。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各种健身运动蓬勃开 展,各种健身器材也应运而生。目前市场销售的训练健身器种类繁多,如握力器、屈伸训练健身器、推力训练健身 器等,但专业的踩踏健身器比较少见,通常只能见到一些具有简单踩踏方式的健身器,其锻 炼方式乏味,效果不佳。故有必要再加研究设计改造的必要。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增强踩踏健身器的锻炼趣味性,加大健身器材的推广应用,使 更多人能够进行健身锻炼,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简便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本发明提供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包括基座;第一踩踏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 的第一四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一四杆机构上的第一踩踏件,其中第一踩踏件可在第一四杆 机构的限定下相对基座运动;第二踩踏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四杆机构以及设置 在第二四杆机构上的第二踩踏件,其中第二踩踏件可在第二四杆机构的限定下相对基座运 动;互联机构,用于关联第一踩踏机构和第二踩踏机构,以使第一踩踏机构和第二踩踏机构 反向联动。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四杆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相对基座固定设置;第 一主摇杆,第一主摇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机架转动连接;第一副摇杆,第一副摇杆的第一端与 第一机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一主摇杆的第二端和第一副摇杆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连 杆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踩踏件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第二四杆结构包括第二机架,相对基座 固定设置;第二主摇杆,第二主摇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机架转动连接;第二副摇杆,第二副摇 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机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二主摇杆的第二端和第二副摇杆的第二端 分别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踩踏件设置在第二连杆上。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主摇杆相较于第一副摇杆更靠近基座设置,第一 主摇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机架,第一主摇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 转轴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连杆,第一副摇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机 架,第一副摇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连杆,第二主摇杆相较于第二 副摇杆更靠近基座设置,第二主摇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二机架,第 二主摇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二连杆,第二副摇杆的第一端通过第 三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二机架,第二副摇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四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二 连杆。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的第一球头 销以及设置在第一副摇杆的第一端的第一球头座,第二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的第二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一副摇杆的第二端的第二球头座,第三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 置在第二机架上的第三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二副摇杆的第一端的第三球头座,第四万向连 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杆上的第四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二副摇杆的第二端的第四球头座。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转轴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的第一轴座 以及设置在第一主摇杆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轴杆,第二转轴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杆上 的第二轴座以及设置在第一主摇杆的第二端的第二轴杆,第三转轴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 二机架上的第三轴座以及设置在第二主摇杆的第一端上的第三轴杆,第四转轴连接机构包 括设置在第二连杆上的第四轴座以及设置在第二主摇杆的第二端的第四轴杆。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主摇杆为向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外侧延伸的第一 U 型杆,第一副摇杆平行于第一 U型杆所处的平面,第二主摇杆为向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外侧 延伸的第二 U型杆,第二副摇杆平行于第二 U型杆所处的平面。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互联机构包括摆动件,具有可绕固定转轴摆动且运动 方向相反的第一摆动端和第二摆动端;第一联动杆,用于连接第一摆动端与第一踩踏机构; 第二联动杆,用于连接第二摆动端与第二踩踏机构。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联动杆通过第五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一摆动端且 通过第六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一踩踏机构,第二联动杆通过第七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二摆 动端且通过第八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二踩踏机构,第五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摆动 端的第五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的第五球头座,第六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 置在从第一主摇杆延伸的第一凸耳上的第六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一联动杆的第二端的第 六球头座,第七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摆动端的第七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二联动杆 的第一端的第七球头座,第八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第二主摇杆延伸的第二凸耳上的 第八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二联动杆的第二端的第八球头座。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登山式训练健身器进一步包括支撑柱,相对基座固定 设置;手扶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柱两侧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第一扶手通过第五转 轴连接机构与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二扶手通过第六转轴连接机构与支撑柱转动连接,登山 式训练健身器进一步包括第三联动杆,用于连接第一扶手和第一踩踏机构,以使第一扶手 在第一踩踏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支撑柱转动;第四联动杆,用于连接第二扶手和第二踩踏机 构,以使第二扶手在第二踩踏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支撑柱转动。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三联动杆通过第九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一扶手且通 过第十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一踩踏机构,第四联动杆通过第十一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二扶 手且通过第十二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二踩踏机构,第九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第一扶 手延伸的第三凸耳上的第九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三联动杆的第一端的第九球头座,第十万 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第一主摇杆延伸的第四凸耳上的第十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三联 动杆的第二端的第十球头座,第十一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第二扶手延伸的第五凸耳 上的第十一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四联动杆的第一端的第十一球头座,第十二万向连接机构 包括设置在从第二主摇杆延伸的第六凸耳的第十二球头销以及设置在第四联动杆的第二 端的第十二球头座。本发明的特点在于,该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具有一组由四杆机构形成的可反向联动的踩踏机构,因此无需外加其他阻力系统。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且趣味性强,是 一种理想的踩踏健身器。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的侧视图。图2是拆除一侧踩踏机构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的局部侧视图。图3是拆除另一侧踩踏机构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的局部侧视图。图4是用于显示踩踏机构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用于显示互联机构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用于显示扶手与支撑柱之间的配合方式的局部俯视图。图7是用于显示扶手与支撑柱之间的另一种配合方式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1主要包括基座10、第一踩踏机构20、第 二踩踏机构30、互联机构40以及扶手机构50。基座10水平放置于地面上或以其他方式相 对地面固定。该基座10用于架设登山式训练健身器1的其他机构。如图2所示,第一踩踏机构20包括设置在基座10上的第一四杆机构21和设置在 第一四杆机构21上的第一踩踏件22。第一四杆机构21进一步包括第一机架211、第一主 摇杆212、第一副摇杆213以及第一连杆214。其中,第一机架211设置在基座10的靠前部 位,其相对基座10固定设置且向上倾斜延伸。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机架211可与基座10 一体形成,或者可包括基座10的一部分。第一主摇杆212的一端与第一机架211转动连接, 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14转动连接。类似地,第一副摇杆213的一端与第一机架211转动连 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14转动连接,由此形成第一四杆机构21。第一踩踏件22设置在第 一连杆214上,并与第一连杆214形成一“L”型结构。当锻炼者对第一踩踏件22进行踩踏 作用时,第一主摇杆212和第一副摇杆213相对第一机架211进行摆动,使得第一踩踏件22 在第一四杆机构21的限定下相对基座10进行斜向下的平移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摇杆212相较于第一副摇杆213更靠近基座10设置,并且 如图4所示,第一主摇杆212为向登山式训练健身器1外侧延伸的U型杆,而第一副摇杆 213则平行于该U型杆所处的平面。如图2所示,第一主摇杆212的一端通过由轴杆2121和轴座2111所形成的转轴连 接机构连接到第一机架211上。在本实施例中,轴杆2121设置在第一主摇杆212的一端, 而轴座2111设置在第一机架211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到将轴杆2121和 轴座2111的位置进行互换或采用其它转轴连接机构。在本发明中,转轴连接机构是指能够 绕一定长度的转轴进行旋转的连接机构。如图2所示,第一主摇杆212的另一端通过由轴杆2122和轴座2141所形成的另 一转轴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连杆214上。在本实施例中,轴杆2122设置在第一主摇杆212 的另一端,而轴座2141设置在第一连杆214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到将轴 杆2122和轴座2141位置进行互换或采用其它转轴连接机构。
7
如图4所示,第一副摇杆213的一端通过由球头销2112和球头座2131所形成的万 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机架211上。在本实施例中,球头销2112设置在第一机架211上, 而球头座2131设置在第一副摇杆213的一端。球头销2112的球头部分收容在球头座2131 内,并可在球头座2131内进行旋转及摆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到将球头销 2112和球头座2131位置进行互换或采用其它万向连接机构。如图4所示,第一副摇杆213的另一端通过由球头销2142和球头座2132所形成 的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连杆214上。在本实施例中,球头销2142设置在第一连杆214 的上,而球头座2132设置在第一副摇杆213的另一端。球头销2142的球头部分收容在球 头座2132内,并可在球头座2132内进行旋转及摆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到 将球头销2142和球头座2132位置进行互换或采用其它万向连接机构。传统上,完全利用转轴连接机构来定义四杆机构时,一般要求连接四杆的四个转 轴必须平行,由此保证四杆机构的正常运转。如果四个转轴之间存在不平行现象,则容易导 致四杆机构的损坏。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四杆机构21中的第一副摇杆213的两端分别 通过万向连接机构与第一机架211和第一连杆214进行转动连接,由此避免了传统四杆机 构要求四个转轴平行的限制,大大降低了装配的精度要求,增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第一四 杆机构21中的第一主摇杆212的两端仍然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机构与第一机架211和第一 连杆214进行转动连接,由此确保了第一四杆机构21的机械强度。第一四杆机构21完全 可以应用到需要四杆机构的其它健身器材中。如图3所示,与上述第一踩踏机构20类似,第二踩踏机构30同样包括设置在基座 10上的第二四杆机构31和设置在第二四杆机构31上的第二踩踏件32。第二四杆机构31 进一步包括第二机架311、第二主摇杆312、第二副摇杆313以及第三连杆314。第二踩踏件 32设置在第三连杆314上,使得第二踩踏件32可在第二四杆机构31的限定下相对基座10 运动。第二主摇杆312分别通过由轴杆3121和轴座3111以及轴杆3122和轴座3141所形 成的转轴连接机构与第二机架311和第三连杆314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副摇杆313 分别通过由球头销3112和球头座3131以及球头销3142和球头座3132所形成的万向连接 机构与第二机架311和第三连杆314转动连接。第二踩踏机构30的具体结构及其运动关 系可参照第一踩踏机构20,在此不在进行赘述。接下来,请参照图5,互联机构40设置在第一踩踏机构20与第二踩踏机构30之 间,并大致位于基座10的中间位置处。互联机构40包括摆动件41、第一联动杆42以及第 二联动杆43。摆动件41设置在支撑座44上,并可相对支撑座44进行摆动。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件41通过由球头销411和球头座441所形成的万向连接机构固定在 支撑座44上。球头销411固定于摆动件41的中部位置,而球头座441则固定在支撑座44 上,并收容球头销411的球头部分,由此定义摆动件41可绕其摆动的固定转轴。摆动件41 具有可绕上述固定转轴摆动且运动方向相反的两个摆动端412、413。第一联动杆42连接摆 动端412与第一踩踏机构20,而第二联动杆43连接摆动端413与第二踩踏机构30。互联 机构40用于关联第一踩踏机构20和第二踩踏机构30,使第一踩踏机构20和第二踩踏机构 30反向联动,以允许锻炼者在对第一踩踏机构20和第二踩踏机构30中的一踩踏机构进行 踩踏时由互联机构40促使第一踩踏机构20和第二踩踏机构30中的另一踩踏机构反向运 动,由此实现第一踩踏机构20和第二踩踏机构30的往复运动。
8
具体来说,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联动杆42的一端通过由球头销414和球头座 421形成的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摆动件41的摆动端412。其中,球头销414设置在摆动端 412上,球头座421设置在第一联动杆42的一端,并收容球头销414的球头部分。第一联 动杆42的另一端通过由球头销2123和球头座422形成的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主摇杆 212。其中,球头销2123设置在从第一主摇杆212延伸的第一凸耳2124上,球头座422设 置在第一联动杆42的另一端,并收容球头销2123的球头部分。如图3和图5所示,与第一联动杆42类似,第二联动杆43的两端分别通过类似的 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摆动端413和第二主摇杆312,并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扶手机构50包括分别设置在相对基座10固定设置的支 撑柱60两侧的第一扶手51和第二扶手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扶手51通过转轴连接机构 71与支撑柱60转动连接,而第二扶手52通过转轴连接机构72与支撑柱60转动连接。其 中,转轴连接机构71、72可采用上文描述的轴杆及轴座的配合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 的其它转轴连接机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1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扶手51和第一踩踏 机构20的第三联动杆53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扶手52和第二踩踏机构30的第四联动杆54, 以使第一扶手51和第二扶手52分别在第一踩踏机构20和第二踩踏机构30的作用下相对 支撑柱60转动。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联动杆53的一端通过由球头销511和球 头座531形成的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扶手51。其中,球头销511设置在从第一扶手51 延伸的凸耳512上,而球头座531设置在第三联动杆53的一端,并接收球头销511的球头 部分。如图4所示,第三联动杆53的另一端通过由球头销2125和球头座532形成的万向 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一主摇杆212。其中,球头销2125设置在从第一主摇杆212延伸的凸耳 2126上,而球头座532设置在第三联动杆53的另一端,并接收球头销2125的球头部分。如图2、图3和图6所示,与第三联动杆53类似,第四联动杆54的两端分别通过类 似的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第二扶手52和第二主摇杆312,并在此不再赘述。当采用上述登山式训练健身器1进行健身时,锻炼者的双手分别扶在第一扶手51 和第二扶手52上,双脚分别站立在第一踩踏件22和第二踩踏件32上。随后,锻炼者通过 抬起一只脚,而将重力转移到另外一只脚上,由此对支撑其的第一踩踏件22或第二踩踏件 32进行踩踏,第一踩踏件22或第二踩踏件32则在第一四杆机构21或第二四杆机构31的 限定下,向锻炼者身体的下后方运动。第一四杆机构21或第二四杆机构31通过互联机构 40带动另一侧的第二四杆机构31或第一四杆机构21进行反向运动,进而使其随抬起脚一 起向上抬升。第一四杆机构21或第二四杆机构31进一步带动与之同侧的第一扶手51或 第二扶手52相对支撑柱进行转动。当第一踩踏件22或第二踩踏件32运动到位后,锻炼者 将重力再次转移到抬起脚上,并对与其对应的踩踏件进行踩踏,周而复始,实现了类似于登 山运动的健身效果。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扶手51 ’和第二扶手52 ’固定在支撑柱60 ’ 上,而非与支撑柱60’转动连接。此时,第一扶手51’和第二扶手52’仅起到支撑作用。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 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9
权利要求
一种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包括基座;第一踩踏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四杆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四杆机构上的第一踩踏件,其中所述第一踩踏件可在所述第一四杆机构的限定下相对所述基座运动;第二踩踏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二四杆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四杆机构上的第二踩踏件,其中所述第二踩踏件可在所述第二四杆机构的限定下相对所述基座运动;互联机构,用于关联所述第一踩踏机构和所述第二踩踏机构,以使所述第一踩踏机构和所述第二踩踏机构反向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杆机构包括 第一机架,相对所述基座固定设置;第一主摇杆,所述第一主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架转动连接; 第一副摇杆,所述第一副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架转动连接;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主摇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副摇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 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踩踏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 所述第二四杆结构包括 第二机架,相对所述基座固定设置;第二主摇杆,所述第二主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机架转动连接; 第二副摇杆,所述第二副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机架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主摇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副摇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 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踩踏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摇杆相较于所 述第一副摇杆更靠近所述基座设置,所述第一主摇杆的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机构 连接到所述第一机架,所述第一主摇杆的所述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机构连接到所述第 一连杆,所述第一副摇杆的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机架,所述 第一副摇杆的所述第二端通过第二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主摇杆相 较于所述第二副摇杆更靠近所述基座设置,所述第二主摇杆的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连 接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架,所述第二主摇杆的所述第二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机构连接到 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副摇杆的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三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二机 架,所述第二副摇杆的所述第二端通过第四万向连接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连接机构包 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副摇杆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 球头座,所述第二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 第一副摇杆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球头座,所述第三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 上的第三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副摇杆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球头座,所述第四万向连 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四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副摇杆的所述第二 端的第四球头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轴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摇杆的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一 轴杆,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轴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 主摇杆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轴杆,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第 三轴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摇杆的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三轴杆,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机构包 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四轴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摇杆的所述第二端的第四轴 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摇杆为向所述 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外侧延伸的第一 U型杆,所述第一副摇杆平行于所述第一 U型杆所处的 平面,所述第二主摇杆为向所述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外侧延伸的第二 U型杆,所述第二副摇 杆平行于所述第二 U型杆所处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机构包括摆动件,具有可绕固定转轴摆动且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一摆动端和第二摆动端;第一联动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摆动端与所述第一踩踏机构;第二联动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摆动端与所述第二踩踏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通过第 五万向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摆动端且通过第六万向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踩踏机构,所 述第二联动杆通过第七万向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摆动端且通过第八万向连接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踩踏机构,所述第五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摆动端的第五球头销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的第五球头座,所述第六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所述 第一主摇杆延伸的第一凸耳上的第六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二端的第六 球头座,所述第七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摆动端的第七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 第二联动杆的第一端的第七球头座,所述第八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所述第二主摇杆 延伸的第二凸耳上的第八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二端的第八球头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山式训练健身器进 一步包括支撑柱,相对所述基座固定设置;手扶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两侧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通 过第五转轴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扶手通过第六转轴连接机构与所述 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登山式训练健身器进一步包括第三联动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一踩踏机构,以使所述第一扶手在所述 第一踩踏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撑柱转动;第四联动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扶手和所述第二踩踏机构,以使所述第二扶手在所述 第二踩踏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撑柱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联动杆通过第 九万向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扶手且通过第十万向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踩踏机构,所述 第四联动杆通过第十一万向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扶手且通过第十二万向连接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踩踏机构,所述第九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所述第一扶手延伸的第三凸耳上 的第九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联动杆的第一端的第九球头座,所述第十万向连接机构 包括设置在从所述第一主摇杆延伸的第四凸耳上的第十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联动杆的第二端的 第十球头座,所述第十一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所述第二扶手延伸的第 五凸耳上的第十一球头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联动杆的第一端的第十一球头座,所述第 十二万向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从所述第二主摇杆延伸的第六凸耳的第十二球头销以及设 置在所述第四联动杆的第二端的第十二球头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登山式训练健身器,包括基座、第一踩踏机构、第二踩踏机构以及互联机构。第一踩踏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四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一四杆机构上的第一踩踏件,其中第一踩踏件可在第一四杆机构的限定下相对基座运动。第二踩踏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四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二四杆机构上的第二踩踏件,其中第二踩踏件可在第二四杆机构的限定下相对基座运动。互联机构用于关联第一踩踏机构和第二踩踏机构,以使第一踩踏机构和第二踩踏机构反向联动。该登山式训练健身器无需外加其他阻力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且趣味性强。
文档编号A63B23/04GK101961543SQ2009101089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4日
发明者张家祥, 赵志鹏 申请人:深圳市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